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放过了开国功臣,为何却杀死了救命恩人?

宝贝狐


赵匡胤的“陈桥兵变”是指老赵在做后周都检点时,和他的“义社十兄弟”故意散布谣言,说辽国联合北汉要入侵后周。

义社十兄弟:赵匡胤、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赟、王政忠。

当时老赵的“领导”、小皇帝柴宗训急忙让他带领军队去迎战。

这正中老赵等结拜兄弟的阴谋,这些人制造谣言就是要把后周的军队掌握在手。



老赵带领队伍浩浩荡荡出发了,当天夜宿河南陈桥驿这个地方,当夜老赵和众兄弟喝了点酒后就睡去了。

老赵正在做梦,突然他的结拜兄弟把他弄醒了,非要给他穿上一件黄袍,老赵假装满头雾水的问:“你们要干啥?”

众兄弟说:“俺们要拥立你当皇帝,你说中不中?”。

原来黄袍是皇帝的专用服装,穿上黄袍就意味着当上了皇帝。

老赵假装推脱道:“不中,使不得,你们这是害我不仁不义。”

众兄弟说:“天下有德者居之,大哥仁慈宽厚,当皇上有何不中?我们出生入死为小皇帝打拼,到头来一点好处也捞不到,与其给这种不知好歹的小毛孩打工,还不如大哥坐江山,我们保大哥,大哥当皇帝还会亏待我们吗?”




这番慷慨激昂的话,其实都是几个人事先“排练”好的,目的就是要裹挟其他将领加入进来。你听这些话多么有煽动性啊!

老赵看看和结拜兄弟“双簧”唱的差不多了,于是说,“好吧,既然大家都拥护我,我就勉为其难当一回皇帝吧”。老赵带着军队返回了京城,然后做了皇帝。

这就是赵匡胤“黄袍加身”的过程。

纵观整个历史,改朝换代都是白骨成山,血流成河,像老赵这样兵不血刃,喝顿酒就当上皇帝的仅此他一人。

因此老赵是历史上最幸运的皇帝。

别看老赵一脸的忠厚像,却是一个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的主。

常言道:“得来容易,失去也容易”。如何才能保证自己的皇位和国家长治久安呢?老赵陷入了深思。



就在老赵愁肠百结的时候,突然脑筋灵光一闪,“杯酒释兵权”的主意浮现在了他的脑海中。

其实在杯酒释兵权之前,老赵曾试探过众结拜兄弟。

有一次,老赵和众兄弟骑马去打猎,一干人等来到了一个偏僻的地方。

老赵突然停下马,对结拜兄弟说“这里人迹罕至,你们其中谁有谁愿意做皇帝,现在就动手把我杀了,神不知鬼不觉没人知道。”

众兄弟吓得急忙跳下马,跪在地上,说,“你永远是我们的大哥,永远是我们的皇帝”。

众兄弟话虽这么说,老赵始终心里不踏实,夜晚常常失眠。



“与其这样,还不如打开天窗说亮话”。这也太压抑了,于是老赵最终策划了这出“杯酒释兵权”的戏码。

“杯酒释兵权”就是老赵让这些开国元勋解甲归田,颐养天年。

意思是说“你们别干了,你们干我睡不着觉,大家都痛苦,不如我给你们一笔财富,你们回家养老去吧”。

老赵这办法是历史上对待功臣最好的办法,这是双赢的局面。老赵确实没有像刘邦那样杀功臣。

然而,就在老赵坐稳江山后,令人大感意外的是,他把救命恩人杀了,乖乖,既然开国元勋都放过了,老赵为何不放过救命恩人呢?



这事还得从头说起,老赵的救命恩人叫张琼。

张琼,大名馆陶(今河北)人。后周时隶赵匡胤帐下,以骁勇闻,曾冒死救过匡胤性命,甚得赏识。

话说老赵还在伺候老领导后周世宗柴荣时,老赵当时是后周军中统帅,张琼作为老赵的亲校随从(相当于警卫班长),也随他一起出征攻打南唐。

在攻打南唐寿州城时。史书记载:“城上万箭齐发,箭如雨下,矢粗如椽”。

意思是南唐的箭粗大有力,估计射在身上立刻毙命。当时老赵身先士卒冲在前面。

就在老赵冲到城墙时,一枝箭向他脑门射来,老赵一看大惊失色,惊叫道“不好”。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张琼飞身扑倒了老赵,老赵是躲过了一劫,张琼却被“如椽”的箭射中了大腿。



事后经过抢救,张琼脱险了。说实话,如果没有张琼的相救,老赵早死了。

当老赵陈桥兵变做了皇帝后,为了报答张琼的救命之恩,最后让他做了都虞候,后迁升为嘉州防御史。

太祖即位后,(张琼)擢典禁军,累迁内外马步军都军头、领爱州刺史。后封殿前都虞侯,迁嘉州防御使。

老赵不是忘恩负义之人,对张琼还是不错的,一步步提拔他做了都虞候。

有人问了都虞候是个什么官职呢?

都虞候是京城禁卫军的最高统帅,意思是负责保卫皇帝的最高指挥官。



值得一说的是,都虞候相当于老赵之前的职务——都检点。老赵称帝后,直接把“都检点”这个职务砍掉了。老赵为何要取消这一职务呢?

原来在当时,如果谁做到了都检点这个职务,不谋反是不正常的事情。换言之,汉代“加九锡,佩剑上殿”的不谋反都对不住天意。其实就是“功高盖主,君疑臣,臣必反”的道理。

老赵取消了都检点这一职务,用都虞候这一职称代之,其实权力都一样。

张琼能做到这个位置说明老赵对他信任有加。

老赵对张琼的宠爱,势必引起某些人的羡慕嫉妒恨。如果此时再加上张琼不够圆滑和看风使舵,得罪皇上的新宠,接下来他的厄运就来临了。

话说当时史珪、石汉卿受宠,张琼曾轻侮他们二人,二人将张琼恨之入骨。



乾德元年(965)八月,石汉卿告御状说张琼擅乘官马,畜养部曲百余人,作威作福。

宋太祖赵匡胤召见张琼,张琼说没这回事,这是有人陷害我,老赵勃然大怒,说,看来你是煮熟的鸭子——嘴硬。

“来人,传证人”。史珪、石汉卿当庭指证。太祖说,“不用刑你不招。”

宋太祖大怒,令石汉卿用铁棒击其头颅,张琼被打的奄奄一息。随后拖出去关进了大狱,令御史案查。

不久,宋太祖下令赐死了张琼。

行文至此,我觉得张琼罪不至死,老赵为何如此动怒呢?

大家想想老赵是怎样做的皇帝就明白了,老赵对身居“都虞候”这个位置的人格外在意和敏感,有宋以来,死在这个职务上的人不在少数,甚至在张琼之后,谁也不敢坐这个位子。



在我看来,都虞候相当于“二皇帝”。有句话叫做“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况且还是一个“爱打呼噜”的张琼

由此看来,老赵杀救命恩人张琼,实在是“都虞候”这个官职害了他,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千万不要触动“领导”心中那根紧绷的弦。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张琼被杀后,老赵很快听说张琼家无余财,只有奴仆三人,老赵对自己的行为非常后悔。因此喝问石汉卿:“你说张琼有奴仆部曲百人,在哪里呢?”老赵轻描淡写放过了这件事儿。并没有深究史珪、石汉卿的责任,老赵放出的信号分明是“在原则问题上,宁错杀一万也不放过一个!”


秉烛读春秋


自古以来,皇帝都会患有或重或轻的“疑心病”,忌惮有人会抢了他的江山,毁了他的基业。这一点在一些开国皇帝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因为深谙夺位路上的艰辛,也享受到了皇权带来的荣耀与快感,所以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权力。像刘邦、朱元璋这些出身草根的开国皇帝,饱尝人世艰辛,上位之路更加坎坷,所以打压政敌的手段也比较残忍了,大肆杀戮功臣,被后世所诟病。在这一点上在宋太祖赵匡胤采取的手段就相对温和一些。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赵匡胤出身平凡,能一步一步坐上皇帝的宝座,靠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能力,还有一些将领们对他的帮助。起初,赵匡胤对他们也是十分信任,但当了皇帝之后,心境变了,对功臣们的态度也就变了。

赵匡胤想,我能从一个武将当皇帝,你们这些功臣已经有这么大的权力了,想要造反当皇帝不是更容易吗?

于是在一次退朝之后,赵匡胤邀请石守信、王审琦、张令铎、高怀德等几位将领宴饮。这几个人呢,有的是赵匡胤的结义兄弟,有的是他的妹夫,有的是对他忠心耿耿的属下,但有一个共同点,这些人都手握重权,是赵匡胤非常忌惮的。

酒喝到兴头上,赵匡胤突然说,我现在虽然是皇帝,但还没有以前过的开心。我现在连觉都睡不好。下属们非常不解,就问赵匡胤,如今您已经是皇帝了,谁还敢有异心呢?赵匡胤立马说道:“谁都想要富贵荣华,如果有一天,有人把黄袍披在你身上让你当皇帝,也由不得你们啊!”

几位将领一听立马跪下磕头,请求赵匡胤为他们指一条明路。赵匡胤趁机让他们放下兵权,回家养老。次日,几位将领纷纷以生病为由,请求告老还乡。赵匡胤立马恩准了,还给了他们丰厚的赏赐,让他们解甲归田了。

由此可见,赵匡胤虽然薄情了些,但好在还算宽厚,给昔日的战友们一个安享晚年的机会,可对于救过自己性命的恩人为何要痛下杀手呢?

这个救了皇帝的人是谁呢?

这个人就是张琼。张琼,字伯玉,大名馆陶人。容貌俊秀,性情疏阔,此人少年时期便有神力,擅于骑射,长大后成为了赵匡胤帐下的牙将,其实就是赵匡胤的警卫员,之后跟随赵匡胤打天下,骁勇善战,所向披靡,令敌人闻风丧胆。

攻打南塘水兵时,赵匡胤所率兵将皆深陷重围,有一敌将手持盾甲杀人无数,竟无人能挡,危机之时,张琼神箭一出,将敌将射杀于水中,南塘水兵大乱,赵匡胤带人顺势反扑,大胜而归。百万军中可取上将人头,果真是神勇无比。

据《宋史》记载,“(太祖)及攻寿春,太祖称皮船入城壕。城上车弩遽发,矢大如椽,张琼亟以身蔽太祖,矢中琼股,死而复苏。䃚著髀骨,坚不可拔。琼索杯酒满饮,破骨出之,血流数升,神色自若。”

就是说赵匡胤攻打寿春时,亲身上阵,城上万箭齐发,箭矢和椽一样大,张琼为他挡了一箭,救了赵匡胤一命,自己却差点死了,好在又醒过来了。但箭头却扎进了骨头里,拔不出来,张琼要了一杯酒喝了之后,生生拔出了箭矢,神情自若。这可以堪比关二爷的刮骨疗伤了。果然是一位好汉。

他又因何被杀呢?

张琼舍命相救,赵匡胤也很是感动,于是在赵匡胤当了皇帝之后也十分器重张琼,让他统领禁军,守护宫禁,等于是将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托付给了张琼。张琼也一路加官进爵,任内外马步军都军头,领爱州刺史,光义年间又升为开封尹臣,代为殿前都虞侯,最终官至嘉州防御使。

张琼这个人是个武将,为人行事光明磊落,最看不惯那些蝇营狗苟的小人。但有一句老话说得好“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张琼就是因为得罪了小人,才招来了杀身之祸。

赵匡胤疑心病很重,不放心朝臣,就派了几个人去监视朝臣,史珪和石汉卿就是干这个活的,专向皇帝打小报告。张琼就看不惯这样的小人,便出言讥讽他们二人,说他俩是“巫媪”,通俗点说就是老巫婆。

这可气坏了史珪二人,便想报复张琼。两人四处搜罗张琼的罪证,但居然没找到。没找到也没关系,俩人一起编了一份所谓的“张琼的罪证”。——公然违背禁令,私养家丁百余人;打骂军士等等。

赵匡胤一看,我这么信任的人居然干这种事,非常生气。于是亲自审问张琼,张琼当然不肯认罪,言辞可能有些冒犯皇帝,而且史珪二人还在旁边扇风点火。赵匡胤就更生气了,斥令左右杖责张琼,张琼被打的昏死过去,气息奄奄。随后,赵匡胤下令城西井亭赐死了张琼。

不久之后,有人向赵匡胤禀报,说张琼家无余财,连仆人也只有三个,哪有百余人家丁啊。赵匡胤知道实情之后非常自责,但也无可奈何,只好优待他的家人。

赵匡胤以宽和待人著称,不喜杀戮,但就是这样一个人,竟然杀了对自己忠心耿耿的救命恩人。不过究竟是误杀,或是害怕张琼挟恩图报,所以借他人之手除掉张琼,也未可知啊!


史论纵横


这开国功臣死了,北宋必定会引起恐慌。虽然说赵匡胤已经登上大宝,但是兵权还是没有达到集中制。兔子急了还会咬人,何况是这些在战场上九死一生的人。所以赵匡胤不能做得太绝,鸟尽弓藏这事要采取怀柔政策。但是这所谓的救命恩人,就是另一回事了。


赵匡胤绝对是最为腹黑的帝王,无论是陈桥兵变还是杯酒释兵权都被安排的妥妥当当,自己没有费一兵一卒,还平白得来个为国为民的好名声。

颇有雄才抱负的柴荣英年早逝,只能托孤于赵匡胤。赵匡胤的确是个有才能的人,但若是君主为柴荣,必定会贴心辅助哦,但现在却被尊一个稚儿为帝,又怎么会心服口服。因此便派遣人使出一招“声东击西”。

赵匡胤先是谎称有战乱,孤儿寡母一听自然是六神无主,眼巴巴的看着赵匡胤。这不是正好中了赵匡胤的计谋,其实哪有什么战乱,不过赵匡胤也是做戏做了个全套,领着精兵出发了。大军驻扎之时,自然是需要人上前推一把的,否则赵匡胤也担心自己是公然造反。所以这赵匡胤醒来之后,事情早已经安排好了,皇袍也上身了。赵匡胤把戏演得很好,先是指责手下将领,然后便是推脱,最后嚎啕大哭,满怀愧疚的上位了。

等到天下初定之时,赵匡胤又不自在了。打天下的时候和将士同吃同住,那自然是兄弟,但是现在这江山已经姓了“赵”,便是君臣了。如今的天下局势,和当年的小皇帝相差无二,皆是大臣手握兵权,只要他们相反随时可以。所以赵匡胤又戏精上身了,先是借设宴之名,邀请功臣。将领们自然是不会怀疑的,毕竟这种情况以往在军营中就有。岂料酒过三巡,赵匡胤醉醺醺的说出自己的担忧,大将门一听就明白是个鸿门宴,但是兵器不在身边也反抗不了,现在束手就擒还能留下生还的余地,自然是委婉表达了意思。



开国功臣都交上了兵权,相当于废人一个,赵匡胤自然是无须再费赶尽杀绝的心思,而这救命恩人就不同了。

赵匡胤曾经率军攻打南唐之时,据说是个个粗大的箭如大雨一般落下。赵匡胤杀得正起劲,岂料一支粗大的箭朝着赵匡胤的脑门袭来,赵匡胤当场就傻了,谁知千钧一发之际一个名叫张琼的人以身救主,被射中了大腿。

赵匡胤登基之后,对待这位救命恩人也是大肆封赏,给了禁卫军统领的职位,甚至可以公然佩刀。这时,史珪、石汉卿污蔑张琼已经在招兵买马,蓄积力量。赵匡胤一听自然是坐不住了,立马让这两人捉拿张琼归案,还没怎么审讯便一命呜呼了。



其实张琼的死早就埋下了祸根,赵匡胤连开国功臣的兵权都在忌惮,又怎么会放过一个救命恩人呢?现在张琼已经是可以佩刀的级别,皇宫中的士兵都归其管理。若是张琼再以救主之人自处,赵匡胤就真的奈何不了他!

所以无论是被诬陷也好,赵匡胤设计也好,赵匡胤迟早会将自己摘出来博一个好名声,而张琼必定会以任何不敬不忠的名义死去。


小镇月明


历史上向来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但是有这么一位开国皇帝却不仅没有对开国功臣大开杀戒,而且对原来的后周皇族给予很大的优厚待遇,他就是被称为“仁君的”宋太祖赵匡胤。

历来改朝换代都是战争迭起,宫斗不止,血流成河,但是赵匡胤却一顿酒当上皇帝,一顿酒收了功臣的兵权,这兵不血刃的做派在历史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这第一顿酒是赵匡胤和拥护他的死党们自导自演的一出戏。960年正月初一,契丹联合北汉要南下攻周,这大过年的听到这样的军情,7岁的周恭帝和他的辅政班子慌了,急遣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军去抵御,他们不知道根本就没什么敌情,这只是赵匡胤拿下兵权的一个手段而已。赵匡胤率军慢慢悠悠行至陈桥驿,不走了,扎营停下喝酒,直接醉呼呼睡觉,然后死党们拿一黄袍出来和赵匡胤演了出双簧,赵匡胤就在众将拥立下做了皇帝,仗也不打了(当然敌军也凭空消失了),回程找小皇帝要皇位了。


做皇帝以后,赵匡胤也和刘邦朱元璋一样疑心众将再演戏把自己弄下皇位,所以又摆了一桌酒,把众功臣聚到一起,喝到酒酣,似醉非醉的说“你们拿着兵权围着我,让我不安心,不如我给你们些钱财,你们把兵权给我,回家养老去吧!”将士们再多酒也醒了,明白赵匡胤的意思,虽然一百个不情愿,也都交了兵权回家颐养天年了。朱元璋刀下的功臣们如果有这样的酒喝,估计都会高兴的从棺材里爬出来!

这样的酒好喝也罢不好喝也罢,有一个人没喝,那就是张琼。张琼是跟随赵匡胤的亲校随从,曾经在攻打南唐寿州的时候替赵匡胤挡了一箭,可以说是有救命之恩。赵匡胤也对他感恩戴德,当了皇帝以后一直提拔他到都虞候,相当于自己原来的都点检,是禁军的最高统帅。可是就是他,被赵匡胤杀了!为什么呢?难到是因为没喝酒吗?!当然不是!



张琼是个直性子,典型的忠君爱国的张飞式人物,治军严格,性子粗鲁,对人不会拐弯抹角,曾经提醒赵匡胤提防赵光义,说他有结党营私的嫌疑,四指没有一扎近,赵匡胤不信他信任自己的亲弟弟赵光义。张琼还得罪了正受宠的史珪、石汉卿,这两个能言善辩的宠臣跟张琼记仇了,在赵匡胤面前诬告张琼“擅乘官马,蓄养部曲百余人”,赵匡胤信以为真,把张琼抓起来严刑拷打致死。后来发现张琼家只有奴仆三人,后悔不已,却对史珪、石汉卿没有实质性惩罚。



由此可见,一个过命交情的人始终都是一个外人,张琼之所以会死在赵匡胤手里,是因为赵匡胤从心里忌惮张琼,确切的说是张琼所在的位置,手里的兵权!所以宁可错杀也要除去后患。


墨梅逸清寒


黄袍加身

赵匡胤,最早在后周小皇帝柴宗手下打工,可干的时间长了,老赵就腻歪了,因为干的再好也不过是个打工仔,不如自个做老板。

老赵就与兄弟们商量,众兄弟一拍即合,大哥,我们听你的,你说咋办就咋办。



老赵让众兄弟凑近了,低声说如此如此!

第二天,一则谣言病毒式地蔓延开来,“辽军要打过来了,见男人就杀,就女人就抢,大家快跑啊!”

京城笼罩在恐怖气氛中。柴宗如热锅上的蚂蚁,坐立难安。

老赵主动请命,他要带着众弟兄主动出击,柴宗大喜,“赵爱卿,你真是吾之岳飞啊!”



“吾之岳飞”老赵带着大部队,浩浩荡荡的出发了。老赵内心窃喜,哪有什么“辽国入侵”,这都是我编的,哈哈!

老赵能不狂喜吗?后周被抽干了,绝大部分军力都在他手里了,枪杆子出政权,谁有兵谁就是爷!

后来到了陈桥这个地方,老赵与众兄弟喝了点酒,心里面高兴,结果喝高了。

第二天一醒来,老赵发现身上裹着一件衣服,哎呀妈呀!黄色的睡袍?不是!上面绣着龙的图案,这不是龙袍吗?



老赵站起身来,对着镜子照了照,镜子中的他好帅,这件龙袍大小正合身,兄弟们有心了!

这时候,兄弟们见屋内有动静,知道大哥醒了,于是进门庆贺。老赵照例推辞了一番,使不得,使不得!

兄弟们齐声说,大哥,这件衣服就是为你量身定做的,你就别装了!

这便是黄袍加身的故事。

杯酒释兵权

老赵当了皇帝之后,对当初拥护的弟兄们很不错,封官的封官,封王的封王。

不过,日子长了,老赵突然忧虑起来!他担心这些弟兄们一个个如狼似虎的,如果哪天也突然搞个“黄袍加身”,那可咋整?



毕竟人心隔肚皮啊!谁知道他们咋想的啊!

这天,老赵把弟兄们请来喝酒,酒至半酣之时,老赵趁着酒意,突然冒出了一句话:“唉!还是做节度使快乐啊,吃饱喝足倒头就睡,哪像现在整宿失眠?”

弟兄们忙问:“咋滴啦,大哥?”

老赵继续说:“皇位谁不想要啊,如果黄袍当初加在你们任何一个人身上,你就是皇帝啊!”

众兄弟一听大惊失色,大哥这是怀疑我们了!



第二天,众兄弟纷纷上表请辞,老赵欣然应允。

这便是杯酒释兵权。

老赵比朱元璋强多了,也比他高明多了。一个功臣没杀,一杯酒就解决了所有问题,还落得个好名声。

然而,老赵放过了众功臣,却没放过救命恩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老赵的救命恩人叫作张琼,是老赵的贴身侍卫。

这天,老赵带兵攻打南唐寿州城。城上箭如飞蝗,士兵们纷纷中箭倒地,后边的士兵更是龟缩不前。



老赵大喊:“兄弟们,冲啊!”

士兵们纹丝不动,他们不傻,箭没长眼,干嘛你老赵光喊不冲啊!

老赵一看,这瘪犊子玩意,我这要不带头冲,看来还不行了!于是,老赵抽出宝剑,大喊一声,同志们,抄家伙跟我上!

老赵身先士卒,这时候,天上飞来一只利箭,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响叮当之势向老赵袭来,眼看老赵要“壮烈牺牲”了!

就在这电光火石之间,只见张琼飞身扑了过来,“休伤我主!”他猛地推开了老赵,可是他却躺在了血泊中。

幸好没死,只是射中了大腿。



后来,众人把张琼抢了回来,只见这箭射入了肌肉之中,不容易拔出来。

张琼大喝一声,“拿酒来”,咕咚咕咚喝了一壶,趁着酒劲,哗的一下拔了出来,血流数升,仍旧泰然自若,真有关羽之风范啊!

老赵为了报答张琼救命之恩,一步步地提拔他干了都虞候,也就是京城禁卫军总司令。

不过,张琼性格鲁莽,说话做事不够圆滑,为此得罪了不少人。



其中就有史珪和石汉卿,这二人早就看张琼不顺眼了,于是就诬告张琼,说他擅自招兵买马,图谋不轨。

老赵一听大惊失色,禁卫军司令非同小可,这要是叛乱,那就有可能“黄袍加身”再次上演了。

老赵狠一狠心,宁可错杀一万,也不使一人漏网。于是,他让下令杀了张琼。


一半秋色


前言

宋太祖赵匡胤的这位救命恩人名为张琼,自后周时期便追随赵匡胤,鞍前马后。曾在一次战役中,张琼以身救主,为赵匡胤挡下一弩箭,这种箭不是那种正常大小的弩箭,而且城上车弩所射的大号弩箭,张琼挡下这一箭之后,也受了较重的伤,但他救赵匡胤的这个行为,也让赵匡胤十分感动,在建国之后对张琼加以重用,而且信任有加。

琼亟以身蔽太祖,矢中琼股……破骨出之,血流数升。


但是,作为赵匡胤救命恩人的张琼,最终却落得个被赐死的下场,这是为何呢?

赵匡胤这位皇帝不算是那种做什么事都以杀为主的皇帝,这从他杯酒释兵权就能够看出来,要知道,在开国皇帝除功臣方面,明太祖朱元璋是以杀为主,相比来说,赵匡胤这位开国皇帝的行事风格就温柔多了。


赵匡胤对于手握兵权的老部下,都能采取柔和的手段,为什么对曾是自己救命恩人的张琼下死手呢?


  • 原因一:被人诬告

张琼这个人呢,性格上比较直接,没有那些弯弯绕,有点像三国时期的张飞。当时赵匡胤命张琼领殿前都虞候一职,张琼管理部下,就是强硬式治理。

那时,有两个人,叫做史珪和石汉卿,这俩人属于是能够玩的转那些弯弯绕的人,而张琼对他们俩也是看不惯,有时候连面子都不给这两个人,这让他们俩人对于张琼是不满态度,于是乎,就有了这两个人之后诬陷张琼,告状告到了赵匡胤那,此诬陷也成为了赵匡胤杀张琼的导火索。

殿前都虞候张琼以陵侮军校史珪、石汉卿等,为所诬谮,下吏,琼自杀。
  • 原因二:赵匡胤的原因

历史上大部分皇帝,在成为皇帝之后,与他之前就会是两个样子,赵匡胤即是如此,他杯酒释兵权的那些人,都是曾跟着他打天下的,结果还是被收权了,而张琼救过赵匡胤的命,有着过命的交情,但这种交情对于坐上龙椅的赵匡胤来说,不是“免死金牌”。




而赵匡胤也不可能单单就因为一个诬告就杀了张琼,自然还有着其他原因,这原因就是张琼曾经提醒赵匡胤提防赵光义,也就是赵匡胤的弟弟,后来的宋太宗,张琼提醒赵匡胤,说赵光义已经开始有“结党营私”的操作,让赵匡胤注意下。

张琼只是赵匡胤的部下,哪怕曾经救过他的命,也不能与赵光义这位弟弟相提并论,张琼的提醒让赵匡胤认为是挑拨兄弟关系,再加上史珪和石汉卿的诬告,其中也可能有着赵光义的推波助澜,这才导致了张琼最后的身死结局。




张琼最后身死之后,赵匡胤可能也反应过来是诬告,心中也十分后悔赐死张琼,最终对张琼心中有愧的赵匡胤,下令厚待张琼的家人。

太祖旋闻家无余财,止有仆三人,甚悔之……太祖遂优恤其家。以其子尚幼,乃擢其兄进为龙捷副指挥使。

参考文献:《宋史》


說与山鬼聽


纵观历史,历朝历代的帝王都不会以忠奸而屠戮臣子,他们屠杀臣子的标准为是否对自己构成了威胁。在这件事之中,赵匡胤放过了开国功臣,而杀死了自己的救命恩人便是如此。




中国历史上,屠戮功臣最严重的两个皇帝是刘邦和朱元璋。刘邦屠杀的是裂地封王的功臣悍将,比如韩信、彭越、英布等人。至于原因,很简单,他们威胁到了汉帝国内部的稳定。而朱元璋屠杀的则是胡惟庸、李善长等文官,以及蓝玉、冯胜、陆仲亨等武将。虽然这些人之中很多罪不至死,但无奈的是,他们的关系盘根错节,已经威胁到了朱元璋的权力,所以也被朱元璋无情的处死。

赵匡胤放过开国元勋

赵匡胤建立宋朝的过程相当容易。当时的赵匡胤已经是后周的殿前都检点,手握兵权,而且后周世宗柴荣已经病逝,继位的柴宗训年仅七岁。

面对天赐良机,赵匡胤的义社兄弟们开始了筹划。

他们首先散布谣言,说北边的辽国联合北汉准备进攻后周。后周的大臣们听到辽国南下的消息后,经过商议,委赵匡胤最高军权,调动全国兵马。



就这样,赵匡胤轻而易举的夺取了后周的军权,之后出城到了陈桥驿。

赵匡胤的义社兄弟们见此情况,知道已经大功告成,于是让赵匡胤黄袍加身,改朝换代。赵匡胤心中虽然迫不及待的想当皇帝,但还是照例推辞了一番。

之后的事情便简单了,赵匡胤带着自己的功臣们杀回了汴梁,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开门接应。后周也因此灭亡,赵匡胤轻而易举的建立了大宋。

建立宋朝之后,赵匡胤和刘邦、朱元璋一样起了疑心,他也怀疑自己的功臣指不定什么时候会反水,背叛自己。



不过,赵匡胤有一点做的比较好,没有直接处死他们,而是摆了一桌酒席,兄弟几个坐在一起唠唠。赵匡胤说出了心声:“你们几个手握兵权,我很不放心呀,不如给你们一大笔钱,你们去颐养天年吧。”

虽然这些人心中一万个不愿意,但也没有人敢反对。于是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成功解除了威胁,功臣宿将也因此获得了善终。

赵匡胤杀死救命恩人

赵匡胤杀死的救命恩人是张琼,大名馆陶人,后周时期便在赵匡胤帐下效力。

有一次,赵匡胤跟随柴荣攻打南唐,在寿州城外时,赵匡胤身先士卒,在阵前指挥作战。这一次可以说是赵匡胤一辈子最危险的时候,城上万箭齐发,箭如雨下,而且这些箭支“矢粗如椽”。这就好比现代的巴特雷,打在身上,不死少半条命。



好巧不巧,此时一支巨型箭弩射来。眼看赵匡胤就要挂了,结果这时张琼不顾生命危险趴在了赵匡胤的身上。赵匡胤是捡回了一条命,但张琼却因此不省人事。

后来,经过救治,张琼勉强捡回来了一条命,赵匡胤见此,立刻把张琼引为了心腹。再后来,赵匡胤的登基称帝,把功臣们的兵权全部收了回来,也把张琼也提升为了殿前都虞候。

所谓殿前都虞候,权力基本上等同于赵匡胤之前做的殿前都检点,相当于皇宫的卫戍部队长官。

这个官职可把张琼害惨了。



由于赵匡胤疑心病非常重,每天怀疑位高权重的人会背叛自己,所以也逐渐的开始冷落张琼。

恰好,张琼有是底层武将出身,没有什么花花肠子,也因此得罪了很多官员。这些人便无中生有,诬陷张琼擅自选用军队的战马为做骑,私自纳叛臣李筠的奴仆,而且豢养了家丁数百人。

赵匡胤听此,立刻叫来了张琼对质。张琼没有做,所以理直气壮,而赵匡胤早就想处置他了,所以下令用铁杖击打张琼的头部。昏死之后,赵匡胤下令将张琼关进了大狱之中。

最终,张琼冤死在了监狱之中。




等张琼死后,赵匡胤才开始查证张琼是否贪污,或者豢养家丁。结果张琼家无余财,而且只有奴仆三人,为此赵匡胤给了张琼家一定的抚恤金,形式的斥责了一下诬告的人也就不了了之了。

看完这件事,不得不说伴君如伴虎呀!


我是越关


们都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懂得感恩是作为人的一种基本的素养,俗话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那么,在当时的宋朝第一位皇帝是宋太祖赵匡胤,宋太祖赵匡胤在当时的宋朝地位还是很大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当时宋朝经济非常发达,人们生活也会安居乐业,不过,有传闻说历史上的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要杀掉自己的救命恩人呢?具体的一起来看看!

《宋史.太祖本纪》记载了这样一件史实:宋太祖乾德元年八月壬午,殿前都虞候张琼以陵侮军校史珪、石汉卿等,为所诬谮,下吏,琼自杀。说的是殿前都虞候张琼欺辱军校史珪、石汉卿等人,被他们联手诬告。张琼被送交有关部门审查,审查期间自杀身亡。

对这件事,《宋史》之外,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以及清人毕沅《续资治通鉴》都有记载,以李焘《长编》的记载最为详细。当时,张琼的职务是“殿前都虞候、嘉州防御使”。防御使是寄禄官,代表他的品阶为防御使(略低于节度使,五品官),殿前都虞候(掌军中司法,从五品)才是他的实际职务。史珪和石汉卿都是没有品阶的小校,且隶属于殿前司,是张琼的部下。按《长编》记载,张琼性格暴躁,御下严厉。当时史珪和石汉卿正受赵匡胤宠幸,张琼很轻视他们,称其为“巫媪”(老巫婆)。二人恨之入骨,于是诬告张琼“养部曲百余人,自作威福,禁旅畏惧。且巫毁皇弟光义为殿前都虞候时事”(私养部曲百余人,作威作福,禁军将士都惧怕他。而且他还污蔑、诋毁皇弟赵光义担任殿前都虞候时的事。)宋太祖招张琼当面讯问,张琼不承认指控。太祖大怒,命人拷打他。石汉卿用铁挝(铁制兵器,头部形似手掌)猛击张琼头部,张琼被打的气息奄奄(仍不认罪),拖出去交给御史府继续审问。张琼自知不免于死,遂解下所配玉带留给母亲,随即自杀身亡。


舟晓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国大将功高震主,被皇帝所杀的事情屡见不鲜。其中最出名的两位皇帝便是刘邦和朱元璋。这二人皆出身低微,做了皇帝后对手下疑神疑鬼。为了防止江山被部下篡夺,他们将开国功臣屠戮殆尽。而宋太祖赵匡胤却因为杯酒释兵权,保全老部下广受世人赞誉。而大家有所不知的是,一直以来被人称为“仁君”的赵匡胤竟杀了自己的救命恩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张琼是五代末期的大名馆陶人,祖辈都为牙中军。他在年少时便以勇武著称,且善于骑射。投军后,张琼隶属于赵匡胤麾下。后周显德年间,赵匡胤随后周世宗柴荣南征。在攻击十八里滩砦时,赵匡胤军队被南唐战舰所围。当时南唐军中有一人持甲盾鼓噪向前,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后周军队也没人敢上前阻拦。赵匡胤命张琼用箭射死他,张琼张弓搭箭,一箭就结果了那位骂骂咧咧的老兵油子,南唐军队也望而退却。

等赵匡胤登基称帝后,张琼被赵匡胤任命掌管禁军。禁军负责整个皇宫的安危,可见赵匡胤对张琼的信任。后来张琼又先后凭军功被提拔为内外马步军都军头,领爱州刺史。赵匡胤曾说:“禁军中如狼虎者不下万人,除了张琼,没人能管得了。”于是又命张琼代都虞候,迁嘉州防御使。

张琼是个直性子,不擅长溜须拍马,最看不上史珪、石汉卿等人阿谀奉承的行为。所以时常轻辱他们,史珪、石汉卿二人也对张琼恨之入骨。乾德元年八月,石汉卿向赵匡胤进献谗言,说张琼擅乘官马,私自畜养部曲百余人,在民间作威作福,而且还曾诋毁赵光义为殿前都虞侯时事。赵匡胤命人将张琼召来面审,张琼却拒不认罪。赵匡胤大怒,命石汉卿用铁击打张琼头部。

等张琼被打的奄奄一息时,赵匡胤命人把张琼拖出去,然后安排有司审理此案。审理案件的部门在石汉卿等人的示意下,坐实了张琼的“罪证”,赵匡胤下令将张琼赐死。后来赵匡胤听说张琼家无余财时,又悔不当初。为了弥补张琼,赵匡胤提拔张琼的哥哥当了龙捷副指挥使。

为何赵匡胤要处死张琼,难道仅仅是因为听信了石汉卿等人的谗言?其实张琼被杀最大的原因是他提醒赵匡胤提防赵光义。当时赵匡胤刚打下江山不久,心里更忌惮的是其他功臣。张琼对赵匡胤的提醒,在赵匡胤看来就是在挑拨他们兄弟间的关系。为了朝政安稳,赵匡胤也得杀了张琼。但事实证明,张琼并没有说错。赵光义确实是狼子野心,而赵匡胤也最终自食其果。


关河南望


先来说下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

1、在公元元960年,正月初一,忽然传来辽国联合北汉大举入侵的消息,宰相范质委任赵匡胤为大将军,可以调动全国兵马,于是赵匡胤统率大军出发开始北征,行军至陈桥驿(河南封丘县陈桥镇),在赵匡胤的授意下,发生了兵变,部下遂拥立赵匡胤为皇帝。

由于赵匡胤任节度使的藩镇治所在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为国号,定都开封,至此,北宋王朝开始建立。

2、虽然宋朝已经建国了,但是赵匡胤知道他自己这个皇帝是怎么来的,所以也担心有那么一天,某个武将率领士兵造反,拿下他的皇位,为了避免陈桥驿兵变的故事再次上演,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必须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不能存在手握重兵的大将去逼宫这种现象,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开始发生了。


倾之,上与故人石守信等饮酒酣,屏左右谓曰:“我非尔曹之力,不得至此,念汝之德,无有穷已。然为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今终夕未尝安枕而卧也。”守信等曰:“何故?”上曰:“是不难知,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守信等皆惶恐顿首曰:“陛下何为出此言?”上曰:“不然,汝曹虽无心,其如麾下之人欲富贵何?一旦以黄袍加汝身,虽欲不为,不可得也。”守信等乃皆顿首泣曰:“臣等愚不及此,唯陛下哀怜,指示可生之路。

”上曰:“人生如白驹过隙,所欲富贵者,不过多得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使好田宅市之,王翦、萧何所以免祸。为子孙立永久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稍嫌,不亦善乎?”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


3、翻译过来就是:没过多久(赵匡胤问赵普关于节度使兵权的事情后),太祖就与老朋友石守信等饮酒,饮之酒酣时,太祖屏退左右随从,对石守信等人说:“若不是你们的鼎力相助,我今日不能达到这样的地位,我非常感激大家对我的恩德,始终没有忘记过。可做皇帝也有做皇帝的难处啊,完全没有节度使的快乐,如今我从早到晚没一天安稳睡过觉。”石守信等人说:“是什么事烦闹陛下呢?”太祖说:“这是不难知道的,占居天子之位,谁不想做啊。”石守信等人惶恐不已地叩头说道:“陛下因何说出这样的话?”太祖说:“诚然大家并无此心,但你们的部下将领谁不想富贵?有朝一日,他们将黄袍披在你们的身上,即便你们不想作,也是由不得了。”石守信等人连连叩头哭泣着说:“臣等愚昧无知,还没想到这一步,只求陛下怜悯给我们指条生路。


太祖说:“人生一世就如白驹过隙,以求富贵之人,不过希望得到很多金钱,自己尽情欢乐,让子孙不受贫困而矣。你们何不舍掉兵权,择其好的田地买下来(王翦、萧何就是这样免遭杀身之祸),给子孙后代留下永久的基业。多多置办一些歌童舞女,每日饮酒取欢,以终天年。君臣之间互不猜疑,不也是很好吗?”石守信等叩首再拜,说:“陛下对臣等关爱备至,就如同臣等再生父母啊。”第二天,石守信一行都自称有病不能朝见拜谒,请求太祖解去他们手中兵权。因为石守信等人手握重兵,经过和赵匡胤的谈话后,主动交出了兵权,对于赵匡胤不再是威胁了,所以赵匡胤就赏钱分地,让他们享受荣华富贵。

再来谈下关于赵匡胤救命恩人的事情,

这个人叫做张琼,赵匡胤奉命攻打南唐的寿春城,赵匡胤乘坐皮船,在护城河指挥大军攻城。就在此时,南唐守军发射车弩,“矢大如椽”。危急时刻,张琼用自己的身体护住赵匡胤,结果,张琼被弩箭射中,赵匡胤当然也就没有受伤,张琼不顾个人安危去保护赵匡胤,所以赵匡胤起初很是重用张琼。


张琼先是擢典禁军,累迁内外马步军都军头、领爱州刺史,后来光义迁开封尹臣,代为殿前都虞侯,迁嘉州防御使。

那么赵匡胤后来为什么要杀了自己的救命恩人呢,

《宋史》关于张琼的记载

琼性暴无机,多所凌轹。时史珪、石汉卿方用事,琼轻侮之,目为巫媪。二人衔之切齿,发琼擅乘官马,纳李筠隶仆,畜部曲百余人,恣作威福,禁军皆惧;又诬毁太宗为殿前都虞候时事。建隆四年秋,郊禋下方欲肃静京师,乃召讯琼。琼不伏,太祖怒,令击之。汉卿即奋铁挝乱下,气垂绝,曳出,遂下御史案鞫之。琼知不免,行至明德门,解所系带以遗母。狱具,赐死于城西井亭。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张琼是一介武夫出身,性格较暴虐,对待下属也非常苛刻。当张琼的手下史珪和石汉卿受到宋太祖青睐时,张琼对他们嗤之以鼻,根本不屑的态度。

后来张琼任殿前都虞侯的时候,发现赵匡胤的兄弟赵光义,利用自己的职权,结交豪杰,积蓄自己的力量,有不轨之心,希望赵匡胤能够严查此事,不可掉以轻心。张琼是个大老粗,说话都是直来直去,对赵匡胤也是忠心耿耿,但是不懂得“疏不间亲”。赵匡胤刚因为张琼告自己兄弟的状,对张琼很有看法,十分不满。

石汉卿呢,趁着这个机会,在宋太祖面前诬告张琼私养部曲百余人(养了死士一百多人),有谋逆的可能。宋太祖本就有心整顿军纪,于是召张琼前来询问。


张琼呢,本身就是无中生有的诬告,所以不服,张琼拒不认罪,宋太祖大怒,令石汉卿用铁击其首,张琼被打的半死,被曳出,下御史案查,然后赵匡胤下令赐死。

张琼知道自己难逃一死,于是把自己的腰带让人送给母亲,最后在狱中自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