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絕處逢生,不走尋常路!

俞敏洪說只有兩種動物可以登上人生金字塔的頂峰:一個是展翅高峰的雄鷹,一個是堅持不懈緩慢爬行的蝸牛,而他自己就是那隻蝸牛

事業理想和商業贏利看起來是一對矛盾,因為理想總是帶有虛幻色彩,而商業贏利是如此現實。但細細想來,之所以有矛盾之感,大概在於多數人將商業贏利看做終極目標,於是認為理想的存在是多餘的。

俞敏洪:絕處逢生,不走尋常路!

俞敏洪卻並非如此,雖然他也有贏利的需求,但通過教育培訓贏利卻不是他的終極目標。他的目標只是民辦教育事業,這也是我們看到的新東方課堂,不是枯燥的英語教學,而是充滿人生哲理和思想啟蒙的講堂。

對授課風格的追求、打破舊體系的努力,讓俞敏洪的培訓課變得與眾不同。這種不走尋常路的道路,也最終成就了新東方。

俞敏洪說:“我從小時候開始就是這樣的,我有一個特點,就是比較喜歡持續不斷的長期性的努力。新東方能做到今天,跟我這個特點也是有關係的。我從來不擔心別人比我做得更好或是更快,我可能要用更長的時間,但我的結果不一定會比別人的差。小學的時候,別的同學課文都背完了,我還沒有背完。別人用一天背完一篇課文,我可能要用一個星期或兩個星期。但是我有一個目標點,就是要把課文背完,要把課文背得滾瓜爛熟。所以背完以後,我就忘不了了。”

俞敏洪:絕處逢生,不走尋常路!

三次衝擊高考,三次夢斷留學路,被“踢”出北大,流離失所,寄人籬下,零下十幾度的寒夜裡提著漿糊桶跑遍大街小巷貼廣告……這些曲折的經歷使俞敏洪具備了忍受孤獨、忍受失敗以及忍受屈辱的三種能力。這三種能力使俞敏洪最終走向了成功,一點點築起了自己的新東方大廈。

忍受失敗的能力,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失敗乃成功之母”,每一次成功的背後都有無數次的失敗作為支撐。現代社會中,競爭愈加激烈,優勝劣汰,不進則退。談到這些,俞敏洪深有感觸,他說:“生活中的失敗太多了,為了更好地活著,你就要振作、努力。否則你會被社會拋在金字塔的最底層,你會感到整個金字塔的重量都壓在了你的身上。你見不到陽光,你欣賞不到美麗的風景,你感到絕望。”

俞敏洪:絕處逢生,不走尋常路!

人在失敗、絕望的時候,總是會感到孤獨。而成功的人則會在孤獨中思考,在孤獨中奮發。能夠忍受孤獨的人也能夠走向成功。因為不管有多少人在你身邊,不管你的父母如何督促你、幫助你,不管你的朋友如何支持你、鼓勵你,要想達到成功,最終都只能靠你自己。沒有人能夠代替你收穫成功的果實。如果你想走出平凡,那麼請你走進孤獨,品味過孤獨的人,可以走得更快。

由此,俞敏洪總結出了著名的“揉麵定律”:“人一開始沒有任何社會經驗,也沒有任何痛苦,就像一堆麵粉,手一拍,它就散了。可是你給面加點水,不斷揉搓,它就有可能成為你需要的形狀——雖然它還是麵粉,卻不會輕而易舉地折斷。不斷地被社會中各種各樣的苦難所搓揉,揉到最後,結果是變得越來越有韌性。”

俞敏洪:絕處逢生,不走尋常路!

俞敏洪給他的學生講這個道理,教導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學會堅強,給學生“打氣”。俞敏洪時常對學生說,堅持100次可能都是失敗,堅持到第101次可能就成功了。像我們這樣的人就要養成習慣——就是死不買賬。我不信堅持下去還沒有結果。堅持下去,你慢慢就會發現,你變了,變得有耐心了,變得更加沉著了。

俞敏洪:絕處逢生,不走尋常路!

有些人可能不理解,認為這哪裡是在講課,學生花那麼多的錢來聽故事、聽笑話,這是在浪費學生的時間,是在騙學生的錢。但是,讓事實來說話吧,學生就是愛聽,就是愛來新東方。眾所周知,新東方能迅速發展起來,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學生們的口口相傳。根據新東方內部的調查,新東方80%的學生,是因為聽了別人的介紹而選擇新東方的。許多學生選擇新東方,除了教學水平之外,最吸引他們的就是新東方的講課方式和濃重的校園文化氛圍。由此可見,新東方注重精神培養策略的成功性。相比之下,新東方的競爭對手們後來之所以慢慢衰落了,正是因為沒有注重人文關懷對教育行業所產生的獨特力量,把培訓完全當成了一種赤裸裸的商業交易行為。

俞敏洪:絕處逢生,不走尋常路!

俞敏洪這種貫通人生哲學的做法顯然抓住了時代的特徵。多年之後,我們發現,俞敏洪的這種做法與當下正在流行的“藍海戰略”不謀而合。他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打敗競爭對手上,而是將主要精力放在了為學生創造精神飛躍的氛圍、實現學生自身價值上。新東方營造了一個“無人競爭”的市場空間,然而卻擊敗了很多對手,把競爭對手遠遠地甩在了後面,從而超越了競爭。

俞敏洪:絕處逢生,不走尋常路!

但是俞敏洪當初並沒有想太多,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做法在商業上的意義,他只是想多招攬幾個學生,好好給學生講課。用俞敏洪的話來說:“這僅僅是一個教師的問題,一個怎麼吸引學生、讓學生滿意的問題。”

那些被俞敏洪稱作“新東方精神”的東西卻始終都在。“從絕望中尋找希望,人生終將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