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党家村为何被称为东方民居村寨活化石?

心弦指间

韩城党家村位于陕西省市东北方向,距城区九公里,西距108国道1.5公里,东距3.5公里,主要有党、贾两族,320户人家,1400余人,建村距今约670年历史。   

距今已逾600年的韩城古建筑村落已被列入“国际传统居民研究项目”中,

省已将党家村列为“历史文化保护村”。   村中有建于600年前100多套“”和保存完整的城堡、暗道、风水塔、贞节牌坊、家祠、哨楼等建筑以及祖谱、村史,被专家 称为东方人类传统民居的活化石。   村中街道有“井”字、“T”字、“十”字形格民青石铺路房屋建 筑多为“四合院”、“三合院”。  

 从1364年东阳湾改名党家村至今,已有626年的历史。这批古建筑经久不衰,保存相当完好。经建筑学家考察认为:一是自然条件优越,该村依塬傍水,位于狭长的沟谷之中,南北土塬高达40 米以上。既减弱了西北季风的侵袭,又使夏天的凉风顺沟谷吹过, 是理想的的好处所。另外由于北塬的红粘土与南塬的白 粘土均不起尘,加之泌水绕行,空气得到净化,使党家村的古建筑数百年来一尘不染。   

党家村能完整地保存至今与与历届**和民众多方重视与保护有关。当今党家村共有333户1300多口人,但近半个世纪以来, 房屋基本没有大拆大改。保留了原有建筑形态,是陕西目前发现的一处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古村寨。英国皇家建筑学会教授认为:东方建筑文化在,中国居民建筑文化在韩城。

下面看几张典型的照片







BOTOWI

“党家村是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这句话是日本建筑学会学者青木正夫最早提出来的,1986年,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和日本九州大学教授青木正夫带领的研究团队,对党家村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并在1991年,由青木正夫执笔,专门出版了《党家村》一书,使国内外将目光聚焦到了这块黄土高原上的古村落,党家村也就此声名大振。2001年,党家村古建筑群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又入选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依党家村的建筑历史、布局特色来说,党家村也当得起这句话。这个村落有明确的创建年代:始建于元至顺二年,也就是1331年,距今已有将近700年的历史。村落的选址充满智慧,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民居风水。全村由巷道相连,主巷东西走向,穿村而过,次巷、端巷与主巷连接,并符合地形排水方向。巷道地面一律石墁,断面凹形,既便于交通,也利于排水。巷道与院落布局按风水说“盖以街巷作水论”,采用“巷不对巷”“门不对门”方式,并于村口设一水口,排水方式充分利用地形,确保村内不积水,同时下雨还能清洁街巷。历史上,党家村虽然紧邻黄河,但几乎没有黄河泛滥淹没村落或因雨大排水不畅导致村落积水的记载。而且党家村恰好是在两座塬之间的谷地中,风沙不落,村内很少积尘积土,充分反映了其选址与设计的精妙。

党家村的民居建筑以四合院为主,村落中现存120多座四合院和11座祠堂,25个哨楼,还有庙宇、戏台、文星塔、看家楼、泌阳堡、节孝碑等古建筑,文星塔高达40米,7级6边,规模不小。村内各类建筑、门楼都保存着大量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及门额题词等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特色和儒家的治家处世理念。

党家村住的主要是党、贾两家,以在河南南阳一带唐河、白河上搞船运来谋生,这里历来是中原与南方交通运输要冲,所以党家村人比较富足,当年修建房屋的砖石料、木料都是从外地运过来的。村里很少有守着周围田地从事种植或养殖农业的,所以村落及周边生态良好,村落内整洁干净,这在北方村落中都是很少见的。

综上,党家村作为一个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古村落,保存至今已经很不容易,虽说在大炼钢铁时曾破坏了不少,但其精华还是存留了下来,也许回过去几十上百年,类似党家村的村落在山西陕西还有很多,但大多已经面目全非了,党家村不仅建筑格局基本保存完好,而且其传统的风水理念、儒家文化等古村落的文化内涵一直存留至今,就这一点来说,它的确是东方民居村寨的活化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