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邪入體 易發多種疾病

人人說祛溼,但溼氣是怎麼回事,怎麼有的溼氣,不同溼氣的表現是什麼,卻很少有人能說清楚。

溼邪引起的疾病很多,溼邪存在於人體的不同部位,可以有不同病症。比如痰溼在肺,就會引起咳嗽,肺炎,支氣管炎;痰飲溼邪如果停留在乳房位置,就容易造成乳腺囊腫,甲狀腺腫大,淋巴腺腫大;溼氣困厄在關節,就會造成關節的麻木、重滯、腫脹,若下肢積水還會造成水腫;如果溼氣停留在皮膚,則會引起諸多的皮膚病,如皮膚的腫脹,瘙癢,溼疹滲出。

于振宣表示,除頭悶、頭沉、頭重、頭目不清、昏睡、肢體酸困、痠懶、全身沒有力氣外,溼邪沉積體內還有一個表現就是肥胖,而肥胖則可導致“三高”等各類疾病。

那麼,從中醫的角度怎麼來祛溼呢?宣上、暢中、導下。

宣上,即在上宣肺,肺為水之上源,肺氣肅降,水溼才能下達膀胱;暢中,就要健脾利溼,讓脾恢復正常的運化和升降功能,溼氣才會化掉;導下,就是要通過利尿把溼氣排出體外。此外,還要根據不同患者的個體差異,採取不同的辦法辨證施治,如芳香化溼,祛風化溼,苦寒燥溼,淡滲利溼等。

有了溼邪,三分靠藥,七分還要靠自己。于振宣強調,不少人喜歡食用寒冷食物,肥甘厚味,尤其是夏天,甜食、冰激凌、冷飲,夜宵燒烤、油炸食物的攝入大大增加,這些都會加重溼氣,不少女人為了減肥美容把水果當飯吃,也會讓溼氣加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