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树倒猢狲散,一个细节泄露贾母大家长心中无限凄凉

眼看树倒猢狲散,一个细节泄露贾母大家长心中无限凄凉

《石头记》到第七十五回,贾家败亡的迹象已经十分明显了。

这天贾母坐在榻上,听王夫人说甄家获罪被抄家的事,心里不自在。点头叹道:“咱们别管人家的事,且商量咱们八月十五日赏月是正经。”

贾母是荣宁二府标志性人物。她懂生活,会保养,性情豁达乐观,又会疼子孙。她的存在,提醒着人们贾家战功中崛起的荣华富贵,她的长寿,是贾府“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象征。别人看她是个不问闲事、养尊处优的老祖宗,实不知她的人生经历早就让她懂得皇恩之下的富贵荣华并不足恃,“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事儿她看了听了多少个来回了。只是从来没有哪一家,像甄家与贾家这样老树深根的联系,像甄家和贾家这样相似、这样亲近。兔死狐悲,甄家有难,老太太心里怎能不翻腾。一则为甄家难过,再则为贾家子孙担忧。然而老太太明白,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该来的迟早会来。贾母的生存智慧,正在于得乐且乐。她看破了盛衰的局,不相信永远的好,今朝有酒今朝醉——不然,又能怎么样呢?

眼看树倒猢狲散,一个细节泄露贾母大家长心中无限凄凉

明明心里不自在的老太太不顾夜寒风冷的劝阻,偏要领着众家眷们去园里赏月。“多穿两件衣裳何妨?那里正是赏月的地方,岂可倒不去的?”也许贾母心下明白:下一次再举家赏月,更不知是何时了!

接下来是王夫人、尤氏等伺候老太太吃饭。即从吃的东西,也处处写出贾家光景大不如从前,“比不得在先辐辏的时光了”。这时书中自然而然抖了一个细节,几令人捧书掉泪——

“贾母问:‘有稀饭吃些罢。’尤氏早捧过一碗来,说是红稻米粥。贾母接来吃了半碗,便吩咐:‘将这粥送给凤姐儿吃去,’又指:‘这碗笋和这盘风腌果子狸给颦儿、宝玉两个吃去,那一碗肉给兰小子吃去。’”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贾母吃粥时所想所吩咐的人和事,属于当时情境下的潜意识。在心里不良的预感下,她自然而然惦记的人,是为她多年来鞍前马后侍奉承欢、如今却病倒不起的可怜的凤姐儿,是尚未成家立业的她心尖尖上的二玉,是贾家最有出息的第四代传人兰儿。她把奉养自己的好吃的几样东西一一分赐给心爱的子孙们,潜意识里,是她为子孙们福寿不永而伤心叹息,是希冀子孙们能吃一口、得一口,是为子孙们未来的恶运心痛和担忧。垂暮之年的老人,面对树倒猢狲散的家族悲剧,能为子孙们做的还能有什么呢?

曾经在电影《钢琴师》中看到一个情节,即将被分别押送集中营的犹太人一家共同分食一块饼。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犹太家族的习惯,但我想这其中蕴含的情感,与贾母将已然败落的家道下更显珍贵的几样稀罕吃食分给孩子们是一样的:就是希望一家人还能再团聚,还能在一起其乐融融地吃团圆饭。

可恶程本以讹传讹,将“果子狸”误为“果子独”,“颦儿”误为“平儿”,遂有“又指着这一盘果子,‘独给平儿吃去’。”的文字,后面宝玉兰儿均无,使原作精神顿失。读《石头记》,版本不可不慎!

眼看树倒猢狲散,一个细节泄露贾母大家长心中无限凄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