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秦始皇真的焚书坑儒了吗?

简单历史客

“坑儒,即坑杀儒士”,应该说大体正确。

关于焚书坑儒事件,据《史记》记载,咸阳所坑埋的460余人,身份是“诸生”,也就是儒生。《史记》所谓“犯禁者”,当指犯“藏《诗》、《书》、百家语”、“偶语《诗》、《书》”、“以古非今”之禁,犯这类禁的“诸生”当然是儒生。

太子扶苏谏言“诸生诵法孔子”,更说明所坑“诸生”即儒生。

西汉孔安国《尚书序》首称其事为“坑儒”: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以下诸家也都以为坑杀的是儒士:

刘歆《汉书·刘歆传·移书让太常博士书》:陵夷至于暴秦,燔经书,杀儒士,设挟书之法,行是古之罪。

班固《汉书·地理志下》:并六国,称皇帝,负力怙威,燔书坑儒,自任私智。

赵岐《孟子章句·题辞》:逮至亡秦,焚灭经术,坑戮儒生,孟子徒党尽矣。

潘岳《西征赋》:儒林填于坑,《诗》、《书》炀而为烟。

关于坑儒的不同理解

方士求仙未果,继而逃亡引发了坑儒事件,始皇发怒也要冲着方士,如果说被坑者都是儒生,方士尽皆逍遥法外(或如卢生、侯生那样逃匿而去),无论如何说不过去。揆情度理,所坑460余人中必有相当数量的方士。

宋人甚至认为所坑都是方士,宋萧参《希通录》:“古今相承,皆曰‘坑儒’,盖惑于扶苏之谏”,“自扶苏一言之误,使儒者蒙不韪之名”。

陶宗仪《辍耕录》“论秦蜀”条持同样的说法。

清梁玉绳《史记志疑》“其所坑者,大抵方伎之流,与诸生一时议论不合者耳”。

胡适认为所坑仅限于望星气、求仙药之方士(《中国哲学史大纲》)

章太炎、顾颉刚等人也持类似看法,恐不符合事实。

这里有一点必须辨明:《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所谓“杀术士,燔《诗》、《书》”;《史记·儒林列传序》言秦皇“焚《诗》、《书》,坑术士”,句中“术士”指儒术之士,非指方术之士,读上下文可知。之后《汉书·儒林传》也有所谓“燔《诗》、《书》,杀术士”。不过,《汉书》中其他篇什,如《汉书·五行志下之》“燔《诗》、《书》,坑儒士”,《汉书·地理志下》“燔书坑儒”,都明确认定“坑儒”还有另一种情况,即儒生兼事方术,方士兼习儒术,以致身份难明。

例如卢生、侯生,二人为始皇觅神仙、求仙药,应是典型的方士,而他们“诽谤”始皇的那番话,却是十足的儒生口吻。从卢生、侯生的称谓看,也像是儒生。

《盐铁论.散不足》篇记述,始皇之时“燕齐之士释锄耒,争言神仙方术,于是趣(趋)咸阳者以千数”。这么多方士聚集京师,当然是冲着始皇求富贵来的。但本色的方士仅挟不大高明的骗术,不足以造成影响,只有兼习儒术,挂儒家的招牌,才能够号召徒众,盗名攫利。从儒生一面说,单纯的儒术派不上用场,既然始皇迷信方术,他们兼习方术或弃儒专事方术也应是平常事。

总之,儒生、方士互相仿习,取长补短,应是当时的风尚。可以认为,被坑之“儒”中当有许多这种半儒生半方士的角色。

清人光聪谐《有不为斋随笔》谓“‘术士’指方士亦可指儒生”,所言至当。

至此,可以为“坑儒”的“儒”下一断语云:儒生、方士的总名。自然,“坑儒”的准确说法应是“坑儒生、方士”。


邓海春

秦始皇确实坑了一批人。

但是这一批人中绝大多数是方士,并非儒生。

什么是方士?

就是那些方技之士与数术之士,自称能访仙炼丹以求长生不老的人。

长生不死是人类的共同愿望,秦始皇也是人,也不例外。早在始皇帝焚书之前,就有徐福向秦始皇建议远去海上仙山求取仙药,以求得长生。然而在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之后,徐福却迟迟未归,最终杳无音信,成为始皇帝心中的一个牵挂。

秦始皇像

始皇三十五年,也就是焚书之后的那一年,有一个叫卢生的方士神秘兮兮地对秦始皇说:

“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则害于神。真人者,入水不濡,入火不爇,陵云气,与天地久长。今上治天下,未能恬惔。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大意就是,那些成仙的真人都是行踪诡秘的,陛下如果也想找到不死之药,成为真人的话,就不要让人知道你的行踪。

秦始皇听信了这个聊胜于无的建议。

“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

当时还真的就有人因为泄露了秦始皇的行踪,而被处死的。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

秦始皇按照卢生的建议,真的是让人不知所踪,还因此处置了一批泄露其行踪的近侍。

而侯生、卢生却背地里说秦始皇的坏话:

“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

说完这些,还真就逃跑了。

从上述“侯生、卢生”所述理由来看。“狱吏得亲幸”是秦国以吏为师的体现,也是秦法推行的客观结果。“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这也是依法办事的体现,不能任由方士骗吃骗喝,最终拿不出个结果吧,这也是二人逃跑的直接原因。就是害怕搞不出不死之药,难逃秦法制裁。至于最后说秦始皇贪恋权势的说法,何尝不是秦始皇勤政的表现?因此可以总结,这两人就是骗吃骗喝,最后兜不住了,找个理由说说秦始皇的坏话,然后就跑了。

始皇听说这件事,“乃大怒”。别说秦始皇了,正常人都会生气的,听你的建议,好好待你们,最终却说我坏话,一走了之!

秦始皇最终如何处理此事呢?《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如下:

“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巿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
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

由此可知,秦始皇所坑之人,多是骗吃骗喝的方士等人,并非常说的儒生。而坑这些人的原因,也纯属这些人咎由自取,加之秦法严酷,故有“坑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的历史。并不能因此说秦始皇残暴。


熊二History

没有,秦朝的历史是由汉朝编纂的,而且根据最新发掘的史献材料发现,秦始皇当时焚烧的只是乱七八糟的各种杂书,对于当时统治不利的书全都烧掉了,留下的全是经世致用之学。不过法家居多。


贾怡宏

世人都说始皇帝焚书坑儒是对文学界进步的阻止,出于个人自私而坑杀儒家弟子,其实焚书只是把所有文字统一,的确坑了一些人,不过那只是些方士,或称术士。秦焚《诗》《书》《医》《卜》之类的文籍,不在焚烧之列。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从未提起过“坑儒”


用户93904711965

并没有大规模的坑儒。而是坑杀一些妖言惑众老百姓思想的人,然后有四百多诸生被牵连活埋于咸阳。史记上说的是诸生。并不是儒生。儒生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汉。那时候秦始皇都死后一百多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