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要了解那些財會知識?財務人員應該怎麼與老闆相處?

所謂術業有專攻,對老闆來說,財務知識掌握得當然越多越好,但畢竟是老闆不是會計,太專業沒時間也沒必要學,你只需要把握住幾個關鍵點就可以了。

老闆要了解那些財會知識?財務人員應該怎麼與老闆相處?

​一、能看懂管理報表

首先要能看懂三張表,這是基礎!資產負債表反映某個時點(年底或月底)企業資產和負債配置狀態,好比我們打戰略遊戲,資源不能只集中在某一方面,合理均勻的配置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益。損益表反映某個時間段(月度季度年度)企業經營成果,就是從會計的角度計算公司賺了多少錢。現金流量表反映某時間段企業資金流入流出情況,由於是收付實現制,可以驗證損益表的真實性,受到很多專業人士的重視。

二、時刻關心現金流

流動的現金流就好像公司流動的血液,很多創業公司有好想法,但沒錢什麼都幹不了,有錢了,不會花,一樣會失敗。

企業的現金來源是多方面的,眼前看得到的是賬戶裡的存款,但我們不放太多在裡面,多了等於浪費。所以保證現金流不在於保證有多少存款儲備(有人說任何時候都要保證公司的帳上有不少於6個月的現金儲備,我不同意這種說法),關鍵是需要用錢時能隨時拿出來。這就要求我們做好資金收支計劃,尋找多個資金來源渠道。

三、要有預算

不需要多正規,但預算是必須的,大到年度經營計劃,小到一個會議的召開,提前做個預算就是對未來作一次規劃,有時項目負責人做了一個不靠譜的計劃,你知道有問題可又說不清問題在那,就可以讓他做個預算,預算出來了,說不定提議的人自己就把自己否了,這樣等於無形中多了一道關口,也不用做惡人了。

四、瞭解一些基本的內控知識,學會控制風險

所謂內部控制是為了防範風險而採取的措施,目的是防止錯報和舞弊的發生。如果風險已經發生就意味著給公司造成了損失,老闆們也許收穫了經驗,但失去了金錢,甚至整個公司,這樣的結果誰也不想出現,所以內部控制怎麼重視也不為過。

五、學會區分成本與費用

老闆要學會分清成本和費用的關係,要知道成本是依附於產品,費用不是;成本是要和收入配比結轉的,費用是當期發生的,兩者不是一回事。實務中兩者的界限也可能不那麼清晰,業務經理為了完成任務會把費用成本化,也可以隱藏利潤把成本費用化。瞭解清楚就不會輕易讓人忽悠,如果學精了,就可以做盈餘管理,去忽悠別人。

六、學會利用信息化管理工具

很多公司上信息化管理軟件就是個面子工程,嘴上重視,心裡無所謂,指望著信息化軟件能省點人力就滿足了。還有創業公司嫌它初始投入過高,員工工資可以分期付,算小賬不算大賬。

七、避免使用現金收支

現金收支又叫叫“坐支”,無形中為經辦人提供了挪用資金,上下其手的機會,是財務管理的大忌。所以資金往來都通過公司賬戶,年底到銀行把流水打印出來,看看資金流入流出情況就是一個很重要的管理信息。再把銀行流水單與銀行日記賬隨機核對一下,就可以有效的防範財務人員舞弊。

八、警惕資產損失的風險,學會計算機會成本

老闆們要時刻牢記:不是隻有銀行存款能產生利息,所有的停滯的資產都是有成本的!所有放在別人手裡的財產都是有風險的!

那麼財務人員面對老闆又會遇到那些問題呢?

1、如何打破“伴君如伴虎”的心理怪圈?

有一位CFO詢問CEO期望他一年後做出什麼樣的成績,得到的答案是:

“等到我話才說半句你就知道我後面要說什麼時,你就走對方向了。”

指引:

1.從熟悉一種情景和氛圍開始,打破自己的思維侷限;

2.職業交往與人際交往並重;

3.克服為難心理障礙的自我心理建設(你怕什麼?);

4.思想解放、正向激勵。

2、如何解決領導不懂財務的問題?

不同財務帶來的問題:

1.不用,財務被邊緣化;

2.不理解,溝通困難;

3.不信任,就不會給資源,失去發展機會;

4.價值不被認可,待遇無法提高;

5.盲目亂幹、亂要求、道聽途說、不切實際……

指引:

1.做一個佈道者的角色(專業角度)

2.積極參與,勇於承擔責任,爭取機會(績效角度)

3.提升計劃、總結與彙報工作的能力(人之角度)

4.努力站在領導的平臺上對話,少用專業術語和概念,多用嘗試和內在機理闡釋問題。

5.時刻準備著,抓準時機

3、我們究竟應該讓老闆知道些什麼?

你望獲希得什麼?

2.避免走錯了方向,成為領導的得力助手;

3.贏得信任、器重、依賴,提升財務的地位;

4.展示自己、財務部門的能力和成績,步步高昇……

指引:

1.我們需要明確的方向和指示(溝通問題,勤打擾)

2.我們在做什麼,進展如何?(讓領導放心,財務的存在感。)

3.我們可以做什麼?(價值所在,獨當一面,支撐力量)

5.我們的功勞與苦勞是什麼?(善於提示,影響和塑造在對方心目中的位置。)

4、財務部門的高大上形象哪裡來?

你希望在老闆和別人心目中是什麼形象?

1.專業性、職業性、規則性、嚴謹性、彈性、人性……

2.公司的大管家?老闆的左膀右臂?

指引:

1.直接的工作彙報;

2.外部及其他部門的評價與反饋;

3.綜合的外在表現與形象;

4.會議和公眾場合的發言;

5.老總與同事對財務的認知;

6.財務差錯與問題;

7.在處理困難問題中的表現;

8.易用性。

5、你默默無聞的工作是否會閃光?

網友問題:

作為財務人員的工作經常是處於默默無聞的狀態,怎樣才能讓老闆瞭解我們在工作中為公司節約成本和管控風險?

剖析:

1.財務工作氛圍內含價值與顯性成果;

2.這是個如何彰顯內涵價值的過程;

3.如何與顯性化成果互動?

4.如何包裝與粉飾?

指引:

1.成果展示連帶辛苦耕耘;

2.預披露可能的風險點及所採取的處置過程;

3.充分揭示基礎工作與未來成果的緊密聯繫,儘量建立可期待的想象空間;

4.善於控制期望值;

6、如何把財務推銷給老闆?

讓老總養成善用財務的習慣:

1.借樓企業和老總的痛點與財務的關係,首先重視財務;

2.塑造財務的價值,建立未來憧憬;

3.放大理想與現實的差距,贏得支持的時間和空間;

4.給出合力陸靖,讓財務走向正規。

指引:

1.分析企業問題;

2.制定財務戰略和規劃;

3.進行評估,預判難度與實現路徑;

4.給老闆洗腦。

7、如何讓老闆對財務刮目相看?

讓老闆瞭解財務(專業和業務、部門職責、負責人、成績、價值意義)的幾個前提和基礎:

取得信任:

1.人格信任;

2.專業信任;

3.辦事能力信任;

4.氣場融合(臭味相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