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败走麦城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刘备为何见死不救?

老刘说游戏

对三国稍微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然而真的是大意才失去荆州,无奈败走麦城的吗?



坊间普遍的说法是傲慢、骄纵的性格才致使关羽陷入绝境。然而仔细分析一下,其实败走麦城的原因真的有很多。

第一 关羽骄傲、目空一切的性格

关羽可能不会是最完美的,但说他是最骄傲的恐怕没人会有不同的意见,从最开始的温酒斩华雄就可以看得出来,而在镇守荆州的时间内,以侮辱人的方式拒绝了孙权想要两家联姻的想法,而就是这一做法后来决定了孙权在面对吕蒙提出的夺取荆州的建议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种什么因,结什么果。

第二 孙吴两家长久以来的恩怨

从刘备占据荆州这一事件后,两方的关系就变得很微妙了,因为曹操的存在,两家和和睦睦,关系好的不得了,但只要有机会,相信两家都不会放过落井下石的机会。


第三 孙刘两家 实力方面的不平等

三足鼎立,魏国最强,吴国最弱,孙刘都是在魏国的阴影下存在着,而孙刘两家也有着一定的实力差距,刘备的五虎上将即使想比于曹操的五子良将也是不遑多让,而孙权能拿得出手的有谁?真的是没多少人,而这样一个斩断刘备臂膀的机会孙权不可能不把它抓住。

第四 吕蒙、陆逊毫无破绽的表演

白衣渡江不是指穿着丧服去渡江。这里的白衣特指商人所穿的白衣服,船外面的士兵穿着一身白衣打扮成商人的模样,而其余士兵藏身与船舱内,进行加上陆逊年纪轻,关羽不放在眼里,没想到这就是致命的地方。


当时刘备距关羽太远,等到消息传到时,什么都晚了。



独钓寒雪

我认为关羽败走麦城的真实原因只有一个,就是狂妄自大,至于为什么刘备见死不救,我认为不是见死不救,而是消息不灵通。关羽死后刘备诸葛亮才知道。

  • 一、狂妄自大:都知道关羽做事情都是敬重士兵,但是对于德高望重之人,却不屑一顾,例如当时封五虎上将的时候,关羽就说了我不与老匹夫为伍,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来,关羽确实非常高傲,并且还有刮骨疗毒的时候,那能不疼吗?都是装的,所以关羽太傲了,俗话说骄兵必败,所以关羽失败也是迟早的事情。并且这次失败也是关羽兵败的原因,关羽没有听从诸葛亮的计谋,结孙权抗曹操,然后关羽没有听,这就是傲所导致的。


  • 二、刘封孟达之过次之:关羽在败走麦城的时候,城中无粮,并且大多数也都是残兵,想守住麦城是很难的,这个时候廖化要去求刘封和孟达求救,然而刘封却因为孟达的一番言辞,拒不出兵,这也是间接导致关羽死的原因之一,不过这个原因不是最重要的。如果刘封起兵,和关羽一起镇守麦城,那么还能等到救兵来援,但是只有几百人,怎么可能守得住麦城。所以关羽就要回西川。结果半路遭遇埋伏,最后被东吴所擒。

  • 三、刘备见死不救:至于刘备见死不救,其实没有这一说法,更没有证据能证明刘备是见死不救,而是关羽死后好几天,刘备才知道关羽死了。我们来看原著中,是这样写道,忽一日,玄德全身肉颤,坐立不安。梦到关羽给刘备说,兄长给我报仇,结果刘备就惊醒了,从原著上看更看不出来刘备是怎么见死不救的。

谈名著

关羽兵败被杀真的只是因为骄傲自满而大意失荆州吗?我觉得并没有那么简单。


喜欢三国的人都知道一个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说的就是荆州原本是东吴赤壁之战的战利品,不过是诸葛亮先周瑜一步,夺下了荆州,并先写下借据,约定当刘备有其他根据地的时候就归还荆州。即使如此东吴也有很多人不满。当刘备夺下益州时,东吴来讨要了几次,都被诸葛亮糊弄了过去,最后东吴急了派了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来讨要,诸葛亮不好意思不给哥哥面子,于是让他自己去找镇守荆州的关羽交接,又暗中让关羽赶走了诸葛瑾。

不管怎么说,这件事情都是蜀国不占理,而且当时魏国势大,吴蜀两国只能联合才能抵抗,荆州的事情必须要解决,不然联合出现问题,败亡是迟早的事情。于是刘备想了这样一个办法,他让关羽赶走了诸葛瑾,这绝对超出了东吴的底线,孙权必定会攻打荆州,而关羽还沉浸在樊城大胜的喜悦之中,认为自己天下无敌,加上刘备自己故意不出兵相助(关羽都已经兵败被杀了,刘备才收到消息,这是不是太慢了,就算被封锁了消息,荆州那么重要那么大的一个地方,突然没了消息,怎么可能会没人觉得奇怪)关羽战败是必然的事情,而东吴的领军主将吕蒙恨不得杀关羽而后快,加上其他谋臣对孙权劝谏,关羽又是刘备的二弟几乎不可能被招降,孙权又不想放虎归山,所以关羽必定会被斩杀。



而关羽死了,刘备就有理由出兵报仇,而这样夺回的荆州就显得名正言顺了,关羽的死也平息了东吴的怨念。不过刘备过于贪心,见东吴退让,想趁机占到更多的利益,举大军攻打东吴,却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打的蜀国元气大伤,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被活活气死在了白帝城。

所以关羽只不过是政治的牺牲品罢了。


机智无双少年郎

而刘备所谓的“见死不救”则是因为,刘备“见死”时已经来不及救关羽了


摘要:发大水的蝴蝶效应:汉水涨溢——于禁败了——曹操很慌张,孙权很着急——合肥我们不打了——曹操增兵襄樊,孙权偷袭南郡——关羽走麦城——曹操放手,孙权追杀——关羽败亡——刘备伐吴——自赤壁之战到汉中之战,孙刘联军所建立的对曹操的战略均势就这么让一场大水冲没了,从此无论是蜀还是吴,其实力都仅供自保,无法在对魏造成致命威胁——我他妈服了!

以古代传递消息速度之慢, 从刘备的视角来看,关羽的失败是突然地:

十月,吕蒙袭荆州,十一月关羽走麦城,十二月关羽被马忠抓获斩首。


发大水的蝴蝶效应

先说第一个,公元219年七月,刘备在汉中即位汉中王,分封功臣,关羽在荆州领前将军。这时,孙权进攻合肥,牵制住曹操相当一部分人马;关羽趁势在荆州发动襄樊战役,围困襄阳、樊城。

两家几乎在同时发动对曹操的进攻,有两种可能:

1.孙权和关羽协商好的联合行动,一东一西,钳制曹操。

2.孙权进攻合肥,曹操排大量兵马和其对峙,关羽见利出兵进攻襄樊。

无论哪一种可能,作为联盟双方的孙刘(刘备一方就是关羽的荆州部队),配合都十分完美。

孙权牵制住了多少人马呢?“时诸州兵戍淮南”,诸州兵,各州兵马,可见合肥之战双方都摆出了相当大的架势。

关羽因此得以利用荆州的部分兵马就可以围困樊城。

其实到了这儿,曹操的局势还并不坏,还可以排出两员大将于禁、庞德去支援樊城,可惜的是,天公不作美,汉水涨溢,淹了于禁等七军。关羽不费一兵一卒就让襄樊的局势一边倒。

襄樊局势的骤变导致了:

曹操那边从许县到襄樊民间力量兴起呼应关羽;前方是重兵包围的城池,后方是作乱的民众。连曹操都认为局势不妙,想要迁都。

“陆浑民孙狼等作乱,杀县主簿,南附关羽。羽授狼印,给兵,还为寇贼,自许以南,往往遥应羽,羽威震华夏。魏王操议徙许都以避其锐”

然而,对关羽的逆天成绩最忌恨的不是曹操,而是作为盟友的孙权。曹操账下谋士蒋济司马懿想到了这一点。

于是曹操做了两件事:1.向孙权示好,“许割江南以封权”。2.派驻守宛城的徐晃前去支援樊城,但徐晃的兵力并不够,所以徐晃到了樊城大体上按兵不动,曹操暗中向樊城增兵。


第一件事,曹操得到的回应是“孙权为笺与魏王操,请以讨羽自效,及乞不漏,令羽有备。”

我可以讨伐关羽,但是你不要把消息走漏出去,让他有了防备。而曹操呢,听谋士的果断把消息告诉了关羽。关羽一听,军心动摇,犹豫着该不该撤兵。

第二件事,曹操本来打算“御驾”亲政,但是同样被手下阻止了。但是兵还是要排的,排了十二营军士。徐晃得到这股援军后从正面击败了关羽。


关羽没有办法,只好撤兵。但是呢,关羽仍然是占优势的,因为樊城之围虽然解了,但是关羽的水军仍牢牢控制着汉水,汉水以南的胜负还未可知呢!

然而,吕蒙已经开始动手了,结果大家都知道,南郡丢了,,,

彻底崩了,彻底崩了。。。。。

关羽其实并没有想到,孙权竟然这么阴狠,直到这一刻,他还派遣使者到南郡询问吕蒙到底是怎么个情况?但是这一个个使者都成了吕蒙收买人心的工具。

关羽绝望了,荆州已经没有了他的立足之地,他只能向西跑,而西边就是麦城。可以看出关羽想寻机逃回蜀中,然而孙权把入川的道路全部堵死了。


所以,发大水的蝴蝶效应:汉水涨溢——于禁败了——曹操很慌张,孙权很着急,合肥我们不打了——曹操增兵襄樊,孙权偷袭南郡——关羽走麦城——曹操放手,孙权追杀——关羽败亡——刘备伐吴——自赤壁之战到汉中之战,孙刘联军所建立的对曹操的战略均势就这么让一场大水冲没了,从此无论是蜀还是吴,其实力都仅供自保,无法在对魏造成致命威胁——我他妈服了!

捉放关羽

到了这一步,给关羽已经是笼中鸟了,只待一只抓捕的手。

孙权,竭尽其力的抓关羽。因为在他看来,这是一件多么丰功伟业的事!新三国里杀关羽是吕蒙的主意,而现实中孙权对抓关羽也是渴望至极,不然他不会把入川的路封死。

而曹操,选择了放手。和他想的一样的是曹仁身边一位叫做赵俨的谋士,“若深入追北,权则改虞于彼,将生患于我矣,王必以此为深虑。”像这样级别的谋士,在魏国不知道有多少。

孙权如愿杀了关羽,可能,在看到关羽头颅的一刻,孙权也许是兴奋的,但东吴却必须为他的短视付出代价。

为什么不救关羽

1.关羽在刘备集团一直是二把手位置,襄樊之战的发动,很可能是关羽临机决断的。

2.直到十月,吕蒙偷袭荆州之前,关羽在正面战场上一直是占据优势,进则能攻樊城,退则据汉水围襄阳,甚至退回南郡。

也就是说,关羽没有丝毫会败亡的迹象。

而且,曹操、孙权的联合和吕蒙的偷袭几乎都在暗中进行,以古代传递消息之慢,可以想象

从刘备的视角来看,关羽的失败是突然地:

十月,吕蒙袭荆州,十一月关羽走麦城,十二月关羽被马忠抓获斩首。


另一方面,刘备当时刚刚平定汉中,也不具备再次出兵的条件。等刘备准备好了给关羽报仇的大部队时,已经是221年了。



驴在飞

我觉得就是六个字:想不到,来不及!

一是因为没想到,孙权居然会在这个时候背盟。

只能说刘备和诸葛亮低估了鲁肃去世后东吴战略方向的转变程度。战场瞬息万变,古代又没有电话,关羽开始捷报频传,刘备又怎么会预见到,孙权这位自己的大舅哥都会叛变?然后荆州崩盘?

二是因为没时间,这一年刘备其实比关羽忙。

建安二十三就开始攻略汉中,打到二十四年春天干掉夏侯渊。然后曹操大军压境,两边又开始对峙,虚耗。

关羽十月威震华夏,此前不久刘备才结束和曹操的对峙,进位汉中王。而刘封和孟达也是刚刚取得三郡控制权没多长时间。

刘备回成都前还得安排汉中当地的布防,避免被曹操反攻。再回成都处理政务与人事,巩固统治。

到十二月关羽就被杀害了。

满打满算前后两个月的时间,就算接到战况,怎么救?这期间刘备还有一段从沔阳回成都的路途。

发动军事行动不是那么简单,古代的战争不能像现在战争一样,可以打闪电战,说走就走的行军。人马钱粮要调动,家里的事儿也要安排。

刚在汉中耗了不少家底的老刘此时也很难再组织攻势了,所以刘备憋了一年多才出兵伐吴。

从关羽遇害的临沮到成都,超过一千公里。按照现在的道路情况,徒步要走半个月。开车跑国道要跑一天。

更别提这场魏吴合作的攻势调动了两个国家大部分的一线将领。关羽突围的方向是从麦城往北迂回跑路,可见包围圈很严实。

孟达和刘封那边,其实是在关羽攻打樊城时,被要求发兵援助。因为当时关羽兵少,所以很难吃下曹仁,要调刘封和孟达的兵助战。

但看申仪等人的尿性,如果刘封和孟达真的发援兵,确实会有很大风险。很可能部队前脚刚走,后脚申仪就叛变了,把刘封、孟达五花大绑,送给曹老板当礼物。

刘封和孟达于公于私,得出不发兵助战的结论,勉强可以理解。

因为当时关羽不是找他们的求救,是要他们发兵帮忙打曹仁。

结果这俩人因为没安全感,怕被三郡土著坑,就拒绝了助战的要求。

实话说如果有这支人质不在荆州的部队,关羽确实生还几率会大很多,也难怪刘备后来生气。

这里面其实没什么阴谋论的成分。

因为当时不论刘备还是诸葛亮,都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

一切都发生的太快了,就是一出悲剧。


市井新自媒

不是见死不救,而是根本来不及救。关羽大意失荆州是因为关羽率主力正在进攻襄樊,曹仁凶悍一时难以取胜,而曹操又不断派徐晃等人率兵增援襄樊,关羽的压力逐渐增大。正在此时接到消息,东吴大都督吕蒙病了,由年轻的陆逊接替他的职务,陆逊又写信吹捧赞美关羽,关羽由此认为东吴的威胁不足挂齿了,于是把留守荆州城的部队北调到襄樊战场,荆州防务空虚,被东吴钻了空子,吕蒙成功袭取了荆州。注意了,关羽对东吴是有防范的,荆州城不但有部队留守而且沿长江还构筑了烽火台。吕蒙装病,陆逊装怂,一个已经成名的大咖和还没有成名的大咖合伙儿成功的忽悠了关羽。关羽抽调荆州留守部队的消息从荆襄到成都要走多少天?恐怕刘备得到消息看出致命的危机时恐怕荆州已失关羽败在走麦城了,提醒关羽注意的讯息又要在路上走多少天?来得及吗?更别说派援兵了。在此之前,刘备得到的消息是荆州城防卫坚固,关羽北上擒于禁杀庞德水淹七军威震天下。哪里会想到这么快战局就急转直下呢?


立志成虫

易中天曾评论此处:想不到,来不及。救关羽之于刘备,乃挟泰山以超北海,非不为也,乃不能也。

为什么想不到

因为他们低估了孙权。以诸葛亮在隆中的既定策略,联吴抗曹。

好嘛,当年打的时候我们吴国出力最多,结果损兵折将。你倒好,我们打完了,你不吭不哈的取了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和江夏。我特么只拿了南郡,为了方便你治理,还把它借给了你。现在倒好翻脸不认账了,还骂人(虎女岂可配犬子),你怎么可以骂人呢,孙权实在忍不下去了,孙刘联盟破裂。

因为关羽的倨傲,它破裂的太快让刘备都想不到。更何况关羽刚刚取得一个大胜呢,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谁知道情势会急转直下。

何谓来不及呢

刘备刚打下汉中,又和曹操对峙了那么久,进位汉中王,他比关羽还忙呢。关羽十月还威震华夏,十二月就被杀了,从麦城到成都一千多公里,根本就来不及。


渔耕樵读

你好!这里是老刘看历史,以别样的角度带你解析历史谜题。

我认为关羽败走麦城有自己的部分原因,也有刘备的见死不救,被当做当时局势的一个牺牲品。


首先说说自身原因

  1. 年龄偏大,据史书记载关羽死时62岁。那个时候的人能活多少岁?62岁已经是一个很老的年龄的,那时候哪里拼得过那正直壮年的吕蒙、潘璋等人。




  2. 武器太重,大家都知道关羽的武器是青龙偃月刀,那把刀可是重达到82斤,一个62岁的老头拿着一把82斤的大刀,先不说挥不挥的动,就算挥的动能有多少战力?
  3. 坐骑老化,当时关羽出征的时候还是骑着当初的那匹赤兔马,那匹赤兔马经过董卓、吕布、曹操再到关羽四处征战肯定多少也会受点伤,再加上那是已经是一匹40多岁的老马了,40多岁的老马什么概念,就相当于120岁左右的老人啊那时候的赤兔早已没了当年的风范了。你相信一个62岁的老人骑着一匹120岁的老马。
  4. 目中无人,由于关羽年轻的时候那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当之无愧的武圣,再加上义薄云天,获得好评无数,经过这么多年的吹捧早已变得目中无人,从他老年嫁女儿的态度也能看出,他完全瞧不起天下人。


刘封见死不救

关羽向刘封求救,本来刘封是刘备的儿子,而且当时手握重兵如果派兵过去定能救援,但是刘封经常被关羽看不起,所以刘封也不是很想去救援也想泄愤,而且当时投降蜀汉的孟达一直煽风点火将当年关羽侮辱刘封的事再说一遍,经过孟达的扇风,刘封最终决定放弃救援。

刘备见死不救

其实从刘备得知关羽被困的时候就发兵救援还是来的及的,但是当时刘备并未发兵,

  1. 首先我觉得一点就是刘备可能是觉得关羽战无不胜,必定能够化险为夷。所以当时并未派兵救援,
  2. 其次刘备也想快速称王,当时曹操虽然吃过几次败仗,的但是势力仍然是最大的,所以蜀汉必须扩张势力,只能向孙权下手,打破孙刘联盟也是需要一个理由的,所以刘备也想舍弃关羽换取天下。
总的来说:关羽败走麦城有自己的原因也有当时局势的原因。所以我们平时还是要谦虚低调点。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老刘看历史

关羽那时候已经是一幅老子天下无敌的架势了,完全看不起吕蒙陆逊,甚至是孙权,孙权想和他联姻,两家做亲家,结果关羽直接来了句:虎女焉嫁犬子?合着在他眼里孙权都成狗了。然后他家老板刘备借了人家荆州又不还,不还乍办呢,当然想办法拿回来咯。关二爷守个荆州就好好守吧,可他偏不,他非要去找高达曹仁的麻烦,曹仁守起城来还是有一套的,这不一时半会儿打不下来。这时候孙权一看,好家伙,机会来了,你不还老板我自己找人去取。于是吕蒙和陆逊就偷了关羽后营,关羽才反应过来,要回去救水晶,前后受敌。这个时候呢,刘备在四川,关羽在湖南湖北一带,救肯定是来不及的,只有刘封在附近,刘封是刘备的养子,当时在上庸,但是他自个这边也有一烂摊子事呢,兵线没收完,当也关羽也还没到残血,所以他觉得清完兵线再去救应该也不会出人命吧,人要救,但自家塔也不能丢啊,等他把上庸的兵线清完,关羽血也差不多残了,点了求救信号,刘封准备去支援的时候草丛还埋了人,没法过去。(三国演义里给刘封找了个理员说是被孟达洗脑了,随便看看就好,别当真)没办法,关羽只能孤守麦城,这时孙权想诱降关羽,关羽又特么的假投降了,城上插了个旗,放了几个NPC,自己却溜了溜了,最后还是在临沮被抓了,后来就去天上做神仙了。刘备自个没办法救最后还就用这个理由把刘封给砍了,谁知道他是不是怕刘封和他亲生儿子抢老板的位置。


素雪承风984



关羽败走麦城,我认为主要有一下几个原因:

一、性格使然

关羽骄傲自大,又不善于处理内部关系,他“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使得荆州军团的领导班子内部矛盾丛生。而傅士仁、糜芳又临阵倒戈,使关羽成为孤兵一支,并且对方又是正值当年的吕蒙,所以,关羽的失败,可以说是必然。性格决定命运,关羽实际上是死在了自己这种刚愎自用、目中无人的性格上面。



二、对吴态度

赤壁之战后,东吴方面一直跟曹军在合肥死磕,承担了几乎所有曹军的压力,而此时的刘皇叔在干什么呢?他腾出手来先占荆州全境,又取四川,进而将汉中也收入囊中。经此之后,东吴君臣的内心又怎能平衡?可以说此时东吴对蜀汉已存有了芥蒂,为之后的事情埋下了伏笔。

而且后来又有关羽又对孙权主动联姻的提议粗暴拒绝,且振振有词,曰“虎女不嫁犬子”。更加剧了蜀汉与东吴外交的裂痕,这样看来,关羽的失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说到刘备见死不救,我不大苟同。先不说刘关张三人的兄弟情,单是关羽作为五虎上将之一,这可是刘备的一大助力,焉有不救之理?可为什么刘备没有及时派出援兵呢?我认为原因如下。



先从关羽方面来看,他一直没有请求援助,后来失败太快又根本来不及救援。起初几个月,关羽进展顺利,水淹七军之后,更是“威震华夏”,可以说此时增援是根本没有必要的。

而之后,关羽又失败的太快,刘备即使想救又怎么来得及?从上图可以看出,汉中与荆州相距千里,即使现在坐火车也要好久,更不要说当时的行进速度了。而且在之前刘备得到的都是胜利的消息,大家还没等反应呢,荆州就被占,关羽就被包围了,根本容不得人反应,所以我认为根本没有刘备见死不救这一说。

一家之言,出错之处,望请指正,不胜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