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漫談:玄奘的一路向西之旅 下篇

絲路漫談:玄奘的一路向西之旅 下篇

在今天的故事裡

我們就隨著玄奘的步伐繼續西行

隨著他的足跡繼續在西域這片神秘的地域裡前行


“貧道為求大法,發越西方,若不至婆羅門國,終不東歸,縱死途中,非過毀也。”

開篇對於玄奘這句話的引用,是為玄奘西行這個故事的後半部分奠定基調

西行的路上固然困難重重

但就是因為不放棄,玄奘才能做到很多人想做但未能做到的事吧

離開高昌國之後,

玄奘便帶著一隊人馬繼續西行,

來到了焉耆國龜茲國境內

焉耆國,是古代絲綢之路上一個銀礦

資源較為豐富的國家

帶動了古絲綢之路上沿線的銀礦產業的發展

國家經濟相對較好

絲路漫談:玄奘的一路向西之旅 下篇

(焉耆國遺址)

但因為國家的綱常法紀建設不夠成熟

所以邊境地區常有強盜出沒

所以玄奘一行人剛進入焉耆國境內沒多久

就遇到了一夥強盜

但考慮到自己此行的目的和初衷

便將高昌國國王所捐贈的一切財務就交給強盜了

一行人順利逃生,輕裝上陣,徒步行進

終於在西行了一段時間後

看見了矗立在遠方的焉耆國的城池

那個時候的西域國家伊斯蘭教還沒有在其中流行開來

所以信奉佛教的國家還是佔大多數

對於玄奘一行人的到來

焉耆國國王就帶著群臣給予了隆重的迎接

絲路漫談:玄奘的一路向西之旅 下篇

(焉耆國壁畫)

但是這裡的國王和前面那個高昌國國王之間有點恩怨沒有解決

所以當玄奘拿出高昌國國王親自簽署的二十四國文書的時候

焉耆國國王對此表示並不買賬

也並沒有按照文書中的內容對玄奘一行人提供物資供給

所以玄奘在這呆了一天就離開了

畢竟主人已經這麼明顯了乾耗著也有點自討無趣

離開焉耆國後,一行人渡過了一條波浪寬的大河後

繼續向著西邊前行

這一片地區的地市相對平緩,路途也走的比較平穩

所以沒有話費太多時日便來到了龜茲國的境內

絲路漫談:玄奘的一路向西之旅 下篇

(龜茲國遺址)

這裡要再講一下前面文章裡已經出現過多次的龜茲國了

畢竟這個國家的前國王是鳩摩羅什的舅舅

也是當時佛教傳播途中一個較為信奉佛教的國家

大部分的佛教雕塑文化的文物都是在此國遺蹟裡發掘出來的

在這樣的佛教文化氛圍濃厚的情況下

龜茲國國王對於玄奘的到來也是表現出了十二分的熱情

不僅親自帶著群臣為玄奘一行接風洗塵

還專門設宴款待

絲路漫談:玄奘的一路向西之旅 下篇

(龜茲國壁畫)

而這天,玄奘驀然回首,發現自己已經離開故土有半年時間了

宴會結束以後,這裡要穿插一個小故事

宴會結束以後,龜茲國國王便帶著玄奘來到了龜茲國境內最厲害的寺院

與寺院裡最厲害的僧人就佛法展開了一場熱烈的探討

最後玄奘以深厚的佛學基底獲得了勝利

龜茲國國王對玄奘大加讚賞和賞識

便邀玄奘在這裡開壇講經

而當時正值冬天

山上積雪嚴重前路不暢

玄奘不得已又在龜茲國呆了六十多天

臨走之時,龜茲國王覺得前路艱險

便又給玄奘配備了一隊人員和牛馬


絲路漫談:玄奘的一路向西之旅 下篇

出了龜茲繼續往前便是蔥嶺

上了蔥嶺沒多久便又遇到了劫匪打劫,而且是兩夥

但是因為分贓問題談不攏兩夥人便打了起來

選擇那一行人得以未損分毫的安全前行

繼續前行了六百多里,翻過了一沙地

到達了蔥嶺的北端凌山

一行人便從這裡開始翻越蔥嶺

絲路漫談:玄奘的一路向西之旅 下篇

(凌山雪頂)

時值寒冬,積雪厚重,天氣惡劣

每個人身上必須裹著厚重的衣服

腳下套著一層又一層的鞋襪才能勉強前行

一路上到處都是崇山峻嶺

沒有可以修整的地方

便在雪地上生火架鍋,在雪地上鋪開被褥

一路上有人不小心墜落山崖

有人被積雪掩埋

但更多人被凍死在了路上

經過七天多的長途跋涉方才出山

這時三十多人的隊伍已經損失大半

包括玄奘的兩名弟子,十多人永遠的留在了雪山


公元628年的春天

玄奘終於翻過了蔥嶺走出了西域來到了中亞境內

在春夏之交,玄奘來到了中亞大草原

絲路漫談:玄奘的一路向西之旅 下篇

(中亞大草原)

到達了碎葉城遇到了突厥葉護可汗

葉護可汗在中亞建立了西突厥帝國

並且當時西突厥帝國和唐朝的關係一直很友好

所以對於玄奘這位來自唐朝的使者表示大為歡迎

再加上高昌國國王手術的文書還有派來的使者

向西突厥帝國獻上了大批精美的絲綢和珍寶

這位可汗便更對玄奘待之有禮了

在聽完玄奘此次西行的目的之後

絲路漫談:玄奘的一路向西之旅 下篇

(葉護可汗)

這位可汗表示

印度那地方一年四季熱的要死

人們都不穿衣服光著屁股走來走去的

有啥好看的?!不要去了,就留在這裡吧

玄奘婉轉的拒絕了可汗的請求

表示非去不可

可汗拗不過就也就給予了支持

給他拍了一個精通西域各種語言的翻譯

還親自給其他國王寫了文書

用準備了大量補給讓玄奘得以方便上路

得到了一路資助的玄奘

這次的出行便比前面的順利多了


在公元628年的秋天

他終於到達了他魂牽夢縈的聖地

到達了古印度的邊境

來到了天竺

絲路漫談:玄奘的一路向西之旅 下篇

在天竺境內玄奘又經歷了一番遊歷

在各個城市和小邦國之間學習了佛法

與其他高僧進行了親切友好的學術探討

終於在公元631年到達了此次習性的最終目的地

那爛陀寺

絲路漫談:玄奘的一路向西之旅 下篇

在這裡玄奘受到了佛教中最頂級的禮遇

被僧人們簇擁著進入了那爛陀寺內

見到了戒賢法師,對戒賢法師說了此次到訪的目的

下面繼續插播一則小故事

戒賢法師隨即問玄奘從哪裡來的?玄奘合掌恭敬回答:“從大唐國來依止師父學瑜伽論。”沒想到戒賢法師聽了之後,熱淚盈眶,把弟子佛陀跋陀羅(覺賢)叫來,他是戒賢俗家的侄子,也已七十多歲,博通經論,擅於詞令,吩咐他說:“你可以當著大家,略說我三年前患病的經過。”覺賢聽了也忍不住熱淚盈眶。邊擦眼淚邊述說這段希有的因緣:“正法藏原來患風溼病,每當發作時,手腳關節像火燒刀割一樣的痛苦,時好時發,拖了二十多年。三年前病情加重,痛苦到已經不能忍受。因此對人生感到厭倦,企圖絕食自殺。沒想到當夜就在夢中見到三位天人,一個黃金色,一個琉璃色,一個白銀色,端正莊嚴,雍穆非凡。金色人說:‘你想捨棄這個色身嗎?經上只有說身是苦本,卻沒有教人自絕。你在過去世中曾經當過國王,使人民遭受許多痛苦,所以才會招感這樣的苦報。現在你應該省察宿世的罪業,至心懺悔,甘心忍受,廣宣經論,罪業自然消滅。如果只是厭世自殺,苦報還是不會了結。’正法藏聽了,至誠禮拜。金色人指著琉璃色的人說:‘你知道嗎?這位是觀世音菩薩。’又指著銀白色的人說:‘這位是彌勒菩薩。’正法藏馬上頂禮彌勒菩薩說:‘戒賢常想投生到菩薩旁邊,不知能不能達成這個願望?’彌勒菩薩回答:‘假如你能弘揚佛法,就能在後世達到這個願望。’金色人又自我介紹:‘我是文殊師利菩薩,因見你不是為利益眾生而捨身作無謂的犧牲,特地來勸你。現在應該聽我的話,弘揚正法,將瑜伽論等普及到沒有聽過的地方,你的病自然會慢慢的好起來。將來有一位大唐僧人,因愛樂大法,前來拜你為師,你可以安心在這裡等著教他。正法藏再次頂禮,感激允諾,說完抬頭,三個人已經不見了。醒來才知道是一場夢。從此以後,正法藏的病就慢慢好起來了,乃至痊癒。”

玄奘聽完後也是表示悲喜交加

便開始了在那爛陀寺的學習生活

終於在公元640年的時候學有所成意欲歸國

在公元645年的時候

帶著從天竺帶回的經書

回到了闊別十餘年的故土。


今天的絲路之旅就到這了

而絲路漫談系列文章也就此告一段落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

初遇,期待與您相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