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得癌症,家属到底应不应该瞒着他?

慧济健康

最近回答了很多关于癌症的问题,站在医生的角度,对癌症患者一方面是救助,另一方面更多的是同情和无奈。

第一个是放射科本科室的同事,59岁,还有一年退休,身强体壮,平时很注重养生,为人也很豪爽。

在放射体检时超声发现肝脏占位,对检查结果高度怀疑之下,又回本院复检CT增强。

而检查结果与体检结果基本一致,肝癌,肿瘤大概有六七公分大小。

三个月以后,再次来检查,还是一样情形,同事们反复给他对比,前后对比之下,肿瘤的大小确实是缩小了,也没有肝内和其他部位的新发病灶。

如今这也差不多过去了快两年时间,没有听到说他的有什么不好的消息。

因为肿瘤位置较好,手术比较成功,后来每次来复查的时候都是老兄弟姐妹们一起陪着来,都没有当时取结果。

我们并不知道他们自己是如何沟通的,但是每次复查的时候,看患者本人的表情,并不像知道的样子,所以猜他自己应该是不知道实际情况的。


重症医生康骏朋

但是这些年在临床上和患者及家属的交往来看,大多数时候我是建议让患者多少了解自己的病情。刚做医生时,我也是和大多数人一样,认为要对患者隐瞒或者能瞒就瞒,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现实的教育,我逐渐改变了这一看法。原因是:

其一,隐瞒是徒劳的。患者基本上都是成年人。不管有没有文化,识不识字,除非患者年龄太大,有程度不等的老年智力衰退。否则,你是隐瞒不了的,除非患者本人也想对家属隐瞒。患者本身的不舒服,自己的症状,加上不断地各种检查,患病后人都很敏感,周围的人说一句都可能有很多的联想,此时基本上都判定出大概什么疾病。临床中,很多患者,避开家属私下里与我沟通时,基本都是一开始大概就知道是什么病,只是具体情况不了解,由于家人好心隐瞒,也就配合装作不知情。试想一下,假如你自己患病了,家人能够瞒住你吗,如果你认为很难瞒住你,那么换做另一个家人,其实都一样。


北大肿瘤张成海医生

现在癌症的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有些癌症的预后很好,有些癌症的病程进展很快,从发现到生命终止仅仅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当家属不行患上癌症的时候,家属应不应该瞒着他呢?对于这个问题现在社会上的状态主要有两种,第一类是会瞒着,第二类就是不瞒着,告诉他实情。

瞒着患者的态度主要是告诉患者有可能接受不了这样的病情,并且会增加他的心理负担,影响他的情绪,情绪对病情的进展有很大的影响,长时间的心情低落、抑郁会加重病情,加速癌症的恶化以及癌细胞的扩展转移。并且心情不好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会使患者仅存的几个月的生命没有质量可言,并且对于家属的情绪及家属的生活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

每个人的生活状态,每个人的心态也是不同,至于能不能接受实情以及接受实情之后的状态也是不同的。没有说一定要告诉或者一定要不告诉所以因人而异。


医语破天机


康爱在线

但是在中国,因为文化和习惯都不同,这就确实是一个问题,而且很难有一个满意的答案。

但至少可以从家人和患者的性格,分成那么几种情况来考虑:

1. 家属悲观型

如果家人都比较悲观,其悲观的情绪肯定会影响到患者,也很难给患者足够的鼓励,这种情况下,感觉还是不要说了。

2. 家属乐观型,患者也乐观型

这是最理想的搭配,应该让患者知道自己的病情。家人和患者可以在同一条船上,往同一个方向努力,不管结局如何,这一起的努力都是最好的记忆。

3. 家属乐观型,患者悲观型


一节生姜

那么如何去告知呢?

第一:告知注意方式。如果终末期患者没有被告知面临死亡的实情,建议患者家属根据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逐步地、渐进地传达信息,适当地引导患者,为自己的死亡作好充分的准备,为生命中的种种关系作一个郑重的总结和告别。

第二:注意安慰。以积极的心态去安慰患者,尽量作到真诚不敷衍,在思想上解决患者负担,消除顾虑,不要轻言“ 晚期、无意义”等言语。

第三:疏解负性情绪。为患者提供合适的环境和表达机会,让其多与他人沟通交流等,疏导患者的焦虑、抑郁、愤怒等负性情绪,开诚布公的谈心可以减轻他的思想负担,释放郁闷,消除顾虑,让患者宣泄不良情绪,耐心倾听并加以引导。和其他病友沟通交流,互相分享,有时候所起到的效果会更好。

第四:其他。当患者知晓癌症病情后,可通过运动、听音乐、与家人积极共同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等方式,缓解和控制焦虑。


鹈鹕心理陈小康


绝大多数希望医生向患者隐瞒病情的家属给出的理由都是认为患者其实“心里很脆弱”受不了这个打击。但实际可能认为患者脆弱的“家属”,是需要我们付出更多时间去宽慰的……

例如我作为家属,家里人得了肿瘤第一个知道的是往往是我,而让我严守秘密不可告诉病人的加些亲戚,往往是最脆弱的那几个。真正能够直面人生大小事的,反而是坦荡荡。甚至有时候我能明显感受到患者本人是完全可以接受这些坏消息的。这个时候我反而会花很多的时间去宽慰那个觉得自己不告诉病人是为了病人好的家属。

有一次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一个亲戚鬼鬼祟祟找我,给我看各种化验单,病理单,却不告诉患者,最后患者被气得半死,直接发飙:是不是癌直接说,鬼鬼祟祟算什么意思?

但其实压根不是癌,可是那个鬼鬼祟祟的亲戚怎么说病人都不信,我最后花了很长时间才让病人相信确实大家没有瞒着她……

当信任被摧毁,再建立是很难的。临床工作中,偷偷背着家属来找医生询问病情的患者,也真的不少。

当然,针对每一个个体患者是否能够像西方那样一刀切全部告知?我个人觉得或许对于疾病的充分知情和理解是很重要的。

如果患者执意认为癌症=死亡。那或许在告知前需要做很多(包括家属)的铺垫工作,例如不同分期肿瘤的生存已经和早先有了明显的改观,肿瘤在不少情况下已经成了慢性病等等。

当我们能够看到患者愿意“正视”癌症总体之后,或许这时候的告知会更有作用。

那告知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每一个人有机会参与到自己生命的选择中。这句话看似简单,但让我们回顾很多国人的一生:中国人从小父母做决定,长大给父母做决定,从来不敢对自己负责。而这些“这都是为了你好”的良好初衷,未必都能获得当事人最想要的结果。


林竹萧萧

早上,看到一位朋友的回复留言:怎样缓解癌症患者的焦虑?本着严谨的态度,思考半日,准备

起笔回复。出于好奇,在“悟空问答”中对问题进行模糊查询,10分钟后没有找到任何与癌症患者心理关爱有关的提问,只找到“患者得癌症,家属到底应不应该瞒着他?”这个稍有些关联的问题。原本只是回答一个关于焦虑的问题,通过这次查询,吃惊之余,油生一钟遗憾。

一般情况下,癌症患者在得知后,已不仅仅是焦虑,更多的是焦虑背后更为复杂的情绪,包括对死亡的未知与恐惧,晴天霹雳后的不知无措,对亲人的牵挂,对未完心愿的遗憾,对经济负担、家庭状况的忧虑......几乎所有的情绪都在这个时候爆发!

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使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有了更新的观念。传统医学模式已经被“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所取代,更强调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

每个癌患的情况都各不相同,制定的疗护方案也不同。下面大致讲一个纾缓疗护的方案,让大家有个简单的了解。

大部分得知自己患了癌症的人,都会彷徨、不知所措,内心混乱痛苦。此时若有一个可以听Ta倾诉、发泄,并给Ta安慰的人,会给他带来莫大的力量。

首先,是问题的陈诉与分析。

(1)患者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相关的医学知识(专业人士除外);焦虑、担忧的情绪需要宣泄;精神压力大等。

(2)患者的需要。包括获得相关的医学知识;及时处理负面情绪;缓解压力;获得支持等。

其次,辅助患者和家属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以获得社会和他人的支持。包括情绪支持、物资援助和服务等,增强其个人的社会整合度,协助家庭处理需求。

最后,对实施方案通过观察、分享、问卷等形式进行评估和改进。


凤凰令的心理驿站

我的父亲就曾是一名癌症患者,从发现到去世刚刚百天。我的建议是,能瞒则瞒,瞒一天是一天,直到瞒不下去为止。其实癌症患者到了晚期,他们对自己的病情基本都心知肚明,我们不说破,病人也不挑明,只是保持着这种默契而已。

心理再强大的人,在癌症面前都是脆弱的,都难以做到心如止水的接受,即使那些外表看起来还挺淡定和从容的人,其内心同样充满恐惧和绝望,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坚强,不过是给我们做出个样子,以免亲朋好友担心而已。

随着病症的越来越严重,到最后终有瞒不下去的那一天,那么我们就实事求是的讲好了,也好让亲人在弥留之际了却一些不曾完成的心愿,不至于带着遗憾上路,比如说提前安排身后事,见一见那些想见的人,还有哪些想说而未说的话等。尽可能的无事一身轻的离开这个世界。

大量的事例已经证明,越是知道病情早的,病症发展的越是迅速,很多人不是被癌症提前夺走生命,而是被吓死了。所以说,能瞒一天是一天吧,没有谁能做到平静接受。


元芳有看法



个人在临床工作中一般是这样处理的:

一、如果觉得患者本人心理承受能力差,建议采取隐瞒病情,告诉患者所患的疾病是良性病变,积极手术切除,让其先打消顾虑,好好养病。



希望建议对你有所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