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跟李天金动过手,帮徐晓冬推荐拳手,他怎么看待传武,比如形意

他跟李天金动过手,帮徐晓冬推荐拳手,他怎么看待传武,比如形意

以武论武——在这个用嘴说拳,以文论文的时代

——他跟李天金动过手,帮徐晓冬推荐拳手,他怎么看待传武,比如形意|以武论武005

双标题:说泰拳靠擂台规则?没有限制的情况下进行搏击,对方简直就是寻死|以武论武005

采访人:武作家《以武论武》

受采访人:网名青龙武藏

受邀亮点:跟李天金动过手,帮徐晓冬推荐传武拳手,打拳教拳,能演示,能演讲

武作家按:以武论武是咱们武作家论武术界推出的谈话栏目,旨在尽原貌分享真实而有价值的武术界知识。我们通过一种文学采访而不是主题采访的形式进行,凭借武作家的武学修养引导谈话。

每期会通过谈话内容,总结出一个特色主题:可能是技术话题,可能是情感话题,可能是历史话题,也可能是真相揭秘,或者是热度话题……总之,是有意义的话题。

我刚把这个人推荐给徐晓冬了,师兄看这人怎么样

武藏:师兄,有事?

以武论武(因为简称接近,容易混淆,以下改称武作家):即兴一个小调查。

武藏:师兄请讲。

武作家:就是闲聊,过后我会整理成文章,整理是后来的事,你不需要语言书面化,平常表达就好,也不设问题。

武藏:我刚把这个人推荐给徐晓冬了,师兄看这人怎么样(附网址)?

武作家:他们以实战自称,但是没有什么出彩战绩,即不是纯传武,又不是擂台格斗。是九十年代武术新概念时期的产物,这个你就知道了。你当初也是武术改截拳道,又从截拳道改的散打,最后是泰拳是吧?

武藏:是的,泰拳比较入迷,后来去泰国训练有几年。现在截拳道、双节棍也依然是教学项目。

武作家:好,等再找一期咱们谈截拳道。记得你也是拜的名师。

武藏:是的,现在我也称是我的武术老师。

武作家:那你就容易理解了,他们(被推荐者)就是“截拳道”流行时代,开发的本土替代品。就是用截拳道理念为基础,加入了本土化的传武特色,类似传武的理论用语翻译版,换了现代说法。

属于自卫术,不适合擂台搏斗,立意也不是擂台格斗。但是给人感觉,又套路化武术实战。是在结合散打的情况下,保留了一些插眼打裆什么的,成为了独立加强版。

这个你知道,谈话是展示给读者看。普及知识。

武藏:他们说话挺狂的,我就推荐了。

武作家:这种做的比较精专简练的是陈鹤皋“无限制格斗”,徐晓冬都已经打“无限制格斗”了,就不会跟这些再比划了。

武藏:是的。徐晓冬这也是分好几类型,赛制挺灵活的。

泰拳在擂台上,根据规则不同,也有不同形式

武作家:师弟帮我看看这个视频,是古泰拳吗?跟心意拳单式训练差不多。是武术相通,还是也讲手讲滑了,演变成了个人风格。

武藏:是个人风格。古泰拳不是这样的。这个也是讲手

武作家:就跟军警擒拿格斗拆招带个肘法差不多是吧?

武藏:是的。有很多假借泰拳教学的,毕竟泰拳实战名声强。也有糊弄外地人的。

武作家:心意拳单把拆招,基本也是这类差不多,但是实战上步很容易脱节,也不容易实用。但是一般人看不出来。看来泰国本地也不全是纯实战,也有这种“理念拆招”。

武藏:泰拳的发展史值得妙赞,在泰国军事格斗、徒手格斗中占着很高的地位,同时也是泰国军队的必修搏击术。所以不光有擂台形式。

不过擂台形式,根据规则不同,也有不同形式

武作家:格斗游戏里边,泰拳相关的风格就有几种。类似同一种武术,不同场合的不同发挥。

武藏:泰拳训练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这是大体的分配方式,当然如果细分化的话可以分为十段。这是咱们馆的训练提纲,师兄看看。

武作家:你在泰国那几年,打比赛是缠麻绳的吗?

武藏:都有。泰拳不同的老师,也有自己的风格。因为是职业的打比赛,所以训练不只是围绕技巧。其他一些训练,如果单独提炼出来,也有较好的塑形体、养生的效果。这部分也非常重要,从训练提升到恢复状态,都非常科学。

我学习的时候追求实战,但是技术实战,是某个时期随着比赛水平的提升,自然形成的一个状态,然后影响到现在。我的师父就是以技术细腻著称。我们去学习,就不只是学习表面,要学习跟散打不同的地方,技术的部分。

武作家:不错,这些名字先隐掉,之后有机会专门做几期,打拳又能讲拳的不多。人才难得。

武藏:泰拳训练规划:

1.在训练泰拳一天当中我们一般一天分为三个时段,也就是早晨、中午,及下午;早晨一般都是体能、耐力训练,通常以跑步、甩大绳等等为主……

中午技术训练包括打靶、踢沙袋,晚上对抗练习,抗打练习,力量训练……

上面的分化是针对有一定相当基础的进化职业运动员训练高级法。

基础大课和中级大课训练法:

1.热身、跑步拉升

2.空击、步伐,拳腿技术练习

3.打靶,打沙袋,速度球等

4.简单的抗击,防守,对抗练习

5.体能力量练习

作家:交流,技术细节,略……

武藏:交流,技术细节,略……

他跟李天金动过手,帮徐晓冬推荐拳手,他怎么看待传武,比如形意

传统武术中也有非常多的好的训练方式

武作家:我这边很多是传武爱好者,他们对传武理解其实也不深,但是有一部分是形意拳的资深爱好者,形意拳外形直接,但是内在丰富,他们读我的书,跟了好几年博客,虽然功力不行,但是对理念基本接受了。

咱们对比形意拳与泰拳,简单讲解一下怎么样?泰拳其实也是一类状态,大家只知道实战,猛,但他们认为是一种粗糙的生猛,就跟认为形意拳就是“硬打硬进无遮拦”不管不顾一样。

尝试性,以后慢慢细化。

武藏:传统中也有很多好的训练方式,套路的器械的练功。师兄你看看这两个视频,就很好。一个腰马合一发力,一个是用这种石头练力量,这个是传统少林练法吧?传统叫什么名字?

武作家:对,传统一些技法跟你讲到这个素质训练相仿,就是只有在一定的身体条件下,才能发挥一些特色打法

。这个素质不是单单的常态速度、力量,而是特殊的,适用于自身流派的,这部分训练就叫功力训练。

好比散打的改泰拳,不是从头练泰拳的话,他的风格肯定还是生硬,撑着架子,跟泰拳的刚韧流畅感觉不同。这部分就是因为功力不同。

现在传武缺少的就是功力训练,同样也缺少功法,已经不知道怎么练了。因为大多人理解的功力就是常态的力量、速度、爆发力,这个有点笼统。

视频这个应该不是古老功法,现代发明。但是古代肯定也有类似利用石制劳动器具练功的。命名的话大概就是石磨功、磨盘功之类的。

武藏:这个训练挺好的,我们可以引用一下,自然生态练功方式。我们注重在自然环境训练身心,提倡原始训练,越野跑步。

武作家:可以。我打字快,我提出一些概念,你给确定是与不是,延伸细化一下,这样传武的爱好者也会理解很多现代的东西,不然大家理解泰拳就是生猛,硬打硬抗。

武藏:是,这是给人的感觉,但是泰拳是很巧妙的。我们的柔韧、力量、协调、呼吸都很强调的,一点不比武术落后。而且还有意念力量,这些反而是现在传武缺失的。

武作家:对。泰拳有信仰力量。所以人品也都不错,无论什么风格,严肃的还是活泼的。

不能骤然紧固的,一碰你兵器都脱手了,后边直接就穿死了

武作家:好比泰拳你们那个步子叫什么?就是有单腿点地的,有左右点地的,整体形成一个韵律,始终惯着劲,始终在爆发预备状态。扫腿是换步提身,迅速带起惯性重扫。

武藏:就是 叫点滴步,比较方便。泰拳其实是很自然很放松的。

武作家:这个非常好,这是真正的松柔,正是传统所谓内家拳追究的。发力松沉流畅,而且没有预动,整体就在韵律当中,随时发力。并且因为整体这个拧动状态,还有缠丝卸力的作用,根本不是硬抗。

武藏:是的,非常流畅,擂台上要保持体力,节省体力。要聪明的打。

武作家:看播求打拳,支撑很稳,很少被摔倒或被打得失去平衡,按着传统武术来说,这都内劲贯通,桩功极其高明了。一个腿都比两个腿稳。

武藏:是很巧妙的,看着很生猛,力量能打出去。但是能含住,不被借力。

武作家:这个传统上叫“力不出尖”,不过因为应用场合不同,传统更多偏向沉稳这部分,有点像古泰拳那个架子。不过也是说的理想状态,要说现实状态,传武没法说了。

武藏:师兄很维护传武的面子。

武作家:现代格斗方面的,有战绩,有实力,也不需要我维护。现代格斗方面运动员多,但搏击学者少,所以也需要你这种人才。能够讲出来。

有很多人拿过全国冠军,但是不会讲,只会讲感谢教练、顽强拼搏,这就给人造成一个误解,现代搏击的多是蛮干、硬拼。即便你能打,他们也认为是身体素质的缘故,而不认为是技术的缘故。

武藏:我们新的馆正在铺设地面了,很快就完工了。师兄等给我们画几张图吧。

武作家:这个可以,就是不方便现场涂鸦,可以通过喷绘贴纸形式,这个反而方便。

刚才那个石磨往里合,用来练臂力合力什么的,感觉上是打摆拳用的。如果是传统特色练法,实际是练的腰力。

而且有往里合的容易理解,还有往外横的。一般往里打容易理解,往里合也可以打直拳重击。而往外横的又不见横,也是往前打,这个是传统少林心意把一类的特别功法。

后来形意拳发挥了这个长处,但是很隐含,是束展。外家练法就教“裹炮”,往里是裹,外放崩开就是放炮,放炮就是“横”。说起来很抽象。但是打斗感觉上又很贴切。

这个是为了配合特殊组合,如果不用这种组合,一些特别打法就连贯不上。所以传武高级打法,好使的,也容易不好使,因为不全,单独一下自己就很别扭。

借此给大众普及下知识。

传武的一些打法,为什么需要沉坠、紧固?这就好似对扎枪,谁能沉住,能紧固住,这在一接触的时候就占优势。没有沉坠,不能骤然紧固的,一碰你兵器都脱手了,后边直接就穿死了,再多巧妙也用不上

武藏:是这样,没有力量不行。

武作家:你们扫腿那个翻胯压胯,就是把力量全部干进去。传统意义上,也是一种紧固。

他跟李天金动过手,帮徐晓冬推荐拳手,他怎么看待传武,比如形意

没有任何限制的情况下进行搏击,那对方简直就是寻找死路

再比如往里合,如果只是往里打摆拳,你练那种拳直身摆的,就是一种暗劲,防御周全。

武藏:是的,很多人看不出区别。散打的摆拳过去是抡摆的,泰拳的很巧妙,不是大敞门,但是力量也非常大。

武作家:也方便肘膝组合,如果是不戴拳套,也很容易抢位箍颈什么的吧?

武藏:是的。有的无知的人说泰拳只是擂台有规则的比赛,在没有拳套的情况下攻击力差,我只能告诉他无知可怜。如果没有任何限制的情况下进行搏击,那对方简直就是寻找死路。

武作家:格斗状态在那。练什么流派,用的时候都是看身法状态。

形意拳里边的占中,就类似你们的掩手。但是掩手因为手脚流畅,更适用一些。形意的难度高,因为强调架势,也是一种不做格挡的格挡。紧固“中”的状态。要练好很难。

如果能练好,那放开来换成别的打法,其实已经是很高素质了,反而又没必要这样打。这也是矛盾的地方。高级,但有点用不着。性价比不高。

武藏:泰拳擂台赛的限制,是为了对方的安全,后面进行了一些杀伤力太强的招法应用,把原先的缠麻绳改作拳套进行对抗,而且去除了兵器的应用。

在原始泰拳的训练搏击中都是以生死搏斗,他不断是拳脚,肘、膝的攻击,还包括了兵器的完美结合。如最有名的马刀就是泰拳高手的完美标配。

武作家:泰拳应该是作为比武性的应用,出现较早,进化最早,也全面的武技。并且不脱离实战。关键还有地位较高,有荣誉追求。

中国等同性质的大概是宫廷摔跤。古代时候就流行,但是摔跤相对安全,是另外的打斗类型。

武藏:泰拳打击多,重击多,解决战斗用的。

武作家:是这个情况。

借机再普及一点传武,下一期的时候我准备点技术问题,到时新馆装好了,抽时间再做个文章。

武藏:好的。

传统中,还有一种是间接打法,是传武的秘密,不是想当然

武作家:刚才说到比赛应用,对应往里合劲的发力,传武中也有基本两类用法,一种是直接应用。就是摆拳这种,或者扇巴掌,都是直接打击以求解决问题的。

但说起来,各流派手法可能有的密集一点,但是力度确实不如现代的攻击模式。越是戴着拳套攻击,反而就越会促进杀伤力的提升。而在现代搏击的攻防节奏下,传统一些手打根本接不上。

武藏:是这样的,师兄把我要说的已写好了。专业有专业的道理。

武作家:传统中,还有一种是间接打法,作为一个铺垫。但这部分是传武的秘密,不是想当然。讲手拆招中,经常有“你一拳打过来”,我胳膊往里一切,然后反砍回去。

武藏:现实中不存在的,谁那么白白给你手,等你砍?

武作家:是的。真正要实用的,是形意拳的一种。就是整体斜冲。在之前讲的那个沉稳紧固的基础上,还得能蹿纵,就是整体爆发移动。

在磕这一下的时候,身子也跟着斜冲出去,带着整体的力道,好似骑马抡刀。如果磕上了,对方半面身子都就被挒开了。然后这个时候他是无力反击,也是没有防御能力的,用特殊身法迅速回来,就可以完成组合手法重击。这样才能得手。手法技术很特别,双保险。

必须有前提是整体纵力这个能力,这样自然带出力道,解放了两手做其他复杂动作

武藏:这个办法可以,就是有点耗费。

武作家:如果没有碰上,那么我也移位到另外一个位置了,对手要打我,也得重新调整,而我是主动的,方便迅速攻击,快人一步。

这才是传统武术高级打法,可以说能够支撑发挥,身体素质已经是练得很强了,用什么流派都没问题的。

内家拳强调整劲的原因也是这个,但是光有整劲还只是交战状态,没有破门能力。也就不实用。只能缓和的玩玩推手。

也是因为这样,难度大,训练强度也大,所以也就慢慢失传了。甚至说淘汰吧。因为费这么大劲,用这么一下,还不如用这个力度直接打。

武藏:是这样的,擂台打斗是长时间的,回合制的,严重消耗的。因为双方都是高手,你不可能保证跟街斗似的,都往上冲,也就不保证绝对命中。

双方防范意识都非常高,一旦僵持起来,就需要体能支撑。体能下降,一些技术就无法完美发挥。所以擂台上站立还是稍高,泰拳这种打法节奏,就非常有优势了

武作家:不错!你说到站姿就知道你理解,这种打法必须蹲低下去,不然冲不起来。所以即便费了好大劲练成了,上擂台还是不实用。也就适合我这种文化人使,吃着饭,或者谈着事,要比划两下,或者起了冲突,三下五除二,你不倒我倒,我不倒你倒。

武藏:是,以师兄的身形与功力,按传统标准,已经是很高的水平了。有什么约战挑战的,师兄完全可以接住。

武作家:这个另说另讲,只要不给写的书丢人就好。另外还有个作用,就是文化技术展示。出门还是带保镖,助理,你们多培养,简单直接的。我们将来也就是个文化展示。

武藏:是,上次打《拳城出击》,选手成绩很好。

泰拳的擂台优势

武作家:这样,今天主要是从我的传武读者群入手,你再总结一点泰拳的擂台优势,咱们做为结尾。这篇主题就算是——传统武术(形意拳)高级打法,上了擂台也不适用。然后下一篇咱们谈点你的亲身经历与感受,以此探讨细节。

武藏:好的,我写一下。

泰拳在训练的时候通常都会对比自己硬的物体作为训练对象,包括树木等……

对抗练习等,可以说泰拳训练过程,要成为真正的泰拳手就要随时经历地狱般的磨练,踢打是一种简单的训练常态,在训练结束通常都会用一些舒筋活血化淤,强筋健体的中草原洗澡和泡脚。

在比赛中通常都是压迫式的打法同时要有顽强的格斗精神,所以在擂台上都是钢筋铁骨般的抗击打和开山捣岳的的顽强精神。一般的运动选手是招架不了的。至今为止,泰拳在搏击格斗产业中还是站在最高的荣誉,同样也是成为不败的神话,泰拳被好多搏击爱好著所崇拜所练习,如今普及到世界各地。

武作家:很好很好。

武藏:徐晓冬那里比较厉害的几个,也都是练泰拳的,到现在都还没用上呢!

武作家:这个作为商业机密,文章展示点到为止。再往后发展,传武部分很可能就变成了有流派之名,但技法都是擂台技法了。在一些特殊技术上,带有原流派的影子,但整体基本就是这么回事。最多引用点传武打法理念。

一旦传武登上擂台,进入搏击模式,基本就是被同化的过程。与之前的散打比,则是二次同化,但也是跳跃同化。因为要简单实用,内容都大同小异,也容易训练,而且有先进的训练模式做参考,甚至可以直接引用。

所谓的进化或者改良,也就是这么回事。

武藏:师兄怎么认为?

武作家:我认为很好,原本就已经失传或者弱化的没有什么意思了,要么被淘汰,要么被吞并。被吞并,至少还有点意思,能用。

武藏:是这样的,所以我很早就选择了泰拳。

武作家:你推荐那些人,那种新创流派,也是在现代格斗没有进入的时候,一个整合的结果。所以没必要打他们。

武藏:师兄把话题绕回来了。

武作家:怀念那个时代。那时候,我们看有线电视,或者在健身房看他们放的光盘,也只有WWE那种,很多格斗流派还是玩游戏接触的。当时都没有网络,到处弄光盘。那时一看,我靠,这种肌肉男怎么打?后来柔术进来了,感觉可以用这种聪明打法……

徐晓冬应该也是那个时期进入的,当时记得有一场大级别的醉八仙对巴柔,一说就暴露年龄了哈哈。

武藏:呵呵。因为他(徐晓冬)是维护现代搏击的,泰拳的,这样无形中大家也是一路的。

武作家:我们《以武论武》,则是客观记录描述实情,将来成为生动历史。祝贺新馆早日开张!

武藏:谢谢师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