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郭德纲的知识那么丰富,他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的?

一个发明人

说郭德纲知识丰富,主要是指文史知识。

无论是说相声,还是做主持,还是平时聊天,郭德纲总是能够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文史知识十分丰富。

那么,作为一个只有小学学历的人,为什么郭德纲的文史知识那么丰富?他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的?

据大宋的考据,他是通过三个途径实现的。

一、他是把别人用在别地方的时间,早早用在专业学习上。

郭德纲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七岁学艺,浪迹江湖数十载。水平一般,万幸在相声上对得起良心。”

郭德纲跟一个普通大学生的区别是:

大学生要到22岁以后,也就是大学毕业以后,才真正知道自己该学一门专业。这其中,又只有小部分才知道真要去主攻一门专业。

而郭德纲,7岁就就开始主攻一门专业:传统曲艺。

他比现今的一个普通大学生,自觉投入专业学习要早至少十多年。

传统曲艺,包含着各种中国古典知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习俗。在学习曲艺的时候,也就学习了所有这些知识。

他从七岁学到今天,而且一直是为生计所需而学,是真正用心地学,因此古典知识、传统知识,十分丰厚。

二、他是向多个民间艺人学习宝贵的曲艺和传统文化。

郭德纲自己说过,自从七岁学艺,向无数个老师学习过传统曲艺。

我们看看他向哪些老师学过。

他于1973年1月18日出生,自一懂事起,立即进入专业学习期:

1979年,七岁,跟随天津评书艺人高祥凯学习评书。同时向曲艺界廉春明老师学习曲艺知识。

1981年,九岁,正式开始学习相声。三年后,跟盲艺人王田雨学西河大鼓,跟常宝丰等天津艺人学相声。

1988年随河北梆子老艺人小达子先生学唱梆子。

1989年随老艺人刘炳文先生学唱评剧。

1999年拜民间艺人金文声先生为师,学习民间各种曲艺知识。

2004年拜师侯耀文为师。

郭德纲自己说过,许多老先生去世以后,很多传统段子就失传了,他把其中的不少传承下来了。

他所传承的,应该是现在中国独一无二的、极其珍贵的。比如像这些传统故事:《丑娘娘》《蒸骨三验》《白小平上坟》《蜂麻燕雀》《珍珠翡翠白玉汤》《张双喜捉妖》《枪毙任老道》《还房记》《白云庵奇案》《井内新娘》《全家福》《姚家井》《皮奉山招亲》 《解学士赶考》 《下安南》 《搬尸记》《顾君子》《儿比父大一岁》《古董王》《黄金梦之反复小人》《教子胡同》《开殃榜》《马寿出世》《探地穴》……等等等等,我们寻常人等,哪里找得到?

三、今天,他依然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看书学习。

他曾经说:“我从小就跟同龄的孩子玩不到一块,直到今天我不会抽烟、不会喝酒、不会打扑克、不会跳舞,也没有应酬。台上说相声,台下琢磨相声,在家看书。最喜欢的就是中国古典文学,包括《清史稿》《二十四史》等书,我对明史特别感兴趣。”

所以,他没有任何爱好,唯一的爱好,就是看书。

一天24小时,如果没有演出,他会有18个小时用来看书、研究传统曲艺。

于谦也说过,传统曲艺方面的书,郭德纲是最多的。

但郭德纲看的书,还不局限于曲艺书、传统文化书,他还看各种历史书。

上面说的《清史稿》《二十四史》等书,就是一个大学历史系的大学生,也未必看过;看过的人,也极少看完。

郭德纲自己还说过:“我家的书房比剧场还大,你说得出来的书我能立刻从书房拿出来给你看。可以没文凭,不可以没文化;可以不上学,不可以不读书,这是最重要的问题。”

可以说,郭德纲不但看书的时间比其他人多得多,而且还是真正地热爱读书。

以上三个原因,使郭德纲成为当下社会上,传统文化知识、历史知识最丰富的人之一。


大宋心学课

郭德纲自从相声大火之后关注他的人越来越多。

当你真的喜欢他的相声后听多了就发现他知识确实相当丰富。更确切地说是有文化。

那肯定有人问知识和文化有啥区别,我觉得只要学历高点,大学毕业可以说有知识,因为学历代表了你在现代社会包含的科目比如物理化学数学历史地理生物等等,这些都是必学的,你要是成绩好可以说有知识,各方面都涉及很广。

那文化呢,我们来讲文化差异,就是每个国家经济不一样历史不一样,生活习惯不一样爱好也不一样,这就是文化差别,虽然全世界的物理化学等等科学是相通的学的原理都一样,但是历史语文文化礼仪等等不一样。


郭德纲虽然学历很低。但是有句话叫做活到老学到老,学历低至代表数理化方面可能没学什么东西,但是你爱好自己的文化的话,他就会看看国家的历史、语言习惯、地方习俗、这些才是文化,比如国粹京剧地方戏,这些学校又不会教你,也的是社会上找老师学习,郭德纲爱看书不爱娱乐,关注的人知道他喜欢闷家里看书,于谦喜欢出去玩。

当你看多了中国的历史各种文化,你讲话就和普通人不一样了,这就是知识和文化的区别,他可能没法像大学生一样给你解释为什么是光的波粒二象性,卫星怎么才能上天,但是他给你讲人情世故,唱京剧,讲野史,讲古典名著大学生又懵了。因为这些相声吃着晚饭的你就的自己不停学习文化。



力大的成都生活

说到相声演员,在人们的印象中,哪个不是小嘴吧吧口才杠杠眉飞色舞文彩飞扬的呢!

郭德纲就是这相声演员中更突出的一个。他不仅能说,能唱,能演,还能写。而且郭德纲的笔头功夫那叫相当的硬!去年,我在头条看到了郭德纲的一篇文章,洋洋数千言,尉蔚壮观。谈古论今,旁征愽引。引经据典,言之凿凿。文笔流畅,一气呵成。读来真心一个过瘾!不禁为郭德纲的绝妙文采惊而叹服!

郭德纲怎么就那么有才呢?我琢磨了好半天,觉得这里面有这个几个原因:

一,天资聪明,记性超好。

郭德纲打小就显露了聪明的天赋,特别是在模仿大人说话上,一学一个准。三岁时大人教他学词,一个词教几遍就能记住,经久不忘。当时郭徳纲父母心里那个乐啊!感觉这娃脑子好,又肯学,长大一定有出息。

二,少小努力,勤奋不辍。

郭德纲7岁开始学艺,主攻曲艺,兼学戏曲。这时他就开始留心向大人们学习表演,背诵台词。再稍大时,他开始阅读文史书籍,特别是对古代文史如《春秋》《论语》、《诗经》、《左传》、《孙子兵法》、《史记》、《汉书》和四大名著、三言二拍、各种演义以及唐诗宋词元曲等等,从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正是因为郭德纲从小努力勤学不辍,为他以后出道及至成名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师从大家,悟得真谛。

青少时期,郭德纲在天津追随相声艺术表演大师常宝丰等前辈艺人,潜心学习,艺见精进。在天津曲艺界小有名气后,郭德纲来到北京,再拜相声名家侯跃文为师,得授真传,日瑧成熟。郭德纲在北京站稳了脚跟,声名日隆。

四,连接地气,倍受欢迎。

从小打下了较深厚的文化功底,加之长期在相声表演艺术上刻苦研磨,郭德纲愈发认识到相声艺术要继承发展,必须植根于人民大众之中,接“地气”。他以“俗”为雅,兼收并蓄,与时俱进,为新时代相声注入了许多为现代观众喜闻乐见的“元素”。而且成名后的郭德纲,为培养相声表演人才,更为弘扬相声艺术,创办了“德云社”。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后来又扩展延伸到了国外。去年岁末,郭德纲率“德云社”众徒远涉重洋赴南美巡回演出大获成功,再次彰显了郭德纲的艺术功力,弘扬了祖国传统文化。

此外,郭德纲还经常主持娱乐节目,充分展示了他丰富的知识和表演才能。

祝郭德纲永葆本色,艺术常青。


谁怜一灯影

无它,唯读书尔。


郭德纲总在台上说自己:“水平一般,能力有限”,但自幼辍学却能记住五六百段相声,各种典故各自小段都能随口记起说起的人,真的水平有限么?

“说相声的最后拼的是文化”,老郭常挂在嘴边的话,相声这门艺术以前是街头卖艺的干的,能上街要钱,估计也没几个上学识字的,郭德纲也一样,早就不上学了,但看老郭的微博,书卷气息满满。

要说怎么得到这样的知识,有两种主要的方法,一种是读书,一种是看悟空问答,我估计老郭没怎么看悟空问答,那么就是靠读书来的。


老郭对传统文学情有独钟,喜欢老段子老戏,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都记在书里,所以老郭家有很多书,不客气的说,书房比咱们家都大。不单单有各种珍藏孤本的线装古书,更是有各大名家批注点评的名作。

当然,照片摆拍的痕迹有些明显,但古香古色的书房还是让人耳目一新,书架慢慢的书籍,就算不看,放在家里就踏实,每天翻上一翻,陶冶情操,时间长了,谁都会懂一点。

不单单自己,老郭也叫上徒弟们来看书,说相声就得拼文化,不是么?

看小岳岳嘴角含笑的表情,这是老郭珍藏的带图的《金瓶》么?

老郭微博个人简介很有意思。

要说写的多知识丰富谈不上,但能看出是读了书的了,也许这就是老郭要对大家说的话吧,雀不祈弹,鱼不求烹。


最近在头条上老郭弄了个《一郭汇》,类似高晓松的《晓说》,看了几期,能听出老郭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语言组织能力的功底,欢笑中把要讲的知识娓娓道来,不枯燥,不厌倦。

当年郭德纲用如今被人诟骂的改编满口屎尿屁的段子强行把相声拉回到公众面前,演技的精湛和语言文化底蕴加上于谦老师能搂的住,才让大家认识了相声认识了郭德纲。


成名之后不忘传统,每每演出都尽力宣传传统文化和老的艺术段子作品,对老祖宗的东西报以尊敬和重视,这样的人,再坏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四斤

说郭德纲知识那么丰富,这我觉得谈不上,但是要说他对传统相声段子、曲艺掌握的多,那确实是。至于他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的,其实没那么复杂,就是学习呗。

可能你会问,他那么忙,哪有时间学习啊。这你就错了,首先,郭德纲没成名之前,他是不忙的,那时候都没演出,最难的时候吃饭都成问题。

那个时候相声行业不景气,但可贵的是郭德纲没有放弃传统相声段子的寻找和学习,也要求徒弟什么这样做。

所以说传统相声,郭德纲坚持的是非常好的。

就算现在濱出很忙,商演多又拍电影,但他也是每天坚持在学习,坚持对传统相声的好的段子进行整理。

补充一句:时间是挤出来的。


江湖冷聊北漂

。相声艺术是门杂学,相声基本功,说学逗唱四门功课,是基本功,社会杂学,是一个相声演员以后发展如合的重要部分,它是一门学问,但又不是一门学问,因为它不来自书本,只是言传,为什么姜昆不如郭德纲相声五化八门的东西多,社会杂学决不如郭德纲,自学一方面,主要还是环境的熏染,比如,说一说,中国式摔跤,郭德纲,能滔滔不绝的讲出来各各时期的名跤人,北示跤与天津跤的区别,名跤人,高登弟是谁,摔的这么好,为什么叫一尘不染?等等,姜昆行吗?这还是杂学万分之一的事儿,杂学不代表文化,它就是社会知识,人事间的事都能说出点道道来,未必样样精通,一个高级科学家,去掉他的专业,绝比不上一个杂学家了解事物多,骗子能把科学家骗了,绝对骗不了一个杂学者,因为他比骗子还了解诈骗的手段,这就是杂学,郭德纲从小弃学,两三年级的文化基础,绝不能说他有文化知识,只不过在社会杂学上有一定的知识,可以称得上年轻相声演员,社会杂学最丰富的一个,可以认可,郭先生是,杂家。


用户52897786258

郭德纲自己说过,自从七岁学艺,向无数个老师学习过传统曲艺, 我们看看他向哪些老师学过。

他于1973年1月18日出生,自一懂事起,立即进入专业学习期:

1979年,七岁,跟随天津评书艺人高祥凯学习评书。同时向曲艺界廉春明老师学习曲艺知识。

1981年,九岁,正式开始学习相声。三年后,跟盲艺人王田雨学西河大鼓,跟常宝丰等天津艺人学相声。

1988年随河北梆子老艺人小达子先生学唱梆子。

1989年随老艺人刘炳文先生学唱评剧。

1999年拜民间艺人金文声先生为师,学习民间各种曲艺知识。

2004年拜师侯耀文为师。

郭德纲自己说过,许多老先生去世以后,很多传统段子就失传了,他把其中的不少传承下来了。


小飞生活号

郭德纲从七岁多学习评书,九岁学相声,接着又学了西河大鼓,天津本身就是曲艺园子、相声窝子,郭德纲自己也说过,父亲带他上班的时候,他自己就会去旁边的园子里去听,熏了些年,加上本身的天资聪明,肯学爱学,这期间学了不少,名家见的太多了,听的也多。京,评,梆,小调等自然就会的多。

郭德纲自己说他是个无趣的人,就爱看书,爱惜书,有很大的书房,无事时一天呆在书房里,别人吃喝玩时,他在看书,他这么爱学习,爱看书的人知识能不丰富吗?观众也爱听他说,长知识呀




开开心心梅gui

你看到了他今天徒子徒孙遍地开花,其实他也是7岁学艺,遍访名师,迈得开那张腿,张得开那张嘴,人前的显贵,必有身后的遭罪!

你看到了他德云社匾牌高高挂起,满堂喝彩,日进斗金,其实也不过是96年伊始,历经22年风风雨雨,起起落落,一“德”一“云”,得之不易,守之更难!

老郭这个人,虽然我只是一名习惯听着他相声入睡的钢丝,虽然有时候他言语过激,但是从不失风骨。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传统大家族的遗留代言,活得必须硬气,功夫口条要硬,品质气节要硬,处世态度更要硬!毕竟在这个社会,有着一大家子人要养活,一大家子的人指着他硬气而硬气,所以这就是其有时难免越线,为何社会还如此多的人支持!

看似巧言善辩的老郭,私下里的爱好也不过是古书而已!也正是平时的敏而好学,才造就了舞台上的大成。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天启酒儿

这个问题要看你怎么看待了,每个人的的看点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就不一样。

郭德纲知识丰富也要分哪一个领域的,也并不是说郭德纲就是一位集大成者,那样说也有失偏颇。

但是,在某一个领域内,郭德纲的成就现如今曲艺界还真没有几个能够达到的

郭德纲为什么看起来很有知识

说到这儿,也要说一下相声这么行当。和所有的曲艺界一样,相声研究的是语言的艺术。既然是语言的艺术,那就和文化沾边。

无论是诗词歌赋都没有,多的是大段的贯口、大段的语言的技巧。几代人这样的琢磨透了,才能更容易让人发笑。

既然是学习这些个,那么,各种段子肯定没少背,各种孤本也是不断的搜集,因为用得到。看得多了,再给大家普及,大家伙一听,原来这个事是这个样子的,原来快板还有这样的来历。原来这样的叫“板”,这样的叫“眼”……

听相声的也长了知识,说相声的也普及了文化,这就是传承。

除了相声,郭德纲貌似懂得还很多

上面说过了,郭德纲在自己的领域里面是个掌握相声技能的佼佼者。但是,在相声之外,人们看得到郭德纲好像也很有文化的样子。无论是在微博上时不时的写几首打油诗,还是在做节目、采访的时候会说出很多的人生道理出来。

这又是为什么呢?

至于这个原因,我想可以归纳成两个方面

一个是读万卷书,另一个则是阅人无数。

读万卷书 这个好说,熟悉德云社的人都知道郭德纲有一个个人的书橱,什么方面的书都有,以史书居多。

原因吗,读史使人明智就是这个道理。特别是史书中关于人的描述更能提炼出人性出来。

另一个阅人无数,则是和他个人的人生阅历有关,别人也学不来。

这几项综合起来才形成了郭德纲现如今的脾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