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統治為什麼那麼短暫?

gaosheqin

元朝的統治為什麼那麼短暫?元朝跟明清比,或者跟漢唐比是相對短一些,但如果跟幾個同樣在幾百年分裂之後實現了統一的朝代比,元朝其實並不算短了。

元朝統治長短的參照系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複雜的朝代,在前面它終結了自唐朝以來中國的分裂局面,同時它又前接橫跨歐亞的蒙古帝國,以致於現在還有很多人分不清楚元朝和蒙古帝國的區別。在後面它又奠定了近代中國的治理形態和基本版圖,因此其實它是中國歷史上承上啟下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朝代。

很多人說元朝統治時間很短,說他只有89年時間,甚至有人從南宋滅亡到紅巾軍起義開始算起,說它只有71年。然後把這個時間跟漢唐明清比,說它是個短命王朝,然後到處找理由,總結它滅亡的根源,當然一般情況下總結出來的總是民族矛盾之類的理由,“胡虜無百年國運”云云,甚至進而說元朝不是中國歷史。

五代十國分裂局面

但其實元朝建立之前,中國剛剛經歷過了第三次大分裂時期。從唐末藩鎮割據開始,中國差不多有將近四百年的時間是處於分裂狀態的。期間北宋雖然曾經在中原實現部分統一,但卻沒能統一包含幽雲十六州在內的北方地區,後來西夏獨立,連西北地區也失去了,所以其實從晚唐到元滅南宋,中國始終是處於分裂的狀態,這段分裂時期甚至比漢朝滅亡到隋朝統一之間的間隔還要長。

北宋疆域連長城都沒到,其實沒有實現真正的統一

而在長期分裂之後新建立的統一王朝普遍短命其實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條鐵律。第一次真正統一中國的秦朝和經過三國魏晉南北朝分裂之後統一中國的隋朝也都無一例外是短命王朝,元朝也沒能逃脫這個命運。不過如果把元朝跟秦朝和隋朝相比,它其實已經是非常長命的統一王朝了。因為秦朝的統一隻持續了14年,而隋朝真正的統一也只持續了31年,但元朝就算按最低標準去計算,統一中國也持續了70年左右。所以如果把元朝放在結束分裂的統一王朝這個參照系裡去比較,它其實並不是一個短命王朝。

元朝才真正實現了統一

為什麼結束分裂的王朝普遍短命?

當然不同朝代的滅亡都有一些具體原因,但元朝的相對短命和秦朝、隋朝的短命卻也都有著一個核心因素。就是結束分裂的王朝都是從一個地方性政權發展而來,在通過武力奪得全國的控制權之後,卻沒能及時進行調整,使全國各地的人才都有進入統治階層的機會,而是對新徵服地區的人才存有疑心,導致這些地區的人才沒有上升路徑,最後使其統治無法維持。

第一個終結分裂的朝代:秦朝

比如秦朝之前,中國並沒有存在過一個真正中央集權的統一政體,原來六國的精英,也就是六國的舊貴族地位一落千丈,自然會心存不滿,而秦制推向全國又必然會出現一些不適應的情況,所以陳勝一起事,六國舊貴族紛紛響應,最終使秦朝滅亡。

第二個終結分裂的朝代:隋朝


而隋朝建立以後,則是過度依賴關隴貴族這個統治集團,而無視自己統治的領土已經擴大到整個中國的現實,其它地區的優秀人才出頭無門,倍受排擠,最後也形成了和秦末一樣的局面,瓦崗起事之後,全國無數人響應,最終使隋朝滅亡。

元朝也是一樣,也就是所謂的四等人制度。但這裡首先要明確的是,元朝官方並沒有實施過四等人制度,元朝法律從來沒有規定過四等人制或者類似制度。但沒有法律規定是一回事,現實中像秦朝隋朝那樣選官用人過度依賴核心統治集團內部的人,排斥其它地區的人才卻是實實在在存在的。而在元朝,這種用人偏好因為其統治者的民族屬性,所以在很多時候就體現成了四等人制。

但這種現象的根源不是民族矛盾,而是和秦朝、隋朝一樣的轉型失敗,沒能去除其本身地方性政權的色彩,及時轉變成真正的全國性政權所致,這才是元朝相對短命的根本原因。


桃花石雜談

元朝統治為什麼那麼短暫?

元朝在中原的統治結束,其最致命的錯誤是,元朝並不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或者說,它不代表最具力量的階層的利益。經驗告訴我們,在人類社會中,人是最寶貴的財富,社會是一個金字塔,生活在底層的人民永遠是最多的。當然了,在這一點上,工業經濟社會表現得比農業經濟社會要更明顯。

當然,元朝不代表底層人民的利益,不見得就會被推翻,因為從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來看,無論在哪個時代,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百姓的反抗意志是最低的——那些浪裡來去的皇朝,由真正一窮二白的老百姓建立起來的,也只是一個明王朝。但一味的壓迫,就是逼得人們反抗了。


從經驗上來說,老百姓是不關心誰當皇帝的,他們瞅著的,只是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兒。就像我們一樣,很少有人知道鄰省的首富是誰,鄰國的元首有哪些……如果沒有被加之忍無可忍的壓迫,活不下去,百姓是很難起來反抗的——甚至就算有那麼一些貪官,只要你貪婪還有個度,不逼得百姓退無可退,還是可以獲得一些政績,甚至把地方上搞得欣欣向榮。

當然了,在這樣的包容下所引起來的反抗,那也是激烈得不要不要的。如自有皇帝以來的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的揭竿而起,短時間內便聚眾數萬。理由是什麼?天下苦秦久矣;直接原因是什麼?到時間沒到地頭就要被砍頭。這就是活不下去所引發的激烈反抗的典型案例。


那元朝統治階層幹了什麼讓老百姓活不下去?元朝統治者更過分,他們不僅讓老百姓活不下去,他們的出發點,是要讓人數更多的漢人無力反抗,他們標榜自己為“優等種族”,試圖讓漢人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意識”到自己是低等人——諷刺的是,這種強力彈壓,往往會引來更為激烈的反抗。

元朝統治中原,可謂是一段黑暗時期。當年遼、金、西夏等侵擾中原時,在文化上的舉措是積極吸收,換成蒙古,則變成了彈壓,他們同時採用西亞、漢文化,然後標榜蒙古至上。如藏傳佛教高於中原佛、道,將科舉廢置,大量使用色目人填充朝堂,甚至將職業等級分為十級,將“儒”排在“娼”“丐”之間,位列第九。


在文化的壓迫上,或許令部分有知識分子不滿,但於刑法上而言,便是對“漢人”、“南人”的全面壓迫,元朝明文規定,色目人、蒙古人若將“低等”人毆打致死,懲罰極輕微,或令其從軍出征,或賠些埋葬費用,而“低等”人遭到“上等人”的毆打,不得反抗,若反抗致施暴者死,即判死刑。

元朝統治者以少數民族統治中原,對漢人等廣大群體進行了沉重、嚴苛的壓迫,這才引發浩浩蕩蕩的反抗,這大概也是朱元璋能夠自一介遊民(最慘的時候是乞丐)的身份殺上時代的巔峰的一個原因。至餘其它的,諸如氣候災害等原因,不過是加劇了反抗的烈度,哪個王朝沒有個自然災害?那慘無人道的壓迫才是使它在中原的統治迅速被推翻的原因。


古今事

先說說外因,元朝脫胎於成吉思汗創建的大蒙古國,雖然元王朝的奠基者忽必烈汗相對於其同時代的蒙古宗王們,有較高的對於中原歷代王朝統治制度和風俗文化的認識,但是以軍事擴張為基礎的蒙古封建主本性是不可能改變的,在王朝肇造始,對外戰爭就連綿不絕,尤其是對日本和東南亞諸國的遠征,對國力的損耗是顯而易見的。更由於,忽必烈汗登位建國的“非程序性”,其甫登基,就陷入與兄弟阿里不哥的爭位戰爭,其後西北窩闊臺後裔海都汗、察合臺後裔都哇等掀起的西北戰爭連綿不絕,這些都對元朝未來投下了陰影,可以說在強兵鐵騎營造出的盛極一時的表象下,孕育著極大的危機。

相比於外因,由王朝內部官僚體制、國家政策等堆砌出的內因,更是元朝短命的決定性因素。首先,元王朝雖然在形式上保留了宋、金王朝的一些官僚機構設置,但同時又保留了蒙古奴隸制社會的一些特徵,例如宗王分封、投下制度等。更為了滿足對外征服和統治者窮奢極欲的生活需要,在各地方官吏統轄外,另行委派大量的達魯花赤,對所轄百姓進行竭澤而漁的勒索,社會各階層關係緊張。

內因之二,蒙元統治者蔑視以漢族文化為主的中原及南方各省的文化習俗,在普遍重商輕文的政策下,(在近年來的學界某些人的著述中,蒙元帝王的重商,被人為誇大為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把個蒙古人各政權粉飾為人類進步的必須,實在是可悲),元王朝大量任用了來自西域、中亞的穆斯林商人來擔任國家官職,即所謂地位高於漢人(包括契丹人、女真人)、南人的色目人。有學者統計了有元一代,江浙、江西行省的平章、參政和達魯花赤,絕大多數都是蒙古人或色目人。在選拔官吏時,民族與出身更是最主要的標準,廣大的漢族、特別是南方漢族知識分子幾乎沒有上進的機會,強烈的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貫穿著元朝的始終。

內因之三,王朝內部蒙元統治者爭權奪利的鬥爭非常激烈,以致多有動搖國本的政治事件發生。由於蒙元政治傳統,帝位傳承並不遵守嚴格的長幼嫡庶之分,因此掌握軍事力量成為能否獲取帝王的關鍵,有元一代政變圖謀不斷,加之帝王壽命往往不長,幾乎每次更替都伴隨著血腥程度不一的陰謀與背叛。其中,公元1323年8月5日元英宗被鐵失、也先鐵木爾等扈從大臣刺殺的南坡之變;公元1329年8月30日元明宗在晃忽察行宮被權臣燕帖木兒毒殺等,都是駭人聽聞的政治謀殺。而公元1328年發生的泰定帝一系與元武宗舊部勢力的兩都之戰,更是一場牽涉到全國各政治勢力的大內戰。。。。直到元王朝崩潰前夕,面對已失半壁江山的情況下,元順帝和太子還各自支持孛羅帖木兒和擴廓帖木兒集團大打內戰,可謂熱衷內訌、執迷不悟到死了。

當然,這個題目涉及面較廣且深,這裡僅是個人見解的簡單闡述,若能拋磚引玉,當不勝欣慰。


史海悠遊閭春暉

元朝,1271年—1368年,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也是第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享國九十八年。



元存世九十八年,為大一統王朝中獨一份。

大一統王朝,邁過了二世而亡的大關都可以享國近三百年,邁不過就如秦隋一般二世而亡,而元這樣近百年時蒼惶而北逃亡國也是特殊,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元拒絕漢化,除元世祖忽必烈崇尚漢文化外,接下來諸帝基本上保持著蒙古族的習俗,同樣少數民族建國的清就不一樣了,會利用漢文化,最終亦被漢化。

二、民族壓迫嚴重,階級之分明顯,元分四等人,漢人最為低等,肆意而為,蒙古族殺漢民都不用以命償命,賠償一些物品即可,開了歷史倒退車,有些奴隸制社會的影子,清時雖然漢人地位也低,但是皇帝為了統治需要,也會象徵性重用一兩個為代表安撫其他漢人,大學士及其六部尚書正職都是兩個,一滿一漢,基本上滿人有決定權,漢人之位有一些名譽職位的意思,面子功夫做的很好。

三、元以殘暴治國,或者說元的治國基本上沒有章法,沒有其思想,清以儒家思想治國,推崇孔子,提高孔子後人的政治地位,贏得當時天下讀書人支持,清康熙乾隆南下江南時親拜明太祖之孝陵,保護明十三陵,元大掘宋帝陵,拋屍棄骨,殘忍至極,清用漢人治漢人,並大興文字獄,控制民眾思想,在精神上治民,手段頗為高明,對比之下元差之十萬八千里。


元以暴兵而起於亂世,滅國有數十,一統九州,不以文治,又崇暴政,享國之短也屬正常。


宋安之

因為元朝雖然入主了中原,但是卻拒絕接受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漢文明,很多元朝統治者甚至連漢語都不會說,與漢人相比,他們更願意信任那些信奉伊斯蘭教的色目人,這種蔑視漢文明的做法,讓漢族上下,無論是官紳階層還是普通百姓,都十分的憤怒。在占人口多數的漢族人心中如此的不得人心,元朝能維持90年就已經是個奇蹟了。

一、廢除科舉制度,讓知識分子失去尊嚴

元朝的第一大劣政就是廢除科舉,自隋唐以來,科舉制度一直是朝廷選拔人才的制度,朝廷通過科舉將知識分子把握在手中,知識分子則通過科舉獲得功名利祿,光宗耀祖,相當於皇帝與知識分子之間的互惠條約。另外,科舉制度也起到了宣揚儒學的作用,因此,隋唐之後是否實行科舉就代表統治者是不是中華正統。

元朝廢除科舉的政策,徹底疏遠了漢族知識分子,面對這種赤裸裸的歧視,漢族知識分子直接走到了王朝的對立面。

與元朝相比,後面的滿清就要聰明的多,不僅恢復科舉制,還主動祭拜孔廟,一舉收服了漢族知識分子的心,依靠著這幫人的支持,滿清作為一個少數民族才能統治中國276年。而滿清的覆滅也與科舉不無關係。

二、用色目人統治漢人,引起漢人民憤

雖然元朝皇帝不接受漢文明,甚至不會說漢語,但是卻對中東的伊斯蘭教情有獨鍾,征服中東後,很多蒙古人成了穆斯林,而這也影響到了中原的蒙古人。

相對於漢人,蒙古人更信任色目人,色目人即泛指中東穆斯林和歐洲基督徒,色目人中,蒙古人最信任的就是穆斯林,元朝皇帝經常任命穆斯林作為高級官員,主管財政,這些人為皇帝極盡斂財,搞得百姓苦不堪言。

此外,元朝還規定漢族人不得參與鹽鐵等重要資源的買賣,而只能由蒙古人色目人經營,由於蒙古人不善經營,這些命脈產業基本都由色目人把控,中國數千年以來,鹽鐵茶酒等關鍵資源,一直掌握在漢族手中,元朝頭一次被異族掌控,漢族不能染指分毫,不得不說是極大的恥辱。在元朝,漢族商人只能從事利潤最少的產業,而大頭盡歸蒙古人色目人。

從政治上,蒙古人不允許漢族人參政,經濟上,不允許漢族人從事高利潤行業,文化上,處處打壓儒家,崇尚異域文化。可以說,漢族人在元朝地位降低到了歷史最低點,惹惱了這片土地人數最多的民族,元朝的統治怎麼會長久呢?


埃爾文的理想鄉

元朝統治華夏民族的時間,一說80多年,一說90多年,較之同樣異族入侵建立的276年的滿清確實有點短。蒙元之所以很快被朱元璋推翻,我覺得有如下幾點原因。

第一,元朝的統治者從立國之初就採取了民族壓迫政策。它把全國人分為四等:

第一等是蒙古人,是最為高貴的民族,

第二等是色目人,即中亞細亞人,他們因為當亡國奴早,所以頗得元朝統治者的信任,

第三等是漢人,主要是金朝時所屬的漢人,

第四等是南人,主要是南宋所屬的漢族人。

這四等人在法律、政治上的待遇、法律上的地位和經濟上的負擔都各不相同。第三等和第四等漢人最受歧視。

元朝建立了等級森嚴的制度,職業、戶籍等也進行分級,全國的廣大百姓分為官、吏、僧、道、醫、工、匠、娼、儒、丐十級,在這種分級體系下,中國傳統的社會中最受尊敬的知識分子淪落到連娼妓都不如的地步。所以說元朝是對中華文明踐踏最徹底的國家。

第二,元朝 向外擴張的目的只是掠奪財富和滿足征服慾望,並且,元朝整個社會道德淪喪,貪腐成風,淫樂成災,盲目迷信 僧侶,統治者沒有治理國家的能力,竟把大量的良田淪為牧場,造成大饑荒,致使廣大貧苦大眾揭竿而起。

第三,元朝最後的覆亡,其實是典型的“趁它病取它命(內部政變)”或“群蟻咬死象”的過程。朱元璋只是結束了元朝統治,與其說是朱元璋推翻了蒙元,還不如說是內部腐敗自己打垮了自己。蒙古人就像一臺戰爭機器,起初銳不可當,橫掃歐亞大陸,號稱黃金家族的蒙古人建立元朝後,就像人的肌體一樣,開始進入了暮年。各種“疾病”襲來,國家戰鬥力下降,大廈將傾時,恰好朱元璋給借力打力滅掉了元朝。真正消滅元朝的不是實際意義上的戰爭,而是自己的疏忽。

第四,元朝統治時間短還有就是頻繁易帝。中國許多皇帝在即位後往往要花上好一段時間才能穩固自己的權位,元朝卻頻繁地更迭帝位,這就無形中削弱了其內部的凝聚力--各派系勢力一時不知該何去何從。


秉燭讀春秋

大元的統治短暫有四大原因,第一內部的皇權爭奪從未停止過,只有元世祖和元順帝在位時間是長的,其它簡直是走馬燈一樣,造成這種局面的是真金死得太早,之後元在皇權內鬥中從沒停止,第二貪腐成風,元在貪腐上可以說是中國曆代之最,阿合馬就是傑出代表,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賦稅的加重,南宋末年為戰爭賦稅極重,但元末的賦稅是宋末的3倍以上,最後交不起稅,民不聊生,才有元末的各地起義的,第三道德倫喪,元世祖後真正做正事的皇帝只有3個,元武宗、元仁宗和元順帝,前兩個在位時間都短,元上層迷戀僧侶,最流行的是參歡喜禪,不但皇帝參,大臣們也參,甚至僧侶可參議朝政,在元已無道德可言,第四漢化得不徹底,雖然武宗和仁宗推行漢化得不錯,但他們之後又中斷了,到順帝時雖極力漢化但為時以晚。


龍天一馬

您問題中部分提到了原因。中國歷史上的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從兩晉的五胡亂華開始,到後面的北朝、遼金、蒙元、滿清,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少數民族武力上征服多數的漢族,但文化上多少要向漢族靠攏,畢竟華夏文明才是正朔。少數民族要真正長治久安,不能靠一味武力壓榨。在文化上實現認同才是關鍵。所以慕容氏皇帝親自辦學校,拓跋氏南遷洛陽。

一般來說,漢人統治的朝代,自然以漢人為第一。對其他少數民族沒有很嚴重的歧視,但主體民族還是第一。其他少數民族統治,可能會把本民族放在第一,但本民族會向漢人靠攏。凡是公然歧視漢人的,往往得不到漢人的認同,從而難以長治久安。

而蒙元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他們之前的文明比較落後,可以說是從成吉思汗才統一蒙古,幾十年時間就從一個野蠻部族變成世界第一大帝國。這種情況下,文化儲備不足,習慣於武力壓榨。從四等人制度,把蒙古人放在第一等倒也罷了,居然把西域人、高麗人放在漢族之上,而把南方的最正統的漢人放在最下等。這擺明了就是不打算好好做朋友。於是很快被推翻了。

相對來說,清朝要聰明得多。雖然清朝也是把滿人放在漢人之上,但至少還知道在名義上設定漢人比滿人之外的其他少數民族高,或者說利用大漢族主義,讓漢人覺得自己不是頭號奴才,而是和蒙古並列二號主子。


天外村藥房

元的滅亡,應該是古代,行仁義而亡國的又一個例證。

元的統治以寬厚著稱,朱元璋在建立大明國後,也說元君臣樸厚,民以小康!說明元的統治是比較仁慈的,實行仁慈統治的元那麼快滅亡,豈不就是行仁義而亡國嗎?


帝國曆史觀察者

,,文化不同,雖入主中原,但還是按照著遊牧的方法生活著,統治,暴政,欺壓漢人,典型,漢人殺一蒙古人,要連坐,賠八條人命,蒙古殺漢人,只需罰款打板子,,看滿清和蒙元,就能找到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