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小孩高考考620分,超一本线135分,这么小的孩子去上大学真的好吗?

爱鸭

可以去中国科技大学

少年班,专门招神通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招收尚未完成常规中学教育,但成绩优异的青少年接受大学教育。它的出现有一定的历史偶然,但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大创新,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教育实践。

少年班创建伊始,中国科大就致力于探索培养这些特殊大学生的方式,最初几届少年班学生的优异表现,坚定了中国科大继续办好少年班的决心。截至2014年12月,少年班(含零零班)共招收2412人,毕业1879人,其中少年班招收1261人,毕业1070人,零零班招收1151人,毕业809人。


伦理君

当然好啦,这有什么毛病嘛?提问者很显然是赤裸裸的嫉妒罢了!既然他有考超过一本135分的能力,那么我相信他也就已经具备接受这个事实的能力以及以后应对所要发生的事情的能力!


再者说了,假如他不具备上大学的能力,因为毕竟他比12岁,如果是这种情况,我觉得父母陪同一起去上大学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孩子的教育要紧,孩子才12岁,想必他的父母也还年轻,而且很优秀,不然怎么能培养出这样的孩子,所以,先放下手下的工作,好好先把孩子培养成才,以后奋斗的日子还长,再说了,把孩子培养成功了,你们的下半生还发愁吗?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他才12岁,大学四年毕业才16岁,考个研究生才19岁?这个年纪的孩子步入社会真的好吗?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嘛?社会险恶呐!

近年来经常出现的低龄高考考生,一部分出自各个高校下属中学的超常班,一些则是连续跳级的学习天才。

简单来说 他们都是通过越级参加准毕业年级的考试从而获得跳级的资格的
也就是说 比如高一年级就参加高二年级的期末考试通过 来年就上高三年级 然后就高考。

也就是这样,培养出一个又一个的高考小状元,希望他们的选择是对的,也祝愿他们能够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小胖尬聊

湛江二中12岁少女陈舒音同学考了620分(理科),超出一本线135分的好成绩,震惊了许多人,其实各种“神童”一直层出不穷,而至于这样的现象好不好,其实并不能一概而论。

我们来看看近些年的“高考神童”——

2009年,13岁男孩孙天瑞在高考中取得了654分的成绩,被中国航空航天大学录取;

2014年,10岁神童冷然,高考574分超一本线68分,父母乐坏了孩子自己却不开心,说本来可能考得更好;

2016年,14岁小神童周天体验高考,一不小心699分考进中科大;

……

再来看看本次的话题人物,12岁就在高考中获得620分好成绩的陈舒音,她的学习成长历程——

6岁上小学,就读一年即考初中;这时候,很多同龄人在读学前班;

7岁读中学,2011年考取湛江二中港城中学,就读初一;这时候,很多同龄人在读小学一年级;

8岁上初二,成绩稳定在全年级前30名;

9岁上初三,以全湛江市第13名优异成绩考上湛江二中高一实验班;(注:湛江二中高一实验班,全湛江市仅招60人)

12岁参加高考,以总分620分(理科)成绩,高于一本线135分。

许多人争议的焦点在于:孩子这么小就上大学真的好吗?如果我们大量地去观察各种“高考神童”的事迹,就不难发现,每个孩子的情况并不一样,在家庭教育理念、学习方法、成长历程方面都有着各种各校的差异,而这些孩子在以低龄进入大学后,面对的挑战和机遇也各不相同,直接以“好坏”一概而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有些人觉得孩子年龄太小上大学不一定是好事,是出于“他们没有走正常人所走的路”,而有些人就是会对“跟别人不一样”这件事本身抱有怀疑态度,然后下结论说“这样不一定好”,这其实是并不是一种客观的心理,而是对假想中异类的排斥。

而事实上,孩子们在年龄很小时上大学,确实会遭遇一些挑战——主要来自于他进入了一个完全由非同龄人所组成的环境,而对于这样一个“异常”的存在,周围的同学自然会采取一种不自然的方式来应对:比如说对这个孩子特别照顾、事事操心,反而对孩子自立能力产生影响等等。

但即使这样,也不能直接定性这样就是“不好”的,因为孩子能否在这样的环境中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而通过自我独立思考,向着健康的方向成长,是因人而异,和孩子从小的家庭环境、所受教育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家长一直以良好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来对孩子言传身教,那么这样一个充满挑战和环境也许反而会促进孩子加速成长,成为栋梁之才。

就好比2000年河南省的高考状元何碧玉,年仅14岁就取得了900分的成绩被清华录取,读完大学又被保养到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留学,获得神经科博士学位,后来进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作为早期独立研究员从事研究工作。

而何碧玉自学能力特别强,自学占据了她相当多的课余时间,但她却很少有熬夜学习的经历,而她的爱好也很广泛:钢琴、旱冰、看小说等等都是她经常进行的课余爱好,过得一直很充实。

其实与其去争论个别孩子提早上大学好与不好的问题,不如多思考一下,为什么那些孩子的学习效率那么高,能在那么小的年龄就取得许多普通学子长期熬夜努力也无法达成的学科成绩?

尤其是这些“神童”并不全都是智商高到常人无法企及的地步,只是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要更优质,而他们的思考方式更有助于对事物本质的理解——所以这能不能给我们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一些灵感,让教育变得更加高效一些呢?

如今我们已经处在一个知识爆炸式增长的年代,教育迟早要向着更高效、更接近知识本质的方向去进行,而这些早期就能达成优异学习成绩的孩子们,可以算是一种探索,好好地加以分析和研究,也许能够为新一代的教育提供最有价值的经验。


零珑心

没有什么问题,虽然暂时来说他和同学之间的沟通和生活会有一定的障碍,大部分同学也肯定不会乐意和他一起玩,相对来说在生活中会孤独一些,但是只要学校能够处理好。这些都不是大问题,反而会是一件好事,我想大家都应该清楚在大学里十之八九的学生都学不到什么很好的专业知识就是因为大学生活相对于中学来说要丰富的多,而相对于职场中的人来说又没有什么生活压力,在这种环境中能够持之以恒的坚持专业学习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对于这个年龄偏小的孩子来说如果学校能够加大关心力度,在生活上让他能够不被隔离,他反而能把心思全部用到学习上。四年之后以他的学习能力考上研究生应该不成问题,再加上三年的研究生学习,他也到成人的年龄了,因为过早的接触大学生活,相对于其它毕业生来说,心智方面也可能会更加成熟。即便不如此,能够拥有一个专心学习的环境,也能让他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在社会上生存下来是不成问题的。当然,19岁的他还可以继续深造,如果在研究生三年的时间能够遇到一个好的导师,以其学习能力继续博士之路应该是顺理成章的。假如他考上博士,其实概率是非常大的,那么以后的人生道路应该顺风顺水,这是在其表现一般的情况下。实际上以他12岁考上本科的实力,经过博士阶段的学习,一定能够在其专业方面成为一个专家。比一般人得成就必然要强许多。即便是没有考博,以其比其它同龄人能够更早的参加到社会中工作的情况,我想在经过几年的奋斗后仍然比同龄人会混得更好。

而事实上,天才般的人,极少数会比一般人混得差。我们所谓的差只是对他们的要求要高于一般人,感觉他们没有成龙成凤就算是非常失败了。然而,他们所谓的失败有可能比你所遇到的成功还要好上许多。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也是普遍存在的,那就是他所在的学校把他当成广告宣传一阵子,过了热度就对其置之不理了,这种情况下,很大程度上他就会因为在大学中的各种不适应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处理不当而难以继续下去,最终导致辍学。

所以,我们在拷问这件事是不是一件好事的时候,更加应该关注学校对这种事情及这类人才的处理上是否得当,而不是一味的因为个人的成功或失败来偏面的加以肯定或者否定!


知教于乐

像这种高智商的孩子,通常就是父母口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但是这个羡慕不来的,智力这个东西真的是天生的优势,不是后天努力就能达到的。当然,除了天赋个人的努力也会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

就事论事来讲,既然别人以自己的实力考上了大学,而且是以这么高的成绩进入的,如果仅仅以年龄小而拒收,这是很打击人的一件事,也是很不合理的一件事。但是我们同时也要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十二岁,别人小学都没有毕业的年龄,他却已经开始准备上大学了。我们应该要考虑到小孩除了智力上的优势之外,他的情商和实际的交往能力和认知能力是否与自己的智力相匹配。如果心智上的不成熟也就是我们说的EQ较低,这样送入大学的情况下会是什么样的。大学是被称为最接近社会的小社会,他的相对复杂程度对于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孩子来说承受能力是不是有点太大。而且像他这样的生活还不能足够自理的人,是不是必须要家长的陪读,才能继续大学的学业。另外,这个年龄的孩子正是无忧无虑的时候,拥有多大的赞美就拥有多大的压力。盛名之下带给孩子的恐怕是弊大于利的吧。而且家长对他的期望,更多的是压力,会让他如何自处。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神童魏永康事件。他也是这么大的年龄去了一所知名大学,然后17岁考上研究生,但是之后呢?越来越大的压力最终摧毁了他。所以我说的这么多不是妒忌,只是有些地方需要真的为孩子考虑一下。或者出现一个类似以前中科大少年班的地方,或许更适合他?


青梅冀忆

经常会有小小神童考上大学的报道,但是我并不赞成这种做法,我觉得这么小的孩子不应该去上大学,因为大学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一个学习做人的地方,这么小的年纪,很多方面与正常考上大学的人来说都是不足的,这里我就列举几个。

自理能力

这么小的孩子,在之前的学习和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由父母料理的,他就只管学习就行了,可是上了大学就不一样了,父母不可能一直在身边陪伴他帮他做好所有的事情,当他没有了父母的帮助以后,孩子可能会十分的迷茫,他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干什么,连自己的生活可能都无法自理,这样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一种伤害。

交际能力

在大学的生活中,我们除了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会与人沟通,沟通是一门艺术,这么小的孩子交际能力是远远不如一个正常大学生的,他或许还像一个孩子一样幼稚,不懂得如何与人去良好的交流,这样在大学里就会与同学或者老师形成代沟,很多事情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来说可能都是懵懂的,光是在沟通方面就会形成巨大的问题,有谁会天天愿意和一个这么小的孩子打交道,有些事情更加不会与他分享,因为他根本就无法理解,慢慢的孩子就会被孤立,这是十分可悲的事情。



情感生活

进入了大学以后,情窦初开的时期,很多人都会恋爱,可是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来说,这个年纪是不适合恋爱的,但是他可能会过早的接触这些事情,多多少少也会听室友讨论关于情感的事情,看到太多的分分合合,可能他的内心也会发生改变,甚至对今后的感情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


学习能力

大学和初中或者高中的学习方式是不一样的,进入大学之前很多学习上的事情都是由老师安排好的,学生们按部就班的完成就可以了,可是进入了大学就不一样了,首先学习的科目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再是常规的语数英一类的,很多都是我们从未接触过的科目,学习这些东西除了听课看书以外,还需要有一定的生活常识,而且大学的学习考验的是一个人的自我学习能力,很多东西都是要自己去参透的,在书本上找不到一样的答案,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一个孩子来说有很大的难度,即使之前的学习他都很好,但是进入大学很难过度好,可能在学习上连一般人都不如。
总之我觉得一个12岁的孩子去上大学是不合适的,人的成长与发展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不能过早的让孩子去经历这些,不能让孩子的成长成为揠苗助长。


晴天277855632

12岁小孩高考考620,仅从应试教育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是相当成功的,但这么小就去读大学,我觉得并不见得好。

首先,从孩子的知识构架和过去的学习经历来讲,他现在就进入大学,不见得是好事。除非这个小孩真的是智商超级棒,理解力超强,不然,他在大学里不一定能适应大学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节奏。现在许多优质大学的教育,已经不只是停留于过去的上课满堂灌、考前勾重点这样的模式了,MOOC、PBL被大量运用于教学中,考试也更多是应用为主,所以这个孩子进入大学,是否能适应大学教育,真的不好判断。


其次,从孩子的心理发育来讲,这么小的孩子不适合进大学。这里需要考虑两点因素:1、大学里,孩子缺少同龄人,他周围的同学都是比他大6岁以上的哥哥姐姐,他们之间有没有共同语言?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能不能合群?都是未知数。2、这么小的孩子,一帆风顺地考上大学,而且分数这么高,万一进入大学他不能适应大学的教学方法,成绩一下落下来,他的心理是否能承受?
其实孩子还是应该循序渐进地培养,考试成绩好,不代表他已经长大成人,足以应对不属于他那个年龄的一切。


单亲育儿路

这个好不好见仁见智吧,并且这不算个例,好像每年都有


作为“武大2011级神童”的小伙伴来答一个。首先13岁来读大学在武大没有那么不可思议,起码近三年每年都有。11级是我这个小伙伴,所以第一次班会大家做自我介绍时,突然在一堆“92 93年出生”的声音中蹦出了一个“97年出生”的声音时,我们是有多吃惊:这逼看起来明明比我还老啊!


12级也有一个12岁的小朋友进了水院,据小伙伴说,这个小朋友进校后听说了还有一个跟自己差不多大(是不是应该用差不多小。。)的学长后,就通过各种途径要到了他的联系方式,并一再恳求他见面聊一聊学(cheng)习(zhang)经验,后来两人见面后,对方一口一个“哥哥”,啊哈哈脑补那画面萌翻了有没有!然后据小伙伴自己说他也没有什么传奇的经历,也就小学时候觉得学的东西都好简单,于是就不停的跳级,所以就比同级同学小好几岁。

但来大学后总是有各种采访,让他讲自己的成长经历,而在之后的报道中也常有些夸张的把他描绘成了一个神奇的天才少年。不过不得不说我们的神童小伙伴确实智商极高,记忆力极好,而且还保持着小孩子的热情,所以在班上大家有学习上的问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而我每次在交作业时也第一个想到了他。。。更重要的一点,该小伙伴精力极其旺盛,明明还是长身体的年龄怎么就可以常常晚上看书到一两点,然后在第二天天不亮就爬起来叫我们起床,跟他比起来我老觉得自己就是叔叔辈的人了。

我们学的软件工程,而小伙伴对技术也已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大一我们还在跟老师学着敲“hello world”时,他已经在找老师做项目了,大学三年做过无数项目,参加过无数竞赛,所以最近看到他简历上的个人经历一栏时,顿时觉得我大学去哪里了啊?


最后说下自己的感受,身边有个这种小天才真的是件很幸运的事,他浑身散发的睿智与激情都会时刻感染着你,也让你看到自己与传说中的天才之间的差距,想起那句“最怕的是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努力”。

最后的最后祝我们的天才小伙伴茁壮成长,早日撑起祖国的未来,记得在大腿上给我留个位置!补充:看到评论里提到我的观点模糊,有跑题的嫌疑,在这里把我明确下观点1.对于13岁来武大读大一这件事并没有那么不可思议,近几年每年都有。2.对于他近乎bug的表现,我对其本人不了解,不敢妄加判定。但通过与和他相仿的另一个小神童比较,私以为存在媒体或父母故意夸大的成分。


红演圈

不,我觉得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其实这样的小孩是不适合上大学的,其实上大学不止是意味着你的知识足够了,而且意味着你心理上的成熟,在大学一切都要靠自己,这么大点的小孩能够自理,能够自己照顾自己,就连吃饭都要打个问号吧!大学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社会,社会可不是只要文化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我看过一则新闻,一个已经20多岁的小伙子被学校退回,竟然就是因为没有自理能力,脏衣服到处乱扔,学校是一个集体,这样做谁能忍受,所以我觉得他其实是不适合上大学的,他的智商水平很高,但是我们也应该考虑其他因素,我想国家应该会给这类人一些特殊的教育方式吧。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lzy167139603

我忍不住发问,他的家庭教育,父母教育态度是不是存在逼迫?他的美好童年去哪里了?很多时候孩子的负担,都是来自于父母的望子成龙,让他们过早的背负了责任,失去了属于自己的世界。


假如说,12岁的孩子,来到了大学,周围的环境是陌生的,同学不是同龄的,自己的心智也尚不成熟,能与同学们融成一片吗?久而久之,得到的只有被孤立、遗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