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遊三晉|古縣張家大院

古縣·張家大院(新韻)

慄文政

窄門深院不張揚,書劍耕織錦繡藏。

樂善人家春早到,屋前屋後牡丹香。

詩遊三晉|古縣張家大院

詩遊三晉|古縣張家大院

編者注 張家大院位於古縣城東14公里的石壁村,離著名的吉縣牡丹園約4公里。張家從明末清初遷居以來,習武崇文、務農經商、出仕為官於一體的官宦富庶望族,有“父子登科”、“兄弟同榜”的美譽。由於時世變化,張家直至民國末年衰敗。


古縣有千年牡丹。牡丹是花之富貴。既是富貴,就如鳳凰棲桐一樣,不會在荒蕪之地生長,必是良善之所。

按照這樣的思維和邏輯,在春季花開時節,詩人來到了牡丹盛開之地。未見牡丹,詩人先給這個良善之所一個較為嚴謹的定義:必須有首善之人居之。

歷來大愛之家,必然父慈子孝,老幼康寧,因為這是一種家風傳承和財富的積澱,而不是一蹴而就的爆發,猶如牡丹富貴,天生婀娜,定不是風花雪月中一盞流螢能夠欣賞和理解。

耕讀傳家,詩書繼世,這是中國傳統文人士大夫家族最起碼的發展基石。憑藉這樣的理念和操守,才有溫飽而小康,才有修身齊家。這樣的邏輯,放在現在,依然有其現實的人文意義。

但齊家之後的走向有時卻讓人齒冷,很多家族背叛了歷史,變得為富不仁,“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樣的景象應該不止出現的陸游眼中,器宇軒昂的豪宅之外,多少詩人為之哀嘆!

但張家大院的佈局就讓慄翁感慨,僅僅是因為一個不張揚的大門。由此及彼,詩人聯想到牡丹的天然遵貴,經歷風霜炙烤,自有其內心的尊嚴與偉岸。

於是全詩由近而遠,由遠而思,柔中帶剛,風骨傲立。

詩人與其說是寫詩,不如是說明了一個真理。(王清茗)


詩遊三晉|古縣張家大院

慄文政,筆名閒來,1959年生,山西省襄垣人。現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來福詩社社長,山西詩詞學會副會長。有詩集《詩遊三晉》出版。

慄文政詩多為古體新韻詩,詩風灑脫、淡雅樸實、古今融合,講究情景交融,情真意切。慄文政認為現代人創作古詩詞,應以傳統詩詞的形式為載體,運用新思維、新語言進行創作,同時應該重視意境的塑造,在表現形式上要有突破和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