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人士稱騰訊將撤回對“差評”投資 差評今晚將回應

讓馬化騰“生氣”的差評將面臨投資被騰訊“撤回”的尷尬境地。

5月23日,差評(杭州麻瓜網絡)宣佈完成了由騰訊TOPIC基金 (騰訊興趣內容基金)領投,雲啟資本等跟投的A輪融資,本輪融資金額三千萬。

一石激起千層浪,騰訊集團公關對此事的回應稱,業務部門的投資,並非公司級投資,不該斷定為騰訊的立場。

5月24日晚間,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 馬化騰在朋友圈評論稱:“之前不知道這個case。原為效率而下放一些小額投資權給業務部門。目前看業務團隊並沒有做好盡責調查,我們會負責任解決好。”

一接近騰訊的消息人士表示,騰訊基本上將會撤回對“差評”的投資,“主要看法律程序和差評那邊的具體情況”,該人士對獨角鯨科技(ID:dujiaojingkeji)稱。

截至獨角鯨科技(ID:dujiaojingkeji)發稿時,騰訊官方表示,目前掌握的就是昨天公告裡所說內容。

誰是差評?

那麼,誰是差評?騰訊TOPIC基金為何投資該自媒體?

“麻瓜網絡”旗下“手癮”、“屎塔克工業”兩公號,遷移至“差評”,上述兩公號的粉絲也整體遷移至“差評”公號。

公司核心成員為CEO陶偉華,也是“差評”創始人。悉尼大學商科畢業後,成為開始眾籌12號員工,隨後創業。

除了“麻瓜網絡”,陶偉華名下還有兩家公司,分別為2016年6月成立的“杭州麻目網絡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8月成立的“杭州麻瓜達達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

值得注意的是,陶偉華在杭州麻瓜達達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中也持有股份,後者同時持有“麻瓜網絡”的股份。所以陶偉華去年7月的真實持股比例應該高於33.5%。

被詬病蹭熱點洗稿

差評早年曾被詬病洗稿,自媒體同行認為差評運營者通過一定的套路的“洗稿”,迅速參與到熱點的討論,其文章常常突破10萬+的瀏覽量,而被其“洗稿”的媒體的流量上萬已經不易。

對於上述指責,差評主編小黑胖此前公開表示:“我們是賣思想的,不是賣新聞的。”“我們很少做實地採訪的選題,嚴格意義上來講,我們不算是那種一手新聞的那一線,因為我們不是專業媒體,也不是老媒體轉行過來的,有很多資源,我們也知道,我們現在肯定不是第一個知道消息的人,但是我們是賣思想的,不是賣新聞的,我們會有事件評價,事件分析,事件科普,這是我們自認為其他媒體比我們弱的地方。”

知情人士称腾讯将撤回对“差评”投资 差评今晚将回应

5月25日,差評市場總監莫潤或就“投資事件”發表在朋友圈的個人觀點

差評後期也已經轉型內容電商,其商業模式也無法用單純的科技自媒體來定義。

目前差評的內容除了傳統的科技硬件外,還涉及包括互聯網內容資訊、科技商業資訊、遊戲、汽車等多個方面。在其內容調性的支持下,差評目前發展出了科技產品社區“差評眾測”和電商平臺“差評黑市”等新業務。依靠差評眾測在朋友圈形成病毒傳播,再以媒體內容和眾測內容為電商導流,是差評的商業閉環。根據差評給出的官方數據,“黑市商城”上線一年多,擁有3萬多會員客戶,在每週只做一次活動的情況下,月GMV達到400多萬。

差評目前共獲得了4輪融資,分別是2015年8月盈動資本領投的數十萬人民幣種子輪融資,2016年1月的200萬元天使輪融資,2017年1月由頭頭是道領投,創享基金跟投的千萬級Pre-A輪融資,以及本次5月23日,由騰訊TOPIC基金 (騰訊興趣內容基金)領投、雲啟資本等跟投的3000萬元A輪融資。

本輪融資雙方接洽於2017年12月,今年5月正式完成。融資主要用於對“差評”核心內容的深耕,搭建完整的電商生態體系以及眾測平臺的打造。此後,差評將在紮實現有媒體基礎的前提下,整合電商和社區業務,打造從宣傳到賣貨到UGC社交的閉環,加強電商獨立發展的能力,打造科技愛好者社區平臺。

騰訊為何投資差評?

受上述風波影響,騰訊在科技新媒體領域的首筆投資或將延宕。

那麼騰訊為什麼要做這樣一個不討好的生意呢?事實上,主導這件事情的團隊是騰訊TOPIC基金,該基金是在2017年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由開放平臺部兼內容平臺部總經理侯曉楠發佈的。據上述接近騰訊人士介紹,該基金隸屬於騰訊網絡媒體事業群(OMG),目前從事投資活動僅僅幾個月。

侯曉楠的彙報對象是騰訊副總裁林松濤,林松濤的彙報對象則是騰訊COO任宇昕,此前,任宇昕同時分管騰訊移動互聯網事業群(MIG)和騰訊互動娛樂事業群(IEG)。2017年6月,任宇昕接手騰訊網絡媒體事業群,林松濤和侯曉楠開始分管網絡媒體事業群(OMG)部分業務。

林松濤有“騰訊首位產品經理”之稱,在此之前,他最成功的產品是騰訊的分發工具——應用寶。在上述構架調整中,他又成為天天快報負責人,做的是他擅長的流量分發,只不過此前是應用,而現在是信息流。

隨後候曉楠先後在多地開設眾創空間,以北京騰訊眾創空間為例,該基地定位為文創基地,為內容創業者提供辦公空間、法務稅務等周邊服務。同時,他還重點升級了企鵝號,用一百億流量、一百億產業資源和一百億資金分成,來對內容創業者進行補貼。

這套組合拳全部針對內容創業領域,或者說更具體的是針對以天天快報產品及其背後企鵝號為主的信息流內容產品。這樣的選擇,更多是騰訊出於信息流行業崛起並不斷搶奪其用戶時間的考慮。

上述騰訊人士稱,從上述投資用途看,騰訊投資差評除了看重其內容屬性,也關注起測評及電商的商業閉環,並不單單是將差評看做內容生產者來投資的。

騰訊最終的生明則提現了出了其現階段的選擇:“公司將重啟更加嚴格的盡職調查程序,如與騰訊保護知識產權的原則不符,將協商退股。”而上述接近騰訊人士則表示,投資是一項涉及多當的嚴謹商業流程,選擇一個標的需要時間,現在已經投了,退出或者做其他處理也需要時間。

此外,馬化騰的表態,也透露了騰訊現階段投資業務的構架:“原為效率而下放一些小額投資權給業務部門。目前看業務團隊並沒有做好盡責調查,我們會負責任解決好。”

也就是說除了集團的投資併購部門,騰訊的多個事業群均擁有投資權利,據新京報瞭解,七大事業群中騰訊互動娛樂事業群、移動互聯網事業群、社交網絡事業群、網絡媒體事業群均擁有投資權利的,至於技術工程事業群和企業發展事業群則更加後端,偏向技術和職能的支撐。這也就很好地解釋了,為何騰訊在同一領域會投資多個標的,出現騰訊系公司及騰訊投資公司同賽道賽馬的現象。

對於比事件是否會影響到騰訊各個事業群的獨立投資權利,上述接近騰訊認識稱,這件事的影響主要集中於媒體圈,在騰訊內部部門受風波影響並不大,很多騰訊人都是看了公告才知道這件事。

高樟資本合夥人劉雁則表示其對自媒體的判斷價值的方法是6個字:“空間大、人牛B。”最終判斷價值的依據,當然是商業價值。商業價值和職業倫理並不矛盾,只有走正道的項目,才能走得久、走得遠。

作者 | 白金蕾 梁辰 王全浩 實習生劉成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