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鵲搭窩的第一根樹枝是怎樣搭牢固的?

陽光強正能量

小時候學過一篇課文,就是百鳥向鳳凰學習搭窩,老鷹聽到在山上找一個洞,老鷹飛走了;喜鵲聽見找一個樹杈,喜鵲飛走了;麻雀聽見在屋簷下,麻雀飛走了;只有燕子,從頭聽到尾,所以,燕子搭的窩最好。

當然,這只是一個童話。



網上有一個視頻,就是喜鵲搭窩的視頻:

喜鵲先找一個合適的樹杈,這個樹叉要夠高,夠牢固,這樣可以避免蛇等爬行動物傷害幼鳥。

找好了樹叉,其實就像人們蓋房子打好了地基。

然後,喜鵲會到處找合適的樹叉,這個樹叉是單支的樹叉,一定要長一點,也要結實,特別是第一根樹叉,有時候喜鵲會好久才能搭好第一支樹叉。

喜鵲選擇的第一支樹叉,一般比較長,而且其中一頭至少有三個分叉,這樣便於把樹叉固定在大樹的樹叉上。

喜鵲搭樹叉,都是把較細的分叉端的樹枝卡在大樹的下端,較粗的另一端搭接在較高的大樹樹枝上。

這樣一支一支搭接下去,所有的樹叉互相咬合,不但結實,而且牢固。



喜鵲搭窩是個很複雜的過程,有可能持續一個月。

而且烏鴉不會搭窩,還經常搶喜鵲的窩。

所以,大家要教育小孩子,愛護動物,愛護鳥類,愛護喜鵲的巢穴。


王俊傑猛

喜鵲是很靈敏的動物,異常聰慧。它搭窩的第一根樹枝,應當有枝叉,然後擱置於大樹高端枝丫(三個叉)的部位,一根套疊一根,盤旋交織連攏在一起,當窩近乎搭成,再逐步縮小上部的口子。喜鵲窩的中間,呈現一個圓型穹窿狀,裡面墊有破布條、舊棉絮、雞鴨毛或碎草葉之類。喜鵲的窩很結實,一般是位於大樹上部的三分之二位置,比較高,其它動物威脅不到它,既使蛇類、松鼠也不敢爬到那個地方。因為喜鵲把窩搭在粗樹杆旁邊的枝叉上,位置較高、枝叉又細,窩呈圓弧型,而每根幹樹枝尖端凸出,猶如空中刺籬笆,蛇和松鼠是不易爬進窩裡去的,而喜鵲自身卻是從空中飛進窩去,就不成問題。

記得“文革”時期,農村做飯主要靠柴禾,那時“北煤南運”,南方既缺煤炭(每家年計劃供應500斤),又缺柴(集體封山育林)。學生一放寒假,上山也只能撿一點零雜枯枝,或遠赴河坡地砍荊棘及亂刺窩。是時,南方冬季的丘崗山地落葉滿地,人們用竹抓勾把幹樹葉、松毛針也掃光了,小孩子們就打起掏鳥窩的主意。一處喜鵲窩的幹樹枝還真多,本人那時也不諳世事,小小年紀便壯膽攀爬上樹,當接近喜鵲窩數米之處,卻又不敢再往上爬,因枝叉比較小相當的危險,萬一樹枝折斷摔下來那可不得了。於是拿著一根幾米長的竹竿,使勁往上面捅、撬,卻很難把鳥窩撬動,而整個樹杆連枝葉都顫悠悠的,不敢使猛勁去用力。幾天後,想出了個好辦法,扛上一條杉木長梯,用一根較長的曬衣竹篙,由一人扶梯,另一人站在梯子上,使勁捅撬喜鵲窩,才得到一擔乾枯的柴枝。

現今回想起這些事,仍覺得分外的慚愧,小時候太不懂事了,從當下保護生態的角度,拆喜鵲窩也算是個損招吧。但那個時期的人,連飯都吃不飽,一旦遇上窮迫,膽子也就格外地大,什麼也顧不得了。所以,對於喜鵲窩的形態,當年曾經歷過這麼一段小故事,順手寫出來以訴心中的愧意。鳥做窩、人造屋,皆為同理,是多麼的不容易啊!


東方閒說

我認真研究過喜鵲打窩,因為我是農村,地裡有三四棵楊樹,這幾棵都有喜鵲窩,每年開春就要澆地,澆地的時候我就研究喜鵲的窩,喜鵲的窩喜歡打在樹的上部,而且還得搭在樹叉比較粗點的杈上,喜鵲打窩的樹枝都是小手指粗的,喜鵲一開始打的窩樹枝粗,而且是三根平行放在底部,再叼一些破繩子一類的或者軟草,接著就是平行相互錯疊的打起來大概得六七十層才能搭好,喜鵲是非常聰明的,它們搭的窩都在樹葉密集茂盛的樹葉底下,下雨絕對淋不著,而且我呼籲人們都愛護喜鵲


順富3

一直以來有一個問題,喜鵲搭窩的本領是從哪來的?與生俱來的,也就是說基因裡就帶的。還是後天自己琢磨發明的,那就不能解釋天下喜鵲的窩都一樣了。父母教的,搭窩的都是成年單隻喜鵲,也沒見和父母一起呀。如果只是基因裡遺傳,那就太不可思議了。至少人類不會遺傳這種建築本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