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为明朝续命60年

1

这日是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二十六日。穆宗驾崩已经是秘而不宣的消息。穆宗入葬之事,已经无关紧要。

一个死人,哪怕这个人生前是怎样的万人瞩目,现在已经掀不起任何风波,当务之急乃是新皇登基之事。

穆宗终其一生有四个儿子,长子五岁而夭折,次子不满周岁而亡,三子朱翊钧,四子朱翊璆,乃是一母同胞。

2

按照明朝的长子继承制,朱翊钧已无长兄,顺理成章登上皇位,是为万历皇帝,明神宗。时年仅有十岁,皇帝如此小,自是不能亲政。

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为明朝续命60年

当有人为国家前途而叹息之时,一场你死我活的权力阴谋展开了,高拱虽初占优势,毕竟势单力薄,张居正与司礼监太监冯宝串通一气,里应外合,终将高拱拉下台。

高拱既走,皇帝尚年幼,权力自然要下放,张居正便毫无疑问地担当起首辅大任,顾命大臣的光荣称号更使他脸上增光。顶着种种闪耀的光环,张居正辅佐幼主,手掌国家大权十年之久。

3

欲望往往与邪恶相伴而生,为欲望的满足而置天下苍生于不顾者比比皆是。当然历朝历代也不乏手握大权而不忘国家安危,为民为国谋福利者。一念之差,两种结局,所幸,张居正属于后者。

张居正自幼聪慧,被乡人称为“神童”,自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入仕以来,心怀大志,一心想在朝廷有所作为。

只是多次在朝廷崭露头角,都未赢得当权者的重视。目睹朝政腐败,张居正多次上书改革方案,要么被无情退回要么不予理睬。

4

心灰意冷的张居正明白,要实现鸿鹄之志,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独掌大权。可眼下之势,张居正唯有静静等待,养精蓄锐,等候一鸣惊人之机。

机会来了,张居正把握住了。如愿以偿,那么下一步便是大展身手之时。种种时机都已成熟,张居正振臂一挥,大声一喝,我要改革,改弦更张。

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为明朝续命60年

说张居正大刀阔斧那是一点都不夸张,张居正的改革围绕边防、吏治、生产、税制,等等,可谓囊括了朝政的大部分内容。

5

张居正的改革,最为人称道的可谓推行了“一条鞭”的税收方法,这也是张居正改革的核心内容。

所谓“一条鞭”法,就是将一县之赋役,悉归于一条,将丁银归入田赋之下,这样赋和役就合并在一起,统以银两来收取。百姓可以通过银两来抵徭役,履行对国家的义务。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徭役被取消了。赋役征收大大简化,土地兼并得到打击,百姓负担也减轻,可以安心从事生产。

6

“一条鞭”法终究是实行开来,赋役折变成银两,更是规定了定额,这是中国税制改革的一个大转折。

中国的税制自秦汉以来,一直以征收实物为主要手段。“一条鞭”法推行以后,便确定了银两在赋役制度中的不可动摇的地位,并一直延续下去,赋役从实物向货币转换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一条鞭”法,触动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所以这就注定了它的贯彻实施要大打折扣,在一些已经推行一条鞭法的地方,官府仍然以各种名义征收赋税,更有甚者,强迫农民从事各种徭役。这大大违背了“一条鞭”法的精神。

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为明朝续命60年

尽管如此,瑕不掩瑜,张居正的改革,仍是成功的,对缓和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安定社会,发展生产,大有裨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