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为什么要在自己死的前一天毒死光绪?

841574844

这个问题有意思,大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两人仅在短短2天之内,前脚跟着后脚,双双驾崩了!有这么巧?



根据现代科学检测结果显示,光绪帝保留下来的头发中,含有大量高浓度的砷,且远大于致死量。光绪帝是死于“三氧化二砷”中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砒霜中毒!

没错,光绪帝是被人用砒霜毒死的!

谁毒死的?谁敢毒害皇帝?有人说是袁世凯,有人说是李莲英,当然更多人说是慈禧太后!

袁世凯因光绪帝在“戊戌变法”中,告密背叛光绪帝,致使变法中途流产,光绪帝自己也被慈禧太后囚禁瀛台,从此失去人身自由,暗无天日,沦为阶下囚,长达10年。

光绪帝曾说要重用袁世凯,希望袁世凯站在自己这边,可是袁世凯不仅向慈禧太后告了密,还助慈禧太后大肆扑杀维新派。可以说,光绪帝对叛贼袁世凯恨之入骨。袁世凯担心慈禧太后一死,靠山没了,光绪帝重新掌权,自己往后的下场可想而知……

那么,难道就是袁世凯毒杀了光绪帝?


△北洋大臣 袁世凯


答案是否定的。

袁世凯或许有这个贼心,也可能有这个贼胆,但是没有毒杀光绪帝的条件。为什么?

因为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是被慈禧太后囚禁在了北京瀛台的一个小岛上,处于与外界“隔绝”的状态。外人想接触这个“天字号犯人”,若没有慈禧太后的点头或懿旨,连只鸟都别想进去!

光绪帝吃喝用度,都是慈禧太后的人严密安排的。光绪帝可是“天字号犯人”,光绪帝但凡能够接触到的人,都是经过慈禧太后同意,或亲自懿旨派去的人。慈禧太后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派兵严加监控。光绪帝的一言一行、吃喝拉撒睡,都在慈禧太后的监控之下。

△光绪帝(画像)


袁世凯想毒杀光绪帝,除非慈禧太后暗许,否则,袁世凯只能痴心妄想。再说了,光绪帝好歹也是一国之君,是爱新觉罗皇族的人,就算要杀也轮不到袁世凯一个汉臣杀。不是什么人的手,都配沾皇族的血!要杀也是皇族自家的事儿。

说是太监总管李莲英毒杀了光绪帝,李莲英是慈禧太后的铁杆亲信,只是一个奴才,若没有得到慈禧太后的授意,借李莲英十个胆也不敢擅自毒杀皇帝。

所以,最终毒杀光绪帝的,只会是慈禧太后。如果是李莲英或袁世凯,他们顶多也是执行者。

慈禧太后为什么要死前毒杀光绪帝?

△慈禧太后、光绪帝死亡


73岁的慈禧太后眼见自己快不行了,而38岁的光绪帝还活的好好的,就用法子让光绪帝先自己一天挂了。随后第二天,慈禧太后也挂了。所以,哪有这么巧的事?帝后二人几乎同一时间段死亡?不言而喻,必然是慈禧用了特殊手段。慈禧太后,为何会狠心杀了亲侄光绪帝?

1、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结怨太深。

慈禧太后囚禁了光绪帝十年,又害死了光绪帝最爱的珍妃,光绪帝从小到大生活在慈禧太后的专权淫威的阴影下,成长中压抑、愤怒、亲情、矛盾等种种复杂因素杂糅,爱恨交织,心结难解,矛盾已不可调和……慈禧太后,深知光绪帝嫉恨自己,断然不会留着光绪帝。慈禧太后一死,恐怕就没谁能压住光绪帝了。



2、为钦定的新接班人扫平障碍。

慈禧太后死前,就已经安排好了大清的新接班人,由亲侄女隆裕太后代替自己,立皇族子弟溥仪为新君,由摄政王载沣监国摄政。既然慈禧太后生前就已安排好新君,那么光绪帝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试想:若留着光绪帝,必会成为新君即位的阻碍。慈禧太后也担心光绪帝这个隐患,打乱了自己生前的计划安排。

3、康有为曾企图计划“围园杀后”。

在“戊戌变法”中,康有为企图拉拢袁世凯“围园杀后”一出,在慈禧太后心里是一道难以迈过去的坎儿,虽不是光绪帝所为,光绪帝也没想要杀慈禧太后,但是此事因光绪帝引起,光绪帝是维新派名义上的首领,迁怒于光绪帝,再在所难免。

另外,有一件事。慈禧太后病重、眼看快不行了,光绪帝觉得终于熬出头了,表现欢喜之色。监视者报告了慈禧太后,把老慈禧气得够呛……

慈禧太后:你想看着我死,我让你先死!

综上,大清帝国最高统治“母子”组合,光绪帝、慈禧太后,双双前后脚一命呜呼。生时恩怨母子,死后一切只能烟消云散了。


峰子奇观

1908年11月,大清帝国的统治者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前后离世,两人的死亡时间仅隔了一天。

按公开的说明,是光绪皇帝在前,慈禧太后在后,但事实上,未必。

从目前的各种考察证据来看,光绪皇帝虽然已经病入膏肓,但其死因,应该是被人为的用砒霜毒死。

如果真是这样,这就引发了另一个重要问题:慈禧太后为什么要这样做?


有人说,这是因为在戊戌年后,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矛盾极大,为了防止报复,慈禧太后这才在临死前下令毒死光绪。

不过,仅以两人矛盾来解释,似乎又有些过于简单草率了。

道理很简单,如果慈禧太后想要谋害光绪的话,在之前10年中,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实行,又何必在两人都已危在旦夕之时才进行呢?

而且,戊戌年的“围园杀后”之谋,慈禧太后虽然怀疑光绪皇帝有所参与,但事实上,光绪是替康有为等人背了黑锅,他对此是并不知情的。

更何况,从名分上来说,慈禧太后既是光绪的伯母,又是他的姨妈,将光绪从小一手带到,要说两人关系有多恶劣,也未必(不可偏听偏信梁启超之流的谣言)。


以此而言,如果慈禧太后与光绪的矛盾不足以要谋杀后者的话,那笔者大胆地推测:

慈禧太后之所以要用砒霜加速光绪的死亡,很可能是为了安排继位的方便。而且,慈禧太后很有可能是先死,而提前安排秘不发丧。

其逻辑应该是这样:鉴于光绪也即将不久于人世,而慈禧太后先行一步的话,清廷朝政很可能陷入到崩塌的境地。


正因为如此,慈禧太后必须在死前做出皇位继承的重大安排,以便于朝政的正常过渡。而从这个意义上说,垂死并丧失了行政能力的光绪皇帝反成为这一过程中的重大障碍。

如此一来,为了让摄政王载沣能够名正言顺的接管朝政,慈禧太后与光绪这两个即将走向死亡的人,其同赴地府反而是一个合乎逻辑的选择。

更详细的解读,可参考拙著:《天命所终:大清帝国的衰亡》。



坑爹史册

慈禧毒死光绪这事以前是有历史争议的,许多历史学家长篇累牍的论述光绪的死因,还煞有其事的给慈禧找了一堆台阶,论证慈禧不可能杀光绪,国家经费骗了不少,垃圾论文也发了不少,抵不过一纸科学证明。

2008年,“光绪帝死因专题研究课题组”对保留下来的光绪头发做了检测,发现高浓度的砷,远远大于致死量,且样本没有受到外部环境污染,可以断定:光绪帝是被人毒死的,毒药就是俗称的:砒霜(三氧化二砷)。

即便没有这个证据,只要具备正常生活经验的人都可以想象的到:光绪绝对不可能是自然死亡,光绪死于1908年11月14日,慈禧死于1908年11月15日,是年光绪38岁,慈禧已经73岁了,世界上哪有这么巧的事情,许多人说光绪被囚禁多年,抑郁而终。这种说法也就骗骗小文青,人要是本身没有疾病,38岁断然不会暴毙,抑郁而终这种说法不过是死因不明的一种文艺托词罢了,即便得了抑郁症,死也是死于自杀,单一的抑郁症不会致死。

至于谁杀了光绪,各门各派说法众多,一般认为有三种

(1)慈禧 (2)李莲英 (3)袁世凯

我还是那个说法,只要有点脑子的人都明白,只有一个选项,就是慈禧!这种说法并非毫无实证,《启功口述历史》一书记载,其曾祖父任礼部尚书时正赶上两宫驾崩,在宣布慈禧临死前,曾祖父看见一个太监端着一个盖碗从乐寿堂出来。曾祖父出于责任问是何物,太监答是慈禧赏给光绪的酸奶。

熟悉历史书法的朋友都知道:启功先生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他的说法可信度极高,且这种秘闻根本无法从正史获取,经历这些事件人的记载反倒是最为可靠的记录。

慈禧为什么要杀光绪,原因太多了,

(1)双方结怨太深,囚禁十年,废掉大阿哥,虐杀珍妃。。。简直是不共戴天,不死不休。

(2)慈禧心肠狠毒。从其一生所作所为来看,慈禧就是一个心地阴毒毫无底线的老妖婆,杀肃顺,杀珍妃,为了过大寿不惜挪用海军军费,毫不客气的说,她一个人缩短了满清几十年的寿命,这种人,毫无道德廉耻,只有自私自利,为了一己之私,杀光所有人都无所谓。

更有历史记载:光绪听说慈禧要死了,十分高兴,结果被人告知慈禧,慈禧十分生气,杀光绪也就变的顺理成章。

你想看我死,那我先让你死!

人性的卑劣被这个老妖婆展现的淋漓尽致。20年后,孙殿英把慈禧的东陵洗劫一空,尚未腐烂的慈禧被暴尸荒野,不能不说是一种报应!



日慕乡关



慈禧是政治家,这不用怀疑,把持摇摇欲坠大清帝国几十年,所谓政治就是谋福利,为谁而谋呢?小的说为家而谋,所以一家之长也是搞政治,获取利益养家糊口,为小团体而谋,所以说有的部门领导也是搞政治,为国而谋,这就是政治家,只是有的“政治”好,有的确实存在瑕疵,一个连家都治理不好的人似乎很少会在庙堂有建树,不知朋友们认可否?



其实提问是肯定式的,就是说“为啥慈禧在离去前一天毒死光绪?”好了,我们就认可这个说法,为什么呢?慈禧是为了跟着她混的人,当时分为“后党”和“帝党”,如果慈禧抱着“两眼一闭、两腿一伸啥也不管不顾”的思想,有人能奈何吗?就是有迷信成分在里面,她也自信没人敢对她的尸身会怎样,该怎样下葬就怎样下葬,该怎样隆重就怎样隆重,是不是这样呢?就是孙殿英那样去做,她也没蹦起来,是吧?所以假如真的是她毒死光绪,唯一原因就是保全跟着她混的人,唯一保全就是她认为是正确的道路,朋友您说呢?为了这两点,她做出了选择和牺牲,不容易!



慈禧当时没有糊涂,民间都说“男怕精神女怕糊涂。”慈禧最后还主张立了新皇帝。

这只是个人的想法,也是有别于历史系的课堂课件的想法。

有时就想,慈禧挺讲义气,但是她的思想没有突破“家天下”的观念。

她的生活太高远,也不是我这样的人所能猜测的透彻。

更多回答,请关注耕读先生。


耕读先生

光绪之死,被人毒死是毋庸置疑的,到底是谁毒死光绪一直众说纷纭,但是慈禧应该有最大的嫌疑。假如是慈禧毒死光绪的话,可能因为应了那句话“帝王家中无亲情,一切为了自己。”

光绪早于慈禧一天去世,肯定不是偶然。在2008年,研究人员就光绪的尸体做了检测,确定光绪这个悲催皇帝死于砒霜中毒而死,但是关于到底是毒死光绪的,根据相关一些历史资料,将矛头大量指向了慈禧。

假如是慈禧毒死了光绪,真的应了“帝王家中无亲情”,慈禧和光绪为了争夺皇权而积怨,在戊戌变法的时候,两人的矛盾达到顶峰,水火不容,甚至兵戎相见,你死我活地地步。随着慈禧一天天衰老,她应该也担心自己死后,光绪重新掌权,来对自己进行清算了,为了自己身后的安生,他很有可能先下手为强,下毒毒死了光绪。

历史已经过去,光绪之死成谜,其中原委只有当事人知晓,我们只能根据有限的资料揣测。蛮具有讽刺意味的,慈禧希望自己死后,继续享受荣华富贵,但事与愿违,最后落得惨不忍睹,这可能就是命。各位,你们说呢?


密探零零发

实名反对高票答案的观点!!


一开始举例论证,说明科学检验证明光绪的急性砷中毒,即被砒霜毒死还是靠谱的。但是,最后却仅仅把原因归结为双方的嫉恨和慈禧害怕报复,这也未免太肤浅了。


最起码,要站在政治的高度,推论为什么慈禧在死前要毒死光绪。注意,本回答仅仅为推论,历史是不可能找到真相,我们只能从逻辑角度向真相靠近。


慈禧毒死光绪主要为的是一个人------袁世凯

为什么呢?

因为光绪皇帝死前最恨的一个人,也是袁世凯。而要想理解袁世凯在光绪死因中扮演的作用,就必须对晚清政局有一定了解。

慈禧、光绪死亡前后的晚清政治格局

光绪的百日维新失败后,慈禧太后再次垂帘听政。慈禧在经历了一连串的失败后,清朝政府在洋人势力和革命党的造反间岌岌可危。这时,以袁世凯为代表的汉臣上奏,请求预备立宪,即大清搞君主立宪以挽大厦将倾。

慈禧同意了袁世凯的意见,在此之前袁也曾积极在天津推进军队、企业的近代化,颇有民心。随着慈禧的衰老,和以恭亲王、荣禄为代表的满清重臣的去世,朝政逐渐被袁世凯等汉臣所把握。


而在地方上,由于清朝中央政府在太平天国时期采取的团练政策,地方开始脱离中央控制,并拥有了自己的军权和财权,地方汉臣和汉人乡绅势力成为了大清国潜在的决策者。至于广东、湖北等地,革命党人的活动也愈演愈烈,朝廷对地方基本处于失控的状态了。

能在这风雨飘摇的钢丝绳上跳舞,又不怒自威把持局势的,只有老佛爷一人尔。

光绪为什么不能再次钦政


光绪皇帝按照我们的俏皮话而言,在政治上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愣头青,仅仅从一天颁布上百个诏书就能看出这点。

要知道,皇帝虽然是至高无上的,但皇权只有通过办事的大臣才能延伸到朝廷和全国各地。慈禧死前,满人政治势力已经涣散,一切都是汉人在做,汉人把持朝廷、汉人控制地方、汉人在闹革命,满清皇帝的筹码已经不多了。

这个时候,朝廷最需要的是稳定,稳住中央的袁世凯和地方汉人的臣心,但悲剧的是,全国上下,谁都没有比光绪更想破坏这一稳定了。

光绪皇帝被囚,与袁世凯搞政治投机脱不了干系,康有为这批人最恨的也是袁世凯。再加上长期的囚禁和珍妃投井,年轻的光绪皇帝个人的精神状况也是每况愈下,接近疯癫的边缘了。


试想一下,让这样一位皇帝再次执政,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诛杀袁世凯,那不就生生逼反了朝廷的汉臣和袁背后的北洋新军吗?本来就左右逢源的地方一看中央大乱,也会纷纷宣布独立,或逐鹿中原、或与革命党和袁世凯寻求合作,到了这一天,全国的汉人政治势力都抱成团,大清朝也就真的玩完了。

所以,慈禧死前毒死光绪,还是中国的那句老话

吻订压倒一切!


历史光圈

光绪是否是慈禧加害而死,现在争论很大,主流观点是由慈禧加害中毒而亡,我不想反驳,但是,如果要顺应这种意思再表达一边就没有意思了,我这里表达另一种观点,光绪皇帝不是中毒而死,是病死的。供大家参考。


光绪皇帝在1898年推动了著名的戊戌变法,并被迫对慈禧实行“宫变”,这不是出于本意,因此变法失败以后,光绪心里一直是在悔恨自己,不断地自责“我不孝,我不孝”。

被囚禁在中南海瀛台、颐和园玉澜堂期间,他的身体是越来越差,久治不愈的疾病逐渐加重。慈禧将两块“子母石”立在玉澜堂门外,每日让光绪反省自责,加重了光绪的心里负担。到了光绪三十四年,他已经病入膏肓,危在旦夕。在清宫医案中,有许多有关他病情“脉案”记载。



光绪三十四年三月(1908年),光绪已经被囚禁十年,他再也支撑不住,病重了。到了九月,他的肺腑功能已经全部失调,太医们用了各种办法都无济于事。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在瀛台涵元殿含冤死去。而在此前,慈禧虽然身体出现病情加重的趋势,但并无危象,因此,可以判断,光绪是病死,慈禧并没有加害。


从现在医学来看,光绪主要是肺结核、肝脏、心脏及风湿等慢性病,导致抵抗力低下,最后可能是心肺衰竭而死。


蕾姆123西瓜

首先,同治才是慈禧的儿子,光绪是慈禧的侄子,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什么慈禧可以下的这种狠心。

2,光绪跟慈禧有过一段很甜蜜的时期,但是,由于变法问题还有就是珍妃的问题上,两人关系崩。珍妃由于不是慈禧钦定的皇后,皇后是慈禧亲弟弟桂祥的女儿叶赫那拉氏,这位皇后太强势不讨皇帝喜欢,珍妃很受皇帝喜欢慈禧却不喜欢,同时珍妃在很多问题上公开顶撞慈禧,惹得慈禧在第二次出逃时把她投进了井里,从此皇帝心死。

3、在考虑要不要废黜光绪的时候,本来两人关系还有机会好转但由于国外势力也就是八国联军以继续战争威胁,导致在崩。光绪和老外关系好,慈禧跟老外关系差。

4、慈禧晚年,革命党人想联合袁世凯发动政变,要皇帝重新主政,由于袁世凯告密,最后吹了,慈禧就更想除掉光绪了。

5、最后慈禧死的时候,一方面知道如果不毒死光绪那么就是维新派掌权,大清就完了。同时慈禧的家人和一帮老臣也怕遭到光绪的清算,毒死自然最省事。

总的来说,就是光绪这个人脑子不好使,不适合当一个帝王,有点男女情长。还经常被骗。


做啥不是啥



2008年,“清光绪帝死因”专题研究课题组发布研究报告,由光绪帝头发中的砷含量入手,利用一系列科学技术手段,最终确证光绪帝死因:系砒霜中毒而死。这个课题研究的成果与御医屈桂庭的描述不谋而合,科学证明的结果胜过一切的人为材料记载。所以,光绪帝的确是被人毒死的,这个我觉得早已不是什么历史悬案了,没什么可争论的。可光绪帝究竟被谁毒死的,史学界历来争论不休,众说纷坛,有三个重大的嫌疑人——袁世凯、李莲英、慈禧太后。其中最大的嫌疑人就是慈禧,但也不排除袁世凯和李莲英作案的嫌疑,我们一个一个分析。



先说袁世凯,我个人认为不太可能。光绪病重时曾在日记中写到:“我病得很重,但是我心觉得老佛爷(指慈禧)一定会死在我之前。如果这样,我要下令斩杀袁世凯和李莲英。”不少人认为这就是袁世凯毒杀光绪的动机,光绪愤恨袁世凯反戈一击,陷自己于万劫不复之地,袁世凯害怕慈禧死后失去保护伞,光绪一定会报复,所以先下手为强。坦白来讲,袁世凯杀人动机确实有的,如果光绪帝死在慈禧之后,他一定没好果子吃,可他没有下手的机会。此时的袁世凯远在河南安阳,任何从宫外送来的食物,经过多道工序严格把关才可入口,袁世凯就是脑子进水了,也万万不会想这么一个馊主意。



再说李莲英,他和光绪矛盾很深,因为他是慈禧身边的大红人,慈禧大权独揽,光绪做了一辈子傀儡,他岂能不恨李莲英?李莲英又岂能不知光绪恨他恨的牙痒痒?其实,光绪和李莲英的矛盾远没有那么深,矛盾是有,主要集中在光绪前期。李莲英这个人比较低调,他虽然深受慈禧宠信,但从不恃宠而骄,而是事上以敬,事下以宽。慈禧就是再宠爱李莲英,也是一个迟暮老人,总有撒手人寰的一天,而光绪青春年少,将来一旦亲政,李莲英能有好下场?所以深谙处世之道的李莲英总是别有用心的化解光绪对他的敌意。李莲英明着暗着没少帮光绪,后期二人的相处还算融洽,如果没有得到慈禧的授意,即使光绪再落魄失势,借李莲英一万个胆子,也不敢弑君。



最后说慈禧,她是毒死光绪最大的嫌疑人。光绪的那篇日记被李莲英看到,就报告了慈禧,慈禧恨恨说,绝不能让他死在我后面。其实这篇日记到底有没有,是不是有人杜撰出来的,我很怀疑。但慈禧杀光绪的理由就太多了,她也很明白,光绪对她恨之入骨,以慈禧的性格,一定会千方百计的阻止光绪亲政,那么杀了他就是最好的办法。当然,这种事慈禧不会亲自下手,况且她还身患重病,所以李莲英就是不二人选。我的观点是,慈禧是主谋,李莲英是执行者,二人阴谋杀了光绪。


西岳顽石

关于光绪皇帝的死因一直是扑朔迷离,很多人都认为正值壮年的光绪皇帝是被毒死的,但是由于技术的限制,这个说法一直没能得到证实。2008年,医学专家们对光绪皇帝的头发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的结论是光绪皇帝死于砒霜中毒。至于毒杀光绪的人自然就是慈禧太后,这一点是基本可以确定的。而后慈禧病重卧床不起,光绪的反应并不是继续装孙子,而是十分的亢奋。毫不掩饰的表现了出来,自己重掌大权以后,一定要怎么怎么样之类的话。这样的话传到慈禧的耳朵里,这个掌握清朝政权47年的老女人,能坐的住就活见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