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讀書不積極不認真,背完這八首詩肯定改!

1)《勸學》---(唐)顏真卿,字清臣,諡號“文忠”,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被稱為“顏筋柳骨”。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譯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少年時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後悔自己年少時為什麼不知道要勤奮學習。

2)《勸學》---(唐)孟郊,字東野,有“詩囚之稱”,與賈島並稱“郊寒島瘦”。

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

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譯文】只有擊打石頭,才會有火花;如果不擊打,連一點兒煙也不冒出。人也是這樣,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掌握知識;如果不學習,知識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任何事情必須自己去實踐,別人得到的知識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時期就應趁早努力,一個人難道能夠永遠都是“少年”嗎?

孩子讀書不積極不認真,背完這八首詩肯定改!

3)《和董傳留別》---(宋)蘇軾,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諡號“文忠” ,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得意猶堪誇世俗,詔黃新溼字如鴉。

【譯文】生活當中身上包裹著粗衣劣布,胸中有學問氣質自然光彩奪人。不喜歡陪伴著老儒一塊清談過“烹瓠葉”那樣的苦日子,決定隨從舉子們參加科舉考試。口袋裡沒有錢不置辦那“看花”的馬,但會看取令人眼花繚亂的“擇婿車”。考試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們誇耀,詔書上如鴉的黑字新寫著我的名字。

4)《勸學詩》---(唐)韓愈字退之,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諡號“文“,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

患足己不學,既學患不行。

【譯文】擔心書讀的不多,擔心思考道理不明白.擔心自以為足夠了不再學,擔心學了以後又不繼續。

孩子讀書不積極不認真,背完這八首詩肯定改!

5)《書院》---(宋)劉過,字改之,號龍洲道人,與劉克莊、劉辰翁享有“辛派三劉”之譽。

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

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

【譯文】努力學習和努力耕田一樣,辛勤和懶惰你自己知道。只有多讀書像播下了種子,自然會有豐收的時候。

6)柏學士茅屋---(唐)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與李白合稱“李杜”,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杜拾遺、杜工部。

碧山學士焚銀魚,白馬卻走深巖居。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開萬卷餘。

晴雲滿戶團傾蓋,秋水浮階溜決渠。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譯文】安史之亂的戰火使柏學士失去了官職,昔日常參議朝政,直言相諫的他,將茅屋搭建在險峻的碧山之中,隱居於此。但他仍象漢代文學家東方朔一樣的刻苦讀書,雖然他年少,但已學業有成。觀茅屋戶外,那祥雲如車蓋一樣密密地聚集,秋水順著道路,如大水決渠一樣地湍急流去。自古以來榮華富貴必定從勤苦中得到,有識之男應當如柏學士一樣去博覽群書,以求功名。

7)《勵學篇》---宋真宗 趙恆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房不用架高梁,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愁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8)《讀書有所見作》---(清)蕭掄謂

人心如良苗,得養乃滋長;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義養。

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

一月不讀書,耳目失清爽。

孩子讀書不積極不認真,背完這八首詩肯定改!國學經典勸學詩,寫進作文更加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