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曹操在刘备攻汉中之战中要放水?

河苦

孝献皇帝癸建安二十二年(丁酉,公元二一七年)

法正说刘备曰:“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
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今策渊、郃才略,
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必可克之。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
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
以与我,时不可失也。”备善其策,乃率诸将进兵汉中,遣张飞、马超、吴兰等屯下辨。
魏王操遣都护将军曹洪拒之。

217年,两军初战,刘备先锋部队张飞、马超、吴兰等迂回进攻西面,曹操方面出动了曹洪、曹休等人。

   孝献皇帝癸建安二十三年(戊戌,公元二一八年)

三月,有星孛于东方。曹洪将击吴兰,张飞屯固山,声言欲断军后,众议狐疑。骑都尉曹休曰:“贼实断道者,当伏兵潜行;今乃先张声势,此其不能,明矣。宜及其未集,促击兰。兰破,飞自走矣。”洪从之,进,击破兰,斩之。三月,张飞、马超走。休,魏王族子也。

……
刘备屯阳平关,夏侯渊、张郃、徐晃等与之相拒。备遣其将陈式等绝马鸣阁道,徐晃击破之。张郃屯广石,备攻之不能克,急书发益州兵。诸葛亮以问从事犍为杨洪,洪曰:“汉中,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发兵何疑!”时法正从备北行,亮于是表洪领蜀郡太守;众事皆办,遂使即真。

218年上半年,战争升级,刘备亲自出战,诸葛亮全力后援。曹操这方面,除了曹洪、曹休外,夏侯渊、张郃、徐晃等也都出战。

秋,七月,魏王操自将击刘备;九月,至长安。

南阳吏民苦繇役,冬,十月,宛守将侯音反。南阳太守东里衮与功曹应余迸窜得出;
音遣骑追之,飞矢交流,余以身蔽衮,被七创而死,音骑执衮以归。时征南将军曹仁屯
樊以镇荆州,魏王操命仁还讨音。

下半年,曹操也亲自出征,到了长安。值得一提的是,这时候关羽在荆州方面的动作引起了中原不少反叛曹魏的势力,牵制了曹操的部分注意力。

   孝献皇帝癸建安二十四年(己亥,公元二一九年)
……渊与刘备相拒逾年……备使讨虏将军黄忠乘高鼓噪攻之,渊军大败,斩渊及益州刺史赵颙。张郃引兵还阳平。是时新失元帅,军中扰扰,不知所为。督军杜袭与渊司马太原郭淮收敛散卒,号令诸军曰:“张将军国家名将,刘备所惮。今日事急,非张将军不能安也。”遂权宜推郃为军主。郃出,勒兵按陈,诸将皆受郃节度,众心乃定。明日,备欲渡汉水来攻;诸将以众寡不敌,欲依水为陈以拒之。郭淮曰:“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之,备可破也。”既陈,备疑,不渡。淮遂坚守,示无还心。以状闻于魏王操,操善之,遣使假郃节,复以淮为司马。
二月,壬子晦,日有食之。
三月,魏王操自长安出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刘备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
我必有汉川矣。”乃敛众拒险,终不交锋。操运米北山下,黄忠引兵欲取之,过期不还。翊军将军赵云将数十骑出营视之,值操扬兵大出,云猝与相遇,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魏兵散而复合,追至营下,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魏兵疑云有伏,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劲弩于后射魏兵。魏兵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备明旦自来,至云营,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为胆也!”

操与备相守积月,魏军士多亡。夏,五月,操悉引出汉中诸军还长安,刘备遂有汉中。操恐刘备北取武都氐以逼关中,……徙氐五万馀落出居扶风、天水界。

219年上半年,刘备斩杀夏侯渊,曹操亲自到汉中,但是因为被黄忠、赵云挫败,此后又被刘备坚守不出,最终将士损伤太大,被迫撤退回长安。而回去途中,还把汉中的不少人口都给搬走了。

由此可知,汉中之战前后历时三年,曹操方面,除了夏侯惇、张辽守东部,于禁、曹仁守中部之外,徐晃、张郃、曹洪、夏侯渊等半数名将都调到了西线(那时候乐进已经死了)。最后付出了夏侯渊阵亡的代价,还是不能守住,这才被迫放弃汉中。

至于说,为什么曹军看上去在汉中表现得不如以前那么凶猛,这原因也是很多的。首先战场来说,汉中距离成都更近,曹军要越过秦岭争夺,不如刘备就近方便。其次曹操当时在东部和中部还受到孙权、关羽的牵制,而刘备是全力北上。再加上曹操自己已经年老了,锐气也大不如前,而刘备方面有诸葛亮统帅后方,有法正参谋军机,可以说正是人力配置的巅峰,这才造成了汉中之战的胜败结果。


巴山夜雨涮锅

众所周知汉中之战是曹操少有的在刘备手上吃的败仗,按理来说当时曹操一方是孙权和刘备在军事实力上无法企及的大山,曹操在与刘备的汉中之战中应该是占据绝对的优势的,那为什么曹操会败在刘备手中呢?当然是曹操确实在这历时两年的战争中放了水,不管是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导致。



从主观上来看,曹操对汉中这个地方没有必得的决心,他曾经称汉中为“鸡肋”,何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谓之“鸡肋”。事实上当时的汉中经过诸侯之间的大小战役,虽然依旧是战略要地,但于曹操得霸业来说,并不是什么必取之地,取胜的决心也就没有那么强烈,自然而然就放了点水了。



按当时曹操一方的形式来看,其实放弃汉中或许对曹操来说也可以算是一步好棋。在刘备攻打汉中之时,曹操就已经迁走了汉中数十万平民,汉中实际上已经没有生产能力,曹操放弃汉中既收缩战线,减少损耗,又可以牵制刘备,拉长刘备补给线,也可谓是一举两得的办法。可能对曹操来说汉中之战唯一的遗憾就是亲信夏侯渊死在了这里了。



而且就当时的客观条件来看,曹操在汉中与刘备交战的时候同时还在与孙权交战,又在征讨乌丸,后方还有叛乱,多线作战,焦头烂额,直接导致了曹操对汉中之战指挥上的缺乏与错误,这也是后人看来曹操对刘备的放水的原因之一吧。



最后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粮草了,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战争中粮草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汉中之战中曹操的粮草供给是存在很大问题的,粮草运输需要翻山越岭经过小道运输,道路遥远而且难走,又经常收到刘备一方的骚扰,曹操是无心在汉中与刘备恋战的。这也是曹操在汉中之战中可能放水的原因。不管怎么说,汉中之战曹操败了,并且在第二年就病逝,许多史学家说曹操其实是忧虑汉中之战的失败而忧郁成疾,这个方面来说,曹操其实对这场战役是很上心的,各中缘由,我感觉已经是很难考究了。


老几头

原因很多,也许是双线或者几线作战,也许是粮草困难,但我个人觉得最主要的还是曹操心态的变化,这时候曹操已经65岁了,三国时期的65岁和现在是无法相提并论的,而且一生戎马,可能早就已经厌倦了打仗,从司马懿的建议中就可知道,刘备因为靠欺诈刚得四川人心不稳不服,这时候一战可定!而曹操却说既得陇 复望蜀,后来证明这是一次严重的军事失误,但从这点可以看出曹操已经厌倦打仗,也可以看出司马懿对大势的洞察力,事实证明不光是心态,身体上也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从汉中撤军第二年曹操就病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