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忠报国——岳飞

宋宣和四年,岳飞应征入伍,经过层层选拔,成为“敢死队”中的一名分队长。从此开始了岳飞一生传奇的军事生涯。

岳飞从宣和四年(1123年)入伍到绍兴元年(1131年),经历八年时间已经从普通士兵升任神武后军统制,统制一职大致相当于现代军队中的师长一职,也就是说岳飞已经成长为一名军队中的中高级以上的军官。

一、岳飞与将领的关系:

岳飞和吴玠、韩世忠、郦琼等名将的关系非常好。这可能也有一部分心心相惜,爱才的原因存在。1.韩世忠在军中资历比较老,看到岳飞年纪轻轻就有这样的军事成就,有羡慕忌妒恨的因素存在,所以起初关系一直不太好,直到岳飞平杨幺起义后主动送了他老人家一艘车船后,两人关系才好起来。2.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在收复襄阳六郡的北伐行动中,刘光世作为配合作战的部队却避敌不战,等到岳飞收复襄阳六郡后,才打发其部将郦琼带着人马姗姗而至。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岳飞却上书朝廷先行犒赏刘光世军。郦琼从此对岳飞心服口服。从这点可以看出岳飞为人不但周到、聪明,而且在处理军队将领的关系上不计较个人得失,也圆滑、到位。

3.吴玠也算中兴诸将中的后起之秀,他和其他名将没什么交往,但唯独对岳飞青睐有加。还给岳飞送美女外加丰厚的嫁妆,可见两人关系不一般。

二、岳飞与文臣的关系

在外为将,手握重兵,这本身就是皇帝的大忌,所以“朝中有人”这对于武将,尤其是很多打战的猛将来说尤为重要,否则皇帝大人每天担心自己的宝座不稳,你就没有好果子可吃了。朱胜、张浚、赵鼎、王庶(相当于)历任南宋宰相都对岳飞极为赏识和看重,都把他看做是未来北伐最合适的统帅,也都在他进行军事行动甚至政治建言的时候,给了有力的支持,当然也替他在宋高宗赵构面前说了不少好话。主要原因是:

1.岳飞能打战,在皇帝面前举荐岳飞没有后顾之忧2.岳飞执行力强,执行朝廷命令不折不扣3.岳飞为官清廉,不贪财,也不为亲属谋利4.为人低调,一次大的军事行为一结束会要求朝廷裁人。

既然岳飞也懂得这么多的人情世故,那岳飞最后为什么还会被12首金牌催回,以莫须有的罪名惨死呢?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岳飞提出的“迎还二圣”的口号。皇帝一旦坐上了最高权力的颠峰,你想叫他主动让出来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2.与朝廷大方向相背道。当时南宋朝廷,从宋高宗到朝廷一些文臣高官贪图安逸,一直谋求与北方苟合,既然皇帝这个当家人都有这样的想法了,你一个岳飞一天到晚在那边打打杀杀,浪费钱粮军费不说,而且明显与朝廷的偏安策略相背道而弛,不干掉你也是不正常的了。3.岳飞“议立太子”。高宗无后,自然就无法从他的亲生子中选择当太子。有的意见说这个议立太子之事实际上朝中的文臣已经提了很多年了,岳飞之死与提“议立太子”无关。但笔者认为文臣可以提,即使提一万遍都不见得有事情,但在外的武将,而且是拥有重兵的武将去提“议立太子”就犯了大忌了吧?不管岳飞之死与“议立太子”这件事是否有关,在这件敏感的事情上,岳飞即使一肚子为国担忧的情怀,我看还是忍着为上策,或者是通过其他文臣的嘴去说比较合适。4.岳飞太过清廉。皇帝老儿宁可你能贪点,这样他倒反而放心。因为你会贪,说明你没有野心,同时你贪那也有把柄握在皇帝手里。岳飞比较清廉,作为这样的一位高级将领,你不贪,很有抱负,说不定还很有野心,所以高宗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万一被你给反了,那我的皇帝位置就危险了。5.“死”是最高的赏赐。在北伐的方针大计上,岳飞确实表现出了他非常渴望收复北方大片失地的雄心壮志。在这种大事情上,岳飞估计已经顾不上其他很多的繁文缛节,一心一意要尽全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所以对于岳飞这位功高震主的大将,赵高宗给他的最好也是最高的赏赐恐怕就只有“死”字了。

岳飞用他的“死”诠释了“精忠报国”的最高境界。他的爱国情怀也成为后世的楷模而永载史册。

精忠报国——岳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