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药业三万多股东该怎么办

近日,常山药业因为一纸公告而变得非常出名。但是,在瞬间成名的背后,实际上也是在做着一些蠢事,并让公司瞬间成为了各方舆论关注的焦点,而此时此刻的常山药业,甚至可能会面临暂停上市的风险。

让我们一起细数一下常山药业做的几件蠢事。第一,宣称有1.4亿中国人患有ED,产品市场广阔,引发社会强烈争议。第二,作为医药上市公司,数据竟来自券商研报。第三件蠢事,借利好违规减持套现。第四件蠢事,在严监管环境下,任性减持撞上监管法眼。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常山药业股东人数为3.62万户,而从公司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也有多位个人性质的股东,其持股数量占比公司总流通股本持股比例并不低。与此同时,从过去几年常山药业的财务数据以及经营状况上,也是显示出相对平稳的状态。

然而,经历了此次意外事件之后,常山药业的股票复牌,难免会发生大幅波动的风险,而3万多股东也可能会因此承受相应的持股市值损失。根据公告显示,经公司申请,公司股票于5月23日上午开市起复牌,而作为一家备受舆论关注的上市公司,在证监会立案调查、且可能存在暂停上市风险的常山药业,其复牌后股价下挫的风险不少,这无疑会让3万多股东承受一定的投资损失。

假如最后的结果是常山药业公司及相关高管仅处以当前证券法的顶格处罚进行处理,而上市公司股东却需要承受着持股市值缩水的压力,这并非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许对于3万多股东而言,在上市公司出现突发事件而导致自身持股市值大幅缩水之际,更应该主动维护自身权益,并积极提出申请索赔等条件。至于监管机构,不仅仅要考虑对常山药业相关责任人的问责与后续处理,而且更需要从根本上考虑到利益受损股东的合法权益,并积极了解受损股东的请求,加快受损股东索赔的进度,这也是落实投资者保护最直接的体现。

对于A股市场而言,投资者保护的提法频繁出现,但在前置条件设置复杂,集体诉讼尚且不完善、不成熟等背景下,却给了投资者保护的实质性推进带来了困难。多年来,因信披违法、财务造假等问题遭到退市乃至强制退市的上市公司不少,但投资者索赔进程缓慢、投资者维权意识淡薄等问题,却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投资者保护的有效性。或许,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投资者保护,仍需要有不断完善的过程,但这同样也是未来提升股市退市率、提升市场强制退市率的必要前提条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