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有很多教师都放弃评职评级了呢?

大爱太美

笔者发现,现在放弃评职称的教师特别多,几乎成了一种普通现象。其中有年青教师,也有年龄大的教师,有中小学教师,也有高校教师。究其原因,有以下的苦衷:



首先,评职称大难了,太折磨人了。先说乱七八糟的条件,论文,证书,学历,教龄,科研成果,一个都不能少。更要命的是,还有指标限制,辛苦达到了条件,一个单位部门,每年给你一个指标,几个,十几个老师去争,融洽的同事关系伤害了。职称还没评上,友谊没有了。

其次,评职称太黑了,里面的水太深。职称指标,因为少而紧俏,多为领导把持。和领导关系不好,根本就没有你的份。还有一种现象叫要指标。某个教师,如果能量够大,可以从教育局或人事局直接给自己单位要一个晋级指标,谁要的就给定谁!


再次,评职称成为领导拿压下属教师的工具。领导说,这事,要这样做,谁不这样,不能参加职称评定。那事,按我说的,没有理由,不做,不准参加职称评定。比如,开会,教案,加班,培训,少一样,领导不高兴,职称不能评。

教师,做为中小知识分子,许多人骨子里有一点小清高,看不上奉迎巴结,鄙视一些人的胡作非为,更不愿为权贵所拘束,所以,索性放弃职称,放弃评职评级的机会。

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和职称评定制度设计的初衷不相符,严重挫伤广大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评上的教师得不到尊重,评不上的教师怨声载道。


如何改变,笔者有两个方法,择一职称之病可治:

第一种,职称和工资不再挂钩。让职称和工资无关。

第二种,取消职称。

同意,请举手!


小桔灯

职称越高职级越高,待遇越高,哪个老师愿意主动放弃?放弃的背后,有多少心酸和无奈?教师职称和职级评定太复杂,弄得老师身心疲惫,耗去老师太多时间精力,该改一改了,改得越简单越好。



举几个实例。前两年我们学校一位老师评中级职称,评了三次居然都被上级主管部门打回,都没过关,而且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位老师深受学生喜欢,家长和同事认可,但一个中级职称竞评了三次还不过关,这得让老师的心拔凉拔凉,关键是耗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后来中级职称评审权下放到学校,很快评审过关。



至于高级职称评定,我们学校有不少老师被迫放弃了,为何?因为我们学校是一所老学校,平均年龄达47岁,高级职称编制早己用完,而是己超编制严重,学校政工说,要等一堆高级教师退休后才有高级名额,45岁以下的老师基本没希望评高级,都要等到退休看能不能评上了,年轻老师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而且我认为高级职称名额应该全区(全县)统筹安排,有些新学校老师30多岁评上高级,而老学校老师直到退休还评不上,不公平。



祝老师们新年愉快!


途虫的百味人生

这个问题问得好!

是啊,为什么很多人都放弃评职称了呢?

不放弃又能怎样?难道能评得上?

哈哈,真是笑话。现在的评职评级可真是难比登天呀!所以,这放弃的背后,其实更多的是无奈和辛酸!

究其原因,无非就是以下几种:

一、看清了现实,评职称永无可能。

很多老师,尤其一线老师,甚至是班主任,每年都奋斗在最前线,但是,每年到了评职称的时候,轮到的总是别人。

这个别人和领导之间,有一万八千种关系和可能,所以,不可能轮到你。

而且,每年都有名额限制,就算你条件符合,但是名额有限呀。每年给的几个名额和全校未评人数,粗略算来,要被轮到,还得二三十年,甚至更久,你说不放弃行不行?

二、教学成绩一般,考核靠后。

教师团队里,有一种人,看起来很努力,但总是不出成绩。上课、辅导、批阅作业,没有一样落下,但每次考试下来,自己带的班总比别人低。成绩低了,考核自然到不了前面,考核到不了前面,评职称自然轮不到你。

教师团队里,还有一种人,吊儿郎当的,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工作,这样的人,自然也出不了多好的成绩,考核、绩效、工资、职称,都无所谓了!这种人,也算是放弃了评职级,更像是开悟之人。

毕竟,放下一些东西,才能活得洒脱。

三、把教师这个职业放跳板。

有一类人,本来就不想当老师,或者本就不准备当老师,只不过为了暂时找个工作养家糊口,或者为了落户,或者为了找对象等各种原因,才成为教师的。这类人,每天都想着跳槽离开教师岗位,自然对评职级不在意或者放弃了。

四、有其他赚钱手段。

还有部分教师,有其他的赚钱手段。有做家教的,办补习班的,校外兼职的,或者干脆自己开店做生意的等等。

很明显,工资太低,评职称没有希望,靠这点钱养活不了自己,只能另想办法了。当有了其他赚钱方式,评职评级自然无所谓了。

总之一句话,目前的教师职称制度,还有很大缺陷。有很多的老师在教育一线奋斗一辈子都评不了职称,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若要让每一个真正付出了的教师,都能得到相应的报酬,那就需要改革现行职称制度。只要教师教学年限符合,自动晋升职称就行。

否则,还会有更多的优秀教师离职、跳槽,还会有更多的教师放弃评职称,还会有更多的教师对教育失望,到那时候,教育现状必定堪忧!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或多或少的帮到你!谢谢!

个人想法,有不同意见,评论区交流哦!


非此

评职评级,就是职称晋升。放弃职称晋升,这是一个困扰很多教师的现实问题,也是挣扎无果之后的无奈选择。我身边就有不少老师在年年申报年年淘汰后放弃,究其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一、职称晋升的硬性条件近乎苛刻。如中高级都有省级以上论文发表的要求,还有乡村学校任教经历、班主任工作经历、指导学生获奖、课题研究、示范引领等诸多条件,真要一一落实,对于大多数一线教师而言,时间、精力和能力都不允许;

二、评审指标少得可怜。前些年,不论中级还是高级,指标较为宽松。而现在,一大批年轻教师达到申报中高级的要求,可惜僧多粥少,指标有限,每年公示时都是几家欢乐大家愁,让人越来越气馁;

三、评审程序不够透明规范。每个参与评审的评委在动身前都会接到好多请托,要么通过熟人,要么直接给钱,还有无耻的掮客从中牵线牟利,看中的就是评委手中可以自由掌握的指标及评审权。尽管评审规则越来越规范,但最终仍然明显可见金钱、关系在其中大行其道,左右评审结果;

五、寄望于呼声日高的职称晋升改革。针对教师职称的实际情况,广大一线教师痛感于其积弊成疾,极力呼吁改革,目前好像在高层已经透露相关信息。


俗世飘鸿

你见过哪个教师放弃评职评级了呢?不是放弃而是在争取,除非自己宣布放弃,绝大多数教师还是要为评职称而努力的。



职称的名额少是现实,但职称又不能过多,多了就不能体现职称设置的激励作用。失去了评职称的意义。

也许因为争取无望,也许就是不够条件,我想,任何一个人都不会轻言放弃的。

因为职称与工资挂钩,就必然会引起竞争,那些努力工作,条件突出的教师,学校是不会亏待他们的。优中选优,是评职称的根本。正是因为名额少,才能极大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才能使大多数人望尘莫及。



假如你有过人的教学成绩,有突出的教研成果,大多数教师就会支持你,赞成你。学校领导也不会不评你。谁不希望自己的学校出名师出高徒,如果昧着良心评上无德之才,只能挑起矛盾冲突,引起大家不满,这当领导的不会不考虑现实。

所以,说很多教师放弃评职称了,谁能相信呢?这只是一种消极的舆论,一种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不负责任的无稽之谈。

过去称高考是象牙塔,越考越难,现在称评高职那么难,高处不胜寒。其实,攀登高峰者历来都很难,评职称也是如此,那些评上高职的绝不是无能之辈,也绝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靠金钱,靠关系,而都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奋斗,才赢来的春天。



谁能轻易放弃职称,谁也不想放弃职称,因为职称关系着自己的利益,关系着自己退休后的钱途。

说大多教师都放弃评职称,是经不起推敲的。我不赞成这种说法。


晨曦145610442

本人在高校从事人事人才工作多年,专门做职称评审工作也有好几年。期间遇到过好多教师向我们哭诉,然而,又有什么办法呢。

在大学里,职称可以说是老师们的头等大事,如果评上教授职称,在大学算得上功成名就了,在职期间享受很高的地位,退休后能多拿不少退休金。因此,但凡还有一点机会的,都要为之一搏。

然而很多人不了解的是,高校一方面为了促进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为了减少评审时的人情照顾,避免按资排辈现象,所以会制定较高的评审条件,以确保每年符合评审条件的人不会太多,也就是用硬杠杠来选人。

由于职称评审的指挥棒作用,老师们都奔着职称条件使劲,过不了两三年,能达到条件的人越来越多。同时,学校新进的教师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学校还必须隔上几年就修改一次职称条件。

这些措施,其实是有利于年轻教师早日成熟的,但对一些老教师,就有些不太适用了。很多人从之前的评价体系中过来,科研水平确实一般,也不擅长写论文,好不容易凑够条件,结果一看改条件了,又够不上了。前几年有位中年教师,40出头还是讲师,因为是硕士毕业来校工作的,还是文科教师,根本没有科研能力,好不容易通过教学研究凑够条件,结果因为一篇论文被认定不合要求而没有参评资格。他给我打电话,说自己身体也不太好,明年有成果出了有效期,而且学校可能要改条件,这辈子估计讲师到头了。我听完也没法作答。再以人为本的学校也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位老师,我只能鼓励他再努力。幸好第二年学校没有改条件,他终于如愿评上了副教授。当然,教授他就不再去想了。

现实就是如此,社会就是金字塔形的,不可能每个人都能爬到最高。实际上,在我们学校,副教授以上的教师已经占所有教师的60%以上,而且他们的收入,和机关占不到15%的正处差不多。你说我一个科长,操这份心干嘛呢。


高校人才真经

放弃是一种态度,放弃是一种无奈,放弃是一种必然,放弃是一种抗议,放弃是一种放弃。

放弃是一种态度。有的老师,对于生活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把握,他们顺其自然,不争不抢,有一种无为的感觉,有的东西来了就来了,不来也不会觉得如何,这种超凡脱俗的性子,你如何让他去背弃他喜欢的书、喜欢的学生、喜欢的课堂,有了这三者其他的事情也就无所谓了,不要笑,我们的老师有的就是活的那么清高,活的那么真实,看透生活,活的是一种态度!


放弃是一种无奈。现实中有太多的无奈,而这种无奈不是你不想选择就不能选择的。职称的评选,他的前提是一种量化的评价,虽然教育部门做出了规定,要综合评价,要更看重发展性评价,但这种评价周期长,很难做到长期跟踪,更难做到量化,所以绝大数的学校选择了“业绩评价”,这种评价,往往会比较的片面。这也挫伤了一部分人的积极性。

放弃是一种必然。因为是高级职称太少,很多人即使在努力也无法达到高一级的职称,我的同学就告诉我,他们市区是全区退一个高级岗位,然后全区晋一个高级岗位,他的很多同事国家级荣誉一大堆,但是没有用,因为没有岗位,他们在五年前就说,他到了退休能评上一级就不错了,也不知道他现在如何了。相信,如果是这样,不放弃也得放弃啊!

放弃是一种抗议。职称评审之所以让人诟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有的单位存在暗箱操作,这种暗箱操作,寒了一部分老师的心,那种竞争向上的心失去向上的动力,看着自己一次一次的失去机会,也就新生抗拒,不评又如何!!



放弃是一种放弃。有的老师天性淡然或者确实能力不够,平日的教学也是马马虎虎,这样的老师也是存在的,他无法在工作中展示自己,也无法得到老师、学生、领导的认可,放弃不是被动的,也只能选择放弃。


琴岛教育

没有人会跟钱过不去的,教师也不例外。教师不是圣人,也要生活。

职称等级基本上决定你工资的多少,是你生活费用的来源。绩效工资就不说了,有等于没有。

入职九年的我,目前还是中二级别,工资不到三千五,而同校副高级别的同事已经是五千多了。你说我不想评职称评级吗?九年都是班主任,每天都是泡在学校,累死累活,绩效工资也就是不到四百块。而副高级别的同事确实几节课,轻松惬意,基本不在乎绩效工资,反正基本工资都五千多了。


入职六年后才有资格评中一。当时论文和计算机是最基本的评选条件。为了通过计算机模块的考试,我花费了一千多了买资料,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没日没夜地练习,最终是通过了。还没来得及高兴,学校通知说今年中一没有名额。要么等教育局分配名额,要么中一的同事晋升才有名额。条件达到的时候,却是晴天霹雳!时不与我啊!

想当年刚入职的时候,职称评选的名额比较多,比较容易评上。当然,那时参评的时候体现更多的是你的软实力,能真正靠实力评上的还是比较少。


对于职称的评比,历来被老师们所诟病。之前一直都存在不公平的现象,有太多的猫腻了。现在又有名额限制,不知道名额是如何计算出来的。怎么就不能跟公务员一样,年限一到自然晋升。没职称不要紧,最重要的是享受同等待遇。


师者道

当下,确实有许多老师放弃了评职晋级,其实,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职称与工资挂钩,并且直接影响退休后的工资待遇,但实在难以承受沉重的压力。


教师职称可以说是许多教师内心无法表达的痛,真是让老师爱恨交加。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初衷就是为了调动教师积极性,激发教师职业动力和活力。32年过去了,教师职称评定制度推行过程中,的的确确暴露诸多问题,严重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教师职称制度的不完善,标准不一致,名额有限,更有甚至,一些人拿职称做交易,许多老师不堪折磨,不得已而为之,遗憾放弃职称评定。

时下,身边许多同事,对职称,尤其是高级职称评定根本不抱任何希望,甚至放弃了。我刚参加工作时的学科师傅,开始学历不够,很大年龄参加自考,后来学历达标了,可是与中青年教师竞争,不占任何优势,后来学校特别争取一个名额,又因为没有省级论文,最后没通过,伤心之余,自己放弃了。这样的老师现在不在少数,职称让老师纠结,职称评定引发了老师之间的恶意竞争。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到了不得不改的关头,否则,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难调动的。


现今,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适当提高中小学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这无疑为广大教师带来了福音,教师职称评定不在是教师无奈的痛,教师的地位和待遇额提升指日可待。


俺油菜

教师放弃评职评级,有辛酸有无奈有不屑。

朋友甲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二十年,育人经验丰富、教学硕果累累、深受学生喜欢,却花了八年才评上中级职称,究其原因, 就一个字,普通话不达标。语文教师要求普通话达到二甲水平,朋友的口音方言味道重,为此,挑灯夜战、闻鸡起舞,一天到晚练普通话,搞得心力交瘁,才在去年拿到二甲要求的87分。此中有多少辛酸谁知道?

朋友乙研究生毕业,年前有为,各项要求都符合中级职称要求,评分也很高,但是一天校领导找到他要求他退出评级,理由是学校推荐名额有限,他同科的一位老教师虽然综合得分不如他,但是介于年龄原因,学校准备先推荐他。朋友乙心中虽有一百个不愿意,但是也只有无奈答应。

朋友丙教画画,美术造诣很高,是地方知名的青年油画家。有一天我在他家看到他的简历,居然还是低档的小教一级。问他原因。他一脸不屑:职称有什么好评比的,那么繁琐的程序,那么杂碎的条件,我要是把心思放在评职称上,我还有心情画画吗,这小教一级还是因为学历原因自然晋升的?

三位朋友,三段不同的遭遇,折射出许多教师评比职称中遇到的种种困扰。

现在的现状是教书育人好的不一定能评上职称,评上职称的大多是会钻营的。这已经远离了职称评审这项政策的初衷了。

因此, 我的建议是,取消职称评比,代之以更科学更合理的教学教研和育人成果的考核办法,只要考核基本合格,每年就自然晋升教师的工资等级。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抛开职称评审的枷锁,全心全力扑在教育事业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