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價售車 當心觸及法律紅線系列訪談”!

熱點不錯過

引言:

作為一種市場亂象,加價售車(亦稱“加價購車”)不僅在中國延續十餘年,而且至今還顯現出愈演愈烈的勢頭。

“加價售車 當心觸及法律紅線系列訪談”!

去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汽車銷售管理辦法》第十條明確規定:“經銷商應當在經營場所以適當形式明示銷售汽車、配件及其他相關產品的價格和各項服務收費標準,不得在標價之外加價銷售或收取額外費用。”儘管汽車廠家一再聲稱嚴禁經銷商私自對緊銷車型加價銷售,一旦發現加價行為,主機廠將對經銷商進行嚴肅處理。但事實上,熱門車加價銷售的現象不僅從未停止過,而且還有愈演愈烈的勢頭。比如,東風本田思域、廣汽本田冠道、上汽大眾途觀L、豐田埃爾法等,都存在加價提車的現象。而最著名的,則是剛剛遭遇過“機油門”風波的東風本田CR-V,這款車的加價歷史長達十餘年,堪稱中國市場加價車之最。除真金白銀的加價之外,加價售車還有一些“變種”,如必須與新車的裝飾、保險捆綁在一起,消費者只有為捆綁銷售的裝飾、保險支付相應的費用,才能提到愛車。

“加價售車 當心觸及法律紅線系列訪談”!

加價售車為國家法律法規所禁止,也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深惡痛絕。但為何這種市場亂象屢禁不止,延續至今?

關鍵在於人們對於蘊含其中的一些重大問題,認識模糊。比如,消費者支付的加價購車款是一種什麼性質的款項,其所有權應該屬於誰?加價售車現象的存在,真的是由市場供需關係決定的嗎?加價款作為“票外款”,存在哪些法律問題?加價款能夠進入私人賬戶嗎?加價購車款是否涉及商業賄賂?凡此種種,很多都超越了民商法範疇,涉及到刑法領域。

為此,《汽車主張》將通過對專家、律師等專業人士的訪談,對上述問題逐一進行抽絲剝繭、正本清源的深度解讀。本期首先解讀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加價購車款到底屬於誰”。

系列訪談之一

加價購車款到底屬於誰

汽車主張:為什麼“加價售車”也被叫做“加價購車”呢?這兩種叫法之間,有沒有什麼差異?

汽車主張:“加價購車款”是一種什麼性質的款項呢?

唐律師:要弄清“加價購車款”的性質,先要看看這筆款項是怎麼產生的,又用於什麼樣的目的。首先,這筆款項是由特定消費者支付的,其使用目的是要超越已經在前面簽約排隊等候交車的消費者,而獲得提前提車的便利。

汽車主張:既然“加價購車款”是後來的消費者,為獲取提前提車的便利而付出的一筆費用,那它應該屬於誰呢?

“加價售車 當心觸及法律紅線系列訪談”!

丁律師:弄清這個問題並不難,只要搞清楚“後來卻要先提車”者,也就是“加塞兒”者的行為,究竟對誰造成了損害,就基本上可以知道這筆“加價款”本應該屬於誰。

李曉光:對,丁律師說得非常好。“加塞兒”行為傷害了誰呢?是主機廠、經銷商?還是正常排隊的消費者?當然不是前兩者。“加塞兒”行為損害的,是正常排隊等待提車消費者的利益,影響了這些消費者的正常提車權利,導致他們因更長時間的等待而付出額外的時間與財務成本。

汽車主張:那也就是說,“加價購車款”實際上是“加塞兒”的消費者,對“被加塞兒”消費者的一種“補償”。

唐律師:對,從法理上講,誰被損害,誰才有權獲得“補償”。具體到“加價購車”這個問題上,“加價購車款”正是“加塞兒”者對“被加塞兒”者受損權益的“補償”。但這種“補償”要想實現,還需要一個前提,就是“加塞兒”者必須徵得“被加塞兒”的同意。如果人家不知情或者不同意,你想給錢都不行。

“加價售車 當心觸及法律紅線系列訪談”!

汽車主張:這麼說,“加價購車款”其實就是“被加塞兒者補償款”,但現在這筆款項消費者並沒有得到。

唐律師:由於加價售車行為違反了《汽車銷售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政府主管部門可以對經銷商的違規行為,作出相應的行政處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