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叛逆期怎麼教育

青少年叛逆期怎麼教育

“我是一名教師,現教八年級。班裡有個別學生成績非常差,每次考試均在二十分左右,他們對學習(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早已無感了,而且不乏相當叛逆的學生。有的是父母老是提學習,學習,還是學習,孩子就偏不學,人在教室,心早已漂向了遠方。我最無奈的是,竟不知道怎樣走進他們,因為他們的內心世界真心不是那麼容易就敞開的,也不知如何與孩子們的家長溝通。雖然,從成績上,感覺這群孩子好像也就那樣了,但他們還如此的年輕,怎樣可以和他們產生鏈接,又如何讓他們和學習有一個鏈接呢?”

"你說說,你到底想幹嘛!天天就知道玩手機鬼混,根本不想學習的事兒!這次考試墊底,還被你班主任點名批評,讓你媽老臉往哪擱!你再這樣下去你的人生真毀了!!!"開完家長會回到家,看到迎面開門的兒子,我再也壓不住心中的怒火,惡狠狠地罵了他幾句……

“你們別說了,我沒興趣學習,靠其他也能掙錢的,媽媽爸爸你們真虛偽,除了讓我學習,你們還會說什麼?” “嘭“,伴隨著兒子甩門而去的聲響,我模糊了雙眼……

想想以前多麼乖巧的孩子,現在叛逆,玩手機,成績墊底,抽菸喝酒,撒謊逃課,老師看到孩子了也頭疼,我更是不知道用什麼語言表達。

青少年叛逆期怎麼教育

(一)避免兩極教育誤區

家長應辯證看待孩子的青春叛逆期,該階段是孩子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其個性和創造性都恣意升騰,侍機張揚;同時,由於孩子身心發展、所受教育的侷限,他們形成的諸多想法並不成熟甚至偏激,這就需要靠外界教育正確引導孩子。但在現實的教育中,一些家長卻很容易陷入教育兩極分化的誤區。 誤區一:全面打擊。有的家長面對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頂嘴、不聽話等,大為惱火,覺得不把孩子的這股“邪勁”壓下去,孩子就有可能變壞。於是家長採取了強硬的措施,非打即罵。漸漸地,孩子表面上恢復到以前那個言聽計從的“乖孩子” ,實際上,已關上心靈深處那扇與父母交流的大門。 孩子進入青春叛逆期後,格外渴望得到外界的認可和尊重。所以,家長要注意對他們下放各種權利,以幫助孩子從不諳世事向成熟過渡。 自主權“你應該”、“你必須”、“你懂什麼”諸如此類的話是不少家長的口頭禪。建議家長們面對叛逆期的孩子儘量少說這樣的話,內心深處認為自己已是大人的孩子是不會接受這種命令的口吻的。 發言權“考不上大學就去掃馬路”等話語,不少家長都對孩子說過,雖然是為了孩子好,但他們的耳朵已經長繭,叛逆期的他們對這些話可以說是“百毒不侵”了。這時家長應少說多聽,瞭解孩子到底在想什麼。 時間支配權這個時期的孩子渴望擁有自己的小天地,所以,家長不要自作主張,將孩子的時間按自己的意願排得滿滿的,要將時間交由孩子自己去安排,對安排的不合理處,家長再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議,千萬不要全盤否定孩子。 表決權家中的一些大事,如搬家、買房之類的,不妨同孩子商量一下,考慮一下孩子的感受,徵求孩子的意見,有著民主氛圍的家庭,孩子一般能主動向父母靠近。 隱私權孩子在進入初中後,一些家長髮現,以前經常跟自己說心裡話的孩子變得不太愛搭理自己了,孩子開始有了自己上鎖的日記本、私人信件。徐教授稱,如果孩子實在不願同家長交流,也不必過於強迫,尤其是不要偷窺孩子隱私,尊重孩子的同時也為自己贏得了尊重。

青少年叛逆期怎麼教育

(二)親子溝通有技巧

對於叛逆較明顯的孩子,家長會感覺到與之不好溝通。這裡介紹幾條比較實用的親子溝通技巧。 尊重孩子: 家長不要老是盯著孩子的弱點,不要拿孩子的短處同別的孩子的優點比較。在與孩子接觸時,家長應儘可能多找孩子的優點,並多鼓勵,減少孩子對家長的抗拒心理。

換位思考: 忌從學習入題: 同孩子交流,家長不要老以學習成績入題,這樣只會讓孩子心有壓力,懷疑家長交流的動機。交流時,家長可以從家事入手,將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後,再談正事。 穩定情緒: 家長帶著情緒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會導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長在急躁、心煩、不冷靜的時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靜後,再去同孩子交流。 允許孩子犯錯: 這個階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見的關鍵時期,小錯肯定難免,所以,家長應該允許孩子犯一點錯、吃點虧,不要過分束縛孩子的手腳。同時,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強,家長的良好言行能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