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導收購沃爾沃後,沈暉如何進化成“汽車人”?

主導收購沃爾沃後,沈暉如何進化成“汽車人”?

主導收購沃爾沃後,沈暉如何進化成“汽車人”?

這是我有嘉賓發佈的第721篇文章

4546字 | 閱讀9分鐘

導讀:

中國的汽車人在過去的幾年中不斷創造速度奇蹟,這也許是“後浪”與“前浪”註定發生的齟齬,而職業經理人出身的沈暉無疑是這場變革與碰撞最直接的見證人。

創立兩年,沈暉領導下的威馬汽車已經成為估值最高的汽車創業公司之一,量產在即,威馬汽車走過了資金和生產的考驗,市場和消費者會接受它嗎?

2018年北京車展前夕,威馬汽車正式公佈了其首款量產車——EX5的售價,包括3個車型共6個配置,補貼後售價11.23-21.63萬。此時距這家公司成立僅兩年多一點,而其量產版的新車已經在3月底下線。

隨後到來的車展充滿了火藥味。面對著同場參展的10餘家互聯網車企,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一次公開採訪時表示,“互聯網公司造車就是一天到晚在瞎忽悠老百姓。”

有趣的是,這些“忽悠老百姓”的新勢力中,有一位代表人物正是李書福的前部下,在吉利收購沃爾沃時扮演關鍵角色的沈暉。他曾經就此回應稱:“有人說威馬造車是忽悠,‘忽悠’這個詞挺好的,當年吉利收購沃爾沃的時候,也總有人說是忽悠。”

的確,2009年,當沈暉作為談判代表前往瑞典時,無論是大陸另一邊的歐洲人,還是國內的看客都覺得,一家只有4年曆史,名不見經傳的中國公司去收購一家有90多年曆史的歐洲汽車公司是在忽悠。然而,這次收購,進展順利地實現了。

美國錘鍊出的“日系”CEO生於1970年的沈暉與同年代的人相比,最初的職業生涯少有的順利和安穩。

沈暉出身建築世家,父親畢業於同濟大學建築系,母親畢業於東南大學土木建築系,因此他從小到大的志願都是進入建築行業。造化弄人,沈暉高考前的體檢顯示眼睛“紅綠色弱”,因此被調劑到了華南理工大學工程力學專業。

大學畢業後,他順利申請到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全額獎學金,此後又取得結構工程碩士學位,如願進入堪薩斯電力公司擔任項目經理。此後10年,他輾轉於多家美國公司,30歲出頭已經是汽車零部件公司博格華納的中國區總裁。

沈暉回憶說,他至今仍受益於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那段美國的工作經歷。當時正是美國企業全面學習日本精益生產、管理變革的時期,強調現場解決問題;公司開會、現場觀察、小會研討、持續改進的工作方式,直到今天仍是製造行業的主流管理模式,也令他養成了紮實、求是的工作作風。

在博格華納工作期間,很多世界一流的車企都成為沈暉的客戶。但沈暉沒有專注於認識客戶、建立人脈,而是認真觀察這些車企高管定義產品、把控質量的思維邏輯和工作方式。觀察、交流、思考、再觀察……沈暉逐漸形成了屬於自己的產品定義體系和品質管理理念。

到2007年離開博格華納之前,沈暉的期權漲了八倍。不過他離開後,同事們的期權漲得更高。“你如果安分守己在裡面混,已經可以退休了。”有同事對沈暉說。

彼時,總部位於意大利的菲亞特汽車公司在首席執行官馬爾喬內大刀闊斧的改革下,終於在2006年扭虧。在2008年金融風暴的衝擊下,菲亞特汽車仍實現了17億歐元的盈利,被評論為“少數幾家仍可實現年初目標和盈利的汽車廠商”。

令馬爾喬內頭疼的是,雖然公司在全球市場已經取得立竿見影的改革效果,但中國市場卻難以走出低迷困境。由於長期虧損,菲亞特跟東南汽成立的合資公司在2007年的最後幾天以解體收場。

2007年,沈暉出任菲亞特動力科技中國區首席執行官、菲亞特中國副總裁。

對於剛加盟菲亞特不久的沈暉來說,這是個尷尬的開局。“怎麼做都比原來要好,很容易有業績。”他說。但現實卻沒有這麼簡單,從2007年開始,菲亞特在中國市場開始了從谷底的漫長爬坡期,一切幾乎從零起步,包括重新尋找合資夥伴。幾經波折後,菲亞特和廣汽的合資協議在2009年7月簽署,合資公司在2010年3月份正式成立。在這一過程中,身為菲亞特中國高層,沈暉是合資談判的核心人物之一。

關鍵先生:收購沃爾沃後心生厭倦在菲亞特的工作經歷讓沈暉初次涉足併購,瞭解了併購的基本原則——既要追求最小代價交易,更要提前安排交易後的整合程序。當時的沈暉並不知道,這次工作經歷為他迎來職場上最輝煌的時刻打下了基礎。

這一年,沈暉39歲,已經有了出來創業的念頭。那時候,渦輪增壓器、自動變速箱在汽車零配件領域非常火熱,產品稀缺,利潤率高。但是,這一年出現的一位伯樂,打斷了他在創業思考上的天馬行空,這個人將讓他的行業知名度和聲望提升到頂點。

主導收購沃爾沃後,沈暉如何進化成“汽車人”?

汽車行業的背景以及語言優勢,讓他在這個舞臺上找到了更大的空間。他還記得第一次去瑞典,跟工會講應該把沃爾沃賣給吉利的場景。“有點像上市公司的路演。”他回憶道。

工會問,為什麼吉利會讓沃爾沃做得比別人好?沈暉介紹說,吉利完成沃爾沃併購的四年內,會讓沃爾沃在中國做兩個整車廠,一個發動機廠,一個研發中心。他記得瑞典人聽到這個規劃時,“一下愣住了。”

沃爾沃發展了85年才在歐洲建了兩個整車廠、一個發動機廠和一個研發中心,吉利怎麼可能在短短四年內就完成這個目標呢?

但這在今天已經成為事實。目前沃爾沃已經在成都和大慶有兩處整車生產工廠,位於張家口的發動機工廠和上海的研發大本營也已經落成。

在他加盟吉利時,他跟李書福說自己有兩個心願,一個是成功併購,並把沃爾沃從福特體系中切割。在他看來,“這個做得很棒,生產沒有停一天”。第二是沃爾沃扭虧為盈。

公開資料顯示,繼2013年沃爾沃扭虧為盈,實現19億瑞典克朗營業利潤後,2014年上半年,沃爾沃的營業利潤達到12.1億瑞典克朗。這不能跟沈暉的個人能力完全劃等號,但卻可以作為他職業生涯最輝煌的註腳。

從普通打工者成為行業領袖,在汽車領域做出別人不敢想象的成就。看起來沈暉的故事到這裡應該就是結局了,但他本人並不甘心,甚至有些厭倦。在沃爾沃後期,他對於國內市場策略開始出現不同看法。於是2013年,他向李書福申請去美國讀書,逐步淡出沃爾沃核心崗位。

他讀的是美國哈佛商學院AMP(高級管理課程),這是一個充滿魔咒的課程。進過這個班的人,結業後總會有所改變,或者換妻子,或者換工作。他笑言,剛開始妻子不讓他讀這個課程。“難得閒下來,難免有些非分之想。”他也如此,結課之後,便下定決心改變,離開沃爾沃,“出來做事情”。

2015年1月,沈暉離開沃爾沃的消息被證實,他藉助媒體發公開信稱:我在自主品牌做到頂了,你知道,上面就是李書福了,他是董事長。我不可能做到比董事長更高的位置。

“我在沃爾沃期間,有陣子在美國加州讀書,幾個月時間充充電。那時,大家都在跟我說互聯網。手機屏、電腦屏、電視屏都滿了,但車裡的屏是一個方向。我是整車出來的,現在在互聯網上來做一些積累,我覺得智能車是方向。”

博泰“閃婚”:第一次創業失敗沈暉職業生涯中的第三個伯樂是應宜倫。在那個時間點上,應宜倫給了沈暉他最想要的事業——智能汽車,然而,這次相遇是福是禍現在很難評價。

作為博泰創始人,應宜倫對智能汽車的痴迷程度不亞於沈暉。他比沈暉小三歲,是一個成功的創業者,一個有著宏大得近乎不切實際夢想的億萬富翁。他從廣告、營銷起家,在質疑聲中進入車聯網行業,並用五年時間在這個領域站穩了腳跟。當互聯網造車的口號此起彼伏時,應宜倫也在2014年“不安分”地登上了這條船。他被貼上了“汽車瘋子”的標籤,這個標籤曾經還有一個主人,就是沈暉的前僱主李書福。

不過在沈暉加盟之前,應宜倫的造車計劃更多停留在概念層面。他還需要一個能深度整合產業資源的人。而沈暉符合應宜倫對合夥人的想象——熟悉產業鏈,行業資源深厚,且具有操盤跨國併購的現實經驗。應宜倫用分享股權來表明合作的誠意,對沈暉來說,這意味著近20年的職業經理人生涯的終結,創業者(或者老闆)生涯的真正開始。

雖然從規模上看,博泰無法跟沈暉任職過的任何一個平臺相提並論,但他對新平臺的考量標準不是體量,而是足夠顛覆。長期在跨國公司任職的職業經理人生涯,似乎把他打磨成了一個沒有稜角的人——舉止謙和,臉上總是一副笑眯眯的表情。這讓“顛覆”這個詞從他嘴裡說出來的時候,少了些許衝擊力,但從他的投入程度來看,他是認真的。圍繞智能汽車怎麼做,他做了100多頁的方案,“一定要推倒傳統汽車行業的思路”。

無獨有偶。幾乎在沈暉出任博泰CEO的同時,前英菲尼迪中國區及亞太區總經理呂徵宇宣佈加盟樂視超級汽車項目。智能汽車成為這個行業職業經理人一條全新的事業跑道,讓他們得以告別相對沉悶的行業氛圍,儘管這條路並非坦途。

這個行業很燒錢,搭建全新的整車項目平臺需要大量資金。博泰汽車的融資也不如計劃中那樣順利。與此同時,兩名合夥人開也產生了分歧。

沈暉透露,創業之初,兩人在戰略、思路上,溝通不夠徹底,隨著項目推進,分歧也逐漸顯現。“我認為應該把重心放在B2C上,更注重消費者體驗。但博泰則選擇繼續做B2B業務。這也讓大家決定分手。”

最終,他與應宜倫和平分手,各自發展。沈暉的第一次創業不到一年便結束了。

融資神話:老牌汽車人的號召力這次短暫的失敗之後,45歲的沈暉終於自己當上了老闆,可以沒有任何拘束地去追逐自己的目標了。

“這裡”指的是他經常去的上海虹橋萬豪酒店大堂的咖啡廳,“我們項目”則是他當時剛剛創建的威馬汽車。他以此低調地宣佈了新事業的誕生,繼承博泰時期創立的整車項目團隊,重操“舊業”。在這之前的半年,他多次前往德國,收購了一個電動車製造團隊。

為了確保創業順利,他請了數十名業內高手相助。“阿里巴巴有十八羅漢,我們這裡五十八個羅漢。”沈暉介紹,這些人都是他過去在汽車領域的前同事。與此同時,他還從各家互聯網企業大舉挖人。

主導收購沃爾沃後,沈暉如何進化成“汽車人”?

組建威馬汽車,沈暉幾乎投入了自己全部的身家。他不想再重蹈覆轍,很早便開始尋求融資和合作夥伴,也有很多投資人來找他。然而2016年的那個春天,對於沈暉和他的造車團隊而言,無疑是嚴酷的。他曾想說服雷軍投資,但兩人的想法有些差異。

彼時的蔚來汽車除了獲得馬化騰、劉強東、雷軍、李想和張磊的投資外,還完成了5億美元B輪融資。比蔚來更加光環加身的,還有如日中天的樂視超級汽車。

此外,汽車創業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包括小鵬汽車、車和家、FMC、愛馳汽車、合眾汽車、長江汽車均已在市場上搏風擊浪,看起來跑得很快。

競爭如此激烈,彼時默默無聞的威馬汽車在慘烈的“吸金大戰”中並無優勢。然而,沈暉這個中國汽車行業裡最有號召力的元老級人物,還是創造了不可能。

2016年6月,威馬汽車完成了A輪10億美元融資。這是一個足以讓所有人感到震驚的數字,在當時的整個互聯網領域都算得上是一筆鉅款,更不用說是A輪,而且是剛剛興起的智能汽車企業。

這並不是結尾,沈暉的號召力此後不斷被證明著:2017年12月,威馬汽車募集了超過120億元資金;到2018年2月時,募集了近200億人民幣的資金。

2018年3月23日,科技部在京發佈了“2017年中國獨角獸榜單”,剛剛成立兩年的威馬汽車以50億美金的估值,與蔚來汽車並列成為估值最高的汽車創業公司。

文丨張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