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一些人说《因法之名》没能成为第二个《人民的名义》?

流年等待-


快追完剧了,个人觉得比不过人民的名义,大概有以下三个原因吧。


一、剧情拖沓,不够紧凑

一部电视剧好不好看,最关键的还是剧情。《人民的名义》一开始就高潮迭出,后来因为黄毛搅局,稍微差了一点,但总体说还是很精彩。尤其是侯亮平调查贪污内幕的时候,真是谁都不能相信,有种谍战剧的感觉,让人欲罢不能。

但反观《因法之名》,起初悬念很多,同样吸引人。可很快就陷入了国产剧的老毛病——戏不够,爱情凑。

大量宝贵的探案时间都纠缠在邹桐、许子蒙、葛晴的三角恋中,一次两次还好,多了就很容易让观众厌倦,游离到了剧情之外,再想吸引人就很难了。


二、演员功力存在差距

《人民的名义》有诸多老戏骨,即便一开始的赵德汉,光短短吃面那场戏看得我都饿了。

更不用说之后的李达康(吴刚)、高育良(张志坚),他们炉火纯青的演技都完全融入剧情。

《因法之名》里则不然,张丰毅挂的太早,云龙兄又还是云龙兄那副做派,小冉美女集集时装走秀。在我个人看来唯一贡献精湛演技的,只有陈硕这一个角色。

但试想就凭陈硕这一两个角色,如何能带动整部剧的演技呢?


三、恶搞、玩梗的妙处

这点容易被人忽略,但在实际看剧的过程中作用很大,运用得当能让这部剧收获很多中立观众。

像《人民的名义》的多处情节都很值得玩味,有大批观众自发的做成恶搞段落,比如“钞票墙”、“学外语”、

还有“三个正面人物”、“宇宙区长”等等。

这些恶搞不仅让人看剧的过程中兴趣盎然,同时还得以正面推广,让更多的观众喜欢这部剧。

至于《因法之名》有衍生的玩梗吗,也有。但大部分都是观众对戏里一些不满而抒发情绪,比如抱怨三角恋耽误剧情,广告太多等等。说到底,前者是娱乐,后者则是吐槽。


所以,《因法之名》的收视率虽然<strong>很高,但就我个人的观点而言,还无法和《人民的名义》相比。


精彩放映馆


纠正错案不是所有人的痛点,而反腐是全社会地位痛点。


发黄的小米


《人名的名义》我认为主要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社会人名的权利要得到保障,不管是谁触碰了法律的底线,都应受到严惩,正所谓天子犯法与署名同罪


阳光下的浅笑


看了不到一集,不能和《人民的名义》相比呀……不想在这部电视剧上浪费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