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平臺惡性競爭不止 造謠抹黑、挖腳回踩行業呼籲規則

“造謠、抹黑、挖腳、回踩,如果直播平臺一直保持這樣的競爭方式,那行業永遠不會進步”,一個直播行業的媒體人向筆者吐槽。

作為一個新興互聯網行業,和早年的遊戲行業一樣,惡性競爭叢生,不過到直播平臺這裡還要更甚、手段更為拙劣。遊戲行業的抄襲、高價哄抬IP,對標當前愈演越烈的挖腳、哄抬主播身價,甚至是惡意抹黑,直接導致整個直播行業在運營成本和公關費用上急速上升,加上原本就居高難下的寬帶費用,為直播平臺實現快速盈利雪上加霜。

虎牙的上市,意味著直播平臺開始走上正軌,不過就虎牙1季度財報來看,問題依然不小,盈利僅3000萬,5月一週內挖走鬥魚三個中型主播全部花光。指使主播回踩鬥魚的行為,為行業和網友所詬病,原本三個中型主播的粉絲中就有不少是平臺粉,能夠為虎牙帶來相應價值的流量還是個未知數,等於傷敵一百自損三千。

被哄抬主播身價回踩抹黑 鬥魚到底犯了什麼錯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頻頻被敵臺哄抬主播身價鬧得雞犬不寧,挖一個主播回踩一個主播,鬥魚犯的就是“懷璧之罪”。兩軍交戰,軍心很重要,私聊主播,表示當前平臺給你的工資太少,不如來我臺,不管到底是不是真心,都會對鬥魚的軍心穩定造成一定影響。而且確實拿著這樣的話去“要挾”鬥魚加薪的主播還不在少數。

虎牙上市,目標在上市之前就說的很明確,要做“遊戲直播第一平臺”,自身的問題還沒解決:秀場為主,營收模式單一,遊戲直播板塊miss、騷男扛旗多年,中型主播斷檔,造星能力嚴重不足。這些問題由虎牙從YY脫離的秀場基因、以及盤根錯節的工會制度決定,一時半會根本不可能解決。

直播平臺惡性競爭不止 造謠抹黑、挖腳回踩行業呼籲規則

在一時半會都難以解決自身問題,又完全無法瓦解鬥魚在遊戲直播領域的群星矩陣,那只有一個辦法:挖空對方主播。教唆主播回踩到底是經紀公司還是平臺要求,就無從考證了,不過把鬥魚名聲拉下去,這個第一在空有名號的實際情況下至少口碑上穩了。

韋神女友微博替前平臺翻案 當局不能立刻下定論

與青蛙、炫神、李政的跳槽不同,對於這三位老兄,鬥魚官方直接表達了八個字“人生路遠,再也不見”,以示以後不存在任何再合作的可能。而對於韋神,就筆者瞭解到,鬥魚還是非常願意他回來的,他的女友後續也在微博上為鬥魚平了反。

原來當時作為韋神和平臺中間人的超管,為敵臺所買通,在平臺和主播間兩邊拆臺,導致鬥魚和韋神的決裂。鬥魚的對手平臺也在各大論壇助陣說韋神開掛,進一步加深了鬥魚和韋神之間的矛盾,最後韋神前腳去了虎牙,後續超管也跟著一起跳槽,各大論壇貼吧關於韋神開掛的帖子立刻被刪除,各種套路不得不說實在太深。

顯然到青蛙、炫神、李政這裡不需要如此大張旗鼓,直接不顧後果地讓主播diss鬥魚欠薪。鬥魚第一時間給出了反擊,隨後青蛙再給出記錄和截圖。不過從青蛙爆出的所謂證據裡,可以看到鬥魚提到的遲遲不開發票導致青蛙禮物和工資無法結款為真實情況,發票開票日期拖延到了4月24日。

直播平臺惡性競爭不止 造謠抹黑、挖腳回踩行業呼籲規則

就揚州到武漢的快遞,再加上鬥魚作為一個準上市公司本身的賬期,5月上旬確實很難結款,而5月下旬,青蛙就選擇了跳槽,再帶節奏說鬥魚欠薪,這波操作簡直天秀,不過還是建議青蛙將開票日期4月24日抹去反而有點可信度。

呼籲正當合理競爭 主播不應成為平臺競爭的棋子

不夠太平的顯然不止鬥魚的遊戲直播板塊,泛娛樂板塊也是一樣的情況。前段時間的馮提莫、阿冷、陳一發兒輪流被diss。而diss的點很是奇怪:某人爆料某人的聊天記錄中間提到了馮提莫、阿冷、陳一發兒,於是這個是就開始被當做真事來找實錘。

馮提莫迴歸後表示,花了百分之一百、兩百的努力去成長,但是有人想花百分之三百的力氣去黑你,這些人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你的身上,想看到你的不好。我沒有辦法阻止他們,我們做好自己就好。阿冷直接回懟:“一對野鴛鴦撕破臉的破事還想帶別人下場?背後喜歡編排別人的爛嘴女人我見得多了,造謠拿不出證據的家裡戶口本必少人”。

其實馮提莫的話,放在平臺之間的競爭上又何嘗沒有道理?不管是鬥魚還是虎牙,都是花了百分之一百、二百的努力去成長為行業的標杆型企業,不繼續修煉內功卻停下來抹黑對方。尤其“欠薪”這個梗,幾乎快被玩壞了。

直播平臺惡性競爭不止 造謠抹黑、挖腳回踩行業呼籲規則

每個從鬥魚離開的主播都是因為欠薪,而且還正好都去了虎牙,劇本和臺詞太像,第一個說欠薪的出來,觀眾們信了,第二個出來,觀眾們還是信了,第三四五六七依然是這個梗,難道鬥魚從第一個欠薪出來就沒有任何進步?為什麼第一爆出欠薪後,平臺跟他同樣量級的主播不積極響應,難道是鬥魚剛巧工資發到他頭上就沒錢了?

不管平臺還是主播,是大或者小,能成長起來均屬不易,希望主播珍惜自己在業內的口碑,不要為了一時利益淪為平臺惡意競爭的棋子,最後落的人氣、利益兩空的下場,參考蛇哥的下場。也希望平臺認真把精力放在提高內容質量,培養優秀主播身上,每個主播的成長均為不易,挖去就好好培養,何必透支主播的粉絲凝聚力和信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