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名言中,為何這兩句如此自相矛盾,看後都讓人懷疑人生

在中國歷史上,諸葛亮堪稱是一位大神般的人物,未出茅廬三分天下,先輔佐三國中最弱的劉備,成就帝王基業,後又輔佐劉禪,雖大權獨握,卻舉國不疑。

且更讓人讚歎的是,諸葛亮既是能幹的一生——留下了讓後人敬仰的豐功偉績,同時也是能說的一生——貢獻出一句又一句,足以勵志人生,光照千秋的名言,比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還比如“志當存高遠”等。

諸葛亮的名言中,為何這兩句如此自相矛盾,看後都讓人懷疑人生

但在諸多諸葛亮的諸多名言中,卻有兩句名言,不但自相矛盾,一句勵志,一句消沉,而且看後簡直讓人懷疑起了人生。那麼是哪兩句呢?先看第一句。

劉備在三顧茅廬後,終於見到了諸葛亮,於是在諸葛亮的草廬中,展開了一番對話,史稱《隆中對》,其中諸葛亮在分析官渡之戰中,弱小的曹操為何能打敗強大的袁紹時,說道:非惟天時,亦抑人謀也。

諸葛亮的名言中,為何這兩句如此自相矛盾,看後都讓人懷疑人生

即,曹操之所以能以弱勝強,不僅僅是隻靠天時或運氣幫忙,更關鍵的是曹操和其團隊群策群力下,才取得的勝利!

諸葛亮對劉備所說的這一句,堪稱是經典勵志名言,不但對當時屢敗屢戰,正於迷茫彷徨中的劉備產生了作用,恐怕任何時候,此句一出,都能激勵那些胸懷壯志,不甘沉淪的勇士。因為,諸葛亮很坦率的告訴所有人:天時和運氣雖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個人或團隊的的後天努力。

諸葛亮的名言中,為何這兩句如此自相矛盾,看後都讓人懷疑人生

其實如今來看,諸葛亮的這句話,同時也有他在自我激勵,因為當時的諸葛亮還是個“布衣”,寸功未有,知名度僅僅侷限於荊州鄉野之間。所以,這句也反映出了隱藏在諸葛亮溫文爾雅的外表中,銳意進取,自信勃發的氣質或雄心。

所以最終,劉備能請出諸葛亮出山,倘若諸葛亮沒有這份氣質或雄心,必會如劉備請水鏡先生一樣,竹籃子打水一場。

諸葛亮的名言中,為何這兩句如此自相矛盾,看後都讓人懷疑人生

從此,諸葛亮輔佐劉備,搏擊於三國江湖之中,終於使弱小的劉備,最終雄踞西川,“開國”蜀漢,三分天下而佔其一。但隨著劉備夷陵之戰失敗並去世後,諸葛亮也進入到了“即當爹又當媽”的時刻。

而在這段時期內,諸葛亮最著名的事情便是北伐曹魏,《三國演義》中稱是“六出祁山”。而諸葛亮的這第二句名言,便出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最後一次出祁山時的“火燒上方谷”中。

諸葛亮的名言中,為何這兩句如此自相矛盾,看後都讓人懷疑人生

當時由於司馬懿堅守不出,於是諸葛亮便設計,終於把司馬懿父子引誘到了上方谷,一把大火點起,司馬懿父子眼望四周熊熊烈火,迴天無力,只能抱頭等死。

哪料正這時,卻突降大雨,司馬懿父子喜出望外,得以逃生……而諸葛亮則仰望蒼天,佇立與雨中,悲涼言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

諸葛亮的名言中,為何這兩句如此自相矛盾,看後都讓人懷疑人生

從“非惟天時,亦抑人謀也”的勵志進取,到如今的“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宿命沉淪,這轉變,也太巨大了,以至於都讓後人開始“懷疑人生”了——連諸葛亮都轉變了,咱還勵志個啥?

其實,諸葛亮的這第二句“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並非出自諸葛亮之口,是屬於《三國演義》的虛構,即,羅貫中給諸葛亮設計的“臺詞”,那麼為何非要讓勵志一生的諸葛亮,說出這句“宿命沉淪”的臺詞呢?

諸葛亮的名言中,為何這兩句如此自相矛盾,看後都讓人懷疑人生

其實這是羅貫中對諸葛亮的一生總結。諸葛亮作為個體,謀事在人,個人成就堪稱是空前絕後。

但同時,諸葛亮卻又留下了巨大遺憾,因為他終究未能完成“匡扶漢室,一統三國”的人生理想,只能是成事在天了,這既是對諸葛亮的安慰或開脫,更是對諸葛亮的認可和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