浙江省职称评审改革将打破一年一评审指导,你如何看待?

教育之象

不增加中高级职称在教师职称结构中的比例,只是改“一年一评”为“一年多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当前,中小学教师在职称评定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中高级职称尤其是高级职称所占比例太低。有些学校一年甚至连续几年得不到一个高级职称的晋升指标,导致大批中青年教师晋职无望,这在一定程度上损伤了相关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增加中高级职称在教师职称结构中的比例,扩大中高级职称晋升指标每年的投放量才是正道,只增加评审次数而不增加指标数量只能治“表”,不能治“本”。

另外,许多地方在教师职称评定中实行评聘分开,导致中高级职称易“评”难“聘”,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部分教师的利益。既然已评定我为中级或高级教师,说明我在专业技术水平上已达到享受相应待遇的条件,可偏偏又因为学校相应职位人数已满而不能聘我,那我评这个职称还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说到底还是因为中高级职称在教师职称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太低所致。

所以,针对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改革,应着力于让更多的教师享受到职称带给他们的红利,而不能尽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上动脑筋、费周折。


我爱语文



现在我们说一说,理一理。

一、职称诟病

1、名额少,满足条件的人多,形成了众人齐过“独木桥”的局面。

2、由于没有统一考核机制,公平、公正无从谈起,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之间矛盾凸显。

3、有人找关系,有人行贿受贿,产生了新土壤,滋生了新腐败。

于是,有人建议取消职称,其实问题不是职称本身,而是人为因素和制度缺陷。

二、政策倾斜

近年,职称评定的新政策不断出台。

1、中级取消名额限制,满足条件的就可以参评。

2、中高级降低条件。比如: 农村教师不需要论文、计算机模块考试、课题等等。

3、城里教师需支教一年(有地方是两年)。

4、对学校有特殊贡献的可破格晋升。



三、改革路上

浙江省的一年一评审,建立评委会常设机构,评审人员不限专家,公开举荐,实名投票等等,都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也给一线教师带来了福音,可喜可获。

四、建议

1、不管怎样改,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能丢。

2、不管怎样变,科学评价考核的方法不能变。

3、不管怎样改,倾斜一线教师的方向不可改。

4、监督多元化,教师参评,领导考核,上级审查,领导审批,专家评审,都要有科学的监督机制,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五、重在落实

1、有了好政策,有了好方案,就要落实到位,不能走过场,辜负政策的好意。

2、其实,落实是最关键的,也是最困难的,要排除人情干扰,关系骚扰,领导打招呼等等,都需要定力。

好了,浙江开了个好头,使教师看到了希望,有了盼头,相信政策越来越好,使教师得到真正的实惠。


瓦良格

这次浙江省的职称改革主要有以下几点:


1.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

否定原来过于强调“论文,学历,资历”等条件,制定更有针对性,操作性的评价标准。真正实现“干什么,评什么”。

2.开通优秀人才职称绿色通道,打破一年一评固有模式

对于一些学历不高但实际能力强,取得标志性业绩成果的人才,可直接申报高级职称,给人才一鸣惊人的机会!

3.职称证书电子化

过去的职称评审材料繁琐,学历造假,论文代写等情况时有发生,推广职称电子证书,加快人才数据库建设,加强职称信息化服务与监管!


我是晓琼老师,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晓琼老师

被人诟病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终于盼来了希望,浙江省敢于“破冰”,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率先打响了教师职称改革的第一枪,让人叫好。


新闻回顾:

笔者观点:

1.此次浙江省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时间上更方便

一旦设立评委会常设机构,老师们只要条件达到要求,就可第一时间申请,给老师带来了方便。

(2)形式上更灵活。

首先是分专业。其次允许灵活调整评委会组成人数。最后采取推广实名投票、公开举荐、专项评审等灵活多样的评审组织和方式。

2.笔者认为虽然此次浙江率先“破冰”,但是并没有触及核心问题。如评聘分开,职称和工资挂钩等等。


老师们能否如愿评上高一级职称?是否会出现新的问题?让我们拭目以待。


唱歌的小青蛙

这对于企业职工应该是一个好消息,但对于体制内的事业在编人员,其实职称最让人诟病的一点并没有改变!

对于很多企业人员来说,评上了职称公司就能够兑现给予相应的待遇,涨个大几百的工资,这也是大家热衷于评职称的原因。

但是,对于事业单位人员,这个消息并没有实质意义。

目前我国在职称方面实施的是评聘分开的方式。通过评审可以获得中高级职称,还有不少专业比如会计、计算机等是以考代评的,因此拥有中高级职称的职员数量是很大的。

但最关键的是聘用环节,因为只有单位聘用你在相应的职称上,才能涨工资

。而职称的数量是有限制的,假设比例是2:4:4,那就是一个单位10个人,只能有两个高级,四个中级,四个初级。当高级和中级的职数被人占用后,后面的人即便获得了高级职称,但连中级的待遇都没办法享受。而很多事业单位中高级职数早就用完了,新人只能熬着,等着老人退休或调离。

因此,如何在聘用方面做出改革,才是事业单位人员更关心的更有意义的事情!

我是职场问答达人流雷电,关注我,一起了解职场!
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下方评论留言!

流雷电

浙江省职称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发布消息如下:






个人认为,这是好消息。

一、时间上更方便如果设立了评委会常设机构,老师们只有条件达到要求,就可以随时来申请。



二、分专业,允许灵活调整评委会组成人数,不拘泥于专家人数是一个进步。不会因为专家缺席,老师们的职称评审无法继续。

三、采取推广实名投票、公开举荐、专项评审等灵活多样的评审组织和方式。这些举措是实实在在想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体现。



渠道多样化,职称评审是否会更容易了呢?老师们是否就能如愿评上高一级职称呢?是否真的能不再那么难,有那么多猫腻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教育之象

评上高级职称的在耻笑没评上的,认为是水平低一等。没评上的认为评上的弄虚作假得来的,评上后作为资本不上一线。两派水火不容。我认为,职称制度是整个社会各行各业对职业技术掌握程度的一种划分,不可能取消,教师职称制度也是一样。但在评审方式、程序、要素等方面有待改进。如高级教师评上后不在一线问题,就可以设定:高级教师如果不从事一线教学工作降低职称等级,实行动态管理。违反师德教师降低岗位等级(这个有规定了)。总之不能干与不干,好坏不分吃"大锅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