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常見骨科疾病“骨關節炎”,會出現哪些症狀?

我家的那個玲

骨關節炎是我們身邊常見的老年性疾病,又稱骨性關節病或退行性關節病,好發於膝、髖、腰椎、頸椎等活動多、負重大的關節,其中尤以膝關節的發病率最高。其緩慢發展能夠進展為致殘性疾病,在年齡超過50歲的人群中,骨關節炎在導致長期殘疾的疾病中僅次於心血管疾病,嚴重威脅中老年人的健康,影響其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那麼骨關節炎症狀表現有哪些呢?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1) 關節疼痛 幾乎所有骨關節炎患者都會出現關節疼痛、酸脹、不適。初期為輕微鈍痛,活動多時疼痛加劇,休息後好轉。隨著病情進展,疼痛為持續性,負重時疼痛加重,休息時無明顯緩解,甚至休息時也可發生疼痛。有的患者在晨起或久坐後起立時感到疼痛,稍微活動後減輕,稱之為“晨僵或休息痛”。寒冷、潮溼等因素均可影響疼痛的發生。

(2) 關節腫脹 由局部骨性肥大或滲出性滑膜炎引起。可伴局部皮溫增高、積液和滑膜肥厚,部分患者由於大量關節積液,可造成關節囊薄弱部分的突出,形成關節囊腫。

(3) 關節功能障礙、彈響 骨關節炎所引起的功能障礙可分為關節活動協調性異常和關節活動範圍減少2類。前者是由關節面凹凸不平、關節穩定裝置受損所致,表現為膝關節打軟、錯位感、跪倒感。後者表現為早期的關節活動受限和晚期的關節屈曲畸形。嚴重時關節活動過程中可聞及摩擦聲,關節內有遊離體時可出現關節交鎖。

(4) 關節畸形 為晚期表現,由於病程較長,患者往往忽視了畸形的發展。最常見的畸形是膝內翻畸形,與內側脛股關節負荷較大、容易出現磨損和關節間隙狹窄有關。長時間的膝內翻畸形使關節伸直受限,又會逐漸導致屈曲畸形。

參考文獻:

[1] 沈彬,裴福興.膝關節骨關節炎診治進展.現代臨床醫學.2013,39(5):390-4



藥事健康

骨關節炎概況

骨性關節炎是一個非常常見的多發病,造成骨關節炎的影響因素非常多。普遍來講的話我們現在認為:

  • 基因;
  • 病人的生活方式,比如患者年輕的時候運動多,有外傷等等;
  • 病人的體型,肥胖的病人肯定是更易於發生骨性關節炎;
  • 性別
    ,女性相比多發,因為女性絕經以後的激素的變化更容易誘發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因此,對我們每一個病人來說,要根據自身原因多方面的考慮進行預防。

骨關節炎的臨床表現

  • 疼痛,表現為關節各種不同樣的疼痛。關節病變起病也較為隱秘,由弱至強循序漸進,不易被察覺。當然少部分病人可以表現為突發性的劇烈疼痛。大多數的病人一般由爬樓梯時的不適開始,逐漸演變為平地走路也會有不適。年紀大的病人在嚴重的時會變成靜止或睡眠時也會疼痛,這就比較嚴重了;
  • 表現為關節的僵硬,不利索,沒力氣;
  • 活動範圍的減少,病人會出現無法下蹲的情況,膝蓋無法完全伸直,造成社會勞動力的喪失

治病是因人而異的,一個40歲的人和一個50、60、70歲的人,我們肯定是區別對待的,因為其對生活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對於早期的症狀早期的關節炎和晚期的關節炎的處理措施也不一樣。

  • 保暖;

  • 超重的患者需要減少體重,減肥;

  • 儘量不要蹲,不要跪,不要坐小凳子,不要坐低的沙發,不要蹲上蹲下去練,不要爬樓不要爬山,這些對膝關節高應力高負荷的動作都應該避免,當膝關節在這些活動中產生疼痛時,就要注意減少這些活動了。

首先可以做適量的有氧運動,比如散步、騎自行車,一般的跳舞,游泳等。中等量運動,比如打球,慢跑這些運動,必須要注意做好熱身運動;控制好運動的強度,控制好運動的總量。

運動後三天內關節不會出現不適,這才是適合的運動量。

  • 消炎鎮痛的藥物;

  • 硫酸氨基葡萄糖,這是一個安全的比較常用的藥物,因為這是一個口服藥,對身體和健康基本沒有什麼影響;

【醫用透明質酸鈉】


醫數

骨關節炎是骨科常見病,多發病,也是困擾老年人的重要疾病。它是人類直立行走以後所付出的代價。骨關節炎的起因是關節軟骨的磨損,因此,該病具有強烈的年齡相關性。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骨關節炎已經成為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後第三大慢性疾病。

骨關節炎的症狀可以說典型,也可以說不典型,之所以說它典型,是因為從總體上來講,骨關節炎無外乎就是疼痛、腫脹、僵硬,但其實每個老人家的表現是完全不同的,有些人疼痛,有些人腫脹,有些人僵硬,甚至有些人什麼症狀也沒有,也只有影像學上的老化。

而且老人家在不同的關節炎階段,出現的症狀特點完全不同。因此骨關節炎從發病時間上來談症狀顯得更加合理。

1.關節鏽住了,活動活動就不疼了——骨關節炎的早期症狀

這個時期患者比較典型的表現是,坐久了或者躺久了,站起來走路的時候會感覺關節僵硬疼痛,但是活動一兩分鐘到幾分鐘,僵硬和疼痛感會逐步消失,類似於關節生鏽了,活動一下後關節潤滑度增加,症狀逐步緩解。

2.越走越疼,反覆發作逐漸加重——骨關節炎的中期症狀

到了骨關節炎的中期階段,關節磨損更加嚴重,由於病史較長了,炎症反應對關節內各種結構的影響逐步顯現。比如說,對關節滑膜的影響,關節滑膜增生非常明顯,這些滑膜裡含有大量的血管,會分泌炎性關節液,造成關節腫脹非常明顯,疼痛是異常明顯。同時,關節軟骨磨損進一步加重,部分軟骨下骨開始暴露,這也是造成疼痛的原因之一。

總的來說,關節的疼痛症狀、疼痛時間都比以前的階段更加嚴重,以前的關節僵硬感被明顯的疼痛所代替。關節的疼痛通過活動關節再也不能緩解。走起路來,也是越來越痛。

在這個階段,除了關節持續的慢性疼痛的疼痛程度較前明顯加重外,間斷的急性疼痛發作次數也越來越多,而且每一次發作可能都比上次更加厲害。

3.站著疼,坐著疼,翻身也疼——骨關節炎的晚期症狀

到了骨關節炎的晚期,關節的疼痛非常明顯,很多老人甚至無法完成家庭生活,無法自理,出行都需要扶拐或者坐輪椅。因為在這個階段,關節軟骨大部分都是重度損傷了,骨頭磨骨頭的感覺就是疼痛。

很多老年人,在不走路的時候,也會出現疼痛,站不久,甚至夜間睡覺時翻身也會痛醒。


怎麼補救——亡羊補牢,既然發生了,就別讓它再發展

談補救,其實就是在疾病已經發生後,在它發展階段怎麼預防關節炎的加重。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生活的改進:

(1)合理運動:選擇合適的運動,避免不良運動。合適的運動主要是非負重運動,以及水中運動。不合理的運動包括打球、跑步、踢毽子、跳舞。

(2)改善生活習慣:減少生活中對膝關節壓力過大的動作,比如爬樓,下蹲、抬重物。

(3)控制體重:減重5千克,關節多用 10年。研究表明:肥胖女性體重減少 5 千克,10 年內症狀性骨關節炎發病率可減少50%。


骨科王健醫生

骨關節炎,在老年人中是非常常見的,它是一種退行性關節病,是與年齡有明顯的關係的。

骨關節炎可發生於各個關節,但以下肢關節最常見,如膝關節、髖關節,也可以發生於手關節,尤其是在老年女性患者中。不同的關節的骨關節炎,症狀會略有不同,但總體上都會有下面的症狀:

一、疼痛。首發症狀也是最主要的症狀就是關節疼痛,常於早晨發生,活動後稍好轉,但活動過多後又可加重。

二、關節僵硬。也是常於早晨發生或關節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時間過長後。這時候如果大夫檢查時多數可以發現關節腫脹。

三、關節活動受限。表現為關節的屈伸範圍不如以前,在腫脹期或者急性疼痛期常見,在骨關節炎的後期也會持續存在。這時候大夫檢查多數會有關節摩擦音或者摩擦感,嚴重的病人會出現關節絞鎖,就是平常常說的“關節卡住了”。

四、關節畸形。骨性關節炎持續發展,會出現關節畸形,外觀上即可明顯看到與正常關節不同,走路姿勢異常,關節周圍肌肉的萎縮。

對於個人來說,自我管理也很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條措施:休息,在急性期,也就是在疼痛的時候,合理的休息還是有必要的。

但要注意的是,這個休息期不要過長,長時間的休息,會導致肌肉廢用性萎縮,對於後期的關節保護不利。

第二條措施:減重,肥胖是骨關節炎的重要危險因素,所以減重對於骨關節炎有很重要的預防作用,除了預防作用外,對於症狀的緩解,有臨床觀察發現,減重也有效果。

第三條措施:運動,這是骨關節炎的自我管理的重要部分。可以增強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增強關節的穩定性;改善關節活動度,保持良好的生物力學,延緩病程;改善靈活性和協調性,改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具體的運動方法: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有氧運動,另外一部分是抗阻肌力訓練。

第四條措施:日常生活中注意保護關節。如不穿高跟鞋,應穿低跟鞋和有鞋帶的鞋;儘量避免爬坡、登樓,避免在凹凸不平的道路、軟的地形和鵝卵石路上行走;使用自行車代步,並將自行車座抬高,以減少騎車時對髕骨的應力;儘量避免走樓梯,沒有電梯時要利用樓梯的扶手緩慢爬樓,上樓時好的膝關節先起步,然後不好的膝關節隨後而上;儘量避免負重步行;避免站立工作;坐時應將膝關節稍伸展,並應不斷的改變位置,不要將膝關節屈曲在椅子下。


協和康復劉淑芬

骨關節炎是老年人最常見的一種骨科疾病,民間又有說法叫骨刺,老化,骨質增生,其實意思都差不多。這裡以最常見的膝關節炎為例。

膝關節骨關節炎最常見的症狀就是疼痛,一開始發病的時候,膝關節偶爾疼痛,有時候坐的時間長會感覺膝關節僵硬,稍微起來活動活動,膝關節會好轉,尤其是開不走的時候,膝關節有明顯的僵硬疼痛,走一段路會感覺好一點,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膝關節的老化會越來越厲害,疼痛會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加重,有時候磨損下來的軟骨在膝關節裡不斷的摩擦,最終導致膝關節遊離體的分層,那這種情況有些人會走走路,突然間膝關節就卡住了,不能動了,而稍微活動活動這個交鎖有可能又自動解鎖了,到最後甚至會發生膝關節的關節間隙明顯狹窄,出現膝關節的內翻或者外翻畸形,最終由於軟骨下骨的外露,患者一下地走路就出現膝關節疼痛明顯,有些人甚至無法下地,到最終有可能要進行關節置換手術。

而對於膝關節骨關節炎,其實最佳的方法就是預防,對於中老年人的患者,一般要保護關節,就是負重運動或者上下樓梯,下蹲的動作儘量做的不要太多,比如說要參加慢跑,不要跑的太多,一天跑一個小時就行了,有些人一天甚至跑三四個小時,到最終膝關節處完全壞掉。又比如膝關節,如果有疼痛,那不建議多跑步,不建議多負重,最好能夠參加一些非負重的運動,比如游泳。對於已經發生膝關節骨關節炎的患者,如果症狀比較輕,有遊離體的,可以做關節鏡手術,症狀比較重膝關節間隙明顯狹窄,這種情況可能要進行關節置換或者單髁置換。


骨科袁鋒

(2018-03-17)感謝這麼帥氣這麼美麗的你關注了外科醫生“關節小黑鍋”,每日更新醫學科普小知識,聽聽健康有趣小故事,分享醫療有趣小視頻!


骨關節炎是骨科常見的慢性關節疾病,疾病特點是各關節軟骨的退行性變以及骨質增生,常常累及活動較多和/或負重較大的關節,比如說膝關節、髖關節、脊柱各關節等,此外手的各個關節也是好發的部位之一。隨著骨關節炎疾病發展到晚期,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肢體畸形!而對於老年人常見的骨科疾病“骨關節炎”的症狀,本回答主要分為膝關節、髖關節骨關節炎的症狀來講述,其餘各關節隨著年齡變化,都可能出現骨關節炎的表現,在此不贅述。

一、膝關節骨關節炎

關節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礙幾乎是所有骨關節炎最顯著的臨床表現。

1、膝關節骨關節炎的臨床表現---疼痛

①、早期的軟骨退變本身可能不引起膝關節疼痛,骨關節炎疼痛主要有以下原因:

1)軟骨下面真正的骨頭的局部微小骨折導致;

2)軟骨下骨內部壓力增高,刺激到骨內膜從而引起疼痛;

3)膝關節周圍骨質增生,骨膜剝離刺激引起疼痛;

4)關節腔內有大量關節液可能引起關節疼痛;

5)後期關節畸形,對周圍肌腱或者滑囊的刺激也可能引起疼痛;

②、膝關節骨關節炎早期的時候,疼痛較輕,很多隻表現為酸脹不適感,活動後不適感加劇,甚至有疼痛感覺,休息後可以緩解;

③、膝關節骨關節炎晚期的時候即使休息也會疼痛,尤其是夜間休息疼痛劇烈,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早期的症狀主要有爬樓梯或者長期走路的時候膝蓋發軟症狀,這個主要是由於膝關節的活動協調性變差導致,常常表現為“打軟腿”或者“關節錯位”。很多患者自訴早上起床或者坐久了長時間不活動膝關節的話會有關節僵硬感,活動後又可以減輕,走多了有開始不舒服。隨著膝關節骨關節炎病情的進展,會逐漸出現關節活動度下降,蹲不下去了或者伸不直腿。


查體:早期查體可以表現為多方面:膝關節的內外側關節間隙處壓痛、髕骨摩擦徵(+)、關節活動以屈曲受限為主,到了晚期膝關節各個方向的關節活動度均受限。因為膝關節疼痛導致同側股四頭肌萎縮,關節腔內如果有積液時,浮髕試驗(+),同時可伴有關節畸形。


2、膝關節骨關節炎臨床變現---關節畸形與功能障礙

①、膝關節骨關節炎引起的關節功能障礙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關節活動協調性變差以及關節活動受限;

②、早期的關節活動協調性變差表現為上述的關節“打軟腿”以及“關節錯位感”;

③、早期的關節活動功能受限主要是由於膝關節周圍肌肉痙攣導致的,表現為晨起或者長時間坐位不活動關節時的關節僵硬,活動後就跟正常人一般,膝關節骨關節炎引起的這種關節僵硬時間一般不超過30分鐘,如果晨起僵硬超過30分鐘,那麼就要考慮有無類風溼關節炎的可能;


二、髖關節骨性關節炎

正常人體髖關節主要由圓形的股骨頭和球窩狀的髖臼結構構成,周圍有緊密的關節囊及各肌肉群保護,與膝關節一樣,活動多、負重大,行走時承擔著人體的整個上半身重量,因此也是骨性關節炎好發的關節之一。髖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主要症狀可以分為髖關節疼痛、僵硬和活動受限。

1、髖關節骨關節炎的臨床表現---疼痛

①、早期多表現為活動後痠軟隱痛不適,症狀不重,間斷髮作,後疼痛進行性加重,間歇期逐漸縮短,慢慢慢慢疼痛就變為持續性的了;

②、髖關節骨關節炎疼痛的部位主要在臀部以及前方腹股溝區,可以出現大腿內側及膝關節前內側放射痛,有時病人也可出現大腿後外側疼痛,症狀類似腰椎間盤突出;

③、早期骨性關節炎時,活動後出現上述部位疼痛,晚期不動都痛。

查體:最常見的查體體徵是股骨內旋誘發疼痛,髖關節活動範圍減小(髖關節囊硬化、骨刺形成、軟骨磨損等可引起)、“4”字試驗陽性。

2、髖關節骨關節炎的臨床表現---關節僵硬和活動受限

早期髖關節活動尚可,除了髖關節稍微酸脹痠軟不適外無特殊;中晚期爬樓梯、下蹲均困難;最嚴重時存在髖關節屈曲位強直畸形;


感謝這麼帥氣這麼美麗的你關注了外科醫生“關節小黑鍋”,每日更新醫學科普小知識,聽聽健康有趣小故事!


骨科小黑鍋

骨性關節炎按病因分為:

1、原發性骨性關節炎:骨質增生產生的症狀,很多人把這一類稱為骨性關節炎。

2、繼發性骨性關節炎:是各種因素造成的關節損傷,導致的骨性關節炎,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段。

造成繼發性骨性關節炎的因素:先天發育異常(如先天馬蹄內翻足);關節損傷、骨折;關節疾病(如骨無菌性壞死等);關節不穩定(如關節韌帶損傷、關節半脫位、關節囊鬆弛等);醫源性(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導致關節軟骨病變)等。

開始的時候,會感覺某些關節活動不自如,時常覺得手腳僵硬。久坐後,突然感到關節像上了鎖一樣動彈不得,活動幾分鐘後,關節僵硬才能慢慢好轉。一般在早晨起床後症狀會明顯一些。嚴重時,關節腫脹、疼痛,甚至活動時時常發出咔擦聲——有時候自己都能感覺到關節骨頭在摩擦。膝關節受累的病人,常常會表現為上下樓梯時關節疼痛,下蹲、起立時症狀也明顯。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關節軟骨可被X線穿透,即使X線片上沒有顯示骨質增生,也不能排除骨性關節炎的可能。

骨性關節炎主要表現為:關節腫脹、彈響、交鎖、疼痛、積液、關節內遊離體、關節軟骨損傷、韌帶損傷、關節骨質增生等。所以,骨質增生是骨性關節炎的原因之一,並不是唯一的原因;同時,骨性關節炎的部分因素又可造成骨質增生。要結合患者的年齡、症狀、體徵、影像資料等進行綜合判斷。

日常診斷

初期有間斷隱痛、可有彈響,雨雪天前或氣溫降低時,疼痛加重;

晨起後開始活動或久坐起立時,膝關節僵硬、疼痛,稍活動後緩解;

下蹲站起、上下樓梯、長時間行走,又會疼痛;

嚴重時,會無誘因的一直疼痛,關節腫脹、積液,膝關節變形,或不能屈曲,引起功能障礙;

雙膝關節具有對稱性。

骨關節炎初期不重視,危害極大。有關資料顯示會增加人體致殘風險。有一個流傳頗廣的數據是該病致殘率高達53%。但該數據我尚未查到確切來源,我個人認為可能是針對其中的某些疾病、某些人群而言的。另外一個數據是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副秘書長陶茂萱去年在一次公益活動上公佈的:1990-2010年20年間膝關節發病率增長為45%,致殘率為全球第二,佔21.3%。我們知道,膝關節炎是骨關節炎中比較常見的。

外敷中藥的地位?

中藥外敷治療中藥外敷治療是將藥物製成膏或散劑,直接敷貼於患處。利用藥物加熱後的熱能及藥物本身的透入,具有雙重功效,熱能可使皮膚黏膜充血擴張,使藥物的有效成分能滲透到關節組織內;所用中藥具有活血通絡、祛風除溼的作用。兩者協同作用可加速局部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環,減輕靜脈瘀滯,降低骨內壓力,促進關節積液吸收,緩解疼痛和腫脹,從而達到改善關節功能的作用。是目前可選的保守最佳治療方式之一。

王氏骨科中心

骨關節炎是多種原因引起的膝關節退變。從結構上說,它包含了軟骨的磨損脫落、關節邊緣的骨刺、滑膜炎症、韌帶和關節囊攣縮或鬆弛等一系列變化。

一、骨關節炎的症狀

  1. 最近幾個月甚至幾年來,膝蓋反覆的疼

  2. 樓梯或者蹲起的時疼痛明顯

  3. 晨起時膝蓋疼痛發僵

  4. 膝關節總是咔咔響

  5. 膝關節腫脹

  6. 陰天下雨膝關節不舒服

二、骨關節炎的預防

1.預防骨質疏鬆症

2.嚴格控制體重

3.注意飲食

關節炎患者主要是由於尿酸鹽沉積而導致的關節炎症,所以生活中少吃含草酸高的食物。比如菠菜、番茄、紅薯、芹菜等,草酸能與鈣結合形成草酸鈣,減少了鈣的吸收。專家還特別提醒,飯後半小時再吃水果最好,如果馬上就吃,同樣不利於鈣的吸收。

4.減少膝關節的創傷

關節受到反覆多次的微小損傷或單次外傷,都有可能導致關節軟骨的不同程度損傷,改變關節正常的結構,從而增加了患骨性關節炎的危險性。

5.科學訓練

坐站深蹲

動作描述:坐在凳子邊緣時,膝蓋不要超過腳尖,腹部始終收緊,坐下時下肢稍微放鬆。

動作數量:15個/次,3次/組,2-3組/天。

半蹲

動作描述:腳與肩同寬,背部保持緊繃感,不要彎腰,臀部後坐,下蹲時膝蓋腳尖同一方向,臀部位置高於大腿。

動作數量:15個/次,3次/組,2-3組/天。

靠牆靜蹲

動作要領:軀幹依靠在牆上,雙足稍寬於肩寬站立,髖關節屈曲,慢慢下蹲至深蹲位,儘量保持全腳掌著地;上身保持正直。

動作數量:45s/次,3次/組,2-3組/天。

臀橋

動作要領:屈膝仰躺於瑜伽墊上,足跟靠近臀部,勾腳尖,用上背部和足跟作為支撐點將臀部儘量抬高。

動作數量:16次1組,完成2-3組。

仰臥屈膝舉腿

動作描述:雙腿抬起,使大腿與小腿的夾角大約125度,整個過程中膝蓋彎曲角度保持不變。

動作數量:16次1組,完成2-3組。

仰臥單車

動作描述:下背部始終緊貼地面,轉動上身將手肘朝前送,交替碰觸對側膝蓋,用力提膝,將膝蓋靠近手肘。

動作數量:16次1組,完成2-3組。

反向卷腹

動作描述:伸直雙腿,想象臀部和雙腿是整體運動,雙手放於身體兩側,腿抬起下落時,手掌心向下按住地面,穩定身體。

動作數量:16次1組,完成2-3組。


陳杰老師


骨關節炎是一種退行性關節疾病,主要症狀表現為關節疼痛、僵硬和屈曲 [1]。骨關節炎與軟骨退化損失密切相關,膠原纖維無法承受壓力導致手、足、脊椎、大負重關節疼痛和腫脹 [2]。想要緩解退行性關節疾病,改變生活方式非常重要。對於超重的患者積極減輕體重可以有效緩解關節疼痛和僵硬 [3]。另外,適量的運動,避免負重性體力勞動,防止自身膠原的流失也很重要。

[1] Hunter, D. J., McDougall, J. J., & Keefe, F. J. (2008). The symptoms of osteoarthritis and the genesis of pain. Rheumatic Disease Clinics, 34(3), 623-643.

[2] Maroudas, A. (1976). Balance between swelling pressure and collagen tension in normal and degenerate cartilage. Nature, 260(5554), 808-809.

[3] Cibulka, M. T., White, D. M., Woehrle, J., Harris-Hayes, M., Enseki, K., Fagerson, T. L., ... & Godges, J. J. (2009). Hip pain and mobility deficits—hip osteoarthritis: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linked to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from the orthopaedic section of the American Physical Therapy Association. Journal of Orthopaedic & Sports Physical Therapy, 39(4), A1-A25.


INNERGLUTA

骨關節炎最常見的發病部位為膝關節,稱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臨床症狀,主要就是膝關節疼痛,伴有膝關節伸屈活動受限,或伴有膝關節的紅腫,膝關節的彈響,在上下樓梯時膝關節疼痛明顯加重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