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伪军将领为何大都是西北军出身?

芳绯文学

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国家。英雄人物们光芒四射,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然而尴尬的是,二战中,中国伪军200多万,世界第一,日本侵略者都没有伪军多。



中国的伪军又以东北军和西北军居多,其中冯玉祥西北军有五虎上将,有十三太保,这些将领基本上都是北方人,吃苦耐劳,英勇善战。

抗战时期西北军却是乱象纷呈,汉奸辈出。据统计,国民政府1939—1945年有99位高级将领投敌,西北军将领就有46位,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第二的东北军也不少,11位。

西北军抗日名将很多,有杨虎城、吉鸿昌、宋哲元、张自忠、赵登禹、佟麟阁、孙连仲等。国家的大英雄不少。反之西北军伪军也是名将众多,刘郁芬、孙良诚、孙殿英、庞炳勋、石友三都是赫赫有名的虎将。仔细比较西北军,英雄的光芒还是超过汉奸的。


汉奸不外乎以下几种。第一种是屈服于侵略者淫威,对国家前途丧失信心。于是希望通过当汉奸减少国家损失,同时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代表人物汪精卫。这种汉奸让人痛恨,虽然无法原谅,其目的还是有值得同情的地方。

第二种就是不想当汉奸,但谁给好处我就跟谁走,代表人物西北军吴化文。投降日寇,投降国民政府,投降解放军,反正那里都是做官发财。这种汉奸西北军里面最多。

第三种迫于无奈,要保全自己和手下性命。代表人物庞炳勋,屡次对日作战立下大功,然而在中条山战役被日军包围,不得已做了汉奸。进则为民族英雄,退则为民族罪人。那种死心塌地跟着日本人的还是很少。


西北军和东北军有一个共同特点:群龙无首,没有固定地盘。没有头和地盘,就没有钱,三军等着吃饭,武器装备要换,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钱的重要,足以使西北军、东北军这些穷鬼信念动摇。

作为国家元首的蒋介石,对待地方派系的军队,惯用瓦解分化,借刀杀人的政策。非嫡系部队给养缺斤少两,更顾不上武器装备了。像东北军甚至出现过共产党发补给的情况。这些西北军、东北军将士,送死先上,好处在后,极易心理失衡,投敌就成为一个简单的选择。

西北军的传统文化就有倒戈相向。冯玉祥一生8次背叛盟友,手下将领目睹耳染,视倒戈为平常,有样学样。


除非坚定的爱国者如张自忠者,遇到这些前途选择和实际困难,心生异念实在太平常不过了。而其他中央系、桂系、滇系等军队,汉奸几乎很少,原因就是他们有坚定抗日的首领和稳定的经济来源。西北军和东北军将领就出现极端,爱国的拼死一搏,爱自己的就朝秦暮楚。大英雄多,汉奸也多。


沧海历史春秋

孙良诚、石友三、庞炳勋、吴化文等伪军确系出自冯玉祥系统,整个抗日战争期间西北军有46名将领投敌,几乎占国军投敌将领的一半左右,“降将如毛,降兵如麻”,也是个奇观。

当然也不能一棒子打死整个西北军,抗日名将张自忠也是西北军出身,关键还是在是否具备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西北军投敌较多也有历史原因。

(大汉奸汪精卫)

一,群龙无首,各奔东西。

中原大战蒋介石胜利后,冯玉祥的部队要么被张学良收编,比如张自忠所属的宋哲元部;要么投靠蒋介石,比如获封山东的韩复榘部,冯玉祥下野,再也没能翻身。从此,几十万军队分成若干大小股,再无领袖统帅。

他们首先考虑的是生存问题,而无论蒋还是张,都不会真正信任他们,属于“后娘养的”。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为消灭异己,将所有西北军系统的军队全部安排在华北地区和黄河流域,基本不许进入江南和西南腹地,面对优势的日军,部分西北军将领面临要么死、要么降的境地,曾经在台儿庄死战日军的庞炳勋如此,孙殿英和吴化文也如此。

(汪精卫校阅伪军)

二,只有派系,没有国家。

西北军作为一个整体虽然失败了,但40万军队的大部分仍然保留下来,虽然暂时接受了改编,但在这些西北军将领心目中,蒋介石和中央军仍然是他们的宿敌,充满不服与怨恨,而国家观念比较淡泊。

所以侵华日军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采取“以华制华”的政策时,抗日意志坚决的黄埔系中央军是策反不来的,那首选就是对蒋有怨气的杂牌军西北军,相比较其它地方实力派,由于缺乏政治领袖,西北军已是一盘散沙,汪伪参谋总长刘郁芬,汪伪第二方面军司令孙良诚,都是西北军大将。




三,贪图享乐,见钱眼开。

西北军出自苦寒之地,粮饷向来不丰,冯玉祥又故意以所谓朴素作风要求部下,所以部下什么“五虎将”、“十三太保”都没有什么家财,与蒋介石的大手笔相比较,确实相形见绌。在中原大战中,蒋介石击败冯玉祥除了用子弹和炮弹外,还有“银弹”和“肉弹”。

抗日战争爆发后,富庶地区大片沦陷,生活条件更为艰苦,中央军都发的半饷,杂牌军更是粮秣可怜,部分西北军将领在日本人的高官厚禄引诱下,纷纷叛变。



四,上行下效,内部松散。

还有部分投敌者,其实是在蒋介石默许下“曲线救国”的,抗日战争胜利后,摇身一变又成了国民革命军正规部队。


度度狼gg

有网友问,为什么伪军将领大部分都是西北军出身?西北军部队其实并不多,但是投敌将领占到了整个战争投敌将领的一半。抗战投敌将领99人,西北军46人,东北军11人,就占了57人。这还不算1931-1936年投降的东北军将领。

首先西北军这个部队从创建初期,就非常善于钻营,比如,在清末,在保定倒戈,参加反清。又投靠袁世凯,随后又投靠段祺瑞,打护法军。然后又背叛段祺瑞,投靠直系军阀。

随后又在直奉战争的关键时刻,背叛直系军阀,投靠奉系军阀。北伐战争开始以后,又果断背叛奉系军阀,投靠北伐军。随后,又蒋冯战争,中原大战等等。后来又全军信奉了天主教。

到了最后就变成西北军内部内斗,互相倒戈,分裂,背叛。直到被全部收编。另外一点就是,西北军大部分将领都是长期在穷苦的北方边地和西北地区驻防,对金钱等物质吸引抵抗力很小,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原大战前后,对手可以通过几百万大洋,就分裂西北军的原因。

除了这2点以外,在抗战的时候,西北军很多部队都属于游击部队,困守在最前线的一些孤岛阵地。

但是这还不是主要原因,抗战时期与西北军类似的晋绥军生活条件更差,也都是被日军合围在贫困地带,但是晋绥军投降的将领微乎其微。主要原因还是看高级将领的,其实西北军大部分也一直在坚持抗战。

真正投敌多的主要是,孙良诚,孙殿英部队,其中,孙良诚部队投敌,就包括了18名将军和3万部队。孙良诚从1912年就参加了西北军的前身,经历和主导了西北军所有反复事件,所以他本人在42年投敌一点也不奇怪,到了淮海战役,孙良诚还会再缴械投诚一次呢!


深度军事

西北军是冯玉祥一手创办并发展起来的。
1914年,袁世凯任命自己的亲信陆建章为左路统领兼北京总统府警卫军参谋官后,陆建章便将自己的部队扩编为第七师,并任命自己的内侄女婿冯玉祥为第一营营长。
第一营后来扩编为第14、第16混成旅,冯玉祥先任第14旅旅长,后任第16旅旅长。这第16混成旅便是西北军起家的班底。
1921年,第16旅扩编为师。1924年时,冯玉祥联合驻守北京的孙岳、胡景翼发动北京政变后,组建国民军,冯玉祥任总司令。此时的军力约十五万人。在后来的十余年里,全国军阀混战此消彼长,今天你打败我,明天我吞并你,大小军阀不断改换门庭,全不顾亲戚名分,也不想朋友交情,更没有原则信仰,只要对己有好处,有奶便是娘。西北军就是在这样的纷争剧变中,在1927年达到鼎盛时期,人员达四十万。其麾下的著名将领有:宋哲元、韩复榘、石友三、孙连仲、孙良诚、刘汝明、张自忠、杨虎城、吴化文、张岚峰、庞炳勋、吉鸿昌等。
西北军后在军阀混战中失败,冯玉祥下野。西北军被缩编、改编、分解,并接受国民党的领导,成为国民革命军。
日寇侵略中国,特别是汪精卫伪政府成立后,一些被诱惑、被俘、被劝降的将领聚集在汪伪政府下,其伪军人数约达百万之众。而这些主要的汉奸将领中,来自西北军的占有多数。汪伪政府下共有六个方面军,其中第二方面军司令孙良诚、第三方面军司令吴化文、第四方面军司令张岚峰、第五方面军司令庞炳勋均来自西北军。
作为汉奸的伪军将领为何大都是西北军出身呢?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1. 西北军大都是扩编、收编其它军阀的武装,他们都是为了保存实力,或利益所使聚集到一起的,没有政治信仰。
2. 西北军被蒋介石收编后,不是嫡系,而是杂牌军。不论装备给养、还是人格名誉上,都极受歧视。特别是蒋介石试图利用他人之手消灭异己,因此他们对蒋介石很是不满。在日、汪的利诱下,便去当了汉奸。
这些汉奸将领到汪伪政府后,基本上都得到了比原先更高的职位和权力。
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
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
欢迎点赞和评论

小方说历史1990

抗战时期,出伪军多的除了,西北军,还有东北军!

史论纵横认为,首先不要涉及地域黑,说自己家乡好,可以,但是不能诋毁别人的家乡。

西北军将领缺乏个人信仰,跟冯玉祥的领导有关

都知道西北军冯玉祥手下有十三太保,其实从这十三太保中,也可以窥知一二,这十三太保孙良诚、孙连仲、佟麟阁、刘汝明、韩复榘、石友三、张维玺、过之纲、闻承烈、程希贤、葛金章、赵席聘、韩多峰。

这十三太保中,有四个后来投日,成了大汉奸,比如,孙良诚,石友三,张维玺,程希贤这四个就是典型的大汉奸。

而韩复榘身为山东军阀,在日本侵略时,竟然选择了和张学良一样不抵抗,拱手放弃黄河天下,最终被蒋介石派遣军统枪决。

我认为西北军将领大规模的沦陷,首先跟冯玉祥的个人有一定关系,冯玉祥善于做表现文章,人前一套,背地里其实专搞他那些山大王的事,比如韩复榘都成为军长的时候,冯玉祥还让其给自己站岗,对属于动辄打骂,完全没有培养,部下也缺乏个人信仰。

在军阀混战期间,也学习冯玉祥倒戈的特性,属于上梁不正下梁歪,中原大战中石友三和韩复榘受蒋介石收买倒戈冯玉祥,就是致使冯玉祥失败的重要因素。

今天他能倒你冯玉祥,明天他就能倒蒋介石,后天他就能倒国家!

西北军群龙无首再加上蒋介石的排挤也有关系

西北军和东北军在抗战时期,也抵抗日军的第一战场,而冯玉祥和张学良的前后倒台,也都导致西北军和东北军群龙无首,不能形成统一阵营。军阀一直强调私军,没有国家概念,东北军是东北的军队,更是张家的军队。

在中原大战后,蒋介石对冯玉祥的西北军进行收编,对于一些蒋介石看不上的队伍,进行排挤,蒋介石一向只重视自己的黄埔嫡系,其他地方军阀一向是打压,更别说是被打败的不是嫡系的西北军了。

非嫡系的西北军也是地方割据的基础,也不是没有蒋介石借抗战之名,削弱西北军和东北军之实,尤其是弹药补给上,不公平的对待,也是这样将来投敌的重要因素吧!

在这样的打击下,西北军和东北军很多缺少民族大义观念的将领都选择了投靠日本,这不单单是这些将领的问题,和蒋介石的用人也有关系。

西北军中也有抗日名将,比如孙连仲,刘汝明,佟麟阁等在抗战战场上都有突出的表现,也说明了西北军并不全是叛军。


史论纵横

这问题不是一个历史问题,是一个民族问题,也不该由中国人去回答,因为我们民族的缺点很多在这里表露无遗。首先要看到事实,事实就是我们是最大的伪军产出国,你不能先把一个虚无缥缈的评论定义在自己头上,什么伟大什么不可一世……。事实就是我们民族并不伟大也并不是什么出类拔萃的民族。我们在历史长河里面确实有不少令世人为之震惊的东西但那也是有很多条件才产生的。我们的文化是嘴上文化,礼义廉耻道德经等等都是在嘴上说的,而几千年封建统治造成这些东西全部都是统治阶级治理社会的手段。例如一句“君臣父子”你就看到问题所在。而我们的人民也正因这样几千年过来我们充满的都是小农意识,只要有饭吃,只要不用死就没有意见就不会反抗就必躬屈膝了,这才是我们真正的一面。口里面每个人都大条道理滔滔不绝,那是拿来说别人的那是拿来统治别人的而不是拿来对照自己的。

外敌入侵一开始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毫无威胁的,也没有什么阻碍的,朝代更替时移世逆,相反大家还希望看到今早翻开新的一页。那为什么后期会越来越多人反抗?那先不是外来势力对百姓造成影响有多大,(不要忘记八国联军打进来在市场上砍中国人人头的时候我们也只是围观而看而已)外来势力影响了我们的统治阶级了,那是由我们一些军阀抗争开始了,慢慢地有一部分人自称高觉悟的人士在自己利益也遭到侵犯他们开始怂恿百姓进行抗争,百姓抗争势必造成侵略者的杀害,结果这阿米洛骨牌就这样推出来了。看到死亡的来临,看到没饭吃了我们就只有奋起反击。

那为什么有这么多伪军啊?看完前面很容易就明白了嘛,一个充满奴性和小农意识的民族,其实要统治他们只要给他们吃的,然后为前景画上一个很好看的大饼那就自然有人跟你走了,根本就不会去想你究竟是国外还是国内,一直以来崇洋媚外也是我们的老调调了。


林博导

当时的中国,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打破了满清封建制度,却没有建立起新的国家政权。国家的政治体制甚至还处于摸索动荡变换的状态。甚至出现了袁世凯帝制复辟的倒退。那时国家政治体制,从真正意义上讲,可以说还处于空窗期。其结果,由于没有一个统一,权威,完整的国家政治体制,国家政权马上就被拥兵自重大大小小的地方军阀给攫取瓜分。乃至国家政权碎片化,区域化。这又带来个个军阀都为了一己之利,为了个人野心,彼此攻伐,相互征战。中国大地上燃烧着军阀混战的炮火。由于这帮军阀大都凭一己之力或攻击或固守,出现了弱势军阀你背叛我,我投靠你的局面。军阀之间的关系处于不断变换的状态。今天哪个军阀势力猛增,明天马上瓦解。刚刚还是不大不小的小军阀,不久就成了拥兵百万的大军阀。背叛,投靠,成了军阀势力彼此消长的途径。而背叛与投靠是建立在为自保而有奶便是娘的基础上。即表明这些军阀根本没有为国为民的基本素质,都只是些混世魔王般的一介武夫。利益与野心才是他们唯一的志向和境界。所以,在中国的大军阀统领下的势力,充斥着一帮毫无廉耻,丧失国家民族心的,伺机再背叛的军阀。西北军当然不例外。但说抗日战争中伪军中西北军占多数,完全是这种因素也不尽然。当时哪个从旧军阀走出来的国军,不都有这样的经历和势力成分?那个这样的国军不是嫡系,都是不受待见的杂牌军呢?那也没有都成了伪军呀!所以这不是唯一的理由。其实,那时没有成为伪军的杂牌军,就因上述因素,说很大一部分是伪军的后备役,也一点不过。之所以没有变身伪军,就象没雨不撑伞一样,他们没有变身伪军的条件。所以伪军中西北军居多,还有一个客观条件。那就是当时西北军大都在北方,是面临日军第一线最多的部队。自然有更多投靠投降日军的时机,条件。而那些不与日军接触,躲在后方的国军,哪里会有机会,也没理由去当伪军呀。所以,旧军阀的素质和与日军直接接触成了西北军变身伪军的内外因素。西北军做汉奸,当伪军的居多就顺理成章了。说句题外话。伪军中的吴文化部队,后来竟然成为解放军攻占国民党南京总统府的部队。因为解放战争中他起义了。部队改造整编加入了解放军序列。


简直简直

西北军是以冯玉祥、杨虎城等为代表的军队。中原大战,阎冯桂三联军被蒋击败。阎锡山退守山西,桂系守老家广西。唯独冯玉祥败的最惨,丢地丟人,部下几十万人被蒋收编。



这些部队不是蒋的嫡系,蒋不发饷发枪,并命令他们围剿红军让他们与红军自相残杀,自生自灭。抗日战争爆发后,这些部队对蒋厚此薄彼早有怨言,抗战形势严峻时自然容易被日本收买,做了伪军。

当然,西北军也有少数爱国将领积极抗战,精神可嘉。


音悦茶香下雨天

黑冯玉祥的原因:1、赶出螨虫出紫禁城;2、让螨虫至此终年彻底失去老朱家的皇城,让当今满遗们耿耿于怀百般摸黑;3、满洲国日遗们现在国内势力做大,对认天蝗作父的溥仪螨酋招魂呐喊,得罪过满酋的都是敌人,当然要黑!冯玉祥从未背叛过人民,从未投靠过日本人,爱民如子,积极抗日,傅作义、张自忠、宋哲元、赵登禹等都是抗日名将。鞑虏满狗左右了人民的喉舌!


中正和润

孙良诚、石友三、庞炳勋、吴化文,张岚峰这些人都是投靠“汪伪政权”的西北军高级将领,其中孙良成和石友三还是冯玉祥所倚重的“十三太保”。

虽然西北军投敌将领颇多,但是抗日英雄同样不少,张自忠、吉鸿昌、宋哲元等都是出身西北军的抗日英雄,其中还有拒不降日的张维玺等人。所以要全面的看问题。

西北军将领投靠“汪伪”,我感觉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西北军素来与国民政府不和,蒋冯战争和中原大战都是矛盾的直接体现,投降后的西北军也不受到重视,所以抗日战争期间受到“汪伪”的蛊惑,一些立场不坚定的人叛变投敌。

其次,西北军内部本来就鱼龙混杂,为了扩编,大肆收编队伍,其中有很多人根本就是投机注意者,没有坚定的信仰,朝三暮四。比如

吴化文,就是明显见风使舵之徒。

本是冯玉祥旧部的吴化文,先是投奔韩复渠,后来又归属蒋介石,抗日战争初期还曾有过重创日军的优异表现,但最终还是投靠“汪伪政权”,抗日战争胜利后又归顺蒋介石,随后在济南率部起义,加入解放军。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正是吴化文的部队率先攻下南京,占领总统府。

最后

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汪伪第四方面军司令张岚峰,由于有过两次日本留学经历,所以很轻易的就被日军拉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