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王立群说“没有酒,刘邦就不可能得天下”?

百晓生猫哥

首先要说明一下,王立群老师这个观点有点夸奖。刘邦怎么可能是靠酒得天下的呢?酒不过是他吃喝应酬的一个工具,君只见刘邦吃吃喝喝,却不知道他那吃吃喝喝的身上,却拥有着超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及公交能力,以及包藏宇内的雄心壮志。如果认为刘邦是靠酒得天下,那只看到了事情的末枝,而没看到问题的根本。

我想王立群老师的意思可能是想表达,在刘邦一生当中,他将酒这个社交工具运用极佳,最后让他得了天下。

首先,因为酒,让刘邦拥有了一帮酒肉朋友。刘邦在乡下时,经常有一帮草根朋友长年跟他一起吃喝厮混,这帮人当中就有樊哙、卢绾、周勃、灌婴等。正是这帮酒肉朋友,才让刘邦组成了一个核心团队,为将来的成功打下基础。

其次,因为酒,让刘邦结识了人生第一个贵人。正是这个贵人的赏识与炒作,让刘邦身上增加了诸多光环,为将来成事积累了重要的政治资本。

这个贵人,当然就是他的岳父吕公。

当时吕公投奔沛县县令,县令大人为吕公搞了一个酒宴,就在那个宴会上,一无所有的刘邦被会看相的吕公相中,并且将吕雉许配给他。吕公认为刘邦有成事之器,将来不可估量。而吕公这些话传出后,让很多人对刘邦刮目相看,纷纷与之结交,这为刘邦将来迅速拉起队伍举事做了铺垫。

再三,刘邦押送犯人前往咸阳路上,借酒喝醉,放走犯人,怂恿众人跟他一起逃亡砀山。而在逃亡路上,刘邦因为酒醉胆大,挥剑斩了一条白蛇,为众人解围,后来又借这个事情造势,又有一大帮人前来投奔刘邦,为将来举事又壮大了势力。

第四,就是如果没有酒,可能刘邦在鸿门宴上早就被斩了。当时,项羽命令全军吃饱喝足,准备第二天一早攻打刘邦,项伯将消息告诉张良,张良又告诉刘邦。于是刘邦就设了一个酒宴,搞定了项伯,双方约为婚姻。后来又在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时,刘邦又假装酒醉上厕所,然后又让张良以刘邦不胜酒先回军中这个借口打发项羽,逃过一劫。

也正是鸿门宴一劫之后,刘邦尽管后来一次次陷入绝境,但是他决意奋起,终于打败项羽,取得天下。

由此可见,喝酒成事可是一件技术活,而刘邦以酒为工具行事天下,这等炉火纯青之功夫,古今之人几人能达到?


月望看历史

第一,刘邦是个酒徒,在沛县时就经常在武负,王媪的店里赊酒喝,而且喝完酒之后曾被二人看见过身上隐隐约约的出现一条龙,最神奇的是但凡那一天他去谁家赊酒喝了,这家店的生意就特别好,所以这些人愿意赊酒给他喝。这样一来,酒肯定是没少喝了,时间长了就会产生酒精依赖症,如果没有酒,那刘邦没事浑身就抽抽,还怎么得天下?



第二,正是因为喜欢喝酒,才敢在沛县县令招待吕公(吕雉的老爹)的酒宴上谎称“贺钱万”,由此入席被吕公相面后喜得娇妻吕雉,看来县令家的酒果然是好酒,不但好喝,还能送媳妇。如果不爱喝酒,他根本就不会去,也认识不到吕雉,那后面的历史谁知道会怎么发展呢?



第三,“丰西泽纵徒”时,押的骊山徒跑了一大半,刘邦一看管也管不住,没到地方人肯定全跑没了,那还去个屁呀!喝酒!一群人也不赶路直接就开喝了,喝完刘邦就要把人全放走,自己也准备亡命天涯了,结果感动了十来个壮士都不走了,刘邦还成了他们的大哥。晚上行路时探子来报被一条大白蛇挡住了去路,不敢前行,想退回来,刘邦这时候已经醉了,听完大吼一声“壮士行,何畏!”上去一剑把这蛇给斩成两段就睡觉去了。要是平常也许他不敢这么干,但是喝了酒就不一样了。也就不会有斩蛇起义这一说了。



第四,算了不第四了,太多太多,说下去没完没了。就写这几条吧。

刘邦的一生,确实和酒密不可分,古往今来,酒也一直是拉进人际关系,增进人际感情的一种传承的方式,一代枭雄曹操也曾发出“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感叹!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

另外,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哦~💁


宋采然

第一次,刘邦向项伯祝酒。

刘邦在张良处知晓是项伯向这边提前透露了“项羽准备攻打沛公军”的消息后,并没有马上就向项伯求饶或者是送礼,而是把项伯请到自己的帐中向其祝酒。彼时的项伯是什么身份?他会在乎那些金钱礼物吗?这也是刘邦聪明的地方。更绝的是,刘邦祝酒了还没完,后来还和项伯结为了儿女亲家。所以刘邦的这杯酒不得了,直接就把项伯和自己绑在了一起。

然后我们再看看项伯在后面都发挥了哪些作用?首先就是项伯在项羽面前为刘邦说好话,然后项羽就不急着攻打刘邦了,先一起吃个饭再说。然后就是在第二天的鸿门宴中,无论范增如何向自己使眼色,项伯就是选择装聋作哑,这才有了之后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还不算,项庄舞剑,“项伯亦拔剑起舞,目的就是阻止项庄趁机刺杀刘邦。

一杯酒,让项伯再三救护刘邦,刘邦这才有了一线生机。

第二次,樊哙与项羽对酒。

项庄舞剑,趁机刺杀沛公的意图,机智的张良马上就意会到了,他的应急之策是叫樊哙进帐。屠夫樊哙一进去就和项羽拼酒,拼酒之余还娓娓道来了各种君子论道义论,恁是把极重义气的项羽说得汗颜不已,连带着对刘邦的杀意也减弱了许多。

经过这两次酒的帮助,刘邦最后以撒尿的理由成功逃脱,并最终赢得天下。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酒也是如此。


历史从未如此有趣,更多内容请关注猫哥历史。


猫哥历史

汉高祖刘邦在成果霸业的路上,最大的敌人是楚王项羽,而楚汉之争最重要的一个转机点在鸿门宴,这次宴会被认为是直接促进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的原因。在鸿门宴这场明争暗斗的奋斗中,几回转机都因酒成事。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第1次转机

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刘邦能去项羽那里请罪,还能活着回来,这其中项伯“功不可没”。

项羽和刘邦在韩王那里约定说谁先进关中打下咸阳,谁就可以称王。就在项羽大破秦军主力的时分,刘邦进了咸阳准备称王。项羽怒了,“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项羽的小叔项伯为了报最初救命之恩,把这个音讯通知了张良,张良又通知了刘邦。刘邦在问明缘由之后把项伯请到账内,做的榜首件事,就是捧上一杯酒向项伯祝酒。

为什么要“奉卮酒”,当然是拉近联系啊。项伯与张良交好,但跟刘邦仍是敌人。假如刘邦一开始就求饶或许送礼,项伯可能都不会答理他。

项伯其时是如日中天的楚王叔叔,要什么都有,你刘邦给什么都没用。奉上一杯酒,然后结为儿女亲家,项伯马上跟刘邦成了“自家人”。

都说酒是拉近两个陌生人联系最好的办法,古人也是如此。

这一杯酒的作用那可真就大了。

项伯喝完酒回去就通知项羽,刘邦打关中是帮你打的啊,你这时分还去杀人家是不仗义的,请他吃顿饭聊聊呗。

项羽是贵族出身,最听不得人家说他不仗义。当下就赞同了吃饭,刘邦暂时不会被打死了。这是项伯帮刘邦活命做的榜首件事。

第二天鸿门宴中,项伯的作用就更大了。亚父范增不管怎样使眼色,项羽就不下命令杀刘邦。

范增只好自己组织项庄舞剑来弄死刘邦。这时分“项伯亦拔剑起舞”,项伯像老母鸡相同,护着让项庄怎样都杀不了刘邦。

一杯酒,换来项伯救两次命,刘邦这杯酒敬得值。

第2次转机

项王曰:“勇士!能復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张良一看项庄要杀刘邦,赶忙让樊哙进去。五大三粗又生猛的樊哙一进去就跟项羽呛起来,项羽给他一杯酒,问他能再喝一杯吗,樊哙借着酒喊了出来:死都不怕了,还怕什么再来一杯酒啊,展开了“发人深思”的一通言辞。

项羽劝酒,一个问句,正好给了樊哙说话的时机。樊哙一个杀猪的哪来这么精辟的见地,肯定是张良教的啊,缺的就是这么一个说话的时机。

一番大道理说得项羽无言以对,自然也无法违反“道义”去杀刘邦了啊。

后边就是刘邦借尿遁,鸿门宴就此以刘邦成功逃脱而完毕。再后边,就是楚汉之争,项羽自刎,刘邦称帝。

酒是人与六合同酿,蕴含着太多的哲学在里面。聪明的男人会喝酒更会用酒,他们会借酒发挥,借酒隐喻,借酒抒发,在喝酒中,把大事给办了。

这大事,很可能就是称王称霸。难怪刘邦这么爱喝酒,恐怕就是知道了“想要成大事,就得会喝酒”。假如没有奉项伯的一杯酒,假如没有给樊哙的一杯酒,刘邦真的就死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