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美國不參戰,中國能否勝日本?


抗戰八年,外敵是有史以來最強侵略者,但中國卻沒有被征服,華夏民族靠什麼抗住了日本的吞食?其中緣由,頗值深思。

自中國抗戰勝利結束後,有一個設問始終眾說紛紜——

如果沒有美國參戰,沒有太平洋戰爭爆發,中國抗日要多少年,繼續相持到什麼時候?最後結果怎樣?是日本吞併中國全境,還是中國軍隊把日本趕出中國,抑或汪偽政權之“中國”與日本“合流”?

大半個世紀過去了,這是中國抗日留給世界的最大懸念。

如何揭開這個懸念?

一定要以史實說話才能令人信服。

若美國不參戰,中國能否勝日本?

應該看到,1937年7月7日,中日大戰初起,世界並不看好中國能有勝機。

大戰爆發兩個月後,當時法國《畫報》刊發了專欄作家諾多的“中日戰爭結果”預測分析。諾多是法國著名日本問題專家,1904至1905年曾報道過日俄戰爭,著有《現代日本》等書。

諾多在文章開篇就指出:無論誰來評判中日衝突,若以過往那些歷史觀點為根據,便會得出日本獲勝的結論。中國缺乏統一,幾省勢力唯利是圖,國家軍力薄弱,確實無法和日本軍隊作長期對抗。

但是,法國人的思想和觀察力畢竟是有深度的。諾多接下來講了一個故事,讓他感覺“中日戰爭的不確定性”。那是他的英國朋友在戰時中國的見聞錄:

他們行至靠近越南的中國偏遠省份廣西時,在某個不通鐵路的小城裡,遇見了兩個當地軍閥。半年前,這兩人都參與了反對南京政府的兩廣事變,與蔣介石中央嫡系部隊作戰,而現在他們跟英國人談話時卻表示:一個被侵略的國家沒有資格討價還價,必須不惜一切代價抵抗日本人。一年半以前,中國還面臨再次爆發大規模內戰的威脅,而現在,幾個旅行中的英國人卻感覺到,眼前這個國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顯得更團結。人們第一次發現,民意正在中國凝聚。

沒錯,印象中的中國,因為全面抗戰,而正在發生鉅變。

一場史無前例的民族自尊之戰,終於打響。

1941年12月9日,中國終於對日正式宣戰了。

以下是宣戰佈告全文:

中華民國三十年十二月九日 主席 林 森

而此時,距離日本侵佔中國北土已經十年,離全面侵華也過了四年多。但即便這樣,在中國的外戰史上也算難得了。中國歷史上漢民族正式對外宣戰記錄,非常罕見。自兩宋中國,“內斂”便成為漢民族的主要性格,中國對外,以隱忍為主,從不敢主動樹敵,大都是在敵人犯境之後,被迫“自衛還擊”。

雖然時間過了四年半,但畢竟是公開宣戰了。從自衛到宣戰,這不是簡單的名詞轉換,而是昭告民族精神的強勢復活。

此時,華夏人已經由“貧血”進入“滿血”階段。

抗戰時的華夏人,具有五個“反征服精神利器”,乃任何歷史時期不可比。

其一,國勢不可比。

以往中原反征服歷史時期,均是國勢衰微,或者政治腐敗透頂,或者內亂亂到了京城。而民國時的中國,雖然也有內戰和腐敗,但畢竟不同封建王朝的不治之症,總的來說,共和政體不落伍,所以國勢仍存上升空間。

其二,凝聚力不可比。

以往華夏曆朝,由於統治者搞“家天下”,國民對國家沒有責任心,因為他們不是國家的主人,沒有主人感,何來責任心?此間道理,就像你在一個大房子裡臨時居住,住的是地鋪,而且隨時都可能被房主掃地出門,你會對這個房子有多少歸屬感?如果這個房子的產權證寫著你的名字,那麼即便不用別人特別交代你,你也會對它倍加愛惜。

而在日軍全面侵華時,國民政府雖然還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秉承了孫中山的遺訓,相當一部分國民已經切身感受到“天下為公”了。以往外敵進來前夕,國家內部往往已經四分五裂,分崩離析,沒有一個號令天下的統一政府、統一指揮。但這一次,外敵入侵,國內空前抱團。各個黨派同仇敵愾,自願接受國民政府領導,形成了統一政府統一指揮、凝聚力空前的國民軍抗日武裝。所以,日軍“分化瓦解,以華制華”的策略,比起過去中國的外敵“企劃”,效果就差了很多。

其三,士人之氣不可比。

以往華夏外患來臨時,文人士大夫群雖然也出現死烈之士,但大多數還是貪生怕死。而民國抗戰時期,廣大知識分子也面臨著“下跪”與“拼命”選擇。在只有“下跪”與“拼命”兩條路可供選擇時,一部分人選擇了下跪,一部人選擇了拼命,知識分子群中後者的比例大於前者。這是中國人貧血與熱血共存的時代,是盛產“漢奸文人”的時期,也是“非常文人”英雄輩出的時代。“文人持劍”再次成為時代風景,文化人投筆從戎,青年學生沙場效命。抗戰中期的中國軍隊彷彿又回到了大唐時代,良家子弟和知識青年組成的軍隊,素質與戰鬥意志明顯提升。

其四,世勢不可比。

以往華夏受侵,因為中國自成一體,沒有世界大家庭的救助,所以彼時中國即便滅亡,國際形勢也未必發生巨大變化。而民國時期中國則不同,辛亥革命後中國初入世界流,已經成為世界大家庭一員。中國戰場即便不因後來二戰全面爆發而得到盟軍支援,也會隨著抗日的正當性,而逐步得到世界正義力量的道義與物質援助,這是以往“自成一統”孤立的中原封建王朝望塵莫及的。

其五,最要緊的,也是對上述四條的昇華:華夏魂滿血激活。

以往華夏被征服歷史時期,華夏魂已被苟安割斷,而民國時的華夏魂,卻被戰爭迅速點燃。

二戰時期的中國,無法像一戰那樣獨善其身、隔岸觀火。二戰的東方大幕就在中國拉開,作為東方主戰場,中國必須在世界同盟中作出抉擇和表現。

結果,國際社會見到的是一個“從未見過的中國”——

學生如此愛國,文人如此勇敢,軍人如此善戰,漢民族如此團結……

這個樣子的中國,在國際力量的支援下,打敗史上最強外敵,實屬必然。

那麼,二戰打敗日本,到底是中國軍隊之功,還是美國軍隊之功?

我們說打敗日本,美國當然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沒有中國軍隊的支持也不成。對於這點,二戰時的美國領導人比任何人都清醒。

1941年歲末,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美日大戰打響之際,美國總統羅斯福在徵得英國等夥伴國政府同意後,主動向中國國民政府最高領導人蔣介石拋去橄欖枝,正式提議建立中國戰區,設立統帥部,以便統一指揮中國戰區的中國、泰國、越南、緬甸境內作戰的聯合國軍隊,協調中國戰區司令、印度軍司令、南太平洋戰區司令三總部之內的聯繫。1942年1月2日,蔣介石覆電同意。4日,聯合國正式推舉蔣介石為中國戰區統帥,建立統帥部。“漢軍”與“美軍”有史以來的第一次聯合作戰開始。

雖然時起時落,但總的來看,加入盟軍的“漢軍”表現不俗,他們與“美軍”並肩作戰,共同完成了把“大日本”打回“本土日本”的歷史使命。可以說,系中美聯手,取得1945年“日本投降”的巨大戰果。

所以,對於“倘若美國不參戰,中國能否勝日本”,我的回答很簡捷:

中華抗日,貴在五大精神利器在手,華夏魂滿血復活,所以即便沒有美國參戰,中國軍隊也會拖垮日本侵略者取得最終勝利。當然,用時未必八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