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的词作者及其生平有人知道吗?

小李哥

这首词的作者是晏几道。

晏几道出生在一个富贵的家庭,他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晏殊,按理说成长在这样家庭的孩子应该幸福快乐,但是晏几道偏偏不快乐。

他不快乐的原因源于他的父亲。

他的父亲晏殊不仅位居高位,而且还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很多的后辈学人都受过他父亲的点拨和提携。他的父亲十三四岁就被仁宗皇帝亲自考试,从此一路高升。晏几道是晏殊的小儿子,大家都对他宠爱有加,所以对他寄予的希望也是很大,但是不管他如何的努力,他都不可能超越他的父亲,无论他自己闯出什么名堂都会和他父亲有关。

于是晏几道选择了一条不同于其他人的路,他放弃了科考,同时也放弃了他父亲为他铺下的路。他拒绝与当时的名士结交,不管是谁,他都不会接见。

但是他内心也是痛苦的,加之后来家道中落,他的生活一落千丈,面对着往昔和今天的对比,他内心是更加的挣扎。

晏几道的词都是通过今夕对比来表现的。这首临江仙也不例外: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如果没有当初的相识,也就没有今天的相思。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晏几道平日里就是和朋友喝喝酒,然后听歌女唱歌。他的朋友都是很固定的几个,后来到了晚年,也是由朋友来照顾他,直到他离世。

晏几道的词中很多都是写给歌女,但是很少提及名字,而这首词里面提及了名字就说明这个歌女的重要性。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名字叫小蘋。那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子?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推断一下,应该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子,让他一见倾心。可惜“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当初的明月还在,我却只能通过明月回想当初他离开的样子。


诗书君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这首词的作者就是我们熟知的著名词人晏几道。

晏几道,字叔原。“几道”字读作“几(jī)道”,意思是“近于道”。这个词出自《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为宇宙万物之本原,故此以“原”为字。晏叔原之“叔”表示排行,古人以伯、仲、叔、季排行,自第三子至倒数第二子皆可称叔。晏几道是北宋著名词人晏殊的第七子,与其父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出生富贵人家的晏几道从小衣食无忧,不理经世济民之道,只管吟风弄月,纵情声色。不过这在北宋那个年代再正常不过,也怪不得晏家公子。要是我和晏公子有同样条件的话,只怕我更不如他,毕竟美酒佳人可比整天面对公卿大丞们的老脸强太多。

晏家公子有两个重要的朋友,沈廉叔和陈君龙。这两人雅好歌舞,调教出了莲、鸿、蘋、云四名冠绝一时的歌女,家宴当中常常以她们的歌声娱客,而晏公子就是最流连忘返的一位。开头那阙《临江仙》便是晏公子写给其中一位名叫蘋的歌女的。

晏公子还有一阙写给云、鸿二位歌女的《临江仙》,

淡水三年欢意,危弦几夜离情。

晓霜红叶舞归程。

客情今古道,秋梦短长亭。

渌酒尊前清泪,阳关叠里离声。

少陵诗思旧才名,云鸿相约处,烟雾九重城。

“君子之交淡如水”,而“淡水三年欢意”一句便写出了晏公子对于这些歌女的情感,那是君子之交。不是世俗眼中的“好色而淫”之交。正因如此,在那些歌女眼中,晏公子才是真正的或者说她们唯一的宾客。那时的歌女或许就如今天的阿猫阿狗,养猫狗的人很多,但在心里真正将它们当做和我们灵魂同等的人却不多。而晏家公子这种态度自然就不被当时的士大夫阶层所理解,那些道貌岸然的假君子就开始鄙薄他的为人,和他保持距离以洁身自好。反倒是一向古板、不解风情的理学先生程颐却始终对晏公子“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两句赞不绝口。每次听到有人吟出这二句时,程颐就会露出一脸赞叹的笑容说:“这真是鬼语啊!”

黄庭坚在晏公子词集《小山词》的序里有一段评论极得晏公子之精髓,黄庭坚说:仕途坎坷,却不能攀缘贵人之门,这是一痴;写文章坚持自己的写法,不肯顺应潮流,这是一痴;耗费千百万家产,家人忍饥挨饿,自己却还是一脸天真,这是一痴;人人都辜负他,他却不恨任何一人,还总是相信别人不会欺骗自己,这又是一痴。

欧阳修说:“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对于晏几道这样的浊世佳公子来说,一生唯美唯心,这自是情痴,此不关风月,懂他的人自然懂。而像晏几道这样的“情痴”,后来者恐怕也就纳兰容若一人吧!


被遗忘的補天石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宋 ·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作者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2]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本名 晏几道 字号 字叔原 号小山 所处时代 北宋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抚州临川 人物关系 晏殊 父亲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就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一样,晏几道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他的父亲晏殊官居相位,比起政治上的建树,其更令人称道的,是他的文采和词作。

晏几道出生时,晏殊已47岁,算是老来得子。作为家中最小的儿子,晏几道得到了父亲格外的宠爱。晏殊自幼聪颖过人,继承了父亲优良的文学细胞,7岁就能写文章,14岁就参加科举考试。拿了个进士的身份回来。晏几道生来就在绮罗脂粉堆中长大,珠围翠绕,锦衣玉食,“金鞍美少年,去跃青骢马。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每天的生活就是跌宕歌词,纵横诗酒,斗鸡走马,乐享奢华,他的六位兄长先后步入仕途,而晏几道过的是逍遥自在的风流公子生活。

家道中落 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晏殊去世,晏几道春风得意的生活也戛然而止,他立刻感受到了现实社会的霜刀雪剑。他和六哥祗德,八弟传正及姊妹四人都还年幼,后由二哥承裕的妻子张氏“养毓调护”,嫁娶成家。后来恩荫为太常寺太祝。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晏几道的朋友郑侠因进《流民图》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罗织罪名,交付御史台治罪。政敌们从郑侠的家中搜到晏几道的一首《与郑介夫》(郑侠字介夫),上面写着:“小白长红又满枝,筑球场外独支颐。春风自是人间客,主张繁华得几时?”这些人如获至宝,以讽刺“新政”、反对改革为名,将晏几道逮捕下狱。后来宋神宗释放了晏几道。这件事虽然有惊无险,但经过这么一折腾,原本就坐吃山空的家底更加微薄,晏家的家境每况愈下。

这件事对晏几道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他从一个书生意气的公子哥,沦落为潦倒落魄的贵族。元丰过往 宋神宗元丰元年(1077年),他的好友王肱去世,晏几道受请为遗文作序。元丰二,三年间,黄庭坚赴吏部等侯改官,晏几道与他再次相聚,两人常在寂照房饮酒唱和,有时醉倒在酒家垆边,有时同榻夜话,纵论时势,畅谈抱负,“俱含万里情,雪梅开岭缴”(黄庭坚《次韵叔原会寂照房》,见《山谷外集诗注》卷七),意气纵横,期许不凡。当时晏几道正处壮年,笃于风义,气概豪迈,颇负声名。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监颖昌许田镇。此时颍昌官场上,知府韩维是晏殊的弟子,有着这层特殊的关系,再加上对自己才气的自信,晏几道上任伊始,就大胆给韩维献上了自己的词作。韩维很快给予回复,说你的那些词作我都看了,“盖才有余,而德不足者”,希望你能“捐有馀之才,补不足之德”,不要辜负我作为一个“门下老吏”的期望!全然没有昔日晏家门生的温情,而是一副道学面孔,家长作派。晏几道读罢,如同大冬天里被人泼了一瓢冷水,全身都冷透了。

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年过古稀的晏几道安然辞世。他走了,而凝聚了他一生心血的《小山词》却流传千年,历久而弥新。 个人作品 临江仙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临江仙·淡水三年欢意》 《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 展开全部 个人成就 著有《小山词》一卷,存词260首,其中长调3首,其余均为小令。他的小令词在宋初发展到一个高峰,用清壮顿挫的艺术性,揉合了晏殊词典雅富贵与柳永词旖旎流俗特性,既雅又俗的歌词合乐的典型音乐形象,使词这种艺术形式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并取得扭转雅歌尽废的历史性作用。


林樾子


作者就是图中之人(图片源自网络),晏几道,北宋词人,有《小山词》留世。“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两句出自《小山词》中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整首词为“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说起晏几道的生平,喜爱宋词的人大概都会知道,他有一个填词宰相的老爸名为晏殊,有《珠玉词》存世,史称父子俩为大晏、小晏。晏殊子女众多,晏几道为第七子,晏几道的兄长们也都在朝廷供职,他的两个姐夫更是做到了正部级以上的高官。现代人讲究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而当时的晏几道一出生几乎就生在了大部分人的终点线上。

哲学家讲性格决定命运,有着这么大好的资源又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晏,一生却也只做过普通公务员,这大概是由于其把仕途看的很淡,认为人生就应该及时行乐。可是,他看透了繁华,却没有看透爱情,这从小晏的词风里就能够体现出来,他的词哀感缠绵,词句里梦多酒多醉多,多是风花雪月,酒香春色。其同时代的词人黄庭坚总结他有四痴,大意就是不傍贵人,不意仕途,不顾家人,不恨负心人。

既然被称为四痴,小晏生平就有很多有意思的痴事,因为有良好的生存环境,幼小的小晏就非常喜欢诗词,有一次,大晏大宴宾客,小晏当众朗诵“酒力渐浓春色荡,鸳鸯绣被翻红浪”这等“淫词浪曲”,一众高雅宾客面面相觑,搞得大晏很没面子,可是等小晏长大成人以后,却对这种词句嗤之以鼻,捎带脚连小时候最喜欢的柳永也视为了下里巴人,但是后人却把他们父子和柳三变李清照统统归为了一类。

另一件痴事是源于苏轼登门拜访,小晏从破屋内走出,冷冷的看着苏大学士说:当今的政府官员,大部分都是我们老爷子生前好友和门生,我连他们都无暇接见,何况是你。说完自顾自的又踱回屋内,把苏大学士自己晒在了院内,遇见这么一个任性倔强的落魄公子,苏轼也只能是捋捋胡子,笑着走开了。

说到大晏的生前好友,傲气的小晏还真的去找过,而且找的是大名鼎鼎的韩维,韩维看完小晏的词后回复:“盖才有余,而德不足者”,希望你能“捐有余之才,补不足之德”。以不辜负我这个“门下老吏”的殷切期望。从这件事上,小晏看到的是世态炎凉,但从我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看,这也应该是当时主流社会精英对小晏的真实看法。



芦苇luwei

这首词的作者是北宋时的著名词人宴几道,子叔原,号小山,是宋朝的有名作家晏殊之子。宴几道渐长后,由于家道中落,加之他又不会理家和理财,导致生活困顿,但是他不肯趋炎附势,依傍权贵,是一个没落贵族子弟。他的词缺少晏殊的富贵雍容华丽之气,充满了对生活的不满和感伤的格调,他的词主要以爱情和离别为题材。这首词的全文如下:梦后楼台高锁 ,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 ,曾照彩云归。这首词写对歌女小苹的怅惘之情,结语以景语结,词尽而意无穷,而情亦无限,颇耐人寻味。正如《人间词话》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手机用户AJAQAZ

“古之伤心人”晏几道 ,著有《小山词》,其人贵人暮子,落拓一生。小山词境,清新凄婉,高华绮丽之外表,不能掩其苍凉寂寞之内心,伤感文学,此为上品。我最喜欢淮海、小山的词作,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便选了晏几道词作意象,他的《小山词》可以说是自坎坷人生中脱化而出,意有所欲,情有所感。

以下为小山词自序:

《补亡》一编,补乐府之亡也。叔原往者,浮沉酒中,病世之歌词不足以析酲解愠,试续南部诸贤绪馀,作五、七字语,期以自娱。不独叙其所怀,兼写一时杯酒间见闻、所同游者意中事。尝思感物之情,古今不易,窃以谓篇中之意。昔人所不遗,第于今无传尔。故今所制,通以“补亡”名之。 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宠家,有莲、鸿、苹、云,品清讴娱客。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吾三人持酒听之,为一笑乐。已而君宠疾废卧家,廉叔下世,昔之狂篇醉句遂与两家歌儿酒使俱流传于人间。自尔邮传滋多,积有串易。七月己巳,为高平公缀缉成编。追惟往昔过从饮酒之人,或垄木已长,或病不偶。考其篇中所记悲欢合离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但能掩卷怃然,感光阴之易迁,叹境缘之无实也。

我个人比较喜欢这一首:

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红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家道中落、仕途坎坷、爱情难圆却又孤高自傲,性格狂放,阅世不深,人百负之而不恨,已信人,终不疑欺已。注定要整日忧愁抑郁,纵酒游梦。

小山悲情的一生😭😭😭


人生如幻如电如雾如尘

此詞作者晏幾道,北宋婉約派代表人之一。字叔原,号小山,生于一零三八年,卒於一一一零年,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江西省南昌市進賢人)性孤傲|,七歲作诗,十四歲考取進士,中年家道中落。其代表作品有:《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鐘》、《臨江仙、夢後楼台高鎖》等。此句“當時明月在、曾照綵雲歸"就是其《臨江仙、夢後樓名高鎖》中的名句。



亞聖七十四代孫孟凡思

这首词是写给歌伎彩云的。共有四首,每人一首。不是没有歌伎喜欢晏七,而是晏七不喜欢人家。你想宰相的公子,高干子弟,追他的人,要排队等。何况连当时权势薰天的蔡京要他写寿词,他词没有一个谀词。这样的人,是高傲到骨子里主,谁怕?怕谁?


闲话唐诗宋词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这曾经是我最喜欢的两句诗,我甚至一度用 当时明月 这作为我的QQ名,只是后来甚少用QQ甚至现在都不用QQ了了才作罢。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就是现在默念起来也别有一番滋味和心情在里面。


当时明月11807521

这是晏几道词临江仙的最后两句。晏几道北宋词人,晏殊幼子,作品收录于《小山词》。小山词里的作品,主要写男女的悲欢离合,并没有超越前人的题材范围,但由于他经历迓一段由富贵致贫困的生活,他对于那些不幸的歌女充满同情,因此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深沉真挚。他生活在走向没落的官僚家庭里,词作常以感伤的笔调描写过去的生活,词风接近于李煜。代表作《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鹧鸪天》彩妯殷勤捧玉钟。前词写別后的凄凉,后词写重逢的惊喜。作者从生活里选择动人的场景,前后对照,来衬托出他的触景伤情和惊喜交集,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