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貓傳》背後的歷史:楊貴妃自縊馬嵬坡,白居易作《長恨歌》

(一)

陳凱歌導演的《貓妖傳》,上演了一場虐心之戀。作為女主角的楊貴妃,雖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在帝王權術之下,亦不免淪為了一個犧牲品。

這部電影很有文藝氣息,探尋的是愛情與人性。在現實的權衡之中,多少愛情破碎成支離,泯滅成幻影。

不管世道多麼奸惡,路途如何多舛,總有那麼一些人堅守著心中的那份愛情。就算這份愛情只是點滴之語,單相之思,一面之緣,一字之識,為之生殺癲狂,亦在所不惜。

這是一部帶有文藝色彩的電影,如果缺乏基本歷史常識,觀看之後可能一臉懵逼。這部電影的背後,涉及三個人物唐玄宗、楊貴妃、白居易,以及那場對中國格局影響甚遠的安史之亂。

白居易生於唐武宗會昌六年,那一年唐玄宗作古已有十年。整個大唐王朝的浩瀚之氣,包容之象,正慢慢地走向沒落。

雖然過去了很多年,沒有人會忘記那場動亂,也沒有人能忘卻那兩個名字--李隆基和楊玉環。

白居易也一樣!

白居易那首吟唱千年的《長恨歌》,說得就是唐玄李隆基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

從唐高祖立國以來,到了玄宗一朝,經歷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等治世篇章,大唐和長安城在世界範圍內威名遠播。

然而,和其他王朝一樣,大唐的上層統治者也歷經數次政變和奪權。從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到武周代唐,再到後來唐隆政變,所幸大唐王朝在一次次動亂之中,依然高歌猛進。

唐玄宗李隆基就是唐隆政變的獲利者,通過這次政變將老爹推上了皇位,自己順理成章地當了太子。再後來,子承父業,將大唐王朝發揚光大,史稱開元盛世。

《妖貓傳》背後的歷史:楊貴妃自縊馬嵬坡,白居易作《長恨歌》

(二)

如果雷厲風行地一路高歌猛進,他可能像李世民一樣,成為萬世敬仰的一代賢君。

直到一個人的出現!

一個女人,美得能讓世界所有花兒都感到羞愧的女人!

世上任何一支筆都無法安全形容這個女人的美,連詩仙李白的筆也不例外。

李白在見到楊貴妃之後,寫了《清平調詞三首》。

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其二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這三首詩,如果換成現代話,其一就是楊貴妃那個美啊,仙女下凡;其二就是楊貴妃那個美啊,連大漢後宮之王的趙飛燕都比不上;其三就是楊貴妃那個美啊,深受君王寵愛,連春風都在恨她。

這就是李白高明的地方,寫楊貴妃的美,不從正面落下一筆一墨,卻從側面類比來寫。因為他知道,無論多麼好的詞,只要直接落了筆,就會讓楊貴妃這位高高在上的仙人,沾染上了凡塵之氣。

這是一種玷汙,一種無法原諒的褻瀆。

唐玄宗在得到了楊貴妃之後,日夜狂歡,縱歌飲酒,充分發揮了戀愛中男人的文藝細胞,創作了《霓裳羽衣舞》。

從此,君王不再過問朝政!

有了美人,天下算什麼!

有了美人,開疆拓土算什麼!

(三)

終於一場叛亂打破了這無盡的縱酒,日夜的狂歡,恣意的瀟灑。

發動這場叛亂的正是李隆基和楊貴妃的乾兒子--安祿山!

相當年,安祿山因為身體肥胖,會做各種搞怪動作,深得唐玄宗和楊貴妃的喜歡。他能察言觀色,主動要求當楊貴妃的乾兒子。

安祿山實際的年齡可比楊貴妃大了十幾歲。為了巴結楊貴妃,他甘願當乾兒子,可謂不擇手段,恬不知恥了。

所以各位看官,尤其是手握一方重權,手斂巨財的看官們,要警惕那些天天圍繞你轉,巴結你的人,說不準哪天就是他給你幹趴下了。

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將來也會無數次重演。

安祿山是從范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發動叛變的。

當時的國都是長安,也就是現在的西安。

自唐太宗以後,到玄宗一朝,大唐雖有奪權之爭,但正兒八經的戰爭已遠離人們的視線達百年之久。

安祿山不一樣!

他出身於北方的胡人,在遠離大唐版圖的北方,戰亂不斷,他的軍隊可謂久經沙場,戰鬥經驗相當豐富。

這次叛變勢如破竹,眼見就要攻到了長安。

唐玄宗倉皇出逃,南逃四川。軍行至馬嵬坡,以禁軍大將軍陳玄禮為首的隨從將士,殺死楊貴妃的堂哥楊國忠,逼迫唐玄宗賜死楊貴妃。

為了控制局面,保住自己的性命,唐玄宗賜楊貴妃以三尺白綾,自縊馬嵬坡。

一代王朝的興衰,總要找一個背鍋的紅顏。所以夏桀亡因妺喜,商紂焚緣妲己,幽王烽火戲諸侯卻是為了褒姒。

楊貴妃就這樣背了大唐由盛轉衰的鍋!

歷史總是不停地重複,到了明末陳圓圓,又成了迷惑吳三桂降清的罪魁禍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