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微信是張小龍的個人公司推出的(跟騰訊無關),現在會是什麼局面?

廬州山人歷紅塵


那時的張小龍可以說是互聯網界響噹噹的人物。

但是2001年,張小龍帶著自己的foxmail賣身於博大互聯網公司,張小龍作為一個創業者對創業熱情並不高,但是即使這樣也獲得瞭如此大的成就。

話說回來,如果張小龍獨立於騰訊以外開公司,一定也會有很大的用戶量,取得不俗的成績,但是發展以後呢?

張小龍是一名良將,但不是一個王者,可能結局還是會委身於某家大的互聯網公司,輔佐某大佬


程序員Dino




王凱

馬化騰是不可能會允許有一個非騰訊系的公司在搶佔即時通訊市場,它會威脅到騰訊帝國的發展。按照對今日頭條的打法,騰訊先是找得力猛將抄襲,然後借用渠道高維狙擊,接著拿錢去談收購。

一面對競爭對手施加壓力,一面拿錢去談收購,威逼利誘。所有初創公司在搶巨頭的市場,除了顛覆式創新,另外就具有野心極大,好鬥耍狠的冒險家領袖。很顯然,張小龍並不是這樣一位人。

早在1997年,張小龍創辦著名的郵箱產品foxmail1,憑藉一己之力,做到400萬用戶,但你要知道那是中國互聯網網民總數才不過幾千萬。但2年後,張小龍帶著foxmail1以1200萬賣身於博大互聯網公司,成為副總裁。博大被騰訊收購後,張小龍進入了騰訊廣州研發中心。所以張小龍對創業的熱情是並不大的,如果他要是想單幹,早在20年前,中國互聯網的江山中就有張小龍的一席之地。


張知悅

你看當初米聊也很火,佔盡了先發優勢,為什麼最終幹不下去了?

原因就是小米團隊真的沒有什麼社交產品積累,有的只是“順勢而為”。

智能手機剛剛興起那兩年,流行網戀陌生人交友興趣社交,其最大的痛點在與信任問題。而米聊完全沒有注意到這一問題,但語音對講機聊天的核心要義,就是提高用戶的信任度,米聊都沒注意到。


百略網

千萬不要小看大公司的底蘊。

舉個例子,騰訊被工信部約談,要求取消離線(沒有打開軟件或整體後臺運行時)即時通訊,和語音通話功能時

除了騰訊,誰能過的了這一關?

當時短信和語音通話兩個核心電信功能是被保護的,任何挑戰都是非法,都是挑戰國家意志……

為啥?國家一定要保護上萬億的電信基礎設施投資必須有回報,否則大筆的國有資產就相當於流失了,為私營企業做嫁了,誰來負這個責任?誰還敢繼續投資?難道國家投了上萬億就是給你騰訊提供流量管道的?虧損了是國家的,賺錢了是騰訊的?

舉個通俗的例子,國家要是搞了個世界級大學,卻只准駐馬店人去上,你樂意嗎

所以移動的飛信,只能挑戰自己家的短信,連聯通和電信的都不敢挑戰。更別說語音通話了。

連騰訊自己也是沒有把握闖關的,

QQ,當時也只能視頻聊天,而不能語音通話。

米聊,要是當時小米有今天的地位,或許可以,可當時小米只是中關村勞模雷軍重新創業的初創公司,他也沒這個能量。

第一,被騰訊收購

第二,被騰訊的類似產品打敗

第三,學快播,鋃鐺入獄。

一句話,騰訊的能量,超乎你的想象。


駐馬店頭號貪汙犯

但是毫無疑問張小龍如果離開了,那麼會給騰訊帶來特別大的損失,但同時也會給張小龍帶來很大損失,因為最懂張小龍最適合張小龍的還是騰訊,既然你騰訊能給我舞臺讓我表演,我又何必去自己搭建一個小舞臺表演呢。


大不列顛小鹹魚

1、張小龍是個厲害的產品經理,但不一定是一個很好的創始人。開發一款好的產品不簡單,但想要贏得市場贏得用戶也不容易。開發產品,你只需要重視的是用戶使用習慣和需求。而對於開發公司,還需要面對資金,市場拓展,用戶量等方面。


樂美科技


歲月拂風


果子林木

本公司最後悔的就是當年QQ賣60萬嫌它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