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麻醉歷史,看完之後你還害怕麻醉嗎?

疼痛是讓人很痛苦的事,特別是需要用刀子,把肌肉劃開,對病人進行醫治的時候,如果沒有麻藥,那割肌之痛更是讓人難以忍受。幾千年來,人類在征服疼痛的道路上,艱難的向前邁進。

肌松、鎮靜和鎮痛是當代全麻手術必備的“平衡三角”,而作為它們的祖先,幾千年前的麻藥是什麼樣子的?今天就來聊聊,麻醉學歷史上不得不說的故事吧!

追溯歷史,麻藥誕生於東漢末年。據史料記載,第一個在外科手術中使用麻藥的人就是華佗。《後漢書·華佗傳》記載:“若疾髮結於內,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剖開)破腹背,抽割積聚(腫塊)。”

有趣的麻醉歷史,看完之後你還害怕麻醉嗎?

非常遺憾的是,麻沸散的配方已失傳許久,我們已經無法知曉古人是用哪種藥材製作的這種具有麻醉作用的藥物。近些年,有些學者用曼陀羅等幾乎復刻製作出了麻沸散。但是,也僅僅只是有一些鎮靜作用,還無法達到外科手術的鎮痛要求。

總之,古代沒有注射和輸液技術,所以,那個時候的“打麻藥”是用“喝”的。

在那個時代,由於沒有麻醉劑,外科手術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為了做手術,有的醫生用絞勒的方法使病人暫時窒息;有的則用放血或壓住頸部血管的方法使病人的大腦暫時缺氧而昏迷;有的乾脆用一根木棒猛擊病人的頭顱,使病人失去知覺......這些野蠻的做法給病人帶來了巨大的痛苦:有的在手術中突然驚醒,痛的大喊大叫;有的在手術後留下了腦震盪等後遺症;有的甚至因此而喪失生命。

有趣的麻醉歷史,看完之後你還害怕麻醉嗎?

1799年,英國化學家漢弗萊·戴維發現了“笑氣”具有一定麻醉作用。一氧化二氮,這氣體之所以叫笑氣,顧名思義,吸入會讓人發笑。隨著醫學的進步,麻醉藥劑在醫療中越來越普及,品類也越來越專業。

到了19世紀中期,乙醚的出現,開啟了現代麻醉醫學的新紀元。從此以後,人類不再承受手術之痛。

有趣的麻醉歷史,看完之後你還害怕麻醉嗎?

那個時候,打麻藥是用“吸”的。莫頓醫生死後,在他的墓誌銘上寫了這麼一句話:“在他以前,手術是一種酷刑;從他以後,科學戰勝了疼痛。”

現代醫學的今天,麻醉不再僅僅是“喝”或者“吸”。

針對不同病情,可採用的麻醉方式有很多種:局部麻醉(表面麻醉、局部浸潤麻醉、區域阻滯麻醉、神經阻滯麻醉等);椎管內麻醉(蛛網膜下隙阻滯、硬膜外阻滯、腰硬聯合阻滯麻醉等);全身麻醉(又分吸入全身麻醉、靜脈全身麻醉、靜吸複合麻醉)。如果病人的病情複雜風險大,麻醉醫生會採用多種麻醉藥物或者多種麻醉技術的複合麻醉方式。

有趣的麻醉歷史,看完之後你還害怕麻醉嗎?

2. 入針手法不同:180度雙向旋轉針頭入針法,改變斜切面位置,防止針頭偏斜,準確到達目標位置。

3. 麻藥用量不同:用藥量少,準確有效的麻醉效果最大限度減輕麻藥對患者心臟和大腦的負擔。

4. 患者疼痛度不同:口腔無痛局部麻醉儀使患者全程麻醉無疼痛。

5. 麻醉效果好:麻醉藥起效時間快,麻醉更迅速,更安全,不會影響患者面部和唇部肌肉組織功能。

6. 自動回吸功能好: 微電腦精控注射術有自動回吸功能,沒痙攣及誤入血管的風險,使患者放心。

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進步,未來人類將會挑戰各種難以完全治癒的疑難病症,我們完全有可能活到150歲啊,你期待嗎?你有過麻醉的經歷嗎?感受如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