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的死,真的是千古奇冤?

1142年1月27日,在这个漫天飞雪的夜晚,一代名将岳飞在南宋大理寺狱中,以“莫须有”的罪名惨遭杀害,时年39岁。而在他的供状上,仅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字。岳飞的死,千百年来一直被视为千古奇冤。我们在惋惜这位民族英雄的悲惨遭遇时,也对秦桧的奸佞、高宗的昏庸深恶痛绝!

首先,岳飞北伐中原、收复河山,其民族气节和功勋,是值得我们后世敬仰,这是不容置疑的!然而,当我们抛开个人功绩,从当时客观环境和政局来分析,岳飞的死,不仅是因为赵构的昏庸和秦桧的奸险,更在于他个人的政治错误。上天赐予了他军事和文学的极高造诣,却唯独没赐给他相应的政治素养,这才是他悲剧的重要成因!

岳飞的死,真的是千古奇冤?

一、干涉立储,君臣嫌隙

首先,自靖康之变后,岳飞统领军队,不断挫败南下的金军,年仅三十,便加检校少保,进武昌郡开国公,后又升荆湖北路、襄阳府路招讨使。从这些一连串的晋升可以看出,那时的岳飞至少是深受高宗的信任和支持的。然而,他的官是越做越大,权力也越来越大,但政治水平却止步不前,并犯下许多低级错误。

1137年(绍兴七年)二月,因为担心金国放归钦宗太子,岳飞便向高宗提议立其养子赵瑗(宋孝宗)为皇储。

岳飞这也许真的是出于好意,为国家、为朝廷分忧。但赵构可不这么看!宋高宗虽然亲儿子挂了,自己又被吓成了不育,但人家那时还坚持吃药,还想再生个儿啊。结果岳飞一上来,就让他立养子为储,那是想说他以后也没机会生了么?这多尴尬啊!

岳飞的死,真的是千古奇冤?

再说,立储本来就是皇上的家事,岳飞这么干真的说不过去,有与养子赵瑗勾结的嫌疑。尽管岳飞这建议的出发点是好,但却没顾及高宗的感受。

除了提出立储,岳飞还犯了一个更致命的错误,那就是张口闭口就一句“直捣黄龙迎二帝”。站在军人的角度,这是捍卫国家,誓雪国耻的豪迈,但在高宗看来,这不就是存心找茬吗?

岳飞的死,真的是千古奇冤?

都不想想,要不是当年高宗老爸和老哥都被金国给掳了,轮得上他当皇帝么。如果真让岳飞把两位太上皇搬回来,这又是一个尴尬的场景。南宋不就一下子有了三位皇帝了么,到时候这大宋究竟该听谁的?几百年后的明朝,英宗和代宗就是因为这样的尴尬局面,最后还闹出个夺门之变,弄得政局不稳。可以想象,如果真让岳飞迎回二帝,这夺门之变,估计提前几百年就发生了。

也正因为岳飞的这些做法,才让高宗逐渐对他失去了信任,甚至开始反感和厌恶起来!

二、手握重兵,功高难封

岳飞北伐的功绩,除了其个人的军事才华外,也离不开他手上的岳家军。岳飞通过不断的收编官军和义军,逐渐将军队规模扩展达不下十万人,这估计相当于南宋三分之一的战力。如此庞大的战力,对于一贯重文轻武的宋朝来说,既是一个保障,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岳飞的死,真的是千古奇冤?

回顾历史,过去东晋的北伐名将桓温、刘裕,都因为手握重兵而给东晋政权造成了极大的打击。而刘裕干脆直接结束了东晋的统治。从这方面来看,高宗后来想要收回岳飞、韩世忠、张俊等将的军权,于己于国,那都是较为稳妥的做法。

结果呢,其他几位大佬都乖乖的交出兵权,回家享受了。就岳飞迟迟不交,还继续要求北伐。这样一对比,谁做皇帝不会对岳飞起疑心呢?再说,岳家军是南宋战力最强的军团,万一岳飞真反了,可就没人能挡得住他。所以,岳飞这么干,明摆着逼皇上干掉自己。

岳飞的死,真的是千古奇冤?

再说,古代将帅战场立功,那都是要加官进爵的。而岳飞已经立了太多的功了,那时爵位都封到太尉了,再高就没得封啦(总不能封他个王吧)。而且那时的他还在坚持北伐,不断的继续立功。这样一来,人家老百姓都觉得,江山是岳飞打的,皇上就成打酱油的了,功高盖主啊!

这样一来二往,高宗对岳飞不仅是厌恶了,还真的动了杀心。以至于后来实在找不到岳飞的茬,随便按个“莫须有”的罪名,就把人给杀了。

三、宋金和谈,双方得益

最后,不得不说一下的是宋金议和的事情。很多史书或评书,都认为谈和让北伐半途而废;认为秦桧是汉奸,是卖国贼;认为高宗无能、胆小。

然而,事实也许并不是这样。要知道,金军当时的战力是很强的。人家几万人起家,一下子就干掉宋辽两个老牌大国,军事实力在当时,绝对是天下第一。而岳飞的胜利,只能说是挡住了金军南下的步伐,却并没有对其造成沉重的打击。而且过去的胜仗,绝大多数都发生在江淮地区(其实也就欺负人家是旱鸭子)。

岳飞的死,真的是千古奇冤?

而岳飞要是继续北上到中原,甚至真的要“直捣黄龙迎二帝”,那么缺乏战马的宋军,将直接在平原地区对阵强悍的金国铁骑,再加上更长的战线和补给线,胜算也就更低了。即短时间内能收复中原,也是很难守得住的。

加上当时的议和,事实上是符合宋金双方的利益!金国知道灭不了南宋,再打下去是没意义的。而且一下子干掉宋辽两位大佬,占了这么多地盘,也是需要时间来消化的。

再看看南宋,大家都是刚从北方逃到南方,气都没喘过来,也没来得及点算一下剩下多少家底,就接连和金国、伪齐干仗,国内其实也是一团乱。大批的难民需要安置,南方的税赋需要确定,政权也需要时间来稳定……如果这些问题都解决不了,继续打下去,最后不仅南宋朝廷吃不消,老百姓也只会更受罪。

因此,大家都想让战争先停下来。所以,秦桧的主和政策,其实也算是符合当时的国情和民意的。

岳飞的死,真的是千古奇冤?

收复河山,驱除外敌是没错,但是也是需要考虑环境,也是需要时间的。在当时的情况下,继续北伐,其实给国家和百姓带来的,是巨大的压力。然而,岳飞只单纯的从军人的角度去想问题,一根筋的想着找金国决战,以雪国耻,却没有用政治的思维去判断时局。

最终,在双方都想停止战争的呼声日益高涨之下,岳飞显然成了宋廷促和的牺牲品。为了促成和谈,宋高宗选择牺牲岳飞的性命。

所以从上面的几点分析下来,岳飞的冤屈,其实更多的是他自己的政治错误所造成的。不过,话虽如此,岳飞是民族英雄,是忠臣义士,这都不可质疑的。他的民族精神,更值得我们中华儿女去学习和敬仰的!只不过,对于岳飞的死,与其说是冤屈,还不如说是一种无奈和不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