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被判腰斩之人,为何却要笑着贿赂刽子手?

蒋献凯

虽然生无可恋,但还是会痛啊。刽子手行刑是个技术活,人的主要器官在上半身,如果不伤及器官的话,被腰斩的人要痛苦几个小时才会死去,过程及其血腥。

清朝雍正年间的河南学政因为科举舞弊判腰斩,到了刑场才知道这个刑罚的恐怖,但是已经来不及了行贿了,就有了下面一幕:

俞君既斩为两段,在地乱滚,且以手自染其血,写下:清白一身,遭人陷害,有苦难言,有冤难诉。凄苦入狱,无人相助,受尽折磨,终处腰斩。分身之痛,鲜血流尽,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惨,惨,惨,惨,惨,惨,惨。其宛转求死之状,令人目不忍睹。邹君据实奏陈,上亦为之恻然,遂命封刀。

所以,都要死了,为了让自己少受点罪,罪犯或者家属一般都会贿赂一下刽子手,求得速死,少遭点罪。

而且,古代的酷刑还不止腰斩一种,夏商时期还保留着原始部落的以人为食的流传下来的刑罚,如"醢"是把人剁成肉酱,"脯"是把人做成肉干,"炮"是把人绑在大火炉的金属外壳上烤成熟肉,而"镬烹"则干脆把人扔到饭锅里煮成肉羹。

不过随着社会的逐渐进步,到周时改成了以裂、斩、杀三种,斩就是腰斩。而到了汉文帝时因为缇萦上书,废除了肉刑,之后每个朝代都对刑罚进行一些改变,到后来彻底废除了酷刑。


桂西散人

腰斩是古代非常可怕的一种刑罚,诞生于周朝,在后来的很多年代里一直被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使用着。


在最开始的时候腰斩的行刑手是拿着一柄大斧子行刑的,在行刑的时候受刑者或趴下来或跪坐着,在做完准备后,行刑手就会手提一柄大斧子开始在受刑者的腰上狠力的砍下,像树桩一样一下一下的将受刑者的骨肉砍断。

腰斩发展到了后来又改变了模样,行刑手们不再需要再继续的使用斧子行刑了,这个时候作为替代斧子的行刑工具,铡刀自然应运而生。

想必看过包青天电视剧的人都会对里面的行刑铡刀印象深刻,很多人以为那个铡刀是砍头的,但实际上铡刀的作用是腰斩,受刑者需要躺在铡刀的板上,然后行刑者只要用力的把铡刀往下一铡,就可以让受刑者了结了生命。

在行刑的时候受刑者的生命虽然终将是难逃一死,但是这个过程却非常的耐人寻味,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受刑的时候行刑手如何行刑其实是很有讲究的,腰斩不像砍头一样一砍就死的,如果腰斩的位置选的不对,在靠近腰部很下方的时候,就算整个腰被斩了下来,那受刑者仍然会保持着清醒的神智,这个时候痛苦就会弥漫他的大脑,这是任谁都承受不了的巨大痛苦。



还有如果行刑者的心情不好的话,他原本可以几个斧子、几铡刀就解决的事情,非要拖到十几二十个斧子才把全部腰都斩下来,这个时候受刑者的痛苦就会越来越深,是个人都承受不了这样的折磨。

那要如何做才能让行刑者快速的行刑让自己好一死为快呢?这个时候就出现了我们问题中所提到的陪笑和贿赂。

一般在得知自己的亲人将要被实行腰斩的时候,那他的家人就会提前的找上行刑者,通过金钱贿赂他,这样行刑者就会在行刑的时候干脆利落的把犯人的腰斩下来,而且选择的位置都是比较偏上的,一斩就死的那种,所以在这个时候犯人就可以杜绝很多的痛苦,这就是为什么在被腰斩前要贿赂行刑手的原因



还有一种就是没钱贿赂行刑手的,他们可能是真的没钱,也可能是所有亲人连坐一起无法进行贿赂,但是对于腰斩的惨烈程度早有耳闻的他们在被行刑前就会忍着恐惧向行刑者赔笑。

想在死前通过自己的微笑感化行刑手,希望他们能大发慈悲干脆利落的终结自己的生命,这就是古代犯人们在腰斩前要对行刑手陪笑的原因。

自古以来腰斩就和车裂并列为中国的两大酷刑之一,虽然腰斩没有五马分尸那样听着恐怖,但如果没有打点好关系的话,惨烈程度绝对不亚于五马分尸。



所以说古代被腰斩的人之所以要对行刑手赔笑贿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希望在死的时候能痛快一点,人生有无数种死法,终将难逃一死,在很多时候这个死法就变得很重要了,古代社会是一个刑法很严峻的社会,各种各样的酷刑层出不穷,在这些酷刑面前,人们怕的反倒不是死了,这些惨烈的酷刑会让所有人都期望自己能早死一点,只有死的快一点才能不用遭受那么多的罪,虽然我们时常感叹古代刑法的严峻恐怖,但是在很多时候一些让人痛恨到骨子里的犯罪者,却常常让人有一种想恢复这种刑罚的冲动。


孤客生

中国古代刑罚,可谓是千奇百怪,花样百出。比如炮烙、人彘、凌迟等骇人听闻的古代酷刑。古人对待死刑犯人,根据罪行大小,推出了各种花样的惩罚方式,真正做到了死都不能便宜他。

腰斩是一种用斧钺等刑具把犯人拦腰斩断成两截,使其死亡的一种残忍刑罚。比如包公的虎头铡,就是让犯人躺下,铡刀落下去将人斩成两段。这便是腰斩,当然,腰斩也可以是刽子手举起大刀,砍犯人腰部,使其断裂而亡。



古代腰斩的刑具一般都是比较沉的,而腰斩又不像砍头那样一下必死,可能要很久才能死去,比如清朝有一个被腰斩之人,一刀下去没死,一直过了一个多小时才死去,在地上写了九个惨字,十分痛苦,因此雍正废除了腰斩之刑。


腰斩又是一个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活,所以犯人家属一般都会对刽子手行贿,让他卖力点,干净利落,少让犯人受苦。而犯人死前要对刽子手尴尬的笑笑,以展现自己的可怜。有些缺乏职业道德的刽子手,会故意整那些没行贿的犯人,比如明朝的方孝孺,全家都被株连,所以自然没人贿赂刽子手。所以,方孝孺死的很慢很痛苦。


历史密探

有一篇古文叫《狱中杂纪》,是清朝人所写。

里面有这样几句话,当初看的时候是毛骨悚然!

凡死刑狱上,行刑者先俟于门外,使其党入索财物,名曰“斯罗”。富者就其戚属,贫则面语之。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其绞缢,曰:“顺我,始缢即气绝;否则,三缢加别械,然后得死。”唯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用此,富者赂数十百金,贫亦罄衣装;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主缚者亦然,不如所欲,缚时即先折筋骨。每岁大决,勾者十四三,留者十六七,皆缚至西市待命。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或竟成痼疾。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你如果不给钱,就专门让你慢点死,如果给钱,才让你死得快。为什么这样做了,就是为了威胁别的犯人要给钱。


全真道士梁兴扬

看到很多人回答,都以为腰斩是一刀切,其实是环切,要求不得切断肠子,目的是切完后一定要把两瓣身体分开中间一定要有肠子连接,分开距离最长达九米,回头看看内心是绝望奔溃的,周围观众是震撼的,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所以当血流尽,才嗝屁,其实之前救治是能活下来。看题目,笑着贿赂是为了切深一点,血流快一点,早点结束痛苦。


手机用户61635672015

所谓腰斩,是处置非常严重罪责的刑法。

如汉武帝女儿诸邑公主被处腰斩。原因是其姐姐阳石公主与公孙贺父子合谋诅咒汉武帝,诸邑公主因知情不举也被连坐。



腰斩时,犯人上身衣物要被去除,被人抬到铡刀之下,刽子手用力压下铡刀,犯人因此被斩为两段。所以,诸邑公主被执行时,是以纱帐隔离,刽子手都下不去手。

腰斩与古刑斧钺很接近,区别只是工具。



行刑时的刽子手很重要。刀口向上一些,会破坏内脏器官,犯人会迅速死亡。如果刀口向下一些,由于人体主要器官没有损失,会减缓死亡过程,遭受的痛苦也就更长。

因此,被处腰斩后,家属都会贿赂刽子手,只求能够速死。


张勇達州

腰斩就是把人放到刀俎上,当做鱼肉。有所不同的是,腰斩是从腰部一刀切。



这里有个潜规则,腰部上和腰部下,前者死得快,后者死得慢,还有就是技术问题,切菜有切菜技术,这个“一刀切”也讲技术。

而被判腰斩的人,冲刽子手一笑,无非有以下情况:

  1. 温馨提示,我贿赂了你,手下留情,行刑的位置在腰部上;
  2. 缓解心里压力;
  3. 无奈之举;
  4. 友好地暗示:“哥们,让我痛快点”,适当给予一点人情关怀。

非常茴香豆

腰斩是中国古代著名酷刑,顾名思义是拦腰斩断,好好一个大活人,”咔嚓”断成两截!想想你总砍刀劈断骨头的样子,让人不寒而栗!

古代腰斩最早使用大斧的,但斧头这玩意儿虽然势大力沉,却不够锋利,并不好用,即便是身强力壮的刽子手拼尽全力,有时也不能一下搞定,会给犯人带来巨大痛苦。


出于人性化考虑,后来行刑的工具不断改进,最后改进成了铡刀,既锋利无比,又便于操作,一刀致命,实在是充满智慧的发明。

腰斩操作是有技巧的,如果腰斩的部位不对或者力度差一点,犯人被斩以后,就不会立刻就死,甚至能看到自己身体的下半截,那情景要多恐怖有多恐怖,要多痛苦有多痛苦。

最可怕的是一次斩不断,死不了,就必须再斩一次,那才是最痛苦的,而能不能痛快的关键就掌握在刽子手中,所以犯人家属一般都会贿赂刽子手,让他们下手狠一点,利落一点,这样犯人就能死个痛快,不至于遭受太多痛苦。

至于笑着贿赂刽子手,有两种可能,一是贿赂已经由家属搞定,犯人临死前笑着,无非是强作笑颜,让自己死的样子好看一些;二是没钱贿赂,只好陪着笑,让刽子手可怜自己,下手快点。


历史上有两个没有贿赂刽子手,结果被腰斩十分痛苦的人,一个是明代的方孝孺,一个是清朝的俞鸿图。方孝孺大家都知道,他被朱棣灭了十族,自然没人替他向刽子手行贿,结果被腰斩的时候刽子手动了手脚,死的很痛苦。

雍正年间的俞鸿图因为临行刑前才知道要被腰斩,来不及行贿,刽子手便给了他一个慢死。慢到什么程度呢?俞鸿图被斩一个小时后才死去,死前还用自己的血连写了七个惨字!

饶是雍正这样“心狠手辣”的皇帝,在听说他的惨状后,也觉得腰斩太过残忍就下令废除了此酷刑,俞鸿图的惨死拯救了多少人。


狄飞惊

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上,不但有很多领先于全人类的发明创造,在刑罚尤其是酷刑方面更是脑洞大开,花样百出。

比较出名的酷刑比如炮烙,凌迟,车裂,剥皮,腰斩等等,到了明朝时期锦衣卫更是将这种传统发扬光大,还发明了类似于“弹琵琶”之类的颇有艺术气息的酷刑。

腰斩,顾名思义是将人从腰部一斩两截,这种刑罚从周代开始,一直到雍正朝才废除。腰斩所用的刑具也非同一般,学名为“钺”,就是加大版的斧子,后期随着铁器的发展,铡刀渐渐占据了主要地位。

由于人体的主要器官都集中在身体的上半部位,所以腰斩之后往往不会立即身亡,还会保留一定时间的意识。


腰斩也有很多技巧,比如腰斩的部位靠上一些,犯人的腹部主要脏器暴露,死的快一些。腰斩的部位靠下,则犯人被行刑后还要承受更长时间的折磨。有时候刽子手会将犯人的上半身放在桐油板上,不让血液流出,延迟犯人的死亡时间,非常残忍。

有很多之名的历史人物最终的结局都是腰斩,比如秦朝丞相

李斯,比如“诛晁错,清君侧”中的晁错等,建文帝的忠臣方孝孺,相传在被朱棣腰斩后,拖着一半的身体,在地面上写十几个“篡”字,来说明朱棣是篡夺皇位

由于腰斩的“技术”都由行刑的刽子手掌握,所以为了让被判腰斩之人少受罪,但凡有些条件的都会行贿刽子手,以求行刑的时候早点儿“解脱”。不仅是被判腰斩的犯人,就是砍头的犯人家属也会向刽子手行贿,以求来个

“痛快”


一点点历史

因为这个死囚是个傻子。

腰斩是古代一种极其残忍的刑罚,不是咱懂,顾名思义就相当血腥。应该很简单,把人往中间那么一放,“咔嚓”一分两段,两条腿带个屁股在这边蹬巴蹬巴,半截身子顶个还没死的脑袋往前爬啊爬……。“哗”,肠子、肚子漏了一地……挣扎、哀号、惭悔、望着亲人、手下,心里骂着皇上、上司、敌人……张着血盆大口……

可能这种杀人手段太残忍,被杀之人太痛苦,所以技术高的刽子手会收到亲人或什么什么的钱物,然后给一个好的结局。下手利索一点儿,绝不拖泥带水。最起码还能把刀刃磨得飞快一些,好在一刀两断的时候别断不开。我估摸着送钱的时候应该会点头脸腰,但不可能是笑着那种不要脸的倒霉相,那也太不讲究了。

有些老人讲过,日本鬼子对抓住的土匪和抗联就经常用这种刑罚处置,被刑后的半尸惨不忍睹,有的拖着半拉身子一半会不死,强行被带去观看的百姓有当场吓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