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推土机下抢救出来的“中华第一龙”和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图

1987年,考古部门在位于河南省濮阳县城西水坡一个墓室,中发现有用蚌壳精心摆塑的龙虎图案,龙图案身长1.78米,高0.67米,昂首、弓身、长尾,状腾飞。虎图案身长1.39米,高0.63米。

据专家测定,其年代距今6400年左右,蚌壳龙被考古界公认为“中华第一龙”。濮阳因此被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命名为“中华龙乡”。如今,西水坡第一组龙虎蚌图陈列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中国历史博物馆展览大厅。

从推土机下抢救出来的“中华第一龙”和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图

西水坡位于濮阳县城老城墙附近,西水坡遗址被称为是从推土机履带下抢救出来的重大考古发现。原地表以下有1.5米深的淤土发掘前,上部淤土已被引黄供水调节池工程指挥部用推土机挖去。

从推土机下抢救出来的“中华第一龙”和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图

1987年3月,濮阳市文物部门在此配合中原化肥厂引黄供水调节池工程时发现古文化遗址一处,因其地而名之为“西水坡遗址”。调节池修建蓄水后遗址将堙没于水下,为了抢救和保护这处古代遗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濮阳市文博部门共同组成“濮阳西水坡遗址考古队”,于1988年3月11日至9月25日对该遗址进行了大面积的发掘。

从推土机下抢救出来的“中华第一龙”和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图

当叠压在最深处的文化层被清理出来之后,人们惊呆了,一组远古时代的墓葬遗址出现在眼前。

第一组蚌图发现于仰韶文化第四层下,打破第五层和生土,由北向南。这是龙虎和人骨架相组合,在人骨架脚边正北有用两根人胫骨和蚌壳摆成的勺形图案;第二组蚌图由下而上为虎、龙、鹿相错并重叠而组成,虎和鹿头向北而龙头向南;第三组蚌图是北虎南龙,背相对,虎头向西而龙头向东,龙背骑一人。

从推土机下抢救出来的“中华第一龙”和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图

西水坡蚌砌“中华第一龙”出土后,立即轰动了海内外,并引发了对龙文化的探讨。

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宋兆鳞先生认为:“龙的形象在中国史前时代是多源的,但是,以西水坡的蚌龙为最古老,可以称为‘中华第一龙’。从这一点可以证明,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所以说龙的主要故乡在黄河流域,在濮阳。”

从推土机下抢救出来的“中华第一龙”和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图

也有专家认为,濮阳仰韶时期墓葬的龙虎蚌塑图被证实为天文图后,不仅把中国天文学的“四象”传统在夏鼐的基础上又前推了3700年,而且还让那些坚持中国“四象”来自西方的人哑口无言。濮阳天文图不但是中国最早的天文图,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图。

从推土机下抢救出来的“中华第一龙”和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图

濮阳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上古时代,这里是五帝之一颛顼及其部族的活动中心,故有“颛顼遗都”之称。蚌塑龙型图案的发现成为中国龙文化的珍贵文物,把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400多年。

目前发现的,能够准确无误地表达出龙的形象的,也就是1987年在濮阳西水坡用蚌壳摆成的一条龙。

从推土机下抢救出来的“中华第一龙”和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