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原意是什么?

国学日知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其实后面还有两句话,却一直被忽略!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华夏文化博大精深,而华夏文化首推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最有代表性的书籍便是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论语》一书是“四书五经”中的“四书”之首。在最早的时候,《论语》有三个版本流传于世,其中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分别是《古论》《齐论》《鲁论》,但因《齐论》失传,所以,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论语》主要由《古论》和《鲁论》构成,一共二十篇。

《论语》的内容主要是以对话的方式,所以说许多地方言简意赅,微言大义,如果不回到当时的历史场景下,有一些字词的意思就会曲解,造成不必要的、甚至是可笑的误会。比如《论语·阳货篇》17-25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一句可以说非常有名,而且传播度非常广泛。而且多半出自男性之口,他们在对待女性的时候,动辄以性别优势居高临下地说出“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句话。

那么“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句话真的是他们理解的那么简单吗?就是说只有女人和小人最难养吗?翻开古籍,认真对照,就会发现,真实的意思远非如此简单,但却常被我们误传,这实在是一个笑话。那么这句话的原意是什么呢?其实这句话有三个关键词,也就是核心焦点:女子;小人;养。

第一个关键词是“女子”,那么此处的“女子”真的就是指女人吗?根据多处古籍显示,以及后来的史学大家钱穆的总结,孔子此处所说“女子”为家中仆妾,并非天下女子。

第二个关键词是“小人”,小人是相对君子而言,此处小人也即我们通常理解的品行不端之小人。

第三个关键词,即“养”。那么这个“养”到底是什么意思?古籍的意思是“相处”。

连接起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只有家中的仆妾和小人最为难以相处。那么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这两类人难以相处呢?答案就是后两句话,但却一直被无视,这句话完整起来是这样的:《论语·阳货篇》17-25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这后两句比较简单,意思就是说与之过于亲近,他们就会忘了礼节、失去分寸,而疏远他们,则又会让他们因此产生怨恨,甚至制造麻烦和事端出来。

但是以上只是一种解释,还有一种解释:根据后来学者结合孔子的时代背景,以及他当时说这句话的情形,给出了一个更加权威,或者说认同度更高,更符合孔子原话本意的解释。首先我们需要把这句话正确读下来,关键是断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分别意思为,“唯”字属于感叹语气词,意思是这样啊。“女”字通“汝”,即“你”。“子”则指的是“子女、弟子”。“小人”依然是“小人”。“近”是“依附”之意。“孙”是“子孙”。“远”则是“违背”的意思。“怨”仍是“怨恨”之意。那么联系起来,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这样以来啊,你的孩子跟着小人学,就学不到好的,还会发生灾祸;若是过于亲近依附小人,就会有失去子嗣的危险;但若违背或背离小人,就会引发小人的怨恨和报复。”

结语:不管是第一种解释,还是第二种解释,任何一种都跟我们平常听到的那种意思无关。所以女性同志更应该理解这句话,免得被男性说来欺负,还当真以为如此。其实这就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有些话,你得去仔细理解才能弄明白,才会发现其中的意义原来并非如此。就像孔子这句话,本来是回答学生的问题,跟教育孩子有关的。但却被用来作为打击女性的工具。这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说历史的女人


要探究原义,可能很难,请让我慢慢道来!

此话出自《论语·阳货》,全文为: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仅此一句话,不仅关系到孔子对女性的看法,更关系到儒学之根本,自东汉开始,引用、注解纷纭,遂莫衷一是。

笔者大略收罗了一下,关于此句的观点看法,大体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认为句中的“女子”是全称,泛指所有的女子。把“女子”和“小人”并列,称之难养,是对“女子”的否定。


第二种:为廖名春提出的,他认为,此句话中“与”可理解为“如”,与“同”义近,即与……一样,“如小人”是“女子”的后置定语。


第三种:认为,“女子”、“小人”具体指“南子”和“卫灵公”。

第四种:为吴中正、于淮仁提出,他们认为这句话断为: 唯! 女子与! 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并认为“女子”即“汝子”,“‘汝子’就是‘您先生’,其后谓语省略,可以独立成句,意思是您先生的说法是对的啊!


第五种:认为女子指未婚的女子,指女孩子、或者是刚出嫁不久未作母亲的年轻妇人。


第六种:略同于第四种,只不过“汝子”释义为:你的孩子!难养,指的是难以培养、教育。



第七种:认为小人是男人中的一部分,女子用来限定小人的,即小人是具有女人做派、思维方式一样的男人,此话的大意就成了:孔子说:有女子作派的男人难养也!


第八种:吴全权解释道: “就句式分析,‘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首句是论断,后两句是论据。全称判断,可理解为: ‘唯难养的是,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的女子与小人’;倒转来说,“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的女子与小人,是为难养的。”


等等,还有更多,就不一一罗列了!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关于儒学、儒家的理论、思想,有多少是孔子的本意呢?特别是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等,与孔子有毛线关系吗?至于《论语》中孔子的真实面貌,可能很难明证了,而后来断章取义、肆意歪曲、各种集注,都完全成了统治阶级愚民的工具,对孔子的误解可谓多矣,此不赘言。

借用《论语·八俏》一段:子夏问曰:“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夏问话取自《诗经》赞美女子的事儿,想听听老师的看法, 孔子却不正面回答,他说:“绘事后素。”孔子对母亲和老婆都心怀愧疚、满含感激,对母亲,他说“入则孝”,对妻子,他说“修己以安人”。

因此,我不认为孔子会对女性做出难养之语,在前面众多的释义中,我倾向于第二种和第七种!


一路鸣鸿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①,远之则怨。”(《阳货篇第十七·第二十五章》)

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卑视女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①孙:同“逊”。不孙:不恭顺。

在孔子眼里,女人和小人是一样令人厌恶的: 太亲近了不好;疏远了也不行。两个字,难缠。

妇人不能算是“人”。武王曰:“予有乱(治)臣十人”。孔子却说:“有妇人焉,九人而已。”(8·20)把一个妇人除去,只剩下男 性的九个算得“治臣”。

孔子不如武王,不把妇人算做治臣。

以男子代表妇女。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

这些和儒家所提倡的“三纲五伦”中的只有父子没有母女,或以父子代母女,只有兄弟没有姐妹,或以兄弟代姐妹,所谓孝悌也只是指父兄一样。女子哪里去了?

女子根本就不是人。 当然,这在男子中心社会时代,尤其儒家的宣传宗法礼教,是很自然的。

到了孟子,更以生男儿为有后与大孝,以生女儿为无后与大不孝。他明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般儒家代表不仅不知生男生女,无法由自己决定,而且不知如果只生男而不生女,那么全人类就都绝灭了,还会有后与大孝么?


闲看秋风999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就是字面的意思,没什么原意。

翻译一遍的话就是:只有女人和小人难以交往。俗话说“难伺候”。

孔子在这句话后面做了说明“近之则不逊,远则怨”,这是说了“难伺候”的原因:交往太亲密(他们)就开始不恭敬了,离他们远点吧,他们的怨气就来了!

远近都不是,所以难伺候。这就是原意。

其实这里只有“小人”这个称呼需要解释一下原意。

小人是相对于君子来说的,什么是君子呢?君子,就是“君”之子,君王之子,皇族之子进而拓展到贵族之子,最终定义为“大姓”之子,在孔夫子“有教无类”以前,只有大姓之后代有受教育的权力和机会,因此君子也就成了知书达礼的代名词。

“小人”就是“小姓之人”,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平民百姓,还得是不带贵族血统的。小姓之人无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力,于是便不“知书达礼”。

孔夫子是一个极其推崇礼教和等级的人,所以,他认为,女人和小人都是等级当中最低的,女人的地位更低,无论是君子阶层还是小人阶层,女人都是附属品。所以他把女人和小人归位一类——未受礼制教化之类。和君子“道不同不相为谋”。

按照我们现代的观点来看,孔子的这个观点非常错误,属于封建礼教的糟粕之一。用不着过度解读,也用不着隐讳和美化。

因为,社会发展了,小人的概念已经不再是未受礼制教化之人,封建礼制早已打破,提倡人人平等,包括男女平等。

但孔夫子的这句话可以改一下,挺适用:“唯人渣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则怨毒”,不分男女。


步武堂

记得回答过相近的问题。

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直接理由是“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

“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是“女子与小人”与人(当然包括君子)相处时的共性表现。孙,同“逊”。不孙,就是放肆,就是给个笑脸就不知自己是老几了。怨,是抱怨,产生怨恨,有怨言。

女子为什么难养呢?

养,供养,管理。按用“养”字看,这里的“女子与小人”应该指身份偏低的婢妾仆隶。

这里的“女子”不是全部概括,而应该是没有文化之辈。孔子那个时代入学接受文化礼仪教育的女人几乎没有,教育女孩子的任务落在“母亲”身上,而母亲也多是文化素质不高的人。女孩们学习的不是《诗》《书》《礼》《乐》《易》《春秋》,而是做家务针黹(缝纫、刺绣等针线活。黹,音zhǐ),学习相夫教子,她们就是这样代代相袭。个别女子也学习歌舞,入宫入官府服伺君王贵族,女子经过培训被当作礼物送来送去。

“女子”“难养”还应该有内在因素。尽管都是女人所生养,相对地说女子的眼界、心胸确实不如男人宽阔。大概是女人多治内而操持家务,相对闭塞,对外界的事、天下大事了解的少吧;大概是女人做事细致,考虑问题过多吧;大概是女人身体相对纤弱吧。

在谈“小人”时先明确他的界地范围。在《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所指比教模糊。“君子”与“小人”这一组对立概念,既抽象又具体,从不同角度划分,可以分出若干组别:道德高尚的人是君子,道德低下的是小人;学识修养高的人是君子,学识修养低的人是小人;志向远大的人是君子,目光短浅的人是小人;宽宏大量的人是君子,气量狭小的人是小人;做事大气的人是君子,做事小气的人是小人;有身分有地位的人是君子,身分低没地位的人是小人;富贵的人是君子,贫贱的人是小人……

这里的“小人”显然是思想境界低、素质不高的男人,是

没有接受过文化礼仪教育的男子,他们与多数“女子”情况没什么区别,因为他们见世面不够,信息相对闭塞,思想相对落后,心胸相对狭隘,不明事理,不开事,所以“难养”。


陈广逵

要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我们得把两个关键词弄清楚,这两个词就是“女子”和“小人”。

在古代,男人地位高,女人地位低,说男子,是尊称,说女子,是贬低。比如男的有孔子、庄子、孟子、美男子。女的没有称某子的。所以,“女子”在这里泛指地位比自己低的女性,包括妻、妾、下人、女孩子等。当然,长辈女性不在此列。

“小人”和大人是相对,也是指地位低的人,包括下人、老百姓、小孩子。这里的小人和道德没关系,和君子也不是反义词。

从全句看,“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其中,女子与小人应该专指妻妾和孩子。

那么,这句话的真实意思就是说“妻妾和小孩子真难伺候啊!”这是孔子的感慨,和道德没有关系,更没有轻蔑女人的意思。

现代人误解这句话,一是没有弄清楚说这句话的语境,没明白这里的女子指的是谁。二是对小人理解有偏差。如果理解为道德低下的小人,近之则不逊,就说不通,这样的小人,近之不是不逊,而是说好话,阿谀逢迎,这样才好背后捅刀子。


豫有得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孔夫子这句话,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一是在批判封建社会妇女没地位时,搬出孔夫子蔑视妇女作证据,二是往往说与女子、小人不好相处,文乎文乎的,大有瞧不起妇女的味道。

其实,后面还有两句话,出自《论语·阳货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它的意思是只有女人和小人是最难相处的。小人:与君子相对,养:指相处,孙:通"逊",指辞让,退让。

孔夫子的意思是这样:"只有女人和小人是难以相处的了。相近了会看你不顺眼,远离了又会埋怨你。"孔夫子只不过作为一个男人发出的感触,很难与异性和下人相处的意思而已。

但这句话一直被认为孔夫子不尊重女性的经典话语,孔子背上了两千多年的骂名,对此,历来纷争云起,观点各异,大致如下:

现代大部分学者肯定,表明了孔子轻视妇女的思想,这可是儒家一贯的思想主张,后来则演变为"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男权主义。

著名历史学家蔡尚思认为,孔子"是女性的敌人,男性的恩人","既认女子全是小人,就可想见男子全是君子了","孔丘的主观片面,竟到如此地步!"

鲁迅先生亦讽刺道,女子与小人归在一类里,但不知道是否也包括了他的母亲?

也有学者认为,这句话指处理同仆妾之间关系的,此处女子、小人指家中仆妾,妾视仆尤近,故女子在小人前。因其指仆妾,故称养。待之近,则狎而不逊。远,则怨恨必作。善御仆妾,亦齐家之一事。意思是说只有家里的妾伺和仆人最难养。你若和他们接近了,他将不知有逊让。你若和他们远了,他便会怨恨你。

也有学者解释为孔子的择婿观。古代称儿子、女儿为“子”, “子”也指女儿,在“子”前加一“女”字,指明是“女儿” 。《说文解字》:“与,赐与也。”此处“与”,指嫁或“嫁与” 。它的意思是说,把女儿嫁给小人,才难相处。近之,其品德低贱,行为无赖,近不得;远,心系女儿,远不得。

还有学者意外发现,这句话其实是标点错误。“女子”中间应有标点断开,如“女、子”。“女”指的是君主的妻妾,“子”指的是君主的儿子,“小人”指的是君主周围的宠臣、佞臣、优伶、宦官之类,女、子、小人为三股政治势力。

现代思想家李泽厚认为,这句话准确地描述了妇女性格的某些特征。若对她们亲密,她们有时就过分随便,任意笑骂打闹;若稍一疏远,她们埋怨不已。这种心理特征本身并无所谓好坏之分,只是由于性别差异产生的不同而已。至于把"小人"与妇女连在一起,这很难说有什么道理。自原始社会后,对妇女不公具有普遍性,中国传统对妇女当然很不公平很不合理,孔学亦然。(网络图片)


天宁阁

在孔子所有的名言中,这句话可能是最有名的了,引起的争议最大,引用这话说明孔子歧视女性有之,想法为孔子辩解的也有之。

其实任何一句话,都要结合上下文的,在不同语境下,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意思。

所以,这里的分析也只是一种假设。

首先,我认为这个养其实是相处的意思。因为这名话后面还有一句,相当于一个注解: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距离近了,就没有相互尊重了;距离远了,又对你有怨气。这说的是实情啊。

所以这里并没有说女子与小人一样的品格低下,但是在『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一点上是一样的,比较难相处而已。

就象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那句话:『到女人那里去吗,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其实并非出自查拉图斯特拉的原话,而是老妇人说的。

再退一步说,任何一个人,即使是伟人,由于个人际遇或时代的不同,也可能会说出一两句在现在看来不恰当的话,我们不必过于纠缠于此,还是感受他们作品的精髓部分吧!


苏菲猫之读书追剧观影

谢谢相邀!



此句语出【孔子】《论语·阳货篇》,说”世间最难相处的是【小人】与【女人】……”这就是白话的释义,说”小人,女人亲近则狎,疏远了则心中产生怨恝……”云云。



对于孔子的这一说法,在上世纪的【妇女解放运动】中,【鲁迅先生】曾予以强烈的抨击说”将女人归类于小人,我不知道是否包括他的母亲……”



从某种角度上看,孔子将人们人为地划分为小人与君子两大类是不妥的,特别是将【女子】也划归为【小人】行列,则更是起到了很大的消极作用,所以,上世纪的【新文化运动】【妇女解放运动】【打倒孔家店】等一系列的发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无论怎么说,孔子都是当之无愧的大教育家,是【先师】都是值得后人敬仰的……



杨老帅

注释

(1)小人:与君子相对。

(2)养:指相处。相处。

(3)孙:通”逊“,指辞让,退让。

翻译

孔子曰:“只有女人和小人是难以相处的了。相近了会看你不顺眼,远离了又会埋怨你。”


“女子与小人”不是泛指所有的女性和“小人”,而是特指诸侯、卿、大夫身边的“幸人”,即被宠幸的“身边人”。从中国历史的情形来看,所谓“女祸”和宦官之祸,常常就是因为没有处理好与“身边人”的关系而造成的。孔子提出的这一忠告,对于国家治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点击“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