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父母,错把这种行为当成爱?(文末有礼)

有多少父母,错把这种行为当成爱?(文末有礼)

文末有礼

文末有礼!

文末有礼!!

有多少父母,错把这种行为当成爱?(文末有礼)

——小婚家

有些行为常常被误以为是爱的行为,父母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投射自己的种种给孩子,在心理上侵犯孩子的界限。

一位妈妈因为12岁的孩子一直画画不睡觉,着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她从10点多到11点半几次催促孩子,孩子终于关灯睡觉。

她求助于我,甚至给孩子写字条。这几十分钟,于她有种天快塌下来的感觉。

当我看到求助信息时,我清晰地看到她的焦虑跟孩子因画画而晚睡完全不对等。

果然,她对晚睡有很深的恐惧。她说她就是因为缺乏睡眠影响身体健康,累极了更加难以入睡,整天挂着黑眼圈……

她对晚睡有很深的恐惧,然后把这样的恐惧投射给孩子。

投射不是爱。只要带着投射,我们就偏离了当下的真相,看不见发生了什么,更看不到眼前的人。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你戴上红色的眼镜,所见之处皆是红色,哪还有真相呢?

人与人之间会有那么多纷争,就是因为各自都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我们很多时候看到的并不是对方,而是被我们涂上颜色的对方。

01

有时,我们把软弱和无能投射给孩子

在综艺节目《妈妈是超人》里,马雅舒和老公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爆发争吵。

且不说马雅舒的老公做法怎样,马雅舒是如何跟孩子相处的呢?家中客厅的所有家具都搬走,连餐桌也没有,吃饭只能在地上,目的是给孩子一个没有障碍的空间,避免孩子受伤。她带着孩子外出,孩子这里不能碰,那里不能沾,因为太脏了。

有一幕情景,是她女儿举着碰了颜料的手,如同生命遭到威胁一般,紧张、无助地哭泣。

这场景看着让人很难过,这个时候的孩子,难道不应该是不顾脏乱、尽情玩耍吗?

或许在马雅舒的内心,孩子是极度需要保护的,非常容易受伤的,甚至是有些可怜的,她把自己的这些想法全部投射到孩子身上,认为这是对孩子的爱。

所以她老公才着急地说,跟同龄孩子相比,女儿的能力落后好多。

显然,马雅舒的这副眼镜是“孩子是很脆弱的,是极度需要保护的”。试问在这样的投射下,孩子如何发展自身的能力?

有多少父母,错把这种行为当成爱?(文末有礼)

02

有时,我们把分离的焦虑投射给孩子

有些孩子确实在离开妈妈时会焦虑,但大部分焦虑其实来自他人,这个他人,主要是妈妈。

经常会听一些妈妈说起,她的孩子在去幼儿园时哭得不行,可是一进园,老师又说一点儿事没有,接孩子时,孩子还舍不得走。

工作坊里曾来过两位妈妈,她们是好朋友,各自的孩子都两岁多,都是离开孩子到另一城市上课。一个妈妈很平静地投入课程,另一个妈妈则焦虑不安,一直在担心孩子。

当我跟她们细聊时,第二个妈妈聊起了她小时候离开妈妈的“恐怖”经历。显然,她现在又把这样的经历投射给了孩子,所以尽管孩子安然无恙,她依然无法安心。

大部分这样的情况,其实不是孩子离不开妈妈,而是妈妈离不开孩子,分离焦虑来自妈妈,而非孩子。与孩子的分开虽然短暂,却勾起了妈妈对别离的恐惧。

当我们带着这样的能量与孩子相处时,孩子会误以为焦虑的能量是自己的,所以也会焦虑不安。一旦妈妈离开,也就是焦虑的能量离开时,孩子在幼儿园里啥事没有。

03

有时,我们将对食物的焦虑投射给孩子

面对食物,如临大敌。肉不能吃太多,冷的不能吃,太甜的不能吃,太咸的不能吃,煎的东西不能吃……吃太多担心,吃太少也忧虑。

作为父母,我们当然需要给孩子提供健康可口的食物,但如果父母总是担心,可能需要看看,到底是孩子在吃的方面影响你,还是你对食物所持有的想法在影响你。

在小满格三岁之前,我的妹妹像大部分妈妈一样,对孩子吃的方面超级担忧,担心吃肉太多,担心积食,担心肠胃不好。(在她的担心下,孩子确实肠胃不好)

有一天,她自己突然想通了,不再忧虑,把吃东西的权利交给孩子。小满格如放出笼子的老虎,有一段时间狂吃肉,然而并没有出现肠胃问题,最多也就是大便拉得比较多而已。

几天后,小满格不再狂吃。现在她对肉一点儿都不热衷,而且吃饱了就停,跟自己的肠胃有很好的联结。吃不再困扰小满格,也不再困扰我的妹妹。

有多少父母,错把这种行为当成爱?(文末有礼)

04

有时,我们把自己的匮乏投射给孩子

小时候没有裙子穿,没有钢琴弹,于是等自己有了孩子,买了一柜子裙子,报了一堆兴趣班。

有一次,一位妈妈跟我抱怨,她给女儿买了那么多漂亮衣服,她居然不穿。

我说,那是你想要的,不是她想要的。她说,是啊,我小时候没的穿。一句话便道出真相,大人把心里满满的匮乏投射给了孩子,还以为是对孩子好。

给的背后是匮乏,那么接受者得到的又是什么呢?

如果看不到这点,我们还会抱怨孩子,觉得对孩子付出了那么多,孩子却不领情。父母给得再多,不是孩子需要的,其实等于没有给。

05

有时,我们会把爱投射给他人

曾听一位工作上的搭档说,他之所以对另一个人那么好,是“因为他让我想起了我的爸爸”。

他与爸爸有着很深的情感,可惜爸爸去世了,于是他把对爸爸的爱投射到另一个人身上。

这样的投射或许在很多人身上都发生过,其实这是很不健康的关系,这样的相处并无真实可言。

如果一个人对我好,是因为他把我看成他生命当中的某个人,那他其实并没有跟我相处,他是在利用我跟“某个人”相处。

可怕的是,如果有一天这个被投射的人,有些行为是投射者所不接受的,那么曾经对“某个人”的愤怒也会投射到他身上,很多怨恨也会随之而来。这样的爱,从头到尾就是错位和错误的。

有多少时候,我们错把投射当成爱,但这不是爱。真正的爱,伴随着觉察,有了觉察,才不会在心理上越界。

在关系中要带着觉察和觉知。真真切切地去看,看自己、看生命、看他人。看到投射,收回投射,自己处理自己的部分,才能真正地陪伴对方。

就像前面案例中的那位妈妈,在她自己做了一些调整后,意识到这是属于自己的焦虑,她开始看到12岁的孩子通过画画释放自己的压力,孩子需要的不是来自妈妈的焦虑,而是妈妈的理解和看见。后来她告诉我,孩子逐渐早睡了。

投射不是爱,摘掉你的有色眼镜,去真正看见对方,与真的对方相处吧!

让关系开始于我和你,让彼此之间没有“它”,也没有“他”。

《在远远的背后带领》

有多少父母,错把这种行为当成爱?(文末有礼)有多少父母,错把这种行为当成爱?(文末有礼)

赠书活动

本期将送出的是5本《在远远的背后带领》,万千父母追随的父母效能训练班(P.E.T.)全球督导——安心,从不越界、不评判、负责任、无伤害等6个角度,深入剖析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精髓,并通过日常的故事展示与孩子沟通的最佳模式。

参与方式如下:

2、中奖名单将会在下周公布,时间要根据工作安排来敲定和调整,还请大家说随时关注小婚家,以免错过了大奖喔!

有多少父母,错把这种行为当成爱?(文末有礼)

上期赠书活动获奖名单

‍‍‍‍‍1. 有一个姑娘 2 Fover 3.念念叨叨 4.哈哈 5.消失的城堡

恭喜以上5位,请今明两天及时将联系方式发给小婚家,否则将视为自动弃权喽!快来,奖品马上飞起来!

小婚家还为你准备了更多好文章哦,点点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