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討論沒效果?教你5招讓課堂效率更高!

課堂討論是激活學生思維、豐富學生想象、激發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方式。能否有趣、有效地組織課堂討論,是判斷一堂課是否真正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是否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創新精神的重要標誌之一。

課堂討論沒效果?教你5招讓課堂效率更高!

1、課堂切入口要小

課堂討論沒有效果,實際上和老師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切入口不夠小的話,那麼課堂討論勢必會沒有效果。因此,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在上課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和思考:課堂上會遇到什麼問題?需要解決什麼問題?遇到此類問題如何應對和解答……這樣,學生的討論才更有針對性,效果也就會立竿見影。

2、導學案要完善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課堂討論是很難把控的,想要收穫良好的效果,就要求老師要把導學案設置完善。首先要以問題的方式來設置導學案,讓知識變成問題化。這些問題還要根據學情、學生對知識的感知進行問題的設置。同時,這些問題還要有分層,有落地生根的知識遞減等等,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煥發學生的思考,真正讓學生討論起來。

課堂討論沒效果?教你5招讓課堂效率更高!

3、充分發揮小組長的作用

要致富,先修路,要分數,先培組。小組合作學習就像一輛火車,火車的動力來自於老師,而小組長就充當著每一節的車廂,因此小組長的組織能力至關重要。這也就是為什麼學校想要把成績搞上去,就先培養組長的積極性。在課堂討論中,小組長髮揮組織主導作用,抓好每個組員,讓每個組員有事可幹,並多進行交流和溝通,並形成互相學習的良好氛圍,相信課堂討論的效果必定會上一個新的臺階。

4、小組形成“師傅帶徒弟”模式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小老師的作用不容忽視。原蘇州市木瀆實驗中學周先榮校長表示:一個小組最好形成兩對師傅和徒弟的組合,因為劃分的範圍越小,學生的專注力就越強。我們學校實施的就是這種幫扶政策,在課堂討論中,徒弟不懂的需要向師傅提問,等到小組展示的時候,負責展示的就是徒弟,師傅負責補充。這樣實施下來,效果非常突出,不到兩個月,徒弟的表達能力比師傅還要好。

課堂討論沒效果?教你5招讓課堂效率更高!

5、課堂討論還應堅持4項基本原則

一是目的性原則。課堂討論應該圍繞教學目標進行,研究教學目標,研究學生的真問題;

二是主體性原則。課堂討論的真正主體是學生,教師要學會營造環境、精準服務;

三是激勵性原則。課堂討論的目的是為了激活每一個學生的思維,調動每一個學生主動探究、發表見解的積極性;

四是敏銳性原則。教師要敏銳地抓住課堂上生成的問題,推動思維的靈活遷移,促進課堂討論進一步深入。

好的課堂

應該是師生互動

心靈對話的舞臺

應該是知識、生活與生命的共鳴

相信在我們共同的探索下

高效理想的課堂終會成真

文章摘自蔡洪偉先生《從班級授課制到走向小組合作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