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徵集臨渭區改革開放40週年文史資料的函

政協渭南市臨渭區委員會辦公室 關於徵集臨渭區改革開放40週年文史資料的函

各鎮黨委、政府,各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區委和區級國家機關各部門,各人民團體: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為全面展示我區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充分發揮人民政協文史資料存史、資政、團結、育人的作用,根據區政協年度工作安排,現全面徵集臨渭區改革開放40週年文史資料。請各單位高度重視、充分動員,按照要求報送稿件。

附件:渭南市臨渭區政協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文史資料徵集方案

渭南市臨渭區政協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文史資料徵集方案

根據區政協年度工作安排,為充分發揮人民政協文史資料存史、資政、團結、育人的作用,全面展示我區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現就徵集臨渭區改革開放40週年文史資料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導原則

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為契機,充分發揮政協文史資料存史資政功用,真實記錄改革開放40週年來我區改革發展建設取得的歷史業績,激發全區人民奮發進取、幹事創業精神,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創臨渭建設新局面提供精神動力和史實借鑑。

二、徵集範圍和內容

(一)時間範圍:自1978年至2000年12月31日止。

(二)地域範圍:與臨渭區(原渭南縣、縣級渭南市)或渭南市城區改革開放歷史有關的人物和事件。

(三)徵集範圍:各街鎮、區直各單位、政協委員、社會組織、社會各界人士以及有關領導同志、離退休老同志等。

(四)徵集內容:改革開放以來不同時期“三親”(親歷、親見、親聞)史料。內容以文字為主,圖片、實物為輔,篇幅在2000--5000字之內。

三、徵集要求

(一)主題要突出。重點圍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臨渭改革開放進程中的重大決策、重大舉措、重大事件、重點工程、重大活動、重要人物、重大成果等,遵循“親身經歷、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原則,重點突出我區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科技、教育、體育、衛生、生態等方面建設發展成就。以事件為綱,時間為序,忠於史實,敘而不議。

(三)任務要落實。區政協文史委具體負責徵集工作。各街鎮、區直各單位負責對本地區、本單位40年來改革開放發展史料進行徵集。建議各街鎮,區旅發委、教育局、衛計局、住建局、交通局、農業局、水務局、司法局、科技局、發改局、財政局、人社局、民政局、民宗局、國土分局分別提供稿件2篇以上,其他區直單位提供稿件1篇以上。每名委員至少報送一篇稿件或提供一條有價值的線索。來稿以電子版形式發送至[email protected]郵箱,或以書面形式送至區政協文史委。

四、組織領導

區政協成立以陳根許主席為組長,權佩亮副主席為副組長的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文史資料徵集工作領導小組。副主席權佩亮為牽頭領導,楊高興、程鈞鴻、楊莉芳、張朋斌、朱寧、張娟為成員,具體負責徵集工作。

採用廣泛發動與重點約稿相結合、集體座談與個人回憶相結合、本人寫稿與單獨訪談相結合等形式組織稿件。副縣級以上離退休幹部、科級以上離退休幹部的口述歷史資料,由老幹局負責徵集。幹部撰寫回憶文章有困難的,由各單位或區政協文史委安排人員進行口述採訪和整理。區政協在西一路區民主黨派辦公樓(原區鄉企局院內)三樓設立固定採訪接待點。聯繫電話:0913--3038868;聯繫人:張朋斌。

值此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真誠歡迎社會各界人士在百忙之中,撥冗揮筆,記錄您曾“親歷、親見、親聞”的歷史往事,為政協文史工作貢獻一份力量!

附件: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文史資料徵集參考提綱

臨渭區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文史資料徵集參考提綱

一、政治軍事方面

1.改革開放前,我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

2.我區學習貫徹中共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情況;

3.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區內重大冤假錯案的平反經過;

4.我區設立經開區及基層政權變更建設情況、城關鎮的分撤和改制等行政區劃調整的情況;

5.我區各級政協組織發展和建設情況;

6.我區各民主黨派和工商聯、社會團體等恢復和發展的情況,民主人士在政府部門任職的重要事蹟和經歷;

7.我區學習落實中共中央十一屆六中全會精神的情況;

8.我區落實知識分子待遇的情況;

9.我區學習貫徹落實“南巡講話”精神的情況;

10.我區領導幹部制度改革、各級司法機關、反腐倡廉、基層黨建及黨員幹部隊伍建設情況等;大案要案、冤假錯案、典型反貪案件的形成、平反及審理;

11.黨和國家領導人來臨渭視察情況;

12.全區各條戰線英雄和勞動模範先進事蹟情況;

13.其他重大事件。

二、經濟方面

1.農村生產責任制的實行。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我區廣大農村以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要形式的農業生產責任制的實施情況,包產到組、包產到戶的情況;

2.農業學大寨、興修水利運動,全區水庫、乾渠、機井修建情況;

3.改革開放後,鄉鎮企業、民營企業的崛起、創業和發展的歷程以及代表性人物的歷史情況;我區振興藥店等老字號發展歷程;

4.城鄉各種專業戶的興起情況,各類個體工商戶湧現成長情況;

5.對外合作、招商引資過程和成功案例情況;臺灣、香港、澳門同胞及海外僑胞回鄉投資興辦企業的情況;利用外資,大規模引進先進技術,改變外貿體制,擴大出口創匯等方面的情況;

6.國有企業改革的情況,包括國企改革、破產以及重點企業改革發展情況;

7.啤酒廠、鳳凰賓館等區內一批重點工程建設的情況;

8.城鄉建設,市政建設、老城改造等規劃實施情況;

9.經開區開放開發、發展壯大情況;

10.我區旅遊設施建設及產業發展歷程,著名景區景點開發建設等情況;

11.財稅金融業的建立發展與改革過程,保險業的興起與發展情況;

12.我區城鄉公路、鐵路交通事業在建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迅猛發展;

13.重大自然災害及救災情況。

三、社會方面

1.文明城市創建、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創建以及省級以上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個人事蹟情況;

2.公共安全工作情況;

3.重大自然災害以及社會救助事業的發展情況;

4.人民公社向鄉鎮改革變遷的情況及鄉改鎮、鎮改街情況;

5.民政事務管理發展進程、優撫安置、戶籍制度改革情況;

6.落實宗教政策情況;

7.我區殘疾人聯合會建設發展情況;

8.社會保障改革發展情況;

9.扶貧開發工作情況;

10.律師制度的恢復與律師隊伍建設壯大情況。

四、教育科技方面

1.恢復高考後,我區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情況;

2.我區教育體制改革的情況,包括國家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驗情況,推進基礎教育基本均衡發展情況,撤鄉並校情況等;

3.我區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情況;

4.我區知名教育工作者的人生經歷和為人民的教育事業作出的貢獻;

5.我區科技傑出人物以及拔尖人才在各個領域自力更生、集智攻關、勇攀科學技術高峰的事蹟,先進模範人物的成長和貢獻;

6.改革開放後臨渭人在港澳臺及國外學習創業的情況;

7.我區各類科研機構的創建、發展以及在社會和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五、文化衛生體育方面

1.文化體制改革的情況;

2.我區一些主要文化藝術團體的創建和發展過程及對社會的影響和貢獻;

3.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情況;

4.我區著名作家、詩人、劇作家、畫家、書法家、雕塑家和戲曲表演藝術家的精神風貌、工作經歷和主要作品的創作等;

5.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情況及傳承人的成長情況;

6.考古發掘、文物遺址、名人故居的保護利用、文化物館建設情況;

7.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業的發展情況;

9.衛生防疫,防治鼠疫、流行性腦膜炎、麻風病,控制和消除各種地方病的過程,抗擊“非典”等重大事件情況;重大疫情發生時,在醫療衛生戰線上做出貢獻的人物事蹟;

10.我區計劃生育工作開展情況;

11.著名老中醫的人生經歷和傳統醫學的繼承和發展,著名醫案;

12.我區群眾體育、競技體育發展歷程;體育健兒刻苦訓練,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經歷。

六、生態建設方面

1.環境保護工程建設及環保科技發展情況;

2.處置重大環境汙染事件情況;

3.“三長制”(河長、湖長、庫長)執行落實情況:

4.溼地建設情況;

5.退耕還林工程情況;

6.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情況;

7.民間環保組織及其活動情況;

8.為保護環境做出突出貢獻的人物事蹟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