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述成:我家的“節米缸”|散文

散文之窗:

王述成:我家的“節米缸”|散文

母親去世那年,父親特地買回一口“節米缸”。這是農村普遍使用的那種瓦缸,我家卻把它當成傳家寶。

父親買回缸時,把我們兄妹五人叫到一起說:“它就放在米缸旁邊,不管誰做飯,抓出一把放在缸裡。每頓少吃一把米不覺得,但一個月節約的米,全家又可以吃幾頓了。你們母親不在世,自己要學會勤儉持家。”

於是,這缸首先從父親手中交給了大姐。大姐這時不過十一二歲,卻目不識丁,成天圍著鍋邊轉,心中沒有什麼人生目標,最大的滿足就是煮飯時有東西下鍋。我常常見她揭開米缸蓋子失望的神情,尤其是家裡來了客人,而米缸裡空蕩蕩的,卻要等米下鍋的時候。每當這時,大姐便手裡拿只空飯碗藏在圍裙裡,先到隔壁的景家屋裡去借米,景家沒有借的,又急急跑到陳家屋裡去借,陳家屋裡還是沒有借的,便急匆匆地跑回自家的灶屋,急得邊在地上直跺腳,邊雙手捂住嘴巴嚎嚎地痛哭……

王述成:我家的“節米缸”|散文

而我卻一點也不懂事,常常盯著飯碗哭鬧,不依不饒,大姐常為此傷心難過。記得有一次,見飯裡沒有米粒,一氣之下端起半筐紅苕倒入糞池,爺爺聽到我的哭聲,走過來不問青紅皂白打了大姐一頓,大姐卻不但沒有感到委屈,反而怕我傷心繼續哭鬧……大姐對這缸的感情特別深,不僅僅是陪伴她的時間長,更重要的是,自從有了這“節米缸”後,節約的米放在缸裡,每當在最重要的客人到來時才動用它,給大姐解了不少難處。

大姐出嫁的時候,便把這缸傳給了么姐。後來,父親去世了,我們兄妹過著最艱難的生活。很多時候,三五天才吃一頓米,多是蔬菜和紅苕或土豆拌著,一處一顆米。一次放學回家,我照樣蔫蔫地揭開飯蓋,見鍋裡有一碗熱氣騰騰白花花的米飯,忙驚異地從鍋中端出來,而不爭氣的淚水竟撲簌簌地流到了碗裡,反而抽泣著沒有吃……原來,這是么姐看我拖得太虛弱,特意從“節米缸”中倒出全部的米給我開的“小灶”。

王述成:我家的“節米缸”|散文

1979年秋,二哥結了婚,ㄠ姐便把“節米缸”傳給了二嫂。從那淚眼中,我讀懂了她對這缸的特殊感情。那時我正讀高中,年終我們揹著夾背,興沖沖趕到生產隊保管室去分口糧,會計噼哩啪啦一陣算盤響後,隊長宣佈我們倒補糧食幾百斤。那年,我們過了一個“無米”年……之後,我們一家四口靠二哥的口糧過活。就從那時起,每週回去背糧時,二嫂便顫抖著手,從“節米缸”裡一把一把往我的糧袋裡抓米。

就這樣,我讀完了高中,告別了最寶貴的學生生活。

王述成:我家的“節米缸”|散文

王述成:我家的“節米缸”|散文

作家簡介:

王述成:我家的“節米缸”|散文

作家王述成近照

王述成,四川省巴中市平昌縣人。魯迅文學院首屆研修班學員,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理事,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散文學會會員,四川省巴中市作協全委委員。出版文學作品集《老牛教子》《驢子與千里馬》《八仙新傳》等七種,寓言集《八仙新傳》《驢子與千里馬》先後獲中國寓言文學專著最高獎項“金駱駝”創作獎,寓言作品《猴子盡孝》獲“金江寓言文學獎”入圍獎;寓言《貪婪》獲“全國廉政寓言徵文”獎;寓言集《生肖討論會》列入《中國當代寓言名家名作叢書》出版,作品被《中國當代寓言》、《中國散文大系》、《中國寓言佳作選》、《廉政寓言》、《中國當代微寓言精品》、《寓言故事精品庫》、《寓言故事精品苑》、《365心靈成長寓言》、《讀品悟優秀小學生成長必讀第一書》、《中國寓言作家論》、《黑眼睛孩子——四川兒童文學作品選》等入選。寓言散文集《王述成寓言散文選》獲四川省巴中市文學獎。散文《怎不憶父親》獲“當代最佳散文創作獎”。

王述成:我家的“節米缸”|散文

本文審稿:張學文

王述成:我家的“節米缸”|散文

文學天空作品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