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母沃尔特驱逐舰船首反向设计,与100年前的巡洋舰相似,到底是进步还是倒退?

诗和远方的洋

肯定不是倒退,但确实谈不上成功。


美国为什么会搞“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呢?这个要从冷战时美苏争霸说起。

冷战时期,美苏争霸,双方经常剑拔弩张,但一直斗而不破,谁也不愿意彻底撕破脸皮。只是这一切,随着苏联的解体而戛然而止。红色帝国轰然倒塌之后,美军控制了地球上的所以海上要道,成了一家独大的全球霸主。

苏联解体以后,美国一方面不再疯狂的攀升科技树了,另一方面在思考下一步的作战方向。在经过了几次局部战争之后,美国做出了由海向陆的新作战方向。 先后推出了独立级和自由级两级濒海战斗舰,接着祭出了一个终极大招---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

美国研制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的是即可以取代已经服役了很久的阿里伯克级驱逐舰。也可以抵近敌方的近海,进行侦查和打击。采用舰体内倾式的设计,这种穿浪式的外形影响了其机动性,但大大提高了船体的隐形性。在动力方面,将采用全电推进。在雷达方面,将首次采用双波段雷达,武器上也将首次采用电磁炮。就设计指标上来说,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由于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使用了大量的新技术,因此建造的费用成倍增长,工期也一拖再拖,最终,有钱如美国也难以忍受这越来越高的造价了,同时预装的新设备又迟迟没研制成功。最终,美国削减了预算,原定三十二艘的建造计划,被砍的只剩下了三艘,而且第三艘也放弃了前两艘那样用复合材料修建上层建筑的计划,而改用传统的铁质上层建筑了。原定的双波段雷达也被砍了,说好的电磁炮也换成了双155毫米舰炮,即便如此,还面临着有炮无弹的尴尬,因为这种射程超过100公里的增程精导炮弹是英国为其量身研制的,目前还在测试中,又因为削减至三艘而炮弹的需求量巨减,再平摊研制费的话,每枚炮弹高达80万美元。财大气粗如美国也用不起如此昂贵的炮弹。。。三艘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加上研制费的话,没艘的造价不低于70亿美元。确实有些高的离谱。

以堆砌了大量全新技术的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目前实际测试结果来看,与其当初设计的理想状态差距甚远。局座也一直不看好这级驱逐舰,认为其外形过时了,用的是上世纪初的“铁甲舰”设计。最终,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还没服役就被局座“击沉”了30艘(实际29艘),而且由于第三艘改用铁合金的上层建筑,局座担心其在高速转弯时会不会侧翻。。。局座是专家,他神奇的“局座定律”已经成了军事圈里不可忽视的存在了。


那么,美国吃亏了吗?没有。

作为霸主存在的美国,其科技大大领先其他国家,为了保持“装备比敌人领先一代”的优势,美国从没有放缓科研的脚步。两级濒海战斗舰和一级驱逐舰,现在看来都不算成功,但这点冤枉路对美国来说完全伤的起。毕竟任何一款经典的装备,都是从无数次的测试和无数个失败的方案中打磨出来的。也是敢于大胆创新,敢于测试的结果。也是美国领先全球的要素之一。

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有些类似于美国空军的YF-23,为了突出其隐身性,其他方面的牺牲有点多了。与空军最终选择了更为折中的YF--22作为第四代空优战机不同的是,海军则选择了造几艘来实际检验一下。尽管实际效果不尽人意,但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积累。

相比中国,美国可以一口气把所有新技术攒到一艘船上去慢慢测试。完全不用担心打仗的时候没有军舰可用。而中国,则在小步快跑的追赶模式中,一边生产,一边改进,不做跨越式改进,不专门为测试某项新技术,做到了每艘船都能即插即用。究其原因,是之前欠债太多了。钱,现在也许不是问题了,但时间,真的很宝贵,而经验,则要慢慢的积累。

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的设计上,谈不上失败,但从目前来看,确实是一次不太成功的测试。


游子天涯君莫问

美国的朱姆沃尔特驱逐舰刚流出模型的时候我当时还在学习,同学看到当时觉得像帆船,其实这种舰艏设计叫穿浪体设计。美国也不是第一次接触这种设计,美国海军在冷战时设计研发的武库舰就采用过这种舰艏设计,我最早是在军事杂志上看过这么一篇专栏报道,所以记忆特别深刻,这么多年过去了,美国的这型战舰在上个月第二艘才服役。

至于为什么美国新型驱逐舰要采用这么复古的穿浪体舰艏呢?主要还是基于隐身性能考虑,所有的建筑要成内八字设计,以消除或减弱雷达反射回波,达到隐身的目的。

早期的像古希腊时期的木头做的舰船采用穿浪体设计主要是因为当时的船速度都不高,当时的海战还停留在两艘船碰撞在一起,士兵跳上敌人的船杀敌的模式,这种内八字的设计更有利于作战需求。

再到装甲蒸汽时代,像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时期,战舰采用穿浪体的设计主要是当时的蒸汽动力还不是很足,而当时的战舰又强调大量的火炮攻击和厚重的装甲防护,使得本就动力不足的战舰,在面对要想提高航速和超重的设计与战舰浮力设计时的双重选择下,由于穿浪体设计的舰艏能够把海浪切开而不是挤开,这样的设计对于减小航行阻力,提高战舰航速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内八字的设计还能够降低水线以上的重心,提高战舰的稳定性,最后倾斜的装甲无形中还增加了装甲的厚度,提高了防护水平,所以当时的战舰大多采用这种穿浪体舰艏设计。

再后来,多次的海战中,采用这种穿浪体设计的劣势也就慢慢显现出来了,随着蒸汽动力的强大起来,继续采用这种设计高速航行时会特别容易造成舰艏上浪,横向稳定性差和穿浪体的结构对于战舰内部布置的不足等缺点直接也催生了现在战舰都采用的飞剪式船艏。飞剪式船艏又称为大西洋舰艏,这种船艏具有高海况下的高机动性,加之较高的抗沉、稳定性能,自19世纪被采用以来一直流传至今仍被采用。

而我们看到的美国的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采用这一复古的穿浪体设计舰艏时,大家都会觉得怎么倒退了呢?

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采用这一设计最大的原因就是隐身需求,虽然这种设计能够在减少高海况下舰艇纵向摇动幅度的同时还能提高航行速度,但是其最大缺点就是牺牲了部分横向稳定性以换取隐身性能,导致其难以经受住大洋大浪的考验,甚至有可能出现船身横向摇摆稳定性差,甚至翻船的可能。

还有就是这种为了隐身需求而采用的船体设计也造成甲板面积狭小,在两部AGS舰炮所占用的前甲板面积本身就不多的情况下,为了能够布置mk-57垂直发射系统,而将其布置在舷侧,一是能够降低导弹爆炸时对舰体的破坏,第二点还能够利用两侧的垂直发射系统的重量增加整舰的横向稳定性。

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可以说是美国海军隐身需求的产物,其为了隐身需要采用了很多不合适的设计。

1 、追求绝对的隐身能力。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的外形为全面隐身设计,全舰使用一座单用的全封闭船楼,并且专门设计了复合式材料制造的船楼与孔径结构,排烟道和传感器都被整合入这个结构内,并使用了特殊的材料——简单的说只有己方的电磁波能够进出而敌人的电磁波均被过滤掉。其雷达反射面积仅和一艘渔船相当。

2、作战样式的变化。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和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的传统海军作战方式不同,而是美国在后冷战时代设计的武库舰的变形产物,强调的是对陆攻击能力,所以对高海况的机动能力的要求也并不高,穿浪体结构也可以接受。

最后面对大量采用新技术而造成的高昂建造成本问题,最后被迫削减成3艘了。在上个月第二艘才正式服役,第三艘或许因为建造复合上层船楼的船厂破产的影响下,和因为性价比问题被迫取消的影响下,第三艘的未来之路还很长。不过以第三艘建造已经基本完工的情况下,强忍成本超标被迫掏钱和面对我国第一批6艘055驱逐舰的大量建造的竞争下,美国人只能是打碎牙往肚子咽了。


魑魅涅槃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本人之前也关注到了这一点,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的舰艏设计专业上来讲叫“穿浪”式(不是“反向设计”哦),而其他军舰多采用的常规舰艏叫“压浪”式。虽然朱姆沃尔特级的舰艏设计与“一战”时期的军舰类似,但由于所考虑的因素不同,不能单纯的认为朱姆沃尔特级的设计是倒退!


采用“穿浪式”舰艏设计的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

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该舰采用的是穿浪式内倾船型,从技术上来讲,这种设计并不先进,但是对于现代海军中的雷达探测而言,这种设计可以起到很好的降低被探测概率的作用!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水线以上全部采用内倾设计,据说15000吨级的该舰其雷达反射面积仅相当于一艘渔船!此外,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还采用了构型新颖的扁长球鼻艏,更有利于降低兴波阻力!
外形极具特性的DDG1000首舰--朱姆沃尔特号


朱姆沃尔特号驱逐舰“怪异”的扁长球鼻首

而“一战”时期的军舰采用穿浪式舰艏,除了尽量降低航行阻力以外,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用途,那就是“冲撞敌舰”!在一战时期,军舰动力系统还主要是采用燃煤的蒸汽锅炉,动力及效率较低,采用穿浪式设计可以尽量的提升军舰航速。同时,这一设计也沿用自中世纪时期木质战舰的“撞角”,在没有鱼雷等重型近战武器前,一旦需要“近身肉搏”,用军舰舰艏去冲击敌舰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也可以视作是对历史传统的传承。


军舰界的"七姓家奴":德国轻巡尼俄柏号(典型的穿浪型舰艏设计)
“一战”时期英国的“狮”及战列舰(日德兰海战中,英国舰队指挥官贝蒂的座舰是首舰“狮号”)

“穿浪式”舰艏虽然具有降低雷达反射面积和航行阻力的特点,但是此设计会减少甲板可利用面积,并且降低航行的稳定性。为了提升舰艇综合性能(尤其是垂直发射系统大行其道的今天),尽量增加舰艏面积、提高舰艇航行稳定性成为舰艇设计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因此,穿浪式舰艏逐渐退出主流地位,世界各国主要采用的还是“压浪式”舰艏设计。但并不是说压浪式设计就一定比穿浪式设计先进,只是不同时期强调的因素不同罢了
采用“压浪式”舰艏的法国FRMME级护卫舰(舰艏外飘极其明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