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17市人才迁徙版图是什么?

2017年山东17市人才迁徙版图是什么?

2017年山东省17市人才流失比排行

今年的两会上,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20余处提及到人才,或者与人才相关的内容。这也恰恰给予2017年各地掀起抢人大战一个很好的阐释。

山东不仅是经济大省,也是人口大省,对人口的争夺显然不能置身事外。过去一年,凤凰网山东多次对人才大战进行盘点,尤其是济南、青岛。

那么,2017年,山东17市人才迁徙情况又呈现出何种态势呢?

据《2017山东省白领就业市场蓝皮书》一书中提供的数据,2017年山东17市人才流失比最高的是菏泽,为15.12,紧随其后的是临沂,流失比为9.49。

流失比最高的10个城市,除去上述两个城市外,还有枣庄、济宁、聊城、泰安、日照、莱芜、潍坊、东营,流失比分别为,6.88、4.58、2.28、1.65、1.10、1.09、1.05、1.04。

此外,人才流失比小于1的城市,即人才流入大于人才流出,有7个,分别为烟台市、淄博市、德州市、济南市、滨州市、青岛市、威海市。

值得一提的是,与2016年数据作比较,菏泽、临沂等市人才流失比有所减少,人才流失现象有所缓解。然而,威海、青岛、济南等城市人才流失有所增加。

数据显示,2016年,济南、青岛人才流失比分别为0.91、0.86,与2017年数值分别相差0.81、0.55。彼时,菏泽流失比为21.11,临沂流失比为6.16。

由此可见,“大城市”、经济强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依旧很大,但是迫于工作生活压力也很大,很多人才退而求其次,前往一些压力较小的城市。

抛开人才流失这一因素,单就人才流入,又呈现怎样的态势呢?

数据显示,青岛市求职者跳槽到济南市的人数占比最多,达到13.12%;泰安市、潍坊市求职者跳槽到济南的人数分别以11.59%、9.90%排名第二、第三位。

2017年济南进入了近年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迅速增长,为争夺人才陆续发布人才补贴政策,特别是对高学历人才争夺更为激烈。

对于山东经济领头羊—青岛,也体现出奇不凡的人才吸引力。

青岛吸引济南人才以16%的占比位列第一,烟台、潍坊紧随其后,分别为15.53%、13.96%。

除此之外,青岛吸引了大量日照、东营、淄博、济宁等各式人才,可见其极强的吸引力。

对于三核之一的烟台,来自青岛、济南的人才占据其半壁江山,分别为22.41%、20.61%,紧随其后的是威海、潍坊。

流入淄博的人才来自济南最多,占比为22.02%,与淄博临近的潍坊、东营、滨州也处于榜单前列,占比分别为11.93%、10.85%、9.22%。

2012年到2016年期间,石油行业一路高涨,东营岗位平均薪酬一直领跑全省,流入东营的最多的是济南人才,潍坊紧随其后,青岛排位第三。滨州、淄博人才流入东营的占比均超过10%。

沿海城市的人才迁徙也有着自己的特色,人才流向首选邻近城市,不仅是地域,同为沿海城市的威海和烟台之间人才流动最为频繁,日照和青岛之间的人才流动也比较活跃。

流向威海人才最多的是来自于烟台、占比29.30%,意味着流向威海的人才中有三分之一是烟台人。同样,威海人才流出首选城市也是烟台,人数占比31.15%,也有近三分之一之多。

烟台与威海的人才迁徙情况并非孤本。日照与青岛之间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临沂、菏泽、济宁、潍坊4市是山东人口众多的城市,人才流动属于流出大于流入,有一定的人才流失现象。并且,同为人口大市,在人才流动方面有着一定的相似。

据《2017山东省白领就业市场蓝皮书》一书介绍,菏泽市是人才流失情况最严重的城市,其首选城市是济南;临沂市人才流失较菏泽有所缓解,居第二位,其首选也是济南;潍坊人才流失相对平衡,其首选城市受地域影响较大,青岛市排在第一位;济宁市与济南相近,首选为济南。

此外,枣庄、德州、莱芜、聊城、滨州、泰安在经济方面,较济南、青岛、烟台等有很大差距,在人口数量方面也比菏泽、临沂等城市少很多。这些城市的人口流失现象较严重,但比人口大市菏泽、临沂稍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