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轉讓怎麼做稅務籌劃,財會人員瞭解一下

在股權轉讓過程中,一般會涉及到4種稅,分別為印花稅,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印花稅一般是萬分之五。增值稅一般只有轉讓上市公司股權並且持股的是企業才會交。而且也不是很高,按金融商品轉讓的增值稅稅率,一般納稅人為6%,小規模納稅人為3%。轉讓持股的人是個人需要繳個人所得稅,是企業的就繳企業所得稅。這個稅率就比較高了,根據企業的不同在15%-25%之間。下面就來介紹介紹怎麼對所得稅進行稅務籌劃。

股權轉讓怎麼做稅務籌劃,財會人員瞭解一下

​一、計算公式:所得稅額=(轉讓股權收入-取得該股權所發生的成本-轉讓過程中所支付的相關合理費用)*稅率 (與公司的估值沒有關係,因為評估價是能夠被操控的。)

二、股權轉讓的合理稅務籌劃

1、將股權以低價轉讓至有稅收獎勵政策的地方

2、在有稅收獎勵政策的地方以市場價格轉讓至受讓方

操作難點:

1、第一次低價轉讓被合理接受

根據《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管理辦法(試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4年第67號)的第十二條文中。

第十二條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視為股權轉讓收入明顯偏低:

(一)申報的股權轉讓收入低於股權對應的淨資產份額的。其中,被投資企業擁有土地使用權、房屋、房地產企業未銷售房產、知識產權、探礦權、採礦權、股權等資產的,申報的股權轉讓收入低於股權對應的淨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

(二)申報的股權轉讓收入低於初始投資成本或低於取得該股權所支付的價款及相關稅費的;

(三)申報的股權轉讓收入低於相同或類似條件下同一企業同一股東或其他股東股權轉讓收入的;

(四)申報的股權轉讓收入低於相同或類似條件下同類行業的企業股權轉讓收入的;

(五)不具合理性的無償讓渡股權或股份;

(六)主管稅務機關認定的其他情形。

上文對低價轉讓雖然有明文的限制,但是條文裡的標準卻不是很清晰,導致各地稅務局執行標準也不一樣,操作難度根據當地稅局來定。值得注意的是,確實有企業成功的操作了以低溢價率成功將股份轉讓至稅負窪地,經分析,關鍵成功點是否能在稅務機關稽查時提供合理理由並且被接受。

2、找到合適的稅負窪地

很多的地方政府都有一些稅收優惠政策,但是不同的地方,政府扶持的產業可能不一樣。有些地方對個人獨資企業進行核定徵收,稅率低至3.5%,大大降低了稅負。一般以股權轉讓為目的設立的企業都喜歡以政策越高越好作為選擇標準,這是標準,但不是唯一標準,另外兩個更重要的因素也是要放在考量範圍內。

政策穩定性

長期來看,以股權轉讓為目的設置的企業一般的話都有長期性(排除立刻要做交易的企業),所以選擇一個口碑不太穩定,但是政策好作為稅負窪地,會有一定的風險要企業承擔。

避免二次繳稅的可能性

一般稅負窪地的操作都是當地政策根據你的納稅額,以政府扶持資金的形式獎勵給企業,這樣看起來好像減免了稅負,但是在其中,這筆獎勵金如果落到了企業賬戶裡,應作為營業外收入計入二次納稅。目前已掌握的部分地方能做到規避二次納稅的問題,這樣相比於一些扶持金必須入企業賬戶的操作來說,變相又減免了稅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